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和入世是對待人生的兩種態度,也是哲學的兩個範疇。
出世是指看破紅塵,遠離塵世喧囂,無欲無望之人。入世之人則恰好相反,渴望在現實世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上,代表出世思想的是佛教和道教,代表入世思想的是儒家和法家。由於儒家思想在世俗世界根深蒂固,佛教在禪宗六祖慧能時代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主張在現實世界弘揚佛教,弘揚人間淨土。」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由此奠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土佛教
出世之人心境高遠,神若浮雲,其浩然之氣存於天地之地。如陶淵明筆下的″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望天上雲捲雲舒
入世之人心繫江湖,以天下蒼生為己念,追逐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古往今來,但凡超然於世外之人屈指可數,更多的是庸庸碌碌之輩在現實生活中因填不滿的欲而掙扎
出世和入世對個人而言,並不是截然不同相互對立的兩種心態,太多的時候,它們是相互融合又統一的。宋代名臣範仲淹曾感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近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矣」
少年時代多是入世的強者,老年時代多是出世的智者,中年人多在撕裂中前行。一方面渴望成功,持家敬業,一方面有感世事滄桑,心生倦意。一邊是馬雲,馬化騰的勵志格言,一邊是星雲大師的警世名句,我們將何去何從
美學大師朱光潛老先生說的好: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以出世的心態入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下執念,心空放能無往而不利
在入世中保持出世的心態,以出世的心態入世,做一個出世的智者才能做入世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