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整合調整餐飲服務場所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決定》,飯館、咖啡館、酒吧、茶座四類場所衛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將實現「兩證合一」。
這一改革舉措,既解決了食品流通、餐飲服務兩個環節界限劃分不清的問題,也解決了同一食品經營者在同一經營地址需要辦理多張許可證等問題,將涉及全國243萬家餐飲企業和1445萬從業人員,給企業鬆綁減負。
「兩證合一」後,這四類場所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將被取消,有關食品安全許可內容將整合進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發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一家許可、統一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落實對餐飲企業的監管責任,進一步規範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審批和發放,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
決定同時強調,在改革後,衛生部門要主動監測、收集、分析、調查、核實相關傳染病疫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採取預防和應對措施。
兩證合一要點速讀
開這些店少辦一個證
●取消地方衛生部門核發的衛生許可證
●有關食品安全許可內容整合進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發的食品經營許可證
明確部門職責
●衛生計生部門
將會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制定、公布和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和國務院決定的要求,衛生部門主動監測、收集、分析、調查、核實相關傳染病疫情,並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指導採取預防和應對措施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
進一步規範食品經營許可證審批和發放行為,依法依規依標準進行事前審查,編制服務指南,制定內部審查細則,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實行辦理時限承諾制,著力提高辦證效率
加強餐飲場所事中事後監管
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餐飲服務場所的監管,改進監管方式,建立信用體系,完善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等,確保餐飲服務場所食品安全
受惠人群
解決了同一食品經營者在同一經營地址需要辦理多張許可證等問題,將涉及全國243萬家餐飲企業和1445萬從業人員
【評論】
「兩證合一」僅僅是開始
我們在為少辦一個證叫好的同時,也期待剩下的一個證不會變得更加難辦。相關部門應通過編制服務指南、制定內部審查細則、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實行辦理時限承諾制等舉措,讓改革的成效真正體現出來。
餐飲服務行業不但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也涉及眾多企業及其1400餘萬從業人員。對其監管的成效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相關行政部門審批的權力「瘦身」了,監管的責任、職能與力度加大加重了,這也是有關政府職能部門改革轉型的需要和契機。 據新華社電
【解讀】
少辦一個證釋放三大紅利
飯館、咖啡館、酒吧、茶座4類公共場所的衛生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兩證合一」,不再需要辦理衛生計生部門核發的衛生許可證。少辦一個證,到底能釋放哪些改革紅利?為企業、為公眾帶來哪些實惠?
減少辦證成本
以前,餐飲企業既需要申領衛生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又需要領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放的餐飲服務許可證即食品經營許可證。因為辦理時限長,中介服務環節多、收費高,許多新店由於兩證不齊全而遲遲不能開業,空耗著房屋租金和員工工資。「兩證合一」將給企業節約大量時間、節省大量的人力投入和不少開支。
「改革不僅有利於企業,也有利於消費者。因為成本一高,企業負擔就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提供的服務就越貴。」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說。
規範審批行為
「兩證合一」後,衛生部門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按照分工,各負其責、各司其職。「這一改革舉措,有利於釐清部門職責、減少扯皮推諉、提升監管水平,同時減輕了有關企業和個人的負擔,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讓市場活力更大釋放。」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確保食品安全
「政府主動削權為企業減負,給餐飲業市場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更大空間。」馮恩援說,全國240多萬家餐飲企業、1400多萬從業人員都將從改革中受益,這也有利於餐飲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最終惠及消費者。
改革一方面要解決餐飲企業辦證難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切實保障餐飲服務場所的食品安全。
對此,國務院要求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對餐飲服務場所的事中事後監管,改進監管方式,建立信用體系,完善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等,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