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就任大總統的禮服,按《周易》製作,後來是如何成為國服...

2020-12-17 騰訊網

顧名思義,中山裝即是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裝。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他在就職典禮上穿著的禮服,就是後來流行開來的中山裝了,不過當時尚未叫響其名。再往前追溯,1902年,越南華僑黃隆生製作出中山裝的雛形。上衣長74.4釐米,褲長100釐米,款式獨特,既不像軍隊制服,和如今的中山裝也略有區別,其前襟綴有7顆紐扣,左右袖口側面綴有兩顆紐扣,且背面有縫衣之中縫,後背中腰有帶,上下口袋均有「胖襉」,即較寬的褶子。

到了1919年,孫中山請上海亨利服裝店將一套穿過的陸軍制服改制成便服,改成後仍有點像軍隊制服。店員目視孫中山先生,笑稱為中山裝。和唐裝、漢服、西裝相比,中山裝最鮮明的特點是,上身左右各有兩個帶蓋子綴有紐扣的口袋,下身為西式長褲。

由於孫中山先生在海內外聲望很高,這種服飾不經意間流傳開來,迅速風靡全國。後來,經裁縫師傅巧手改良,中山裝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款式:關閉式八字領口上鑲有風紀扣,前門襟正中央綴有五顆紐扣,兩袖側面綴有3顆紐扣,後背成一整塊布面,不露縫,前面上下左右對稱安上四個口袋,上面兩個小口袋為平貼裝,袋蓋呈倒筆架形,底角呈圓弧形,下面兩個大口袋外懸2釐米左右,稱之為老虎袋,可裝筆記本,簡易工具等;褲子安有三個口袋,即兩側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後口袋。相比於辛亥革命前民眾穿的長袍、馬褂,戴的瓜皮帽等服飾,確實是服裝文化上的一大變革,為上層建築人物和廣大平民百姓所樂意接受。

192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將這種服飾命名為中山裝。

1929年,即民國18年,國民政府制定憲法時,根據《易經》周禮中的相關提示,賦予中山裝深厚的文化內涵,將它定為禮服,規定一定等級的文官在宣誓就職時,必須穿著中山裝,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到後來,人們又為中山裝增添了新的解讀,即認為中山裝是孫中山先生治國理念的體現。衣服的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衣袋袋蓋呈倒筆架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前襟的五顆紐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側),代表五權憲法學說,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察權」;領口上的風紀扣與內側的口袋,彰顯了監察權——即人民的監督作用;那前襟四隻口袋上的四顆紐扣,則含有人民擁護的「選舉、創製、罷免、複議」等四權;兩隻袖口上的三顆紐扣,表示「民主、民生、民權」之三民主義;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背部不留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自從中山裝誕生以後,很久以來,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的服飾。很多著名人物,如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愛穿著中山裝。特別是毛澤東主席,常在一些重要國際場合穿著中山裝,彰顯中國特色,故中山裝又被西方人稱為「毛裝」,日本人則稱之為「人民裝」,但我國人民卻一如既往地叫它中山裝。領袖人物穿著中山裝出場時,神採奕奕、風度翩翩,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這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男性公民都非常羨慕,趨之若鶩,以擁有一套中山裝扮靚自己為榮。

晚年蔣介石仍著中山裝

據悉,我國有關部門,正在為中山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名錄,以使中山裝這一中華服飾文化的符號發揚光大,將莊重大方、寓意深刻的文化內涵傳承下去。特別要讓青少年一代懂得中山裝的歷史淵源,懂得中山裝的經典意義。在物質生活日趨豐富,服飾文化中西合璧,穿著式樣五彩紛呈的時代,讓更多人喜歡中山裝、尊重中山裝、愛穿中山裝,從而更好地傳承炎黃子孫那種自強不息、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

