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山陽縣:技能培訓助力搬遷群眾增收

2020-12-15 西部網

「油汙清潔劑怎麼用?地板打蠟有啥小竅門……」7月21日,在陝西山陽縣富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易地搬遷貧困戶的家政服務培訓班老師正在授課,100名社區居民正在接受家政服務培訓,教室裡擠得滿滿的,不少人認真地記著筆記。「沒想到幹家務活還有這麼多講究和技巧。」三年前搬來社區的王小霞告訴記者,培訓老師講得很細,幾天培訓令她學到了不少家政知識和技能,「以前只能在家種地,搬到社區後就得想辦法多學本事,手裡掌握了技能,只要能吃苦肯努力就不會受窮,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王小霞說。

藉助移民安置點工程,王小霞從交通不便的涼水井村搬到富橋社區,操持完家務,就去鎮上的教育輔導機構打零工,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她覺得參加培訓學習新知識,可以讓自己做事更有條理。

高壩店鎮黨委書記楊浩告訴記者,富橋社區是易地扶貧搬遷點,類似的培訓不需要交費,還能幫助民眾拓寬就業渠道,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對於脫貧群眾來說,掌握一技之長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後鎮上會繼續組織與建築、農業、家政相關的各類培訓,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致富。

富橋社區共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714戶3027人。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致富」的目標,山陽縣政府多渠道創造就業機會,通過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做好扶貧搬遷對象的就業幫扶工作。此次培訓班就是經過對當地勞動力摸底調研後,按照居民就業需求專門開辦的。山陽縣在加大產業培育引導扶持的同時,著力擴大勞務輸出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抓好勞動力技能培訓。目前,「山陽家政」已經成為當地勞務輸出的主打品牌。

金雞扶貧產業園飼料廠

在山陽縣金雞扶貧產業園,北京德青源公司設立了北區養殖區和南區加工區,每天僅雞蛋產出近90萬枚。在加工車間,工人高巧玲正忙著給雞蛋打包裝箱,藉助產業園的崗位,她和丈夫兩人每個月有近6000元的收入。在2019年山陽縣易地扶貧搬遷中,高巧玲一家從山區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三室一廳,孩子的上學問題和夫妻兩人的就業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新家旁的金雞扶貧產業園直接提供了就業崗位,人均3萬元的年收入,解決了脫貧的問題。

在富橋社區的電子設備加工廠,牛小玲的工作檯上堆放著耳機零件,她熟練地焊接耳機電源線。她告訴記者,自己原來沒有什麼技能,社區的電子設備工廠建成後,她很快報名參加了技能培訓,現在每月在這裡能賺1500元左右,熟練的同事收入可達2000多元,自己還需再努力。

