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狼稱一匹狼,馬稱一匹馬,牛稱一頭牛,老虎就稱一隻老虎?

2020-12-13 我是最牛金牛座

為什麼狼稱一匹狼,馬稱一匹馬,牛稱一頭牛,但老虎就稱一隻老虎呢?漢語的物量詞紛繁複雜,又有兼表形象特徵的作用,選用時主要應該講求形象性,同時要遵從習慣性,並注意靈活性。不遵守量詞使用的這些原則,就會鬧出一匹牛一頭狗一個雞的笑話來。 所謂「講求形象性」,就是使量詞曾經表示過的形象與被它限制、說明的中心詞的形象保持一致的關係。如「張」,原來是「因擴而大」的意思,曾表示過「有較大的平面而且較薄」的形象。那麼,有較大的平面而且較薄的東西,就宜用「張」作量詞,如一張紙一張皮」。又如「原指土塊,含有有平面但較厚」的形象。那麼,有平面而較厚的東西,就宜用塊作量詞,如一塊磚頭一塊肥皂」。 有些量詞的選用,講求與它後面名詞的相關性,這實際上是形象性這一使用原則的擴展。如帽子與頭頂相關,鎖與門把兒有關,人家與門戶有關,因此就說「一頂帽子」「一把鎖」「一戶人家」。

漢語是由人來使用和支配的,約定成俗的有之,隨心所欲的有之,必須隨機應變,比如魚可因其形態而稱之為一條魚,也可以因其尾巴的擺動而稱之為一尾魚,還在塊頭很大時比如對鯨魚就可以稱之為一頭鯨魚,等等。對於動物的稱謂 最開始只能是因為在古代社會與人的關係,和重要性決定的,有些特殊稱謂,比如匹,頭 等,但後來 動物太多了,「只」就開始泛爛了,從一隻蒼蠅 到一隻大象,都可以。條也是,一條螞蟥,一條蛇,一條狗, 就是 細長的 感覺在裡面,胖壯的 狗 不能說一條了,容易造成誤會,可以說 一隻,這些字有一定的形狀,動態,和狀態的感覺在裡面看上下文了,這些感覺需要留給 語言大師去 雕刻了。

量詞的來源也是有出處的,比如只是指天上飛著的,是一個象形字,上面一個口下面一雙腳,所以可以用來稱呼有翅膀的比如一隻鳥,一隻雞,而不能用來稱呼一隻魚;因為貓也像那鳥能從空中來去,而且貓頭鷹也是個列子,所以貓可以叫做一隻貓,甚至連像貓的老虎也叫做一隻老虎。匹,是指坐騎,比如馬,驢,而狼也稱呼屁是因為傳說一個趕街的人荒野中正方便時,來了屁狼要吃他,他急了褲子都忙不上拉拉上,就一跨腿騎上了狼身,兩隻手死死揪住狼耳朵,就這麼把狼當了坐騎。牛和豬等稱呼頭,是因為常被人們殺了來吃,而把頭掛在那時常數的:一頭,兩頭,三頭…,所以牛可以叫一頭,豬可以叫一頭,而馬就不能叫一頭了,因為馬大多數是用來拉車不是靠吃它而養它。後來,但凡可以吃而且吃剩的頭也能掛著的都有那頭的稱呼,比如一頭鳥;而能輕巧如飛的也能稱呼只,比如一隻兔子。

