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汙清潔劑怎麼用?地板打蠟有啥小竅門……」7月21日,在陝西山陽縣富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易地搬遷貧困戶的家政服務培訓班老師正在授課,100名社區居民正在接受家政服務培訓,教室裡擠得滿滿的,不少人認真地記著筆記。「沒想到幹家務活還有這麼多講究和技巧。」三年前搬來社區的王小霞告訴記者,培訓老師講得很細,幾天培訓令她學到了不少家政知識和技能,「以前只能在家種地,搬到社區後就得想辦法多學本事,手裡掌握了技能,只要能吃苦肯努力就不會受窮,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王小霞說。
藉助移民安置點工程,王小霞從交通不便的涼水井村搬到富橋社區,操持完家務,就去鎮上的教育輔導機構打零工,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她覺得參加培訓學習新知識,可以讓自己做事更有條理。
高壩店鎮黨委書記楊浩告訴記者,富橋社區是易地扶貧搬遷點,類似的培訓不需要交費,還能幫助民眾拓寬就業渠道,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對於脫貧群眾來說,掌握一技之長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後鎮上會繼續組織與建築、農業、家政相關的各類培訓,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致富。
富橋社區共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714戶3027人。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逐步致富」的目標,山陽縣政府多渠道創造就業機會,通過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做好扶貧搬遷對象的就業幫扶工作。此次培訓班就是經過對當地勞動力摸底調研後,按照居民就業需求專門開辦的。山陽縣在加大產業培育引導扶持的同時,著力擴大勞務輸出和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抓好勞動力技能培訓。目前,「山陽家政」已經成為當地勞務輸出的主打品牌。
金雞扶貧產業園飼料廠
在山陽縣金雞扶貧產業園,北京德青源公司設立了北區養殖區和南區加工區,每天僅雞蛋產出近90萬枚。在加工車間,工人高巧玲正忙著給雞蛋打包裝箱,藉助產業園的崗位,她和丈夫兩人每個月有近6000元的收入。在2019年山陽縣易地扶貧搬遷中,高巧玲一家從山區搬進了寬敞明亮的三室一廳,孩子的上學問題和夫妻兩人的就業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新家旁的金雞扶貧產業園直接提供了就業崗位,人均3萬元的年收入,解決了脫貧的問題。
在富橋社區的電子設備加工廠,牛小玲的工作檯上堆放著耳機零件,她熟練地焊接耳機電源線。她告訴記者,自己原來沒有什麼技能,社區的電子設備工廠建成後,她很快報名參加了技能培訓,現在每月在這裡能賺1500元左右,熟練的同事收入可達2000多元,自己還需再努力。
山陽縣地處秦嶺南麓,三山夾兩川,山大溝深,是陝西省深度貧困縣之一。如今的山陽縣,貧困人口從10.95萬人下降到2400人,貧困發生率從46.42%下降到1.02%,超過5.27萬貧困人口從大山深處的危房搬進了移民搬遷安置小區,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實現了樓上居住生活,樓下就業掙錢。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