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
作者:陶淵明 (魏晉) 朗誦:閃亮的日子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詩歌賞析
《歸去來兮辭》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一篇散文,該作代表了山水田園詩派的最高成就。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縣令。
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
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這篇賦就是其在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這篇《歸去來兮辭》寫於陶淵明辭官歸田之初,但不是抒寫歸田後生活實況,而是他登舟起程之前對歸途及歸田後的想像,讓讀者從中深刻體會他結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堅決與暢快,表明了歸隱田園的決心。
作者縱情縱筆,感情真摯坦率,巧妙地把敘事、議論、抒情、寫景有機結合,處處飽含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文章感情濃烈,語言質樸無華,一種淡遠瀟灑的田園樂趣躍然紙上。
《歸去來兮辭》是辭體抒情詩。辭體源頭是《楚辭》,尤其是《離騷》。《楚辭》的境界,是熱心用世的悲劇境界。《歸去來兮辭》的境界,則是隱退避世的超越境界。
中國傳統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積極用世為人生理想。在政治極端黑暗的歷史時代,士人理想無從實現,甚至生命亦無保障,這時,棄仕歸隱就有了其真實意義。
其意義是拒絕與黑暗勢力合作,提起獨立自由之精神。陶淵明,是以詩歌將這種歸隱意識作了真實、深刻、全面表達的第一人。《歸去來兮辭》在辭史和文學史上的重要意義,即在於此。
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麼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裡。院子裡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裡;帶著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著南窗寄託我的傲世之情,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拄著拐杖走走歇歇,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遊。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麼?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
算了吧!身體寄托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為什麼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的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還想去什麼地方?富貴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在兩宋時代,《歸去來兮辭》被人們所再發現、再認識。歐陽修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辭》而已。」宋庠說:「陶公《歸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評量了此辭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格非說:「《歸去來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朱熹說:「其詞意夷曠蕭散,雖託楚聲,而無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見陶澍集注本)則指出了此辭真實、自然、衝和的風格特色。宋人這些評論,是符合實際的。
作者介紹:陶淵明(約365年-427年)東晉末期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名潛,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誦者簡介:閃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