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婆婆」腦洞大 水墨畫「翻譯」歇後語走紅網絡

2020-12-23 紅星新聞

「半路上撿個喇叭—有吹的了。」這句歇後語的配圖,是一頭肥頭大耳的粉紅小豬,拿著喇叭吹奏樂曲……在典婆婆筆下,歇後語仿佛有聲有色。然而,天馬行空的想法,和成都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這些小豬形象代替人物,就和她小時候養豬的經歷有關。

典婆婆「畫」歇後語,已經畫了一百多幅,明快、鮮活的畫風為她圈粉無數,要說到創作的靈感,外婆能夠拿到一半軍功章。「她們老人擺龍門陣就喜歡用歇後語。」 典婆婆告訴記者,如今網絡語言大行其道,這些歇後語也漸漸被人遺忘,用水墨畫來表現這些歇後語,正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說起來」。

水墨畫走紅 讓歇後語「活了」

「齙牙啃西瓜—條條是道」、「瞎子賣布—瞎扯」、「刀子耍到鐵匠鋪—不是地方」……在典婆婆的筆下,這些歇後語活過來了,古色古香而又意蘊十足。鐵匠鋪裡磨刀霍霍、街頭巷尾青磚黑瓦、路邊攤旁打起「擁堂」(人多),這些源於老成都的記憶,典婆婆用毛筆描摹得淋漓盡致。歇後語正是這些場景之中的流行語言,能說上幾句,就算是當時「知識淵博、能說會道」的象徵。

這些妙趣橫生的水墨畫讓典婆婆火了一把,不少粉絲都要買她的畫,然而,這些畫都是非賣品。她要做的,就是要用這些印象中的場景,將歇後語的趣味表達出來,在當今的網絡語言中另闢蹊徑。

創作靈感 婆婆們聊天激發的靈感

雖然典婆婆一直把自己包裝成老太婆形象,其實她只是一個年齡30歲的成都妹子,真名叫陳典。和同齡人喜歡逛太古裡不同,她更喜歡去送仙橋、逛舊貨市場,這些略顯老態的生活方式,和以前與外婆一起的生活經歷分不開。老人們在一起,總是喜歡「吹殼子(聊天)」,她成了忠實聽眾。

東家長李家短,幾個老太太擠到一起,不時用歇後語調侃幾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大家肩膀都七拱八翹得抖作一團」。陳典也會默默揀幾句,到小夥伴兒面前炫耀一下。

「聽到這些歇後語就比較親切,感覺又好笑,表達的意思又精準。」陳典表示,正是這些聊天中迸出的歇後語,激發了她的創作欲望。「畫畫的時候,歇後語成了創作的主題」。

「王婆婆,會燒茶,三個觀音來喝茶。後花園,三匹馬,兩個童兒打一打。王婆婆罵一罵,隔壁子的么瓜兒說閒話」。這些順口溜她張口就來,2015年,陳典乾脆自己做了一個公眾號,取名就叫「典婆婆擺閒畫」,在上面定期發布一些畫的歇後語、節氣節日等小畫。

潛心繪畫 畫中融入成都印象

從小就在成都長大,鬧市街巷總是會不自覺地出現在創作主題之中,除了歇後語,陳典還會畫不少民俗畫,其中就有小時候的路邊攤,米糕攤販、麻辣大頭菜、絞絞糖;也有當時在街頭巷尾遊戲的場景如「瞎子摸痰盂」、「藏貓貓」。

陳典是一個左撇子,拿著毛筆,蘸上顏料,在宣紙上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形象,一抹淡淡水彩,讓市井百態躍然紙上。畫中慈祥的太婆、頑皮的孩童、精明的小販,都被誇張地表現出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口述」歇後語。

在成都市區的生活經歷成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庫,郊區鄉下的生活則讓水墨畫有了些鄉土氣息。在她的畫中,小豬和小號聯繫到一起,這些豬的形象就來自自己小時候在老家養豬的經歷。據她介紹,她的外公辦過養殖場,放了暑假她就要回去幫忙,飼養這數百頭豬是她的任務,豬也成了她比較喜歡的形象。

