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雲雨」:為什麼日本人這麼會背詩?

2021-12-22 世界知識局

收錄於話題 #列國志 7個內容

他們馳援大連,寫的是「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現在他們似乎知道了中文網絡上的爭議,也開始寫「湖北加油」、「中國加油」了,但還是補了一句「崎嶇路,長情在」。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送給友人柴侍御的送別之作,柴侍御即將從龍標前往武岡,兩地都在現在的湘西,距離約三百裡,在唐朝的交通條件下,以後相見很難了。但是王昌齡用豁達之詞一改離愁別緒。雖然分隔兩地,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同飲沅江之水,共享兩岸的青山雲雨。

—— 詩經·秦風——

這首我們比較熟悉,是春秋時期的秦軍戰歌。大意是說不要說沒有軍裝,我與你同穿一件衣服;讓我們一起磨利兵器、修整鎧甲,共同將那敵人殲滅。這批日本捐贈的物資中有抗擊疫情最寶貴的防護服,正應了「豈曰無衣」;中日人民攜手抗擊病毒,是謂「與子偕行」。唐代時期的日本名人長屋親王製作了千件袈裟贈給唐朝僧侶,袈裟上繡了這句偈語。中日兩國雖然遠隔重洋,但頭頂同樣的清風明月——這和前面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有異曲同工之妙,長屋王發願要結善緣,終於感動了鑑真大師,遠渡重洋赴日本弘揚佛法。
有機關報紙批評說「風月同天」的火爆,是「文藝心激動」。其實,不管兩國政治層面有何種爭端,見到他人蒙難,自當援手,這是人類的同理心。這些詩句的火爆,正是因為它們不僅文辭優美,表達的也是我們共通的情感。日本人不僅愛念詩,也愛作詩


和很多人想像中的日本人翻箱倒櫃尋找合適的典籍不同,日本人對漢字和漢詩很是熟悉,這些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日本人大規模學做漢詩,從唐朝就開始了。伴隨著遣唐使的海船歸來的,除了器物,李白、杜甫、白居易們的千古名篇。日本學者村上哲見在他的《日本人與漢詩》中寫道:「大唐的詩,如同最美麗的長天,讓人只能仰視。」

遣唐使空海書法《風信帖》

早期有機會接觸漢詩的,大多是皇室貴族。成就較高的,當屬嵯峨天皇。他最有名的漢詩是以下這首:

三春出獵重城外,四望江山勢圍雄。

逐兔馬蹄承落日,追禽鷹翮拂輕風。

徵船暮入連天水,明月孤懸欲曉空。

不學夏王荒此事,為思周卜遇非熊。

這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對音律格式要求最高的七言律詩,對一個「外國人」來說,想要做好殊為不易。

詩句記載了嵯峨天皇的一次外出遊獵。首聯「三春」對「四望」,頸聯「徵船」對「明月」,頷聯三組皆為對仗:「逐兔-追禽」、「馬蹄-鷹翮」、「落日-輕風」,韻腳押上平一東,格律相當工整。

尾聯不僅總結了這次出獵,還引經據典,自我鞭策了一番。

「夏王荒此事」指的是夏朝的太康失國的典故。太康是夏禹的孫子,沉迷遊獵、不問政事,以至於內亂外叛,在一次外出狩獵時數月不歸,被周邊部族有窮氏的首領后羿奪取了政權。

「周卜遇非熊」指的則是周文王前往渭水打獵,行前佔卜,卜辭說文王將獵獲豐厚,但既不是龍,也不是虎,更不是熊——他獵到的是姜子牙。

總結起來就是,雖然遊獵很快樂,但不可沉迷其中,要以周文王為榜樣,避免成為失國的太康。這兩個典故相當偏門,日本上層貴族研讀漢文典籍之用功,可見一斑。

嵯峨天皇《李嶠雜詩殘卷》

在日本古代有機會接受教育的,除了皇室貴族,就是僧侶。所以僧侶也在日本漢詩的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其中有一位在中國格外有名,堪稱家喻戶曉——生活在室町前期的禪僧一休宗純。一休的詩歌各種題材皆有,絕句更多些,比如下面這首《秋江獨釣圖》:1565年,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輝被叛軍殺死,他的弟弟足利義昭被迫逃亡,逃亡途中,在近江的琵琶湖上賦詩一首:這首詩情景相融,語言中流露出止不住的哀戚,仿佛預感到了自己的某種命運(足利義昭最終成為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被稱為「戰國第一名將」的武田信玄寫起詩來,反而有幾分婉約:

