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丨楊氏父子與「聚興誠」

2020-12-13 上遊新聞

在渝中區解放東路,有一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歷史甚久的川幫銀行,系重慶市第一家私營商業銀行,是川幫商業銀行中唯一無軍政背景的民族資本銀行,即1915年成立的聚興誠銀行。銀行的主人是楊粲三、楊受百父子。

抗戰時期,聚興誠銀行曾租部份房屋作國民政府外交部。2003年被列為渝中區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以「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之名被列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作為「重慶抗戰金融機構舊址群」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重慶康翔實業集團公司已把「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聚興誠銀行)修葺一新,加強保護,其民國風的建築重見輝煌。

楊粲三、楊受百其人

父:楊粲三(1887—1962年),重慶市人,著名金融家,重慶市政府2005年命名歷史名人(本籍);繼承父業,為西南地區最早民營聚興誠銀行總經理、董事長;興辦毛紡、絲業、紙業、糖業、人造棉等實業公司。曾任重慶證券交易所首任理事長、四川省銀行理事、重慶市銀錢業聯合公庫及銀行公會常務委員。新中國成立後,聚興誠銀行公私合營後任公司銀行聯合總管理處董事會副堇事長,四川省政協常務委員和重慶市工商聯常務委員。

子:楊受百,1908年生,重慶市人,1950年加入民主建國會。1930年肄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曾任漢口聚興城銀行囊理,重慶復華漂鬃公司經理,新豐保險公司副經理,上江豬鬃公司董事長,重慶聚興誠銀行副經理、經理、代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公私合營銀行西南辦事處副主任,重慶公私合營銀行經理,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重慶市委副主任委員、名譽副主任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務委員、顧問,四川省工商聯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工商聯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

聚興誠銀行

楊粲三創辦「聚興誠」

楊粲三其父楊文光是重慶進出口商號「聚興仁」的老闆,有「楊百萬」之稱。楊粲三嫡親兄弟5人,加上堂兄弟共10人,他排行老五。他的大哥楊培德與人開設「聚興成」商號。楊粲三自幼入私塾讀書,受家庭薰陶,對經商特別感興趣,因此稍大後在其大哥開的「聚興成」學做生意,並被派到萬縣、漢口、上海等地經營桐油、匯兌生意,廣泛接觸社會,熟悉各地商情。1910年,楊粲三的大哥不幸病故,年僅22歲的他受父命接辦「聚興成」商號,成為掌握楊氏家族企業的實權人物。

1913年,先後在日本和美國留學的楊的二哥楊培賢回國,力主將商號革新擴大,商號資本遂由2萬兩增至10萬銀兩,增設國外貿易部和航業部。隨著規模的擴充,資金周轉需求大增,楊氏兄弟決定籌創「聚興誠銀行」,改「聚興成」為「聚興誠」,表明以「誠」取信於人的理念。楊培賢任事務員兼總經理,楊粲三任事務員兼協理,於1914年底呈北京政府財政、農商兩部立案。1915年3月16日,聚興誠銀行正式宣告開業,楊粲三為銀行的實際負責人。

聚興誠銀行成立後,原商號改稱「誠記」,即開始籌備修建銀行大樓。當時委託日本留學歸來的工程師餘子傑仿照日本三井銀行樣式設計,建築於1917年建成,地上為四層磚木結構辦公大樓,地下為金庫和庫房。聚興誠銀行在重慶成立後,於1919年12月9日在上海設立分行,又稱「申行」。

自20年代末葉至30年代中期,全國陷於封建制據、軍閥混戰之中,四川境內的軍閥戰爭,時間最長,為禍最烈,致使聚興誠銀行業務大為受挫,陷入困難重重的苦境。一是受時局的影響,雖苦心經營,亦無法使業務好轉;二是對各系軍閥的派墊苛索,窮於應付;三是楊氏兄弟之間,對經營大計產生分歧,權利之爭日趨尖銳,以致爆發了總協理之間曠日持久,數年的「三五之爭」(即老三楊希仲與老五楊粲三的矛盾),鬧得彼此互不見面,推誘責任,雖經族人多方調解,亦未消殊嫌隙。

