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改成了一首詞,第一句就令人淚潸

2020-12-14 三順說名著

晉代著名的文學家陶淵明,在辭官歸鄉的時候,曾經寫下一首千古名篇——《歸去來兮辭》。當時的陶淵明,是最後一次出仕,這一次,他僅僅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

開篇的一句「歸去來兮」,便抒發中胸中壓抑了很久的一口悶氣,頓時讓人感到遍體舒泰。「田園將蕪胡不歸?」則以反問的姓氏,表達出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則表達出陶淵明回家心情的急不可待和無比欣喜。

第二段中的「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是陶淵明回到家中之後,家人的歡欣雀躍姿態,以及陶淵明自己在這所僅能容膝的小房子裡的怡然自得。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陶淵明嚮往的生活,不是富貴,也不是成仙得道,而是「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不僅是陶淵明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也是中國古代文人歸隱意識的代表之作,經典之作。

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在他的詩詞作品中,也常常表露出來歸隱的意願。他曾經給弟弟蘇轍寫過一首《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表達的就是自己歸隱的意願。

蘇軾有一位好友,名叫趙晦之,蘇軾曾經送給他一首《減字木蘭花》,「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縉紳。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表達出來的也是自己歸隱的意願。這首《減字木蘭花》,化用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句子。其實,這還並非是蘇軾對《歸去來兮辭》的最好詮釋。蘇軾還曾經將《歸去來兮辭》,全文都改成了一首詞——

哨遍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徵夫指餘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足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這是蘇軾最長的一首詞,從《歸去來兮辭》中化脫而來。傅藻的《東坡紀年錄》中記載:「元豐五年壬戌(公元1082年),公在黃州……春躬耕東坡,築雪堂居之,擬斜川之遊,以淵明《歸去來詞》檃栝為《哨遍》。」

而在蘇東坡的自序中,寫明了自己之所以改變《歸去來兮辭》的原因: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餘治東坡,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栝,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童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

也就是說,蘇東坡之所以改變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因為陶淵明的這篇文章,並不像詞一樣,是有聲律的。當時蘇東坡被貶黃州,在東坡上耕田建房子,生活很艱苦。別人都笑話蘇東坡的房子太破,只有鄱陽的董毅夫來拜訪蘇東坡的時候,覺得這房子很好,想和蘇東坡做鄰居。於是,東坡就將《歸去來兮辭》改編成一首詞,使其有了音律,贈送給董毅夫。讓家中的童僕唱,東坡放下農具與之和,敲著牛角為他打節拍,難道這不是也很快樂嗎?

苦中作樂的蘇東坡,在這首詞的第一句,就寫了「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陶淵明有一句名言,「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所以他棄官歸隱。但是對於蘇東坡來說,他不得不「為米折腰」,不得不「因酒棄家」,身體和內心都經受著不一般的折磨,而疲憊不堪。

這一句「為米折腰」,就不免令人淚潸,蘇東坡是何等的才華橫溢,是何等的卓爾不凡。即便是這樣流芳千古的人物,在面對衣食難繼的生活時,也不得不低下頭,彎下腰。其實,陶淵明最初出去做官,又何嘗不是為了「五鬥米」?陶淵明後來不願再「為米折腰」,所以他辭官歸裡。蘇軾不由得繼續感嘆,「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回去吧,誰不想我趕緊回家呢?我感覺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我所盼望的。

後面的文字,都是蘇東坡對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的改編,「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這都是多麼自在的場景。

「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這才是文人最嚮往的生活。「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這是多麼美的山林景致;「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這是多麼自在的生活。

雖然,蘇軾嚮往著和陶淵明一樣的自在生活,希望和陶淵明一樣能夠歸隱山林,但是他終究沒有走到這一天,等待他的,還有不斷的貶謫,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人生還有無數的磨難等著他。而在這樣的磨難處境中,蘇軾的思想也越來越豁達,最終,他用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相關焦點