看下匹字的百度百科,可以看到它只用來形容騾馬。其實更狹義點來說,只適合形容馬,騾子因為帶有馬的血統,才勉強能用。匹條目下所有引用的古文中,未見有形容狼的情況。而口語裡,關於騾子,還是更習慣叫幾頭。這是因為「頭」、匹、「條等形容動物的量詞都有固定的習慣,不合這些習慣就會讓人不舒服。為什麼稱狼和馬為一「匹」,很多同學認為應該是從一匹布那裡延伸而來,形容它們的毛色如綢布般柔滑。但個人認為除了這點外,還可能有「匹對」的意思。狼和馬比之其它動物,群體意識更強,且公母之間一對一的關係更為穩定。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狼王在母狼懷孕期間,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她,令我印象很深刻。而「頭」則給人大而遲緩的感覺,比如一頭牛、一頭豬、一頭大象、一頭駱駝;「只」相反,有小而靈活的感覺,比如同樣是豬,就可以用「一隻小豬」來形容,另外「一隻貓」、「一隻鳥」都是小巧輕快的。而狼靈活又迅速,用只來形容很合適。而用「頭」去形容的動物,牛、豬,會比較突出它的「頭部」特徵,這很可能跟以前的祭祀習慣有關,牛頭和豬頭會整個地擺上祭臺。我們上饒話形容一個人長得極其難看,會說他長得「三牲頭」一樣。三牲就是指祭祀常擺的牛、豬、羊的頭。那為什麼老虎也用只呢?明明獅子和狼都可以用顯得更大一些的「頭」。其實「一頭老虎」也沒問題啊,「頭」和「只」在獅、虎、狼身上倒是可以通用的,我覺得原因在於它們的體型中等,既有大型動物的穩狠,又有食肉動物的靈巧,所以都可以形容。而用只去形容老虎,感覺削弱了它森林之王的霸氣,雖然它的行動也很敏捷,很靈活。古代語境中提到老虎,比如《水滸傳》裡武松打虎章節中,用的是「一條大蟲」,現代人描述為「一隻老虎」 很可能是因為它屬於貓科動物,是後續語言描述習慣發生了演變。

量詞的使用在現代漢語中既很講究又有靈活之用。一般來說,大動物用頭,一頭牛一頭驢等,但同樣大動物馬是用匹來說的,那匹是不是馬專用?也不一定,著名的「七匹狼」一出,狼從一隻狼變成了一匹狼,這也可以,但是一匹老鼠,據說還出自魯迅先生之筆,也非常生動詼諧,如此說來,匹也是大中小皆通,關鍵看大家喜歡與否。只用來稱較小或者極小動物,一隻羊一隻雞一隻貓一隻蝴蝶一隻螃蟹等,不過卻有人偏偏叫一「只」魚,讓人噁心的不行,但是百獸之王老虎為什麼要說一隻老虎而不是說一頭老虎?似乎和老虎在民間普遍被叫做大蟲大貓有關,那麼「大蟲」就可以稱為一隻也可以稱為一條大蟲,《水滸傳》中英雄武二郎景陽岡打虎的精彩片段都是用一隻描寫吊睛白額大蟲的,「大貓」也可以稱為一隻,所以這個「只」也可大可小,但必須符合大眾的語言習慣,還有一量詞「粒」,本來是用於形容較為細小物件,一粒沙子,一粒花生一粒米等,但是在當年還比較講究語法的年代,卻因粵語的「一粒世界波」紅遍中國,於是那「粒」大了芝麻幾萬倍的足球,從一「個」足球變成了一「粒」足球,反過來現在有人說一粒桌球一粒籃球嗎?沒有,特定語境下使用特定量詞就是現代漢語的精彩之處,也是漢語不斷創新強大的生命力所在。