面對艱困處境,楊粲三於1924年在漢口召集了一次家族主要成員的重要會議,全族兄弟決心團結一致,共謀聚興誠銀行業務之振興。二戰期間,法幣貶值,聚興誠銀行曾經在重慶、萬縣、沙市、宜昌等地收購赤金,轉運申、漢牟利。1930年時,聚興誠銀行自行設爐,將沙金和首飾用金煉成十兩重的金條,烙上「誠記」的牌號經營。史料記載,1938年,僅成都分行經營的黃金就多達一千餘兩。數年之後,增加了收入,鞏固了信用,逐步填補了虧損,使銀行擺脫困境,扭轉危局,重新趨於穩定。此時楊粲三決意將聚行辦成「西南第一金融機構」。他的這一「植根西南」的方針曾被金融界譽為「明智的決策」。

楊粲三主持聚興誠銀行30餘年,生活工作相當嚴謹,用「形、氣、神」待員工,重視「識人」「識才」「用人」,強調「觀人於微」,極盛時有員工一千多人。民建先賢、金融家黃墨涵曾任聚興誠銀行總行助理,曾一度代理總經理。楊粲三通過辛勤置業,苦心經營,積累了豐富的資本經營經驗,建立了一套經營管理制度,成為舊中國的民營金融業的成功典範。

父子助力金融業公私合營

民主建國會於1945年12月16日在白象街15號附1號西南實業大廈成立,民主建國會重慶分會於1946年2月24日也在西南實業大廈成立。與西南實業大廈一街之隔的聚興誠銀行也成為了民主建國會開展活動的場所。1946年12月11日,民建重慶分會在聚興誠銀行會議室召開第一次臨時會員大會,聚興城銀行助理黃墨涵主持,出席60餘人。一致認為,反革命勢力雖大,但革命烈火終究會燎原。會議商討基本對策是「鞏固和擴大進步力量,團結和爭取中間力量,揭露和孤立頑固力量」,決定對黃炎培拒絕參加國民黨主持的國民大會,發電慰問。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初楊粲三在上海,民建先賢、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南漢宸與民建先賢、西南財經委員會委員胡子昂曾三次與他交談,向他闡明黨和國家的方策政策。

195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決定「建立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管理機構,實現進一步的集中領導」。楊粲三、楊受百利用自身優勢,在協商各方、聯繫推動、溝通公私關係、協助籌建機構和安排人員中做了大量工作。他們參與了金融業的合營籌備工作,多次在公私方之間進行聯繫和協商,並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其他私方人員,使大多數私營銀行、錢莊的負責人比較樂意地接受合營方案。聚興誠銀行於1951年11月1日參加公私合營。楊粲三、楊受百父子在金融業公私合營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聚興誠銀行支票

楊受百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

1951年6月,重慶市工商界成立抗美援朝獻機運動委員會,胡子昂任主任委員。至年底完成捐款397.6億元(舊幣),可購戰鬥機26架。

2010年10月25日,重慶市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座談會上,楊受百之孫楊群說,聽前輩們講述和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重慶市工商聯籌委會根據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成立了以胡子昂為主委,溫少鶴、李志親、張茂甫為副主任委員,童少生、楊受百等為常委的獻機運動委員會,以增產捐獻為中心內容,展開了宣傳動員工作,按捐獻人民幣15億元為一架戰鬥機計算,計劃捐資買飛機20架。

楊群回憶,為推動此項運動,鄧小平約見了民生公司負責人童少生和聚興城銀行負責人、我祖父楊受百。當鄧小平談到捐獻武器時,童少生和楊受百迅即報告了他們認捐的數目。鄧小平鼓勵他們各盡所能,並希望他們帶動工商界廣大群眾,踴躍捐款購買飛機、大炮。此消息傳開後,各界人士迅速行動,全市70多個行業積極投入捐獻,最後捐助款項,可買26架戰鬥機。我的祖父楊受百是一位富有愛國心的銀行實業家,他認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企業家,就應該把個人和企業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他也代表我們楊氏家族捐獻了一架飛機。

