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都是流傳下來的瑰寶,其中二十四節氣就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於寒露這個節氣很多人都知道會降溫,其實哪有這麼簡單呢。
寒露是什麼意思?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
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氣的一個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後,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
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天氣也變得更加乾燥。
據了解,寒露是深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此時大雁南飛,菊花漸黃,相比一個月之前的「白露」,此時氣溫更低,露水更多,且帶寒意。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地區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
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
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