出版圖書 將歇後語保護起來

從小學開始,陳典就喜歡畫畫,從水彩畫到國畫再到素描,繪畫是陳典多年來的愛好,不過,大學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後,她選擇了室內設計專業,後來到英國的倫敦藝術大學讀室內設計研究生。回國後在北京一家設計公司找了工作,因機緣巧合替朋友為國家大劇院畫了一幅話劇《王府井》草圖,她開始重拾畫筆。「還是覺得國畫好」。後來從公司設計總監的職務上辭職後,潛心畫畫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最開始,她畫了一幅《立秋》,「立了秋、扇子丟」,畫上人物清瘦、色彩淡雅,上傳到朋友圈後,收穫了家裡親戚、身邊朋友一大堆好評。

「有中國風、又有故事感,這些畫獲得好評成了畫下去的動力。」陳典表示,零零散散畫了不少水墨畫,直到後來找到歇後語這個主題,創作靈感源源不斷,一畫就是一百多幅。「預計明年就會選一部畫分來出書。」她表示,自己不喜歡走畫廊路線,炒高價格,被大金主獨自收藏。她更喜歡用印刷的形式將這些畫流傳下去,讓讓年輕人能以這種輕鬆的方式去了解這其中的民俗文化。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宦小淮 (圖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敬玲燕