「聚興誠」與西南實業大廈

在重慶白象街歷史文化街區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陳列館裡,在第二部分一單元介紹「民建誕生」之「西南實業大廈」中,陳列著一份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44年3月29日)重慶檔案館檔案《西南實業公司、西南實業大廈第一次全體籌備委員會會議記錄》複製件。該《會議記錄》載,「程覺民先生報告:中國西南實業協會希望各廠礦有一聯合辦公中心,便利於趨上之接洽,故早有建筑西南實業大廈之計劃。去年冬,承川康、聚興誠兩銀行以白象街雲×地產捐贈本會。」

關於建成西南實業大廈,「採取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凡需要在本大廈租用辦公室者,可以參與股份」,「當場認定之股本:吳羹梅拾萬元,吳蘊初貳拾萬元,×名鈺伍拾萬元,……胡子昂貳拾萬元……章乃器貳拾萬元……」「此外,四川省政府壹百萬元,潘仰山、盧作孚、張澍霖各負責募集壹百萬元,王志華在銀行方動壹佰萬至貳佰萬元。」「決議:公司資本總額,暫增為二千萬元。」

羅高利著《盧作孚與西南實業大廈》載:「西南實業大廈於1945年初建成,是一座新式建築,由西南實業協會發起建立。該大廈位於重慶白象街十五號附一號(白象街是重慶晚清、民國時期最繁華的金融老街),地處望龍門江幹,位置適中,交通便宜。大廈建成後,成為西南實業協會的辦公場所、『星五聚餐會』的固定活動場所,以及接待海內外知名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集會的重要場所。」

1945年12月16日,民主建國會在重慶白象街西南實業大廈成立。由此,西南實業大廈就成為了民建的搖籃。

楊受百與民建

1950年,楊受百加入民主建國會。1950年和1953年,楊受百被選為民建重慶市分會第一屆候補委員、第二屆委員。1955年5月,民建重慶市委員會成立,楊受百被選為第三屆委員、常務委員。隨後,楊受百歷任第四、第五、六、七屆委員、常務委員、副主任委員(其間,擔任民建重慶市委和市工商聯「重慶市兩會協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負責重慶市兩會協作委員會領導工作),第八屆副主委級顧問,第九屆名譽副主任委員。楊受百並在同時舉行的民建重慶市第六次代表大會和市工商聯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上,作《堅定不移跟著黨,滿懷信心幹 「四化」》的工作報告,在同時舉行的民建重慶市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和市工商聯第八屆會員大會上,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

楊粲三、楊受百父子與聚興誠銀行,傳承著中國民營金融業輝煌與滄桑。尤其是楊受百與民建,傳為佳話,令人讚美、稱頌,使「聚興誠」增添瑞色。

參考文獻:

《聚興誠銀行》

《川幫金融大亨楊粲三》

《聚興誠銀行的創辦人楊粲三》

趙賓《川康聚興留青史》

《重慶市志·中國民主建國會重慶地方組織志》

原標題:楊氏父子與「聚興誠」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 日軍轟炸重慶製造大隧道慘案 屍體20輛卡車運5天
    (原標題:重慶珍檔| 日軍轟炸重慶製造大隧道慘案 屍體20輛卡車運5天)
  • 楊氏入川遷徙分布
    25、四川廣安市嶽池縣楊氏字輩:「再正通光昌勝秀,勳隆德超顯忠良,仁賢紀起森洪遠,大紹天子世責長」26、四川廣安市嶽池縣楊氏字輩:「朝新元景文,正通光昌廷,秀(春)在一志啟,芳長鍾明應,承德安純永,洪才繼世勝,中大克述紹,詩序興萬運」。
  • 山城巷、十八梯……看看重慶這些地方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聚興誠銀行>>>重慶首家私營商業銀行目前正在修繕之中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家私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柜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記者了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 去「網紅」山城 尋找重慶經典老建築
    最近重慶很火,著實在國外燃了歪果仁的的腦洞。因為啥?就因為一張重慶輕軌穿越的圖片!英國《鏡報》、《每日郵報》等媒體紛紛報導了重慶的穿樓輕軌列車「穿越」照,還起了一個特別有畫面想像力的標題「下一站,廚房」,並引來無數外國網友的驚呼:amazing(意思是不可思議,太神奇了!)
  • 如皋兩支楊氏的血脈與文脈(六)
    泰興縣廩生汪麟祥為其撰的《王太孺人傳》云:「孺人以境遇彌艱志氣愈銳婦德日彰其治家也,有道母儀素著其教子也,有方更兼內外謹嚴朝夕奮勉,由是家聲克振遺業復興,上足以報宗祖,下足以示兒孫,是誠巾幗中所罕有者也。其尤足敬者,楊氏之族亦云舊矣,而族譜失修已經數世。自孺人當日本敬宗睦族之心作源遠流長之計,所以罔惜經濟主修譜牒,後之復修者孰不曎然高望,嘖嘖稱羨推孺人為首功哉!嗟!
  • 博濟醫藥(300404.SZ):擬參與投資北京中財聚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格隆匯 12 月 1日丨博濟醫藥(300404.SZ)公布,為了更好地藉助專業投資機構的資源優勢,推動公司的戰略發展布局,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廣濟投資有限公司(「廣濟投資」)於近日籤署了《北京中財聚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
  • 天下楊氏出弘農:《楊氏宗譜》與中國的楊姓傳承和發展
    江南多數《楊氏族譜》在追尋楊氏初祖時,從黃帝追至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並以叔虞為29世初祖。湖南《城步楊氏族譜》、福建《將樂裡吾村楊氏族譜》、廣東《梅州楊氏族譜》則進一步指出,楊姓的開派始祖是楊杼,唐叔虞的次子。源於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說。《新唐書》曰:「楊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為楊侯。」
  • 閩侯興誠工藝品--中國裝飾畫品行業的領軍企業
    並與許多國外零售商達成長期合作的友好關係,包括沃爾瑪、家樂福、TARGET,歐尚、屈臣氏、Hobby Lobby, Ross , Conforama等等,多年來,閩侯興誠已多次被授予 「出口大戶」和「納稅大戶」的稱號。
  • 重慶珍檔丨同興老街因水而興因水而落
    08-28 21:33:24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走在老街中,耳邊不時傳來老人們的絮叨,說這流經同興老街的童家溪,從前就是北碚到重慶主城的水路運輸通道,而同興老街則是合川、北碚到重慶的水碼頭之一。
  • 雲溪區非遺:《楊氏家規家訓》,值得一看!
    夫妻和,家業興;兄弟和,工作順;父子和,振家聲;婆媳和,受人敬。…………走進雲溪街道辦八一村的牌樓組,只見家家戶戶立家訓,人人都念道德經,一條條朗朗上口、簡樸的家規家訓成了牌樓人生產、生活的座右銘。  幾百年來,牌樓人視楊氏祖訓為金科玉律,男子娶親,大婚之日必於祖宗牌位之前、高堂之上誦讀《楊氏家規家訓》;出嫁之女,在出嫁之日,父母必以《楊氏家規家訓》牌匾為陪嫁,叮囑日後必須上孝公婆,下教子女
  • 楊氏族譜連載(二)第一編:楊氏溯源