相關焦點

  • ...就任大總統的禮服,按《周易》製作,後來是如何成為國服中山裝的?
    顧名思義,中山裝即是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裝。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他在就職典禮上穿著的禮服,就是後來流行開來的中山裝了,不過當時尚未叫響其名。再往前追溯,1902年,越南華僑黃隆生製作出中山裝的雛形。
  • 【紀念】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和享譽世界的傑出人物,孫中山對中國歷史進程所起的決定性影響,是無人可以替代的。讓我們一起回顧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的那一段歷史……在中華民國時期,孫中山之名世人皆知,但實際上,在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之前,孫中山在國內的知名度並不高,因為他長期在海外從事革命活動。
  •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身著大總統禮服的孫中山筆挺地站立暖閣正中,表情莊重、嚴肅。胡漢民、陳其美、黃興、徐紹楨分立於孫中山左右。司儀宣布:「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蒞位典禮開始」,雄壯的軍樂曲奏響,全場肅靜。樂曲聲止,景耀月代表各省報告大總統選舉經過。他說:「今日之舉,為五千年歷史所未有。我國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之成立及推倒滿洲專制政府,使人民得享自由幸福。孫先生為近代革命創始者,富有政治學識。各省公民選定後,今日任職。
  • 孫中山宣誓就任大總統的典禮,為何放在深夜舉行?
    我們知道,民國是1912年1月1日成立的,這一天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舉行了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時間是當天夜裡十點之後。大總統就職,是普通同慶的喜事,為何要選在夜裡舉行呢?並不是孫中山和他的團隊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而是源於孫中山的焦頭爛額和他的一項計劃。孫中山在當大總統前,長期在外流亡,直到1911年12月25日才回來趕到了上海。12月29日當選臨時大總統,他把就職典禮安排在了1912年的元旦,從當選到就職有三天時間。
  • 孫中山去職,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卻因就職地搞出一場「兵諫」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並就任臨時大總統,改用民國紀年,民國成立這年稱為民國元年。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南方革命軍與北方的袁世凱曾密切接觸過,待中華民國正式宣告成立之後,袁世凱正式宣布贊同共和制時,革命軍就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 南京百年前出現小火車 孫中山曾乘坐就任大總統
    南京百年前出現小火車 孫中山曾乘坐就任大總統 2014-06-11 14:01:27來源: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其實,南京的城市軌道交通起步很早,100多年前就有小火車穿鬧市區而過,成為市民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那「風鼓鐵輪送到家」的熱鬧景象,可謂當時南京城特有的一大奇觀呢。
  • 5月5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蔡和森、鄧中夏、張太雷等參加大會,會上宣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1925年1月26日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 這場兵變讓袁世凱如願以償地就任大總統,開始為期四年的執政生涯
    清朝滅亡前夕,南方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了以孫中山為大總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後來因為財力不濟無法組織大規模北伐戰爭完成歷史使命,被迫與掌控北方實權的立憲派領袖袁世凱進行談判。雙方最後達成由立憲派負責終結奄奄一息的清王朝,作為交換條件,事成之後由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老照片|中華民國成立與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2月29日,由十七省代表參加的會議在南京舉行,推選剛由國外回到上海的 孫中山 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上午,孫中山乘車離開上海,下午5時許抵達南京。當晚11時正,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開始,孫中山宣誓就職,正式宣布以「中華民國」為國號,採用民國紀年(以是年為民國元年),月、日、置閏則同公曆。
  • 【歷史回顧】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的前前後後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典禮因此定在了1912年1月1日。1912年因此稱為「民國元年」。  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了黃興傳達的孫中山的三點意見:改正朔用陽曆;改為中華民國紀元;臨時政府採用總統制。12月29日,各省代表舉行選舉會,孫中山毫無懸念地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 南京這座皇家花園:康熙六下江南4次住這,孫中山在此就任大總統