  • 汗牛充棟|《歸去來兮辭》- 我所理解的陶淵明
    在《歸去來兮辭》之前,小編除了《桃花源記》以外,明沒有看過五柳先生其他的任何作品,對他的記憶也僅停留在學校所教授的不甘與世俗同流合汙,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田的清雅脫俗的志趣。他所描述的自己的田園生活與閒情雅致也讓後人們欽佩和羨慕。
  • 閃亮古詩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作者:陶淵明 (魏晉)  朗誦:閃亮的日子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陶淵明的大名,世人皆知。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最早的隱士之一,他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至今被人傳唱。在我們普通人心中,他是遙不可及的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在文壇巨匠心裡,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
  • 《滿庭芳·歸去來兮》蘇軾
    滿庭芳·歸去來兮作者:蘇軾 朗誦:妍婷姝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平淡中句句都是講究,詞中之龍已入化境
    但不管如何排,有一個人都穩坐前3的寶座,這個人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戎馬的辛棄疾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將宋詞推向了一個嬉笑怒罵皆可成文的境界。或許是因為一生金戈鐵馬,讓他生性灑脫豪放,於是他的詞也變得毫無規矩、變化無端。開心時他寫下「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除了他誰能將蛙聲寫得這麼唯美?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高唱入雲歸去來,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
    關於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學術界向有分歧。一是赴妹喪說。此說據本文作者自序:「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另一種說法是因不滿官場生活憤而辭歸。《宋書·陶潛傳》和蕭統的《陶淵明傳》皆持是說,二者只在文字上略有出入,後者寫道: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裡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
  • 蘇軾很豪放的一首詞,開篇第一句,便激情澎湃,驚豔了世人
    如果說,宋朝詞史名家輩出,繁榮一時,那麼其中蘇軾的詩詞,無疑是的兩宋詞壇的一抹最亮的星子。東坡的詞,大氣磅礴,豪邁壯麗,讀之如山嶽,如烈酒,所有豪情皆湧上腦門。他打破了從前多寫離恨相思的傳統,突破男女之情的局限,而將山水田園、懷古說今、仕途失意、雄心壯志、愛國之情,都帶入到筆下的詩詞中。在蘇軾之前,詞多依附於音樂,而蘇軾將這傳統打破,使得詞更偏向於獨立的抒發情感的載體。
  • 氣質不凡的古風名字,取自《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先生創作的名篇,相信很多人對此都不陌生,但是可能從來沒想過其中也能有大氣不俗的名字吧。《歸去來兮辭》描寫的是陶淵明辭官隱世後的生活,因此全文透露出寧靜舒適,親近自然的感覺,非常的灑脫,其中也有不少風雅的名字,來看看吧?
  • 蘇軾的一首詞,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原來乳茶宋代就有了!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已經在被貶的黃州過了4年的生活,此時朝廷又調蘇軾去汝州當團練副使,雖然這次不是升遷,但卻標誌著政治氣候的轉機。蘇軾來到汝州,此時的心境還是比較輕鬆愉悅的,來到汝州後的同年歲暮,蘇軾再一次上書朝廷請辭。
  • 蘇軾被貶海南,作一首描寫春光的絕美之詞,詞中含有七個「春」字
    唱和陶淵明,用大量筆墨深情歌頌海上風光,身體力行地做到了「心安處即是吾鄉」。下面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在海南時期融入民歌風格創作的一首「立春詞」。蘇軾在儋州三年,作了很多唱和陶淵明的詩歌。年老時他的詞風已臻化境,以我手寫我心,顯得非常隨意。比如在這一首詩中,他非但不「避復」,一連在八句詞中用了七個「春」字。並且詞意也非常淺近直白,上、下兩闕的結構也相同。
  • 讀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滿庭芳·歸去來兮》北宋 蘇軾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 黃移汝,留別雪堂鄰裡二三君子,會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裡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 教師資格證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教師資格證高中語文《歸去來兮辭》教學設計 2020-06-11 17:20:08|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雕塑像蘇軾的這首詞在簡樸的詞意中表達了深意,是一首看似尋常卻波瀾橫生的詞。雖然寫的是雨中隨感與眼前情景,詞中卻處處透露著詞人心中的感慨。蘇軾繪像蘇軾初到黃州的日子並不好過,別人的冷嘲熱諷時有發生,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境。從給李之儀的回信中可以看出,蘇軾卻將這一切認為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 蘇軾最悠然的一首詞,不用上班,睡個懶覺,讀本好書,發點小牢騷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一首關於生活態度的詞。這首詞就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南鄉子 自述》。在詞作中,詞人悠然自適,說他不用上班的時候,喜歡睡個懶覺,讀本好書,發點小牢騷。下面讓我們走近這首詞:南鄉子·自述涼簟碧紗廚。
  • 蘇軾一首「迴環詩」詞,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黯然淚下
    蘇軾有一首詞可以說是頗有深意,這是一首獨特的「迴環詩」,正著讀令人欣喜萬分,倒著讀讓人傷心欲絕,展現了蘇軾極其高潮的文字技巧,尤其這一首詞是悼亡詞是蘇軾較少的婉約詞,讀起來迴環往復、盪氣迴腸。這首詞就是《西江月·詠梅》。
  • 洞房花燭夜,蘇軾寫詞一首,大秀恩愛,讀完之後令人心動
    19歲的蘇軾與16歲的王弗,在洞房花燭之時,正是用一首《南鄉子· 集句》,見證了他們倆的甜蜜愛戀,美滿婚姻。蘇軾在此情境下創作的這首詞,題中的「集句」,實際上指的就是詞在創作時,是採用集句的形式,將7位不同詩人的詩句集合成一首詞。上片: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
  • 這是蘇軾文字遊戲玩的最漂亮的一首詞,讀後讓人印象深刻
    在北宋文學史上,蘇軾堪稱文壇巨擘,無論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古文創作,在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也正是由於蘇軾對於詩詞文字藝術的造詣達到了很高的程度,隨手拈來就是一篇好文,好詩詞,所以在他的詩詞創作當中也開始玩兒起了文字遊戲。
  • 蘇軾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7位詩人名言,堪稱枕邊哄妻典範
    其實蘇軾寫給王弗的不止這首詞,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連用7位詩人名言,將妻子誇上天,被認為是蘇軾最肉麻的一首詞,堪稱枕邊哄妻典範。這首詞寫於蘇軾和王弗的新婚之時。彼時的蘇軾意氣風發,和王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婚後兩人如膠似漆,過著「願作鴛鴦不羨仙」的日子。這首詞便是兩人甜蜜生活的真實寫照。詞的上半闕連用四句名言,極力誇讚了王弗的才貌。
  • 歸去來兮陶淵明,一生只好三件事
    陶淵明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喜歡他有魏晉名士之風,喜歡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曠達情懷,喜歡他真性情,真自我的人格魅力。陶淵明留下來的詩並不多,就125首,有散文十二篇,如桃花源記,每一首都清新脫俗,優雅清秀。
  • 蘇軾被朝廷召回,和朋友離別,寫了一首詞,全篇一氣呵成
    直到有一天,蘇軾被召回京任職翰林學士,在即將告別杭州的時候,蘇軾大筆一揮寫下了一首詞,送給自己的好友道淺。告別詩在古時候時非常常見的,因為那時候的別離說不定就是一輩子了,所以感情會格外的深厚,別離會格外的傷感,今天讓我們來讀一讀蘇軾別離時寫給好友的一首詩詞-----《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