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戰爆發後,戰火一步步的燒到了鴨綠江邊,英雄的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趕赴朝鮮戰場,與當時國力十分強盛的美軍展開了激烈鬥爭,在戰鬥中湧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保家衛國而戰。
在志願軍剛剛進入朝鮮的時候,各項設施都十分的稀缺,無線電臺只有師一級的單位才有,而且因為敵機的高頻度轟炸,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前方的戰士大都缺衣少食,而敵軍的無線電通訊可以到達排一級,能夠快速有效的傳達作戰命令,而且還有著非常充裕的後勤保障,整體實力比志願軍要強很多。
但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志願軍依舊穿著單薄的衣服跟敵軍進行了一場大會戰,後來被稱為長津湖戰役,這場戰鬥是志願軍入朝之後的第二場大型戰役,志願軍第9兵團奉命殲滅敵王牌部隊第7步兵師。
在戰鬥還未打響的時候,志願軍就冒著大雪趕到了敵軍附近,並且埋伏在了冰天雪地當中,敵軍的偵察機日夜出動都沒有發現志願軍的蹤跡,嚴寒讓他們認為周邊的深山密林中不會有成建制的志願軍,之後他們為這個想法付出的慘重的代價。
在夜間志願軍向敵軍發起了猛攻,漫天的信號彈讓他們恍如隔世,志願軍趁機攻佔了大量的敵軍陣地,敵軍只能憑藉著強大的火力進行防守。
雖然志願軍在夜間攻佔了陣地,但是到了白天敵軍就會用飛機配合步兵的方式搶回陣地,兩軍對長津湖附近的陣地展開了反覆爭奪,後來敵軍終於支撐不住選擇了撤退。
志願軍當然不會放棄移動殲敵的好機會,第20軍的戰士用雙腿追著汽車跑,死死的咬住了敵軍減緩他們的撤退速度,另一方面派出一個連的部隊到敵軍必經之路水門橋埋伏,想要用兩邊堵的方式牽制敵軍。
20軍的官兵曾兩次炸毀了水門橋,最後就連橋基都被戰士用炸藥破壞,但是敵軍工兵卻很快將橋修復,並且順利的通過了這條必經之路,而埋伏的志願軍連卻一槍沒放,發生這樣的情況兵團司令員非常生氣,派人去埋伏點尋找這群戰士,結果看到了十分悲壯的一幕。
原來這支在冰天雪地中埋伏了六天六夜的志願軍,在零下30度的天氣裡幾乎被冰雪淹沒,整個連的人都保持著埋伏的姿勢都已經犧牲在了雪地上,在敵軍路過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成了一座座晶瑩的冰雕,敵軍為了表示尊敬紛紛脫帽行禮。
他們雖然一槍沒放,但是卻一刻沒有停止過戰鬥,所以後來打掃戰場的人用「勇士和陣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輝」來形容他們,在電影《英雄兒女》中就有他們犧牲時的片段,讓人感懷又欽佩。
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志願軍依舊沒有放棄對敵軍的追趕,直到敵軍從港口乘軍艦撤退,志願軍才停止了追趕的腳步,宣告了戰役的勝利,而這場戰役也被永載史冊。
英勇的志願軍用生命和意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1952年志願軍戰勝了敵軍開始回國,在路過鴨綠江時第9兵團的司令員忍不住面向長津湖方向,對著犧牲的烈士們脫帽鞠躬,深切的悼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