    楚漢之興也,揚氏溯江上處巴江州,而揚季官至廬江太守。漢元鼎間避仇復溯江上處岷山(江)之陽日郫。」揚雄在詩作《反離騷》中曾哀嘆其祖先日:「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牒伯僑兮,流於末之楊侯。」《世本》載:「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之後,至晉出公遜於齊,生伯僑,歸周,天子封於(為)楊侯。」《姓纂》也說:伯僑系「晉出公之子」。據《晉世家》載:「智伯、趙、韓、魏四將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
  • 重慶華南城·誠外誠國際燈飾批發城盛大開業
    2019年9月25日,由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建設有限公司主辦,重慶華南城有限公司、重慶禧富華市場管理有限公司、重慶誠外誠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重慶華南城•誠外誠國際燈飾批發城開業活動暨首屆西部燈具廚衛採購節」在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舉行。
  • 興茂集團重慶市興茂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興茂集團成立於1999年,總部定鼎北京,涵蓋興茂旅遊、興茂商業、興茂物業、興茂建設、興茂地產、興茂康養等六大產業板塊。成功建設十一座大型國際旅遊度假區,榮獲中國旅遊傑出貢獻「飛馬獎」;具有國家一級開發資質,連續八屆榮膺中國百強房企;以健康管理中心等九大中心為基石,打造創新型康養基地。
  • 重慶珍檔丨一段80多年前軍民魚水情的生動記錄 探尋江津四面山...
    △重慶日報記者與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館員黃曉東等人一道,來到紅軍手跡中提到的江津四面山大洪海進行走訪。手跡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首頁、正文、附頁,共有900多字,其中有5個字因缺損難以確認,講述了7位紅軍戰士在重慶江津四面山養傷的一段經歷。其中,手跡正文有5頁,末尾還有落款:「地點:洪海唐樹田父子家中。黨小組全體同志通過。組長:廖永江。三五年四月五日晚。」手跡是真是假?如何保存至今?8月3日,記者與專家一起前往「紅軍手跡」中提到的江津四面山大洪海。
  • 重慶珍檔丨「丘八詩人」馮玉祥在江津賦詩
    04-13 10:04:12 來源:重慶歷史名人館 抗戰時期,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曾在「陪都」重慶上遊近郊江津縣暫住過21天。在這21天裡,他寫詩達到46首,平均每天創作兩首多詩歌,這數量不可謂不大。馮玉祥只讀過一年多私塾,11歲當兵。他在軍營裡學寫字,因為窮,就用細竹筒纏上麻絲,蘸著黃泥在洋鐵片上練字。他一生輾轉坎坷,都在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但好學不輟,即使在戎馬倥傯中仍手不釋卷。
  • 美麗中國 重慶篇丨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今天,讓我們去重慶看看「美麗中國」~重慶市圖丨《夜幕下的重慶渝中半島》攝影:王正坤圖丨《滿山紅葉伴三峽》攝影:張朝陽圖丨《綠色滿重慶》攝影:熊力圖丨《重慶晨韻》 攝影:張炳龍圖丨《重慶軌道2號線穿行於山水之間》攝影:張炳龍圖丨《九龍坡區彩雲湖上現彩虹》 攝影:張樺圖丨《北碚區水庫治理顯成效》攝影:秦廷富
  • 詔安楊氏開基地——漳浦佛曇祠堂的人文景觀
    佛曇鎮區的「秋卿」父子進士坊明朝嘉靖四十四年,佛曇楊氏族人為楊守仁立了的父子進士坊。史料記載,楊守仁,嘉靖37年(1559年)戊午科舉人,乙丑科(1565年)範應期榜進士。楊守仁、楊一葵父子同為進士,成為閩南科舉楷範,為彰顯榮耀,族人就在家鄉建了這座石坊。佛潭楊氏和金門楊氏淵源很深,他們供奉的始祖楊亮節是南宋二位末代皇帝垂簾聽政的楊太后之兄,官封處置使。元兵入侵,楊亮節保護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南奔。公元1276年5月,楊亮節的外甥益王即帝位(史稱端宗)於福州。11月元兵攻陷福州,楊亮節隨駕至泉州,因軍務之需離開泉州。
  • 興聚投資王曉明:什麼樣的股票依然被市場低估?
    摘要 【興聚投資王曉明:什麼樣的股票依然被市場低估?】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傳統舊經濟向新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這幾年大家看,好像上證指數不怎麼變化,哪怕是創業板也是上上下下波動,但其實你去看,真正代表中國新經濟方向的很多公司一直在創新高。
  • 海外大V拍重慶:英國父子不願說「再見」
    大V——Barrett父子,結束了他們為期10天的重慶體驗之旅,臨別前,兩父子依依不捨,不忍說「再見」。Barrett父子被小寨天坑景色吸引,不舍離開獨特地理特徵 讓人驚嘆不已Barrett父子是首次來渝,也是首批受重慶國際傳播中心、重慶文旅國際傳播中心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