相關焦點

  • 水墨畫「翻譯」歇後語 成都「婆婆」走紅網絡
    這句歇後語的配圖,是一頭肥頭大耳的粉紅小豬,拿著喇叭吹奏樂曲……在「典婆婆」筆下,歇後語仿佛有聲有色。然而,天馬行空的想法,和成都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這些小豬形象代替人物,就和她小時候養豬的經歷有關。典婆婆「畫」歇後語,已經畫了一百多幅,明快、鮮活的畫風為她圈粉無數,要說到創作的靈感,其外婆能夠拿到一半軍功章。「她們老人擺龍門陣就喜歡用歇後語。」
  • 水墨畫「翻譯」歇後語 妹子號稱「婆婆」走紅網絡
    這句歇後語的配圖,是一頭肥頭大耳的粉紅小豬,拿著喇叭吹奏樂曲……在「典婆婆」筆下,歇後語仿佛有聲有色。然而,天馬行空的想法,和成都的生活經歷密不可分,這些小豬形象代替人物,就和她小時候養豬的經歷有關。  典婆婆「畫」歇後語,已經畫了一百多幅,明快、鮮活的畫風為她圈粉無數,要說到創作的靈感,其外婆能夠拿到一半軍功章。「她們老人擺龍門陣就喜歡用歇後語。」
  • 典婆婆閒畫歇後語:齙牙啃西瓜,條條是道
    池塘裡的風波 —— 大不了吃過三斤老蒜頭 —— 好大的口氣 作者其人典婆婆,非婆婆也真名陳典,是個85後如花似玉的成都妹子常冒出幾句歇後語,把大家逗得前俯後仰這些風土人情滋養了她的整個童年眼下年輕人被網絡詞彙輪番轟炸歇後語早已打入冷宮需掘地三尺「傳統的民間智慧不應該被遺棄」
  • 新青年·上封面|水墨畫出歇後語,「85後」川妹子用婆婆視角記錄...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實習生王幽小時候用畫筆來描繪天上的雲捲雲舒,長大後用畫筆留住童年的歇後語,這是「85後」的成都姑娘陳典與世界對話的方式。因為不喜歡睡懶覺、逛街這類普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陳典被朋友們戲稱為「老年人」,她索性給自己取名「典婆婆」。
  • 成都人民公園 太婆大爺「尬舞」走紅網絡
    人民公園網紅陳大爺■天府早報記者冷宏偉攝影李國東實習生劉宇作為慢生活的代表,成都的氣質早已名揚天下,人民公園更是成了成都「慢生活」的一張名片。近日,一位在人民公園跳尬舞的大爺在抖音走紅。已跳10年大爺妖嬈舞姿走紅網絡在成都的景點中,成都人民公園人氣很高,每天都有人去公園裡散心,很多老人家更是經常來這裡鍛鍊身體。成都人民公園建成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公園也見證著成都的發展。
  • 「最耿直」蛋烘糕婆婆走紅網絡 84歲擺攤至凌晨 市民都說好吃
    說起建設巷,成都的好吃嘴們應該都知道。不過最近,就在這條美食街上,一位高齡蛋烘糕婆婆意外走紅網絡,吸引大家去打卡的,不光是她做的蛋烘糕,還有這位說話直爽、性格耿直的84歲婆婆。一起去認識一下吧。視頻當中,咱們成都這位賣蛋烘糕的薛婆婆,最近在網上可是非常的紅。讓記者也忍不住想去一見真人,賣蛋烘糕的薛婆婆,今年已經84歲,在這邊賣蛋烘糕也有三、四年了。都說很多網紅美食只是徒有其名,不過薛婆婆說自家的蛋烘糕可是貨真價實的好吃,來聽聽這響亮的吆喝。這不一會時間,薛婆婆的小攤前就聚起了不少人,看來人氣不錯。薛婆婆告訴我們,這是因為自家蛋烘糕的口味很特別。
  • 成都85歲蛋烘糕婆婆一年前變網紅 如今想開鋪面
    四川在線記者 李強 楊瑞青(實習)說起成都走在成都的每一條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小吃攤。2019年,四川成都84歲的小吃攤主薛婆婆走紅網絡。不少來薛婆婆這裡買蛋烘糕的顧客,都是看到網上視頻後慕名而來。吸引他們來打卡的,不只是好吃的蛋烘糕,還有薛婆婆倔強又耿直的性格。
  • 盤點日語中常見的歇後語(三)
    歇後語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表達形式,並帶有俏皮話的特點。眾所周知,漢語的歇後語膾炙人口,具有強大的實用性和生命力。如果在講話和寫作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歇後語,可以加強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給人以風趣幽默的感覺,並引起人們的想像和聯想。
  • 網絡小說海外「走紅」的啟示
    目前包括影視、遊戲、動漫等IP衍生文化產品的傳播,也包括網絡文學原創和翻譯文本在海外的傳播,在整個文化產業輸出中佔有較大份額,這既是網絡文學本身的價值體現,同時也提振了民族文化自信。網絡小說在海外「走紅」並非偶然,其背後有諸多原因。首先,這是大眾文化流行風潮席捲全球的必然結果。
  • 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 翻譯結果有喜感但語句不通
    原標題: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 翻譯結果被評有「喜感」   □記者譚萍王燦實習生趙藝   核心提示|文言文看不懂,有木有?把流行語、歌詞翻譯成文言文,又有怎樣的喜感?近日,多款文言文翻譯神器在網絡走紅,成為眾多網友爭相「把玩」的工具。如此「神器」到底好不好用?學生和老師對此又持怎樣的看法?
