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巷、十八梯……看看重慶這些地方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2020-12-16 慢新聞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搜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導,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搜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了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曾經的十八梯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歷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家私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家私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柜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了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秘的地下金庫。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

重慶行營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修繕前火鍋店是鄰居

修繕完成現為博物館

沈學華所在的巴渝文化博物館就是重慶行營舊址的一部分,目前,重慶行營舊址裡面還有復旦中學的校史館等。

重慶行營修建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重慶行營是蔣介石在重慶最早的城區官邸,又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老照片上,修繕前的重慶行營舊址破敗不堪,被一片老舊的低矮平房包圍。據介紹,修繕前,火鍋店是重慶行營舊址的鄰居,行營裡面住了不少居民。2013年底開始,行營舊址採用落架維修方式修繕。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前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後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是報社的大禮堂

現已基本修繕完成

▲老報社內熟悉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基本修繕完成,門前的黃葛樹見證了幾十年變化

離重慶行營舊址不遠,在解放西路66號重慶日報社內職工居住區旁邊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據介紹,從重慶日報創刊開始,這裡一直就是報社的大禮堂。後來,報社在較場口大元廣場有了新的採編大樓,該禮堂還繼續擔任著舉辦各種會議與主題活動的功能。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導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相關焦點

  •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了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 七街六巷、天風琴社、守備街、花街子……十八梯山城記憶館揭牌
    原標題:七街六巷、天風琴社、守備街、花街子…… 十八梯原居民劉女士在曾經的家門口留影 天風琴社、火柴大王的火柴原料基地、十八梯七街六巷……這些關於十八梯的記憶和故事你還記得嗎?
  • 十八梯、東水門、山城巷…我們留戀的重慶下半城,被改造後會變什麼...
    該負責人表示,整個規劃以「看得見歷史,記得住鄉愁」為引領,3年成效、5年成型、8年成熟,「未來這裡將成為重慶的新名片。」  同時,形成滄白路-民族路-打銅街-長濱路、解放碑-人民公園-老鼓樓遺址-濱江路、較場口-十八梯-濱江路、通遠門-山城巷-濱江路、枇杷山-燕子巖-飛機碼頭等5條聯繫上下半城的主要特色街巷。  「兩街五巷」作為整個下半城的骨架,將串聯下半城各片區和文物資源。
  • 重慶十八梯,燈亮了
    一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讓大家知道重慶有一個地方叫做十八梯十八梯隨著重慶建城而起,是集巴渝歷史文化大成之見證,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乃至科技等方面的積澱頗深。>十八梯成為重慶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光述十八梯·秀場精彩紛呈除了可以拍照打卡外未來十八梯還將利用豐富的燈光
  • 重慶這些冷門小眾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你去過了嗎
    說到重慶的好去處,腦海裡首先冒出來的一定是主城各區的商圈,解放碑、沙坪垻、觀音橋北城天街……生活中除了逛街,自然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兒等待你來體驗。所以,身在重慶,這些冷門又小眾但是相當文藝值得一去的地方,你都去過了嗎?
  • 重慶老城新建,與十八梯闊別的第4年,山城裡的新文旅怎麼樣了?
    而真正讓十八梯「出圈」的,還得是這部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說來也是很神奇了,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不僅帶火了十八梯,還帶火了鵝嶺二廠,把它稱為重慶的城市旅遊宣傳片也不為過。同時,還發文單獨圈出了這位粉絲,這樣被翻牌的經歷,真的是太幸福了。自此以後,這塊黑板就成為了眾多粉絲前來十八梯必打卡的地方。
  • 重慶十八梯,即將閃亮回歸
    我能如數家珍一樣地就十八梯的理論意義做一番詮釋:它是最能體現重慶特色的人文符號之一。在這裡,最有意思的是依地勢起伏而逶迤蜿蜒的石梯,山城擁有爬坡上坎,上上下下的地理特徵。二、定格十八梯夜晚據可靠消息,十八梯的夜景燈已安置完畢,光影華彩的重慶老巷子將是如何一種盛世氣象,且隨我去先睹為快。
  • 熟悉的老門店邀你來坐坐,百年重慶山城巷慢慢回來了