    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辦公室前的雕像悲情,如曹雪芹作為長江懷抱中的城市,南京的冬天總是沉溺在陰鬱之中:一天中少見陽光,不是淅淅瀝瀝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設事務處於此,故此閣又稱中山堂。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辦公的地方。
  • 南京最吸引人的景點:孫中山曾在此就任大總統,記載了民國興衰史
    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就任臨時大總統,所以南京人都稱這裡為總統府。與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廟一樣,是現在南京旅遊的地標性建築群之一。總統府位於長江路上,與周圍極具現代風格的高樓大廈顯得有些突兀,儘管這樣,但還是沒有任何一座高樓能阻擋它的風光。站在馬路上看大門稍微有些傾斜,感覺並非正對著馬路。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是馬路的原因,因為正大門的朝向是正南門。
  • 南京這座皇家花園:康熙六下江南4次住這,孫中山在此就任大總統
    1912年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辦公室前的雕像悲情,如曹雪芹作為長江懷抱中的城市,南京的冬天總是沉溺在陰鬱之中:一天中少見陽光,不是淅淅瀝瀝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設事務處於此,故此閣又稱中山堂。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辦公的地方。
  • 孫中山竟然只是備選!1912年民國大總統4位候選人,誰才是眾望所歸
    導語 人們普遍知道,孫中山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而後袁世凱玩弄權術,使得孫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權,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臨時大總統。
  • 外媒寫民國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前後
    中新網12月20日電 臺灣《旺報》20日刊登文章《兩岸史話——外媒筆下的民國初年》,講述了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示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的歷史。文章寫道,「1月1日下午5點半,大總統抵達南京,受到熱烈歡迎。革命黨重要人物在車站迎接他,陪同至總統府。南京城內處處懸掛新國旗,沿途上萬名革命軍士兵整齊肅立。
  • 孫中山竟然只是備選!1912年民國大總統4位候選人,誰才是眾望所歸
    導語人們普遍知道,孫中山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而後袁世凱玩弄權術,使得孫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權,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臨時大總統。但卻少有人知道,在孫中山之前,革命政府其實已經選舉了一位「大元帥」——黎元洪。另外,撥開歷史迷霧,袁世凱真的自始至終都那麼不堪嗎?
  • 袁世凱和孫中山關係如何,「袁大頭」為何稱孫中山為「孫大炮」
    歷史總是由時間和後人來論證的,對於孫中山和袁世凱各有支持者,他們兩也一直存在比較,那麼到底孫中山和袁世凱的關係如何呢?孫中山推翻了清朝封建制度建立中華民國,但北方袁世凱手握北洋軍閥兵權,孫中山為得到袁世凱支持讓位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印璽在哪裡?(圖)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印璽見證了中國由封建帝制轉向民主共和的歷史性的關鍵一步,但這枚印璽的蹤跡成迷。臺北「國父紀念館」副館長曾一士(圖)先生10年前籌劃「中山文物真跡大展」和「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史料陳列展」,是兩岸50年來第一次中山文物史料聯合大展,幾乎囊括兩岸及海內外中山遺物。展覽發現,眾多展品中獨缺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印璽。數10年來,曾一士研究追尋這枚印璽,但至今不知印璽下落。圖為曾一士先生在「國父紀念館」展示當年中山真跡展圖錄中的臨時大總統印模(即印文)。
  • 載灃、孫中山、張作霖: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元帥」職銜
    由此,載灃成為我國近現代史上的首個「大元帥」。載灃載灃借立憲改制為名,一意加強皇族的力量。在軍事上,設置軍諮院(相當後來的參謀總部),以弟弟載濤、貝勒毓朗等親貴管理主持,對異己力量予以壓制,軍隊內部袁世凱、鐵良的舊人也逐步進行撤換,並編練了受其直接控制的禁衛軍。
  •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今何在?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是1912年1月,孫中山和總統府職員合影大印的首次啟用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原清朝兩江總督署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就職典禮上,孫中山宣誓曰: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