  • 妙趣文化 情智飛揚——高縣來復小學學區成語、歇後語接龍比賽在...
    2020年11月17日,高縣來復小學學區"妙趣文化,情智飛揚"成語、歇後語接龍比賽在高縣第二實驗小學校真灼堂舉行。經過前期的選拔,由高縣來復鎮中心校、來復鎮雙河小學校、來復鎮大窩小學校組成的參賽隊伍和高縣第二實驗小學校的參賽隊伍進行PK。本次活動分為"念念不忘——寫成語""心有靈犀——演成語""針鋒相對——成語接龍""群英薈萃——歇後語接龍"四個環節。
  • 歇後語大全!(值得收藏)
    —艱難類】一分錢的醬---難燴(會)一元錢買擔菜---兩籃(難)一餐吃個大胖子---談何易一面官司---不好打一塊硬骨頭---不好啃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一腳踩在橋眼裡---上下兩難人心隔肚樹隔皮---難相識大海裡撈針---不知從何下手才學理髮就碰上個大鬍子---難理(提)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下雨天擔稻草
  • 熊孩子寫詩走紅,句句奇葩腦洞大開,網友:你是來搞笑的吧
    01熊孩子寫詩火了,腦洞大不按常理出牌,網友:老師要被氣哭了平常「為非作歹」的熊孩子寫起詩來也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比如下面的這一首《一篇名為《秋遊》的詩歌在網絡上小火了一把,孩子把自己期望秋遊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最後幾句更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模仿來進行二次創作。通過這短短的一首詩,孩子天真俏皮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 文言文翻譯「神器」走紅 翻譯結果被評有「喜感」
    把流行語、歌詞翻譯成文言文,又有怎樣的喜感?近日,多款文言文翻譯神器在網絡走紅,成為眾多網友爭相「把玩」的工具。如此「神器」到底好不好用?學生和老師對此又持怎樣的看法?  文言文翻譯器躥紅網友玩瘋了  「誰知道『女漢子』翻譯成文言文咋說?竟然是『安能辨我是雄雌』。」1月6日,鄭州網友「貝蒂」朋友圈裡的微信,瞬間引來數十條回復。
  • 成都太古裡蛋烘糕爺爺走紅網絡
    都是在外面買回來的……近日,一位在成都太古裡東糠市街5號賣蛋烘糕的大爺在網絡上火了起來,視頻點讚過百萬,因其說話耿直,被網友們稱為成都最實誠的老闆。開業不到一年,名聲火遍全國網友,許多網友打飛的來排隊打卡,「不是說味道好怎麼樣,被大爺的實誠所吸引了。」一位顧客說。
  • 兩會美女翻譯走紅網絡 初中即立志搞外交(圖)
    張京兩會照片走紅網絡,其中左下吐舌頭那張,網友贊「好萌」。,吸引了現場不少鏡頭,並瞬間紅遍網絡。  「最美女翻譯!」,「最冷豔的女翻譯」、「最像趙薇的女翻譯!」……  其實,這位女翻譯名叫張京,杭州人,2003年從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保送到外交學院英語專業,2007年被外交部錄用。因為在學校裡表現出色,很多外交學院的同學都尊稱張京為「牛掰學姐」。
  • 「愛」的特別講述 85後成都姑娘「偷拍」背影走紅網絡
    陳小鏡沒想到,自己5年前的一次「突發奇想」會延伸出一場攝影展,更沒想到她的照片會因此走紅,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  此前,85後成都姑娘陳小鏡偶然拍下一對老夫妻的牽手背影照,由此開始了自己長達5年的「偷拍」日常:截至2019年,她前後抓拍了400多對老夫妻、親子牽手背影照,講述「愛」的模樣。
  • 中國網絡小說走紅越南 稱《步步驚心》「太好看」
    中國網絡小說走紅越南 稱《步步驚心》「太好看」 2015-03-16 11:29:14>參與互動()   急等作品更新,用翻譯器看得雲裡霧裡也不在乎  中國網絡小說走紅越南
  • 店家英文砍價走紅 原諒我不看翻譯完全聽不懂!
    店家英文砍價走紅 原諒我不看翻譯完全聽不懂!時間:2018-03-23 19:36   來源:環保114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店家英文砍價走紅 原諒我不看翻譯完全聽不懂! 近日,北京秀水街又上了一次熱搜。一段秀水街霸氣女店家全英文與老外砍價的視頻走紅網絡!
  • 腦洞太大了!成都人花式玩銀杏葉
    文旅成都 【腦洞太大了!成都人花式玩銀杏葉】最近,你的朋友圈被銀杏刷屏了嗎?昨天成都高校學生用銀杏葉製做玫瑰花登上熱搜,收穫一大片點讚。銀杏葉還能做什麼?腦洞大開的成都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來源: 文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