    位於重慶渝中區南紀門的山城巷是一條與山城同名的百年老巷。從南紀門起,長長的石梯道順著城牆內側朝通遠門方向一直延伸到領事巷,外側便是長江。自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啟動以來,這條老巷備受市民關注。市民參觀「山城再現計劃」影像展影像展展出山城巷百年前的老照片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影像展三個部分分別在山城巷不同地方展出。其中,影像/引巷展展現了不同角度、不同時代的山城巷,包括山城巷百年前的老照片。
  • 十八梯 在承載城市記憶中蝶變 老重慶+真山城+新體驗
    十八梯——從南宋起逐步成型的老重慶商業中心,重慶母城上下半城的連接紐帶,承載著這座城市留存最深的記憶。我們從連日的採訪中得知:十八梯項目的「終極目標」,是要再現「老重慶」「真山城」,展示重慶山地建築群的獨特風貌,傳承巴渝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整個十八梯項目佔地約88畝,預計202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到時候,其總體效果能達成上述目標嗎?我們拭目以待。
  • 重慶十八梯即將榮耀回歸 招商火熱進行中
    老重慶底片   新重慶名片   你還記得它嗎?   那段「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的綿延石階   那段承載無數歲月洗禮、見證多少人生百態的青石板路   那些老山城歷史底片集大成之地——十八梯   在三千萬重慶人的期盼下   十八梯即將帶著嶄新的容貌榮耀回歸   此刻,讓世界從十八梯相遇重慶   項目概況
  • 重慶十八梯,一條記載著歷史的老街
    重慶最著名的步行街,大家都知道被稱為西部第一街的「解放碑」,另一條就是距之不是很遠的十八梯。重慶十八梯(正在拆除),是當年六·五大慘案的發生地。現在重慶十八梯由於城市建設,面臨被拆除。還記得1941年發生在重慶的那場「六·五大慘案」嗎?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出動了二十多架飛機,從傍晚開始分批轟炸重慶,長達三個小時之後。在十八梯的附近有一個防空洞,當時有2500多人躲在這裡,因為隧道通風不暢,造成2500人窒息死亡。
  • 藏在山城巷裡的這座老建築 曾是重慶第一所西醫院
    (「仁愛堂醫院」舊照)   今天   小編就帶大家走進   這段藏在山城巷裡的   「仁愛堂醫院」是重慶的第一所西醫院,1944年改名「陪都中醫院」,也就是重慶市第一中醫院的前身。當年重慶的「十八梯慘案」中有不少傷者就是被運往這裡治療。
  • 繼十八梯重建後,或將再無老街!誰知重慶還有這樣的「江湖世界」
    十八梯之後,真的再無老街?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深扒君告訴大家,其實從七星崗的金湯街到山城步道,還藏著一個老重慶,雖說小眾,不容易為人所知,但卻懷舊又充滿煙火氣,這裡就像是重慶的另一個「江湖世界」。
  •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招商全面啟動 為世界還原一種重慶生活方式
    日前,從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開發單位杭州新天地集團傳來消息,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的招商已全面啟動。   重慶母城最後一塊「空地」、「山地城市傳統建築技藝博物館」、山城最古老的城市街區、歷史「母城文化底片」集大成之地……十八梯有著各種各樣令人矚目的頭銜。這背後,則是來自文旅、歷史、商業等各個領域的關注和期盼。
  • 重慶十八梯文化體驗區完工,修出來的「老」街還有看頭嗎
    在重慶,有很多老時代留下來的產物,而這些留下來的產物就叫做老建築,重慶的老街每個區都有,還專門會有人在重慶的大街小巷行走就是為了尋找老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年輕人都喜歡的新潮的事物,喜歡逛老街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
  • 重慶這些冷門小眾但值得一去的地方 你去過了嗎
    說到重慶的好去處,腦海裡首先冒出來的一定是主城各區的商圈,解放碑、沙坪垻、觀音橋北城天街……生活中除了逛街,自然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兒等待你來體驗。所以,身在重慶,這些冷門又小眾但是相當文藝值得一去的地方,你都去過了嗎?
  • 消失的十八梯,記載著山城老重慶的印跡
    十八梯,曾經是重慶渝中半島的一條街,象徵著真正的山城老重慶。2015年,十八梯區域開始拆遷,如今的十八梯,處處都是殘垣斷壁,階梯兩旁是山城重慶最老式的居民樓,用重慶話說,住在這裡的人就叫做梯坎人家。十八梯全景重慶渝中半島有兩條步行街,一條為享譽中華大地的西部第一街「解放碑」,另一條離解放碑不遠,叫「十八梯」。在解放碑,領略現代都市的繁華;而在十八梯,領略到的是真山城、老重慶。
  • 重慶十八梯,在你眼裡是什麼?
    新重慶讓我驕傲,老山城讓我懷想。且讓我們由新重慶出發,經過較場口,經過上回水街,來到中興路,來到十八梯,去品一品正宗的霧都氣象。一個老重慶人,光憑記憶,也完全有資格如數家珍一樣,閉上眼睛都讓你摸到十八梯的每一塊老磚,每一片歲月的苔痕。川東民居建築片段,一直感覺搖搖欲墜的吊腳樓,是十八梯蜿蜒石梯兩側很難從記憶清退的印象;似乎總有雨,將歷史淋得溼漉漉的。
  • 這一次,我們來聊聊重慶十八梯的「未來式」
    在解放碑,可以領略現代都市的繁華;而在十八梯,領略到的是真山城、老重慶。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保留了重慶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建築,是重慶「母城」的老底片,是重慶的「絕版」項目,是市、區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文商旅項目,將來也必定是重慶重點旅遊新打卡地。
  • 老重慶的韻致,彈響在山城巷
    山城巷過去一度是清軍將領們的府邸,他們看中的大概是這裡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軍事意義,而選擇以此為家。在重慶被迫開埠後,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這裡修建了仁愛堂,後來成為重慶的第一家西醫院。如今,這棟老建築經歷風雨依然如故,靜默地訴說著山城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