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廈門飛往高雄的航班,耳機裡放的是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風》。
最早的一件衣裳
最早的一片呼喚
最早的一個故鄉
最早的一件往事
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所有的眷戀
飛機安穩落地,雖然此生從未到過此地,但宛如踏上故土。
整個航程我把老婆甩得乾乾淨淨,陶醉在一萬米高空的耳機中,直到下飛機背上兩份沉重的行李才想起這是和我老婆蜜獾姑娘的蜜月之旅。與其說是兩個人的蜜月之行,更像是我的一意孤行。因為我打算騎摩託車環遊臺灣,而這樣她就沒法在路上睡覺。剛開始她是反對的,後來妥協了,可能是因為愛我。最後她愛上了摩旅,因為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由於學生時代受到臺灣電影的影響,對這片土地一直充滿好奇。這片土地上生活著與我們同樣面容、同樣文化、同宗同源的同胞,我想知道在他們的日常中,到底與我們有什麼不同。我想對於一個沒有文化底蘊、沒有英文基礎、沒有全球化人脈資源的我來說,選擇來臺灣自由行是最好無之一的選擇。這裡沒有語言障礙、沒有信仰衝突、沒有戰亂,並且風景優美民風溫和,最關鍵的是在中華民族的共性裡保有個性,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是一個上等的自由行之選。
有這麼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我覺得說得不好。
我覺得讀萬卷書一定要先於行萬裡路,行萬裡路的目的是為了讀更多的書。雖然我讀書少,但我依然堅持。我覺得旅行必須先有對遠方的嚮往,往背包裡塞行李的時候也記得帶上你的情懷,背上單反的時候記得先背上理想。一旦有了動機,你的旅行就成了心路之旅、文化之旅、夢想之旅、冒險之旅。否則你走再多的路也只是水泥路、瀝青路、黃土路和石板路。看山只懂大小高低,看水只知冷暖濁清。
我想,假如旅行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那裡生長著與你毫無相關的人,你跟他們一臉懵逼的面面相覷有什麼意思?而現實情況往往還更糟糕,我們的旅行團很可能讓你一臉懵逼的逛一整天商場。假如你只是跟我一樣的初段位級別的普通旅友,不想跟團出遊拍張照片發發朋友圈還得被催、不想研究什麼巴布紐幾內亞部落女性的生育記錄、也不想花三天三夜在尼羅河原始森林研究水蛙產卵,那麼臺灣絕對是一個玩一趟回來讓你說來話長又不至於胡言亂語的地方。
我覺得我說得好。
無非是想證明我的動機是對的。
那麼臺灣應該怎麼玩?
假如你行,一定要騎上摩託車!為什麼?因為騎自行車太累了,我不行。
臺灣是一個慢節奏的地區,這裡的經濟已經不像當初亞洲四小龍那時候那樣璀璨奪目,這裡的人也不像大陸居民那樣所有人都像擰著一股勁。在這裡,假如你慕名去吃一家老字號的美食,店員很可能會悠哉悠哉的跟你說還沒到營業時間而沒人慌慌張張的給你擦桌子招呼你坐好。在這裡,等紅綠燈的時候前面一輛車沒有啟動,幾乎沒人會鳴笛催你沒人會壓實線變道過去。所以假如你想融入這裡的生活,必須放下你的急性子,騎上機車,讓車輪帶你享受這段走走停停的旅程。因為其他交通工具很容易把你逼成急性子,趕車、轉車、等車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那麼開車自駕遊呢?這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可以是可以的,但是作為一名陸客在臺灣租車、開車是屬於不合法的灰色地帶,包括摩託車。但摩託車相對比汽車更容易租到。更重要的是摩託車的靈活性高於小轎車,在不知所措的時候有更大的施展空間。並且能讓你體驗到360度3D全景天窗帶來的如痴如醉的風景,以及來自空氣、陽光、雨水、彩霞對你的感官刺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們騎行到清水斷崖邊上的時候,由於那段公路是盤山臨海而建的,所以單向只有單車道,我們經常停下來看風景拍照,而旁邊的汽車只能像貪吃蛇一樣前行。
但是謹記,大陸遊客在臺灣駕駛機動車是違法的。
世界上有一個《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的東西,因為西方國家在1968年最後一次籤約的時候把這個「締約國」名額給了中華民國,之後大陸幾次申請加入被駁回。到了後來因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我們就必須有所放棄。以上為道聽途說,總之,臺灣不承認大陸駕照。在臺灣短暫的自由行,你不能合法的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那麼我是如何租到摩託車並且騎行了1080公裡的呢?