他的老對手上杉謙信寫的詩,則能看出不少唐代邊塞詩的影子:德川幕府末期,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倒幕派僧人月性和尚,頗有詩名。他27歲時,離開故鄉週遊日本,臨行前留下了一首題壁詩:月性和尚在倒幕運動勝利之前就英年早逝,年僅41歲。他在倒幕派中的同志西鄉隆盛將這首詩稍加改動,使其廣泛流行起來:再後來,經過中國革命領導人的傳播,這首詩在中國人盡皆知,堪稱一次日本漢詩的「逆輸出」。愛做漢詩的,不只有日本人愛做漢詩的,不僅是有日本人。周邊國家也廣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圍繞中國的「儒家文化圈」。越南人同樣愛做漢詩。不僅愛做漢詩,他們還自認繼承了漢唐衣冠,為此頗感自豪。明洪武年間,越南胡朝的太上皇就曾作詩答覆明朝使臣:聽說你想打聽我們安南的風俗?我們可是禮儀之邦、繼承了漢唐的優秀傳統。明末,南明兵部尚書瞿式耜抗擊清兵,最終在桂林疊彩山殉國。後來越南使者阮攸出使路過桂林時,特地在此留詩一首:詩歌中對「竭力孤城」的瞿式耜極為敬佩,「千秋地下發猶長」指他至死仍保留著漢人的髮式——相比於入主中國的清代,越南人顯然從內心深處更認同漢人政權。在他心中,漢唐衣冠在中國已不復存在,只有越南仍保有落日餘暉。越南漢詩做的好的,甚至比日本漢詩還要地道,個別作品混入唐宋詩人的作品中,足可亂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阮朝王子阮綿審,他的作品集常作為越使入貢的外交禮物,甚至受到清代名家的稱讚,比如下面這首《秋懷用遺山韻》:作為一首七律,本詩不僅格律嚴整,而且遣詞鍊字頗見功力,這句「賓客病多黃葉散,江湖計晚白鷗驚」與「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之類的名句放在一起,也沒有違和感。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首和詩。題目《秋懷用遺山韻》的意思就是這首詩用的是元好問(遺山)的《秋懷》的韻腳寫的,第1、2、4、6、8句的結尾,必須用原詩相同。可以說,這是一種高級文字遊戲,和詩想寫漂亮,是很難的。上個世紀50年代,南越總統吳廷琰執政時,曾提議重修孔廟、提倡孔學。在訪問韓國時,還曾現場題詩贈給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星槎」指的是舟船,「青眼」則是晉代阮籍的典故:阮籍見到喜歡的人,就用黑眼珠(青眼)看人,見到不喜歡的人,就以白眼視之。漢城(韓國首都首爾原名)這座「名都」山河壯、草樹平,讓吳廷琰「眼中青」。

「花郎」是古代新羅時期朝鮮半島上的軍事組織的名稱,二戰之後,李承晚曾大力鼓吹忠、孝、信的「花郎精神」,聽到這樣用心的馬屁,應該會很開心。

商朝宗室箕子及中原地區移民建立的箕子朝鮮,是半島最早的國家,所以吳廷琰稱為韓國「箕子遺墟」。在詩歌的最後,吳廷琰立下了Flag:希望咱們兩國都迅速統一!可惜到今天朝鮮半島仍未實現統一;越南倒是統一了,不過南越是「被」統一的一方,勝利者是北越。北越領導人胡志明,同樣酷愛作詩。不過,比起高官家庭出身的吳廷琰,胡志明的詩歌就平易近人多了:

沒有自由真痛苦,出恭也被人制裁。

開籠之時肚不痛,肚痛之時籠不開。

不過,隨著中文的白話化與日韓越等國的「去中國化」,格律精嚴的舊體詩逐漸式微,門檻更低的「老乾體」正在一統東亞的詩壇。不過,這首詩至少還科普了「口蘑」名稱的由來,比起某些古風歌詞,「天下為公我為母,山河洞房天星燭」等不知所云的句子好太多。也別急著惋惜和自卑。類似的詩歌,如今在東亞各國都不算少見。

