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寫寫日美之間大的海戰,但是按我認識的一位專家的說法: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有其獨特性和代表性,所以先寫一寫。瓜達爾卡納爾島名字太長,後面就用「瓜島」表示了。瓜島是所羅門中間的一個小島,美軍和日軍怎麼在這裡拼命了呢?這就要從1942年五月的珊瑚海海戰說起。日軍大本營原本希望佔領圖拉吉和莫爾茲比港,完全控制住珊瑚海,這樣澳大利亞就是囊中之物了。但珊瑚海海戰雖然打的稀裡糊塗,美軍損失也不小,卻客觀上遲滯了日軍在圖拉吉的登陸,打亂了日軍大本營的計劃。六月的中途島海戰,日軍慘敗,一下子使日軍在太平洋尤其南太平洋處處覺得不安全,他們沒有了海上的絕對力量,也沒有了足夠用的航空母艦。
於是日軍決定放棄一些佔領計劃,先實打實地找個合適的地方紮下根,如同下圍棋先做個眼再說,不走大模樣了,瓜島就是日軍的目標。於是日軍大本營調集了大批的陸軍,在海軍的掩護下,以拉包爾為基地,佔領了圖拉吉和瓜島部分地區,並立刻在瓜島上開始建機場。這些調集的陸軍有許多是從中國戰場來的,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就在中國北方戰場呆了許多年,幹了不少壞事,後來這傢伙看到自己帶的幾萬兵餓死病死,他自己變瘋了,死在了南洋的一個小島上。
美國在中途島戰役後沒有狂妄自大,他們知道自己在南太平洋可用的海上機動兵力還是比日軍少,所以尼米茲做了個穩紮穩打的作戰計劃:先攻佔聖克魯斯群島和圖拉吉島,再攻佔索羅門群島其餘島嶼,直至最後奪取日軍苦心經營的基地拉包爾。當發現日軍佔領了圖拉吉並在瓜島修機場時,美軍就把計劃改為先搶下瓜島,這也和下圍棋差不多,敵之要點即我之急所,棋從斷處生。就這樣,美日雙方在瓜島展開了殊死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是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的海上戰役的一部分,瓜島戰役海上戰鬥很多,都以附近海區命名,比如聖克魯斯海戰、東所羅門海戰等,這場海戰在瓜島附近,所以叫「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瓜島戰役是1942年8月7日開始的,戰事一直膠著,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雙方軍力都精疲力盡,已經很難分清到底是誰佔了上風,不過日軍在瓜島上由於兵力不夠和火力不強,始終沒有拿下美軍的亨德森機場。而剛剛結束並獲勝的聖克魯斯海戰給日軍大本營打了一針強心針,認為只需進一步加強瓜島的兵力和火力,就可以在12月份發動總攻,一舉把美軍趕出瓜島,取得最後勝利。
於是大本營從各地調集大批兵力準備上島,運輸這些兵力的任務就落在了沒有航空母艦的海軍的頭上,因為日軍的航母在前面的海戰中都受傷了,現在正在國內搶修呢,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空中支援,這對日本海軍的運輸編隊是致命的。自11月2日至10日,他們只能在夜裡偷偷地出動驅逐艦、巡洋艦瓜島運送部隊和給養,但數量極其有限。這種慢吞吞的運輸節奏讓大本營極為惱火,他們要求海軍對瓜島上的美軍機場進行火力覆蓋,消滅那裡的美軍飛機,解除空中威脅,保障大型運輸艦到達瓜島安全卸載。這一次運輸的是大約7000名陸軍士兵和幾萬噸的彈藥、補給。
美軍截獲了日軍的作戰計劃,知道日軍將於11月11日空襲瓜島機場,12日晚炮擊瓜島機場,13日出動大批地面部隊在瓜島登陸。為此,美軍先向瓜島日軍的灘涂陣地發起來進攻,再組織運輸船隊搶在日軍前面向瓜島運送兵力和補給,並加強了對日軍兵力的偵察,時刻準備迎擊日軍艦隊。
瓜島海戰11月12日開始,14日結束,短短兩天。
為了向瓜島運送物資,美軍於11月12日組織了龐大的船隊,由特納指揮護航到瓜島附近卸載。卸載完畢,天也黑了下來,特納帶領運輸船離開,讓卡拉漢指揮留下的8艘驅逐艦、5艘巡洋艦,與卡拉漢一起的還有斯科特少將。這個卡拉漢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擔任過一些護航任務,事實上真正的海戰沒打過多少,有評論認為斯科特少將的能力在他之上。儘管留下的軍艦裡有裝備了新型大功率雷達的「海倫娜」號巡洋艦,但卡拉漢仍把旗艦設在沒裝備新型大功率雷達的「舊金山」號上,斯科特的旗艦「亞特蘭大」號也沒裝備新型大功率雷達。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兩位少將真的心很大,沒有把即將到來的戰鬥當回事,或者說他們不知道海上戰鬥指揮的重要性。