接下來的不是廣告,是科普。
不得不說淘寶真是萬能的。你在上面不僅能辦到「國際駕照」,而且能得到專業的上路指導。
目前我們能在淘寶上辦理的駕照有兩種,與其說辦理不如說購買。一種是叫做KIDA的東西,它實際上是一個駕照的翻譯件,相當於把你的駕照翻譯成英文,當你被查時交給警察叔叔看——證明你在國內也是有駕照的。這種KIDA很便宜,甚至在內地沒有駕照也能辦。我想臺灣警察酥梨是看得懂漢字的,這種KIDA就猶如脫褲子放屁一般的存在,可想而知被抓到就是無證駕駛了,只能賣萌求饒,假如賣萌求饒有用的話...。另一種就是真正的國際駕照IDP,這種駕照很貴,而且有效期很短。它相當於是你花錢買了個香港或者菲律賓駕照,這種被警察查證幾乎都能通過,但其實它也是不合法的,因為國際駕照規定要求配合所在地身份證明使用。
總之,兩種都是不合法的。但是,法律無情人有情。在臺灣騎行,只要你不要違章被抓現行,交警是不會查你駕照的。就算被抓,當你神氣十足的掏出KIDA的時候,臺灣警察叔叔一般會以為你是傻逼,算了放過你。當你掏出IDP的時候,你在向世人證明你很有錢,臺灣人民歡迎你來這裡花錢。
所以,在如何安全的在臺灣騎行方面,我沒辦法給你明確的建議,我怕我給你的所有,都成了一條條違法的途徑。
(圖:山葉force155)
當我騎著從春天機車出租行租來的山葉force的時候,太平洋的風很愜意。因為是155cc排量的踏板車,車子本身沒有給我帶來血脈膨脹的感覺,然而每次碰到路邊交警都讓我緊張得飛起。在臺灣公路上飛馳,最危險的不是蘇花公路上的清水斷崖,也不是彎彎曲曲的中橫公路,而是腰上別著槍的警察大哥。我小心翼翼的行駛,終於在蘇澳的時候犯錯誤了,誤上高速!當我意識到我行駛在高速上的時候,緊握車把手的手心已經變得有點發抖,這個抖不是車子傳來的,而是心跳傳來的。我只能祈禱不被發現然後就近找個出口下高速逃之夭夭,至於被拍罰款那就把罰單當臺灣之行紀念品了。結果事與願違,旁邊一輛警車閃著燈超過我們到出口處把我們堵住了。我當然不能掏出KIDA給他看,我說我的國際駕照落在300公裡以外的瑞穗民宿了。臺灣的警察大哥很溫和,但是我很害怕,因為他們腰帶上有槍,並且我們在臺灣的籤證只有15日,假如按無證駕駛抓進去,不知道怎麼處理——估計警察大哥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所有就放了我。
不得不說臺灣居民真的是很溫和的群體,兩位警察大哥在聽聞我錢包丟了的時候更多的是著急我會不會碰上什麼生活上的困難。並且要幫我去派出所報案。我說不用了,錢包裡沒有貴重物品,我摩託車就近還給租車行,駕照我自己回內地重新辦理。他說好。我說謝謝。
萬一碰上不好說話的警察怎麼辦?
不知道。
不過你可以試著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名交警,碰上一個拖家帶口、看上去人畜無害的、長相精緻的、又有那麼一點情懷和信仰的外地人,你會怎麼處理?