山陽縣地處秦嶺南麓,三山夾兩川,山大溝深,是陝西省深度貧困縣之一。如今的山陽縣,貧困人口從10.95萬人下降到2400人,貧困發生率從46.42%下降到1.02%,超過5.27萬貧困人口從大山深處的危房搬進了移民搬遷安置小區,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實現了樓上居住生活,樓下就業掙錢。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山陽縣:家政培訓助力搬遷群眾就業 讓...
    中國日報網7月21日電(記者 孫若男 趙欣瑩 辛聞)佔地140畝、總投資2.43億元,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高壩店鎮的富橋社區共安置異地扶貧搬遷對象714戶3027人,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山陽縣:社區工廠拓寬易地搬遷群眾就業...
    青林實業板巖木工板社區工廠,位於陝西山陽縣西南近40公裡的板巖鎮元門移民小區,計劃總投資7000多萬元,建設日產木板6000張加工廠,年加工木板4.5萬立方米,可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目前已經開通2條生產線,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學徒工吳寧說:「我來上班已經一個多月了,現在月工資3000元。出師後若能當上技術工,月工資就可以拿到5000元以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扶貧車間來助力 武山群眾增收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扶貧車間來助力 武山群眾增收入 2020-12-24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山陽縣高壩店鎮:山裡農婦放下鋤頭造...
    7月21日,雨後的陝西商洛山陽縣高壩店鎮富橋移民搬遷安置社區潔淨如洗,整齊劃一的居民樓沿街而立,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社區工廠錯落有致分布其中。社區服務中心旁的扶貧工廠裡,幾十名女工正低頭忙著生產耳機,她們或焊接、或組裝、或檢測,動作十分嫻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陝西山陽縣:以文化人 為奔小康添動力
    陝西商洛山陽縣戶家塬鎮關上村貧困戶陳宏新快30歲了,還找不到對象。家裡的兩個老人一個聾、一個啞。這些境況讓他心灰意懶,無所事事。「你的窮,根子在精神上。」在「兩講兩促兩提升」主題活動中,駐村幫扶幹部一針見血指出了問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雪山下奔向小康的鏗鏘足音 ——「決戰脫貧...
    2019年8月,該州通過採取集中和分散搬遷的方式完成了全州8550戶31864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易地搬遷安置任務,實現了貧困人口梯度轉移、草場流轉經營、產業集約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搬得出、穩得住」是易地搬遷扶貧工作的關鍵,在解決了「搬得出」的問題之後,如何讓牧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如何在脫貧攻堅中不落一人?如何不出現「回流」現象,成為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山陽縣:貧困村吃上了「產業飯」
    「土地流轉給了企業後,我在企業的養殖場餵雞每月還能掙3000元,年終還有分紅,家裡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有了奔頭。」山陽縣十里舖街道辦磨溝裡村五組的貧困戶崔學成高興地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北蔚縣:耿考英的小目標
    然而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而丈夫的醫藥費卻沒有著落,生活的重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望著貧瘠的土地,看看躺在床上的丈夫,耿考英心酸的淚水不知流了多少遍。2016年,蔚縣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南楊莊鄉牛大人莊村、代王城鎮四村等建設了16個集中安置區,這給耿考英家的生活帶來轉機。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山陽縣:大地穿上「綠衣裳」 群眾賺取...
    改革開放以來,這裡的群眾為了改變貧窮面貌,在山上開荒種過龍鬚草、油桐,還種過黃姜,但效益一直不佳。李業宏說:「這幾年,山陽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狠抓綠色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現在,山上山下的土地穿上了『綠衣裳』,群眾的兜兜裡裝滿了『紅票子』,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昭通鹽津水平村:易地搬遷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昭通鹽津水平村:易地搬遷新生活!柿子鎮水平村河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蝴蝶谷)於2016年8月動工建設,2018年8月6日分房。距柿子鎮人民政府駐地7公裡,易地搬遷安置點99 戶386 人,同步搬遷戶3戶6人,2018年10月實現全部搬遷入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縣黃門鎮小河社區群眾的幸福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河社區群眾的幸福新生活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曹立萍一棟棟兩層「小洋樓」整齊排列,一條條巷道乾淨寬敞,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曬著太陽閒聊天水市清水縣黃門鎮小河社區是一個移民搬遷的新農村社區。2014年至今,黃門鎮小河村、後坡村、樊家村、薛堡村共4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的農戶先後搬遷至此。現有住戶284戶,共1425人。8月19日,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天水市清水縣黃門鎮小河社區,感受美麗新農村建設帶給當地村民滿滿的幸福。
  • 山陽主打「兩大品牌」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就業是貧困群眾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是破解貧困戶脫貧的根本性舉措,是解決深度貧困縣群眾收入問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近年來,山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發揮優勢、拓寬渠道,以打造山陽建築和返鄉創業「兩大品牌」為抓手,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帶動貧困戶精準穩定就業,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持做著不平凡的事……踏著泥濘的道路,他們心中有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創造奇蹟時間詮釋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奔忙的身影、曬黑的面龐、沙啞的聲音……見證了他們不眠且辛勞的日日夜夜更見證了道路暢通、村莊整潔、產業發展……鄉親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是你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道路上最好的禮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港口區:「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 助力群眾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港口區:「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 助力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2020-08-13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雲南保山:38萬餘人擺脫貧困走向幸福
    目前,共建成「十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推動扶貧產業規模化,龍陵恆冠泰達禇橙、騰衝高黎貢山茶葉等萬畝規模農業帶貧效果凸顯,「十個萬畝」規模農業吸納3334名貧困人口就業,助力2478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增收。探索創新的小養殖、小庭院、小作坊、小買賣「四小工程」,覆蓋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9.09萬戶37.34萬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西屯店子村...
    充分發揮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的助手作用,帶領廣大社員發展果蔬產業鏈,先後組織110名社員開展了主導產業、設施農業、農村電商等定向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12名。今年內,邀請世輝培訓學校對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大戶、創業能手等60多人培訓,分兩期進行,每期7天,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種植養殖技術和務工技能,打造了一支經營管理內行、專業技能高的人才隊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臺:特色養殖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 縣區 >> 高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人間煙火氣 最暖百姓心
    作為一名返鄉創業的廣式燒臘師傅,他以「粵菜師傅」工程落地實施為契機,培訓粵菜廚師,將自己所學的廣味廚藝賡續傳承,為家鄉的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了1366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接下來,我要藉助線下優勢更好發展線上,進而帶動更多老鄉走向小康。」面對未來,他信心滿滿。「燒鵝皇」的廚師在後廚忙碌。
  • ...脫貧攻堅」搬得安心 過得舒心 後續產業扶持為搬遷群眾增收添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搬得安心 過得舒心後續產業扶持為搬遷群眾增收添動力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比如,在產業方面,「十三五」以來,省裡指導市縣緊扣「一戶一策」,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為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結餘資金,依託安置點及周邊自然資源稟賦,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光伏扶貧、鄉村旅遊業、家庭手工業、農村電商、鄉村物流、家政服務業等,推動產業增產增收和提質增效,解決貧困群眾「靠什麼脫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