謹以下面這首平成自由詩,預祝各位世界知識局的讀者情人節快樂。

相關焦點

  • 日本馳援為什麼會用「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詩?
    最近,這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著實火了一陣,用句雅致,又貼合情境,使得這次的物資援助有點「君子相交」的清雅意味,而不是單純的一次人道援助,有溫度了很多。先來說說這句話的含義,詩句語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是一首七絕詩,收錄在《全唐詩》的143卷,單從詩名就能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如下: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日本馳援為什麼會用「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詩?
    最近,這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著實火了一陣,用句雅致,又貼合情境,使得這次的物資援助有點「君子相交」的清雅意味,而不是單純的一次人道援助,有溫度了很多。先來說說這句話的含義,詩句語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是一首七絕詩,收錄在《全唐詩》的143卷,單從詩名就能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如下: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照兩鄉,王昌齡的詩為何被日本引用?
    這次湖北疫情,牽動了中華兒女的心,也牽動了同為中華文化圈的日本的心,他們對這次中國的疫情感同身受,在我們艱難時刻捐贈物資,並利用文化的力量,在文化情感上同我們站在一起。他們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他們說「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深深觸動了中國人民的心。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日本援助中國物資上的這些...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今天,有網友發現,在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據了解,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是這樣寫的:「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每日一詩|中高考必會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就是彼此疫情期間,日本捐贈大連的物資上寫著的兩行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時國人振奮,甚至引發熱議。有些還展開了這些詩究竟是留學生所寫還是日本捐贈者所題的討論。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不是嗎?我們說,自然一次疫情洗白不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至少在某些時候,在疫情期間,我們不斷收到另一個鄰國的援助,空前地榮辱與共,空前地風月同天。
  • 日本援助物資上,為何要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而就在前幾日,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還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那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詩出自我國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全詩如下: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日本援助物資上留言「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我們該...
    網友「格桑小巫」上傳到微博的圖片日前,日本舞鶴市馳援大連一批物資,在該批物資的紙箱上,寫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句子。這批寫有詩句的物資傳到微博後,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直呼「感動」。「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源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一詩。王昌齡有「七絕聖手」之譽,開元間進士,數次任官,多次被貶。被貶龍標(今湖南黔陽縣)期間他共寫有8首詩,這是其中之一。當時友人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臨行前,王昌齡以這首詩為他送行。
  • 「青山一道同雲雨」日本援助物資上寫的這句詩與湖南有關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是日本鶴舞市政府捐贈給大連的防疫物資上的兩句詩。2月11日下午,這兩句詩連同日本近日其他捐贈物資上的詩句被網友們熱炒,有湖南網友看到後指出:鶴舞市捐贈物資上的這兩句詩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在我們湖南寫的。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最熱網紅唐詩深度解讀
    後來經調查,這兩句詩是由在日本進行國際交流的大連市曲振波先生提議之後貼上去的;詩的原創者也和日本人沒有一毛錢關係,乃是盛唐七絕聖手——王昌齡。這就尷尬了,不知道那些「淚崩」的人,會不會感慨白白浪費了太多的熱情。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日本援助中國物資上的這些...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今天,有網友發現,在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據了解,這句詩出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這首詩是這樣寫的:「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讀詩|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可讀懂?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幾天前,日本舞鶴市馳援大連一批抗疫物資的紙箱上,寫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詩句,又一次引發熱議,也將這首詩的全文和他的作者又一次帶到了我們面前。王昌齡是一位十分注重友情的人,一生寫了大量的送別詩。這首《送柴侍御》便是王昌齡被貶龍標期間,友人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臨行前,他以這首詩相贈送別。柴侍御是誰?
  • 日本捐贈大連物資借古詩傳情——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圖為日本舞鶴市捐贈大連市防疫物資。近日,在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馳援遼寧省大連市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其實這兩首詩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 日本援助物資上,為何要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而就在前幾日,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還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那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詩出自我國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全詩如下: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來自哪首詩 明月何曾是兩鄉什麼意思
    近日,日本又一捐贈物資包裝箱上的文案火了。「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被網友盛讚。這句詩詞引用自王昌齡的《送柴侍御》。日本舞鶴市長發文表示,非常擔心中國疫情,將繼續籌集口罩和防護服。據了解,這批物資已於2月9日抵達大連機場。
  • 日本援助武漢詩詞刷屏,揭秘「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詩詞#文 / 紅樓夢裡小玉米很多網友都在刷,日本援助武漢物資上援引的中國古詩,比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以及,日本舞鶴捐贈大連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然,已經闢謠了,部分是當地華僑所捐。
  • 除了「青山一道同雲雨」,王昌齡還有「青山明月不曾空」同樣驚豔
    文|丁十二「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首《送柴侍御》的爆火讓盛唐詩人王昌齡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何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近來讓人覺得倍加驚豔?想來不過是疫情之下,這句詩被日本友人賦予了特殊含義,表達了願與中國共命運的情誼。其實讀過王昌齡詩的人都知道,青山和明月是王詩中常出現的意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繼「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之後,日前,日本舞鶴市政府捐助大連市的捐贈物資上,人們發現都貼有「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兩句唐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看到這些美麗的句子,有沒有被咱們的祖先給驚豔到?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照兩鄉。七絕聖手的送友情
    日本則因為援助中國物資上的「文藝範」「治癒系」留言火了。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捐贈給武漢的一批醫療物資上面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據《東徵傳》記載:日本長屋王特別喜愛唐朝的文化。為了邀請唐朝高僧鑑真東渡他名人製作了一千件袈裟送給唐朝的僧人,上面則繡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集諸佛子,共結來緣」。
  • 日本捐贈大連物資借古詩傳情——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近日,在日本京都府舞鶴市馳援遼寧省大連市的物資上,寫著這樣一句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其實這兩首詩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詩,《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時,詩人王昌齡因被他人誹謗而被貶為龍標尉,龍標:湖南省黔陽縣,後與洪江市合併,率屬於懷化市,著名旅遊景點黔陽古城依江(沅江)而建。柴侍御:作者的一位朋友,姓柴,官職為侍御,史書沒有詳細記載。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最熱網紅唐詩深度解讀
    後來經調查,這兩句詩是由在日本進行國際交流的大連市曲振波先生提議之後貼上去的;詩的原創者也和日本人沒有一毛錢關係,乃是盛唐七絕聖手——王昌齡。這就尷尬了,不知道那些「淚崩」的人,會不會感慨白白浪費了太多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