無證駕駛本身就是一件鋌而走險的事情,我也不推薦大家這麼做。如果你發生交通事故或者糾紛,會讓自己處於一個不利位置。
但是你一定要這麼幹,我很欣賞你。
跳入摩旅這條坑,我們就是同一條坑裡的人了。
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艱難的邁出了一步,邁出去你會發現,你用跑都追不上前面的人。然而孤獨的前面人,往往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許多朋友在看到我朋友圈曬的摩託之行後都問我能不能給個攻略,我想我可以,我會把我的行程流水帳一樣的寫下來,這可能是讀者更期待的東西。但是在此之前,我更想通過我的行動和表達讓大家喜歡上摩託車這種交通工具,並且將我這趟摩旅承載的一點小思考強塞給你。
——開始講故事。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跟表哥就偷偷的騎上舅舅的老式嘉陵摩託車,那時候坐在車座上雙腳離地還很遠,表哥幫我扶住後座追著我跑了一段我就能自己騎穩往前跑了。在那個連性衝動都還沒有的年紀,第一次完成機動車駕駛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但是代價就是停不下來的時候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摔車。從那以後至上大學的一段時光,摩託車就是我們出行玩耍、參加聚會、下地務農的唯一交通工具。那時候談不上對摩託車的熱愛,因為家裡沒有車,它僅僅是萬不得已的一件代步工具而已。上大學後就很少騎摩託車了,就算偶爾回老家也會放棄摩託車這種交通工具,畢竟出去泡妞摘下頭盔的那一刻,無論是形象還是氣味都不合時宜。而且家裡的摩託車款式騎出門經常讓人誤以為我是載客的。
——開始吹牛逼。
但是摩託車的駕駛技術永遠的保留下來了。
對於我這種閩西山村田埂裡騎出來的「車手」來說,什麼死亡蘇花公路?不存在的。所以我在臺灣的騎行相當輕鬆愜意,難的是當地的交通規則。
但是假如你有小轎車駕駛經驗,在臺灣騎摩託車也完全夠用。因為在臺灣,摩託車的路權跟汽車基本一致,絕大多數道路最右邊都留出一道專門的機車道。反觀大陸的禁摩,這裡對摩託車的友好度真是完全兩個極端。我想臺北哪個議員要是提出禁摩,好,100萬選票沒了。
所以,一切妥當後,在臺灣騎車你只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點:
1、右轉是需要等綠燈亮才能通行的。
2、左轉需要分段左轉,看看別人怎麼走,一下就明白了。
3、紅牌機車才可以上高速。
4、一定不要亂按喇叭。
假如你的條件跟我一樣,準備好出發了,那麼,曼島TT聯賽不敢上,至少環臺線是肯定沒問題的。
假如你沒我這麼厲害,還有所擔憂的話,那也不要著急。我告訴你,在臺灣環島,經常可以碰上五六十歲的老頭子騎行。當你老老實實按限速行駛在路上的時候,時不時會有臺妹騎著個125cc的小綿羊在你身邊呼嘯而過。
假如你還在猶豫,就讓一位來自北京的女摩友——琳琳,來告訴你:我已經單槍匹馬騎著輛大號機車行駛在環島公路上了。
我們在臺灣的騎行是10天1080公裡,每天100公裡的騎行距離是非常輕鬆的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沒有摩旅的經歷,對騎行100公裡沒什麼概念。我剛開始也沒有。後來我發現其實邊走邊玩每天150公裡左右是很愜意的,你行駛在路上的時間基本上是4-5個小時。所以我和蜜獾每天都是在民宿睡到自然醒才出發,很多時候都是中午在當地吃完午飯再出發,一路玩一路嗨直奔下一個城市的夜市。
假如你的時間不夠,5天時間騎行也是夠玩的,你可以撇下西部(也就是靠近福建省那一面)的幾個城市,直接跑東部就好了,一天計劃行駛200公裡。講真這樣安排會更適合大部分人,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是騎著摩託車在路上才能產生快感的。真正為了騎行而騎行的摩友,3天就能環島2000公裡,不過那樣需要過硬的身體基礎和駕駛經驗以及一臺排量、性能足夠的重型機車。
至於我,10天1080公裡的終點將會是我摩旅的起點。
至於你,也許現在的你覺得沒時間、沒錢、沒精力。但是我希望一旦你有了,一定要走出門去,讓肉體去完成一點小衝動,讓靈魂帶著夢想出發。不摩旅,做點什麼都行,公園散散步遛遛狗也行,因為逃離電腦和手機變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情。
最後我想說——
對於熱愛,我們必須端正態度。騎車並不是一定要參加曼島TT這樣的賽事才能稱之為熱愛。其實許多人對摩託車的熱愛僅僅是享受吹著風碾壓腳下的塵土砂石帶來的愉悅感,有些人僅僅是喜歡穿上騎行服包上頭盔的儀式感。
或許當你聽信他人去跑去臺灣騎行,回頭發現——去他媽的都是騙子,還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舒服。
但是我相信絕大數人不會的,就算坐摩託車屁股生瘡,就算前列腺被擠壓得憤怒。你也會咬牙帶著笑臉拍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
——我在墾丁天氣晴。
(圖:一頭埋進這樣的水裡)
下一篇我會貼出我在臺灣的具體路線,這條路線雖說不能算是精品,但我和老婆都相當滿意。你可以參考一下,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調整,喜歡山川田野就多走山線,喜歡沙灘海岸的就多走海線。出行旅遊計劃得再好,一定都不是天衣無縫的,你必須有所選擇有所取捨,會有驚喜也會有遺憾。
騎行最後一天我說——還沒結束就已經開始懷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