日軍的護航運輸隊由阿部弘毅海軍上將指揮,旗艦是比叡號戰列艦。他們不但要運輸奪島兵力物資,還要炮擊美軍機場。阿部上將的艦隊共16艘艦艇,其中包括2艘戰列艦和1艘輕巡洋艦,他們計劃11月13日凌晨到達瓜島並對美軍機場進行炮擊。就在12日晚上11點多,阿部的編隊被美軍卡拉漢的艦隊發現了,卡拉漢艦隊裝備了大功率雷達的「海倫娜」號巡洋艦發現的並報告給指揮艦。卡拉漢的確沒有多少的海上經驗,他沒有立刻組織攻擊,而是不停地要「海倫娜」號確認目標,但這時許多編隊成員艦在無線電裡上報情況,搞得頻道擁擠不堪,十五分鐘就這麼過去了,然後,卡拉漢自以為聰明地命令編隊右轉機動,想擺一個比較好的攻擊陣型,浪費了先發制人的戰機。要知道在海上夜戰時,射程之內要儘快完成攻擊,好的機會只有一次。美軍在右轉機動時,最前面的「庫欣」號驅逐艦突然發現日軍艦隊就在3000米外,不到兩海裡的距離。這時不知道為什麼「庫欣」號驅逐艦不立即開炮,而是轉向想佔領魚雷發射陣位,搞得整個編隊大亂。等他擺好位置準備魚雷攻擊時,又發現目標找不到了。
阿布的艦隊也發現了美軍,完全出乎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阿部立即命令日艦把準備炮擊機場的燃燒彈換成攻擊軍艦的穿甲彈,做好了攻擊準備,立即開火,第一個挨炮的是美軍的「亞特蘭大」號巡洋艦,密集的炮彈打在「亞特蘭大」號的艦橋上,美軍的斯科特少將和其他人員全部喪生。日軍驅逐艦又對「亞特蘭大」號發動魚雷攻擊,「亞特蘭大」連中兩條魚雷,很快沉沒了。前來救助「亞特蘭大」的「庫欣」號驅逐艦被「比睿」號發現,遭到猛烈的炮擊引爆了彈藥艙,「庫欣」號和「亞特蘭大」號一前一後沉入海底,混亂中離著「庫欣」號最近的「拉菲」號驅逐艦也被日軍艦的356mm主炮打成重傷,後來被魚雷擊沉。
說卡拉漢經驗不足是有根據的,一方面他的確貽誤戰機,另一方面開打以後,他不是根據現場情況反擊,而是要編隊單數向左開炮、雙數向右開炮,這在夜戰中一下子就限縮了自己一半的火力,而這道命令的初衷是為了防止誤擊己方,也沒有什麼大錯,但在這混亂的海上夜戰中,一點意義也沒有。卡拉漢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一片混亂中,他的指揮艦「舊金山」號被一艘日軍的驅逐艦近距離機關炮掃射指揮臺,卡拉漢和所有指揮員全部陣亡。美軍在這一次打得比較好的是裝有新式雷達的「海倫娜」號輕巡洋艦和「弗萊徹」號驅逐艦,他們利用裝備的新型雷達清楚地掌握著戰場形勢,分辨並準確打擊日方艦隻,取得不俗的戰果。
這場戰鬥時間很短,就是一場夜間的遭遇戰,美軍損失慘重,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被擊沉,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擊傷,包括卡拉漢和斯科特兩將軍在內的近千人陣亡。日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兩艘驅逐艦被擊沉,「長良」號巡洋艦和另外三艘驅逐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旗艦比睿號巡洋艦受重傷,後來只好自沉。關鍵日軍的十幾條運輸船被打沉,使他的第一次登陸計劃泡湯了,瓜島上的美軍機場也沒有受到任何損失。日軍在南太平洋的許多戰鬥就是這麼吊軌,明明看起來贏了,但自己的大的目標不能實現。
把瓜島上的美軍機場打廢是山本五十六的目標,12日夜阿部編隊沒有完成計劃,日軍在13日、14日連著兩天,在夜裡炮擊了瓜島上的亨德森機場。尤其是14日夜對瓜島的炮擊,日軍艦艇編隊還和美軍在瓜島邊上的薩沃島附近發生了夜戰。在夜戰中,美軍2艘驅逐艦被擊沉,1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被擊傷,日軍1艘戰列艦、2艘驅逐艦沉沒,2艘巡洋艦被擊傷。日軍如此的堅持和執著讓美軍頭疼,不斷改變計劃,但對於瓜島是堅決不放棄,用航空母艦「企業」號上的飛機配合瓜島上的飛機打擊日軍,15日,日軍又向瓜島運送增援兵力和物資,被美軍打得七零八落,15000多登陸兵力和一萬多噸物資,能上島的只有不到2000人和5噸物資。至此,斷斷續續進行了三天的海戰才告結束。
其實我覺得這場戰沒什麼好寫的,還是寫了,主要因為它是一場夜戰,而夜戰中指揮員非常重要,但美軍的指揮員卻說不上優秀,並且他也因此犧牲了。
日軍感到了壓力,但這壓力還是他們能承受的,因為他們心裡有自己的底線,這個底線還沒有到。瓜島上可憐的日本陸軍,海軍並不是很在意,他們也許覺得要幫陸軍,但與海軍堅持的戰略方向,海軍又覺得陸軍的可憐是戰爭的一部分,他們海軍也有著即將為此赴死的準備。為什麼海軍這麼想呢?我在下一篇的馬裡亞納海戰裡再說。
在這場持續三天的激烈海戰中,美軍共沉輕(防空)巡洋艦2艘、驅逐艦7艘,傷戰列艦1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4艘,順利向瓜島運上6000人的部隊以及重裝備和給養。
日軍沉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運輸船10艘,重創運輸船1艘,傷巡洋艦6艘、驅逐艦3艘,僅有2000人和5噸物資運上了瓜島。
由於前期的增援兵力、補給物資都沒有送到,後期也沒法再送了,這一戰後,日本陸軍開始了在南洋更加痛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