相關焦點

  • 山中無老虎,野豬、狼、猞猁、熊等誰能稱霸王?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許多地方的森林裡,野生老虎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有許多原本是老虎的棲息地,現如今已經沒有了老虎的蹤跡。 我們知道,老虎屬於頂級掠食者,當老虎數量減少,甚至完全消失時,當地的生態鏈也會重塑,那麼問題來了,當山中的老虎消失後,究竟哪一種動物會崛起,又有什麼動物開始稱霸王了呢?
  • 墨西哥一女子牽老虎逛商場,稱老虎合法購買的,這心可真大啊!
    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在墨西哥居然有一美女在街上遛老虎!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在國外,他們的思想比較開放,對於這種比較兇猛的動物,也是沒有什麼禁止事項的。於是就出現了在墨西哥街頭上,有一位妹子在街上遛老虎的存在。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該妹子身材火辣,儘管戴了個口罩,還是可以看出來很漂亮的。
  • 老虎、黑熊鬥得過群狼嗎?
    前蘇聯學者的研究表明,老虎能壓制狼群,甚至能將狼從一個地區完全排擠出去。在俄遠東南部東北虎的領地內本來是沒有狼的,20世紀30至50年代,老虎由於俄國人的迫害一度瀕臨絕種,狼才趁機佔領了這些領地。80年代以後,隨著老虎數量逐漸增多,虎域內的狼又變得非常罕見了。老虎排擠狼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 網友曝天津動物園一老虎骨瘦如柴 曾稱「不差食」
    中國青年網8月2日電【網友曝光天津動物園一老虎骨瘦如柴】據人民日報官微報導,網友@曉Q_Fiona :「這是今天朋友在天津動物園拍到的,看的我抑制不住的想流淚,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助它!剛剛給動物保護協會發了郵件,不知道會不會有用,請有門路的朋友幫忙想想辦法改善老虎的生活現狀!」請有關部門予以核實,並呼籲善待動物!  可悲的是,2010年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就發生過11隻東北虎被餓死的事件,事件被曝光後,天津相關媒體曾有《天津動物園 老虎「不差食」》的報導。報導稱「相比瀋陽東北虎的悲慘命運,咱們天津的老虎就幸福多了。
  • 深圳馬巒山的老虎!
    這天他們把牛趕到不遠的對門嶺,俗稱鎖匙頭的地方,這一片山坡下的草特別濃密,而且坡邊有個石塘(挖採石灰石後積滿水的深石坑)。「日頭」當空照,牛在山坡靜靜吃草,孩子們卻像孫悟空一樣鬧,跳著蹦著,身子一熱就剝掉衣服扎進石塘遊泳,接著有趴在塘邊曬太陽,有四處尋找能吃的野果子。
  • 深圳馬巒山的老虎! | 共同體
    這天他們把牛趕到不遠的對門嶺,俗稱鎖匙頭的地方,這一片山坡下的草特別濃密,而且坡邊有個石塘(挖採石灰石後積滿水的深石坑)。「日頭」當空照,牛在山坡靜靜吃草,孩子們卻像孫悟空一樣鬧,跳著蹦著,身子一熱就剝掉衣服扎進石塘遊泳,接著有趴在塘邊曬太陽,有四處尋找能吃的野果子。
  • 狼群真的鬥不過老虎嗎?為什麼?
    俗話說「好虎架不過群狼」,意思就是再厲害的老虎也打不過一群狼,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類似於我們常說的「雙拳難敵四手」,因為如果一個個體足夠強大,即使面對一群對手,它也能全身而退,而老虎和狼群就是這樣的關係。那麼, 為什麼作為兇猛的群居型食肉動物的狼鬥不過老虎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東北虎會捕食狗,但如果換成是藏獒,老虎還能捕食成功嗎?
    一:我國的人口太過密集,生產活動頻繁,對東北虎的棲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我國的東北虎的棲息地面積小,獵物少,所以才會頻繁地捕食家畜,家犬只是其中之一。像東北的大挽馬(450千克左右),牛(420千克左右),羊(50千克左右),這些都是東北虎的獵物,家犬只不過是其中一道開胃菜!
  • 泰森號稱是最能打的人,曾被老虎嚇,中國此人偏敢與老虎叫板
    比如南北朝末期西魏和其後代魏的北周大將楊忠,其某次跟隨西魏實際控制者宇文泰狩獵時,突然有猛虎躥出,宇文泰連人帶馬嚇癱倒地。一旁的楊忠卻毫不畏懼,為了護佑宇文泰,他大步上前,一臂夾住虎腰,另一手直接伸入虎口,虎舌拔出,活活將老虎弄死。補一句,這楊忠就是後來隋文帝楊堅的老爹。
  • 東北虎跟大型西伯利亞狼群相遇,先逃跑的是狼還是老虎?
    大自然的是非常神奇的,其中一個體現就放在了野生動物上面,比如世界上最強的幾大猛獸都分開來了,它們不會在同一個區域生活,比如北極熊只在極地,獅子大多在非洲,老虎在歐亞,而美洲豹則在美洲,大型棕熊生活的地方沒有其他匹敵的猛獸等等。否則如果這些猛獸都在一個地區,後果不堪設想。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猛獸之一的東北虎。
  • 太行山也有老虎?!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
