「2019年1月1日起暫時停止更新朋友圈,迎接電商法實施,如有需要可帶圖私信,微信還是照常在線,感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元旦前幾天,市民李小姐在朋友圈中刷到這樣一條消息,發送者是常常幫她從美國代購化妝品的小林(化名)。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電商法》一經頒布,就引起整個行業的軒然大波,大至平臺、品牌方,小至海外代購、微商,都不得不開始關注運營的規範化。
從吆喝到低調,暗語代替買買買 代購經營者:不賺錢就不幹了
李小姐告訴記者,以前經常刷到朋友圈的代購信息,不過跨年夜一過,這類消息就很少了。事實上,元旦之後,那些平時活躍在朋友圈中的各類「代購」們,便陸陸續續「隱身於江湖」。
更有意思的是,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有的代購在微信溝通時,「支付寶」寫作「ZFB」,「轉帳」要寫作「ZZ」,其他與交易相關的詞彙也被要求使用「暗語」。另外,由於不敢在朋友圈直接發布代購商品的圖片,有代購還推薦一款名為「微商相冊」App,稱產品圖片將在這款應用上發布。
這是因為從2019年1月1日起,立法時間長達五年的《電商法》正式實施。根據《電商法》規定,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而活躍在淘寶、朋友圈的「代購」也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從1月1日起,他們需要辦理營業執照並依法納稅。
韓國代購桃子(化名)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聽說有代購辦理了營業執照的,「我都以免稅店標牌價銷售,像我這樣只做朋友生意的小代購,賺的只是一個折扣空間,利潤很低。如果繳稅比較多的話,就沒錢賺了。」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無論是放棄高調的朋友圈「種草」,還是提醒避開所謂敏感字眼,都是他們為了防止直接成為電商法實施後的首批「典型」。
淘寶店主諮詢營業執照事宜
電商法使平臺企業優勢凸顯
新政推行,電子商務經營者該如何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昨天是元旦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記者也以「淘寶店主」的身份撥通杭州市上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熱線,諮詢了該如何辦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營業執照。
上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名稱可以直接登記為『×××淘寶店』。如果電子商務經營者要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可以將網絡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進行登記,也可以將常住地登記為住所。」此外,以網絡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只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開展經營活動,登記機關會在營業執照經營範圍後標註「(僅限於通過網際網路從事經營活動)」。
但是,當記者詢問「需要準備哪些證明材料時」,該工作人員說目前暫不確定,「新法1月1日剛剛實施,而且今天(1月2日)是首個工作日,關於登記材料這些我們還在進一步確認。今天已經有很多淘寶店主來問了,一兩日內,我們會回電給你們,將登記相關的詳細信息告知你們。」
浙江澤鼎律師事務所夏瑾言律師表示:「淘寶店等線上店經營的項目必須與營業執照上載明的經營範圍一致。如果店內上架的商品超出經營範圍,就是違反法律規定的。」
歷經5年、4次審議、3次公開徵求意見,直到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才表決通過《電商法》,並在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電商法》使得電子商務的發展有了法律支撐。
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商法》的實施對電商企業來說,其實是一個機遇。電商法實施後,增加的稅收最終會讓私人代購商品的價格上漲,導致其失去價格優勢。同時,在商品的信譽方面,平臺企業顯然更有優勢。事實上,《電商法》的施行制約的不僅僅是各類代購,對還處於「試驗」階段的整個跨境電商,同樣要求更加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