    太行山也有老虎?!(二)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上一文講到了老虎尤其是中國虎的簡況,以及古代太行及井陘境內老虎活動記述。從歷史上看,明清時期中國境內的虎患報導是比較多的,雖然前代各朝也有虎患,一是缺乏記載,二是當時人口較少,沒有對老虎的尚存環境造成襲擾與破壞。
  • 少女與小老虎同枕而眠 稱像養孩子(圖)
    但少女與老虎同床共枕則實屬罕見。美國一位僅十幾歲的少女與一隻6個月大的孟加拉虎每天嬉戲玩耍,晚上則分享同一張加大號的床。英國《每日郵報》2月8日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少女菲利希亞?弗裡斯的父母開設了一家教育機構名為「遇見老虎」的教育項目,所以菲利希亞從小就與大象、馬和老虎打交道,對動物非常信任。
  • 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總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老虎和獅子到底誰更厲害,為什麼有人總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 老虎和獅子都是動物界的霸主,它們都是貓科動物的代表,有些人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還有一些人認為獅子打不過老虎,他們雙方在網絡上見到就懟,不相上下。
  • 電影《兩隻老虎》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兩隻老虎表達的意思
    《兩隻老虎》無疑是一部有內核的喜劇,但是很多人直到電影看完,都沒有搞清楚電影想表達什麼意思,以及電影的名字為什麼要叫《兩隻老虎》呢?  兩隻老虎電影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很多人看完電影,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裡面響起的二哥《兩隻老虎》,這首歌也是跟片名相呼應的,影片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葛大爺坐在空蕩蕩的廢棄遊泳池裡,唱起了兒歌《兩隻老虎》,霸道總裁的氣質一覽無遺,一臉認真嚴肅的表情配上渾厚的嗓音,不由得讓人懷疑自己的童年聽了一首假兒歌,那麼,電影《兩隻老虎》為什麼要以兒歌為名
  • 在財神中,為何趙公明坐騎是一隻黑虎?他的坐騎又為何這麼奇怪?
    人類馴化動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在一萬年之前,那時候的人們最先馴化的動物就是狗。那時候的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尋找一些幫手來幫助他們進行捕獵等活動,於是就馴化了狼。人們現在不知道當時的人類的祖先是怎麼樣馴化的狼,但是很明顯,公元前一萬年祖先們就已經完成了馴化。
  • 「為什麼始終有人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明顯是老虎更強吧
    為什麼始終有人認為老虎打不過獅子?老虎實際上比獅子的體型大一些,體力上佔優勢,面對獅子戰鬥力還是很有優勢的,一般情況下老虎都能碾壓獅子的好嗎?請獅吹們不要再認不清楚現實了!當你是紅燈,還當你是路標呢,你以為整條馬路都是你家開的嗎?
  • 鄱陽湖小磯山疑現"老虎"蹤跡 專家稱或是雲豹(圖)
    不經意地一抬頭,悚然發現一隻大「老虎」正端坐在幾米之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近日,都昌縣都昌鎮望仙李村兩名婦女在鄱陽湖畔遭遇「老虎」。這兩名婦女看到的真的是老虎嗎?26日,記者來到鄱陽湖小磯山,進行了一番實地探尋,果然發現一些蹤跡。
  • 動物園的老虎有野性?飼養員拿活牛餵食,第2天再見時情景令人崩潰
    而動物園中的動物,就比較溫順了,即使是百獸之王老虎,也會失去野性,成為聽話的貓咪。一般失去野性的猛獸,在大自然中就很難生存了。動物園中每天都會有食物提供,猛獸們已經喪失了捕食能力!而國外的一家動物園,為了恢復老虎的野性,不惜將一頭活牛放在老虎的籠子裡。據了解,這隻老虎渾身雪白,身體非常健壯,對付一頭牛還是綽綽有餘的。
  • 江西三清山拍到似老虎動物 專家稱像華南虎(圖)
    遊客拍攝到的疑似為老虎的動物。(圖片由三清山管委會提供,作者:鮑曙光)南昌10月31日電(何柳斌)遊客在江西三清山發現疑似老虎的動物,消息經媒體披露後,立即引發關注,也有人質疑這是一次炒作。10月31日,記者聯繫上首先見到該動物,並拍攝了數張照片的安徽籍遊客鮑曙光,鮑向記者否認了炒作之說,並表示自己拍的圖片是實事求是,究竟是不是老虎,自己也不能確定。
  • 老虎為什麼只生活在森林裡?如果放到草原上會怎樣?
    說到老虎,可能好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獸中之王。其實這句話也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老虎確實厲害,夠兇猛夠獠牙。說不對是因為老虎只是森林之王,在草地上你是見不到老虎的。老虎作為食肉動物中的頂層,它有著自己的生活規律,也有著自身固定的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