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臺兒莊區澗頭集鎮偪陽故城尋古探幽

2020-11-13 大眾日報

地處棗莊市臺兒莊區澗頭集鎮西2公裡處的偪陽故城,是古代偪陽國的都城。公元前563年,小小的偪陽國在孤立無援之下,不屈不撓抵抗13國諸侯聯軍大戰29天,實乃可歌可泣,被譽為「揚威不屈之地」。雖歷經幾千年風雲,在滄海桑田的變更之中,仍留下一片風塵舊址,偪陽大戰與米山等傳奇故事,或典籍記載,或口碑相傳,其承載的厚重歷史精要傳承不衰,人們對這重要的名勝古蹟,始終有所縈懷。秋葉遍地滾黃金的時節,我們相邀來到偪陽尋古,聆聽那遠古的呼喚,探索偪陽故國數千年的文明史跡。

橋下的古橋

自澗頭集鎮駐地出發向南約2公裡路來到該鎮的周莊村,在村後的古橋上,相遇了該村老支書周中亮,他介紹說:「這條南北流向的古河道,相傳是偪陽城的護城河,名叫龍河。這座橋便是偪陽故城的東城門橋,傳說修建時橋體與城門閘是一體的,均是大型的石條排成。」雖然橋面的花紋已模糊不清。但老人說:「幼年時聽老人講此橋為橋上橋,原來的古橋在下方。偪陽古城被打開後,塌牆把原來護城河上的東門橋給掩埋了,因為這條古代的龍河水流湍急,後人就在原橋上又用城牆的廢石料,建起了橋上橋,橋下才是古橋。新橋為三孔,由於高出地面5米多的城牆土,在長期耕種下年年滑塌,目前現在也只能看到一孔半橋了。

遍地的謎陶

過橋進城,首先看到的是故城的排水系統,自南門至東門而入護城龍河的排水大溝,依然發揮著城裡農田的排水作用。沿著溝邊向南不遠,便來到米山的東側,只見山坡到處是破碎的瓦礫、陶器片,在文革時期燒石灰的窯下坡,我們找了幾片陶器碎片,很容易對接成一個古陶器樣品。在米山的右下角,村民李浩正在忙農活,他介紹說:「1986年在這裡挖土時,挖出三個鼎,形狀給金鼎牌香菸上的畫鼎一樣,當時覺得是死人的物件瘮得慌,忙報告了上級,都被文物保護部門收走了。」隨來的周莊村文書李安喜隨手撿起三個不完整的灰色陶器,像是圓柱形的泥疙瘩,中間的空經不足1釐米,有人說是燈臺,有人說是酒器,但誰也不知道是什麼器具。

在偪陽城裡,這樣成為謎團的陶器很多。1992至2007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隊與棗莊市與臺兒莊區文物管理部門,先後三次對偪陽故城實施搶救性發掘、勘探。找出了故城內的宮殿、居民區、墓區和作坊、冶鐵等遺址。共發掘墓葬4座,出土文物51件(套)。偪陽故城內外及南部山陰,常有各種豆、罐、盆之類陶片散見,還有磚、板瓦、瓦當、鐵渣甚至楚貝幣、銅劍、銅鏃、銅印和石器等物偶現。《嶧縣誌》說:「嶧地古陶頗多,而以偪陽磚為佳。其制古拙,無文,長尺有咫,寬半之,質堅,重逾於金石。人得之以為硯,付手民治之,鋒刃不能入也。」偪陽故城古物較多,曾有盜掘之風猖獗一時,公安機關為此作過專案打擊。為了免遭深害,國務院於2006年批准將偪陽故城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米山的傳說

米山是偪陽城中央的一座石山,四周皆是肥沃的土地。為什麼叫米山呢?

相傳魯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四月初九,晉悼公以霸主身份召集魯襄公、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王壽夢於柤(今江蘇邳州西北泇口),商討聯盟伐楚等軍政大事。為打開伐楚的通道,13國諸侯聯軍金戈鐵馬殺、旌旗蔽日地首先殺向偪陽。偪陽子妘豹為了不戰而屈敵之兵,部署了一個疑兵之計:將城中之山用金燦燦的小米將其覆蓋,遠遠望去就是一座米山,讓敵軍以為城內儲備豐足,易于堅守,便渙散鬥志,退兵而去。但晉國主將荀罃深為疑惑,便拈弓搭箭,對著「米山」連射3箭,箭頭全都滑落下來,斷定「米山」非米:「此乃石山,是為疑陣,不足為慮!」於是下令13國諸侯聯軍合力攻城。米山的故事卻流傳至今。用穀米覆蓋一座山,得付出多少糧米?一夜時間山上的樹木植被怎麼處理?帶著諸多的疑問,我們來到米山探個究竟。

周莊村文書李安喜帶領我們來到山頂,只見所到處是大片的石板聯著石板,「這裡都是『曬米石』!像現在的水泥地面一樣,灑在曬米石上的穀米曬乾後,用掃帚一掃就行了」。原來山上是大片大片用於曬米的石板,不但能覆上穀米,而且還能很快收起來食用。其實成就米山的,是那連綿的「曬米石」。

城牆的更替

探完米山,向北來到立有「偪陽故城」字樣的北城牆下,只見古老的牆體高於地面約4米,向南望去,古城牆的輪廓清晰可見。據介紹偪陽故城的城牆南北長,東西短,當地說是「九裡單八步」。城東門與南門的門道寬度皆不及4米,可通行寬度都在3米左右。西城門設於西城牆偏北段。鑽探表明在西城門內地表下可能是當年的古河道,城外四周原有護城河。城北居中處有一近方形的宮殿基址,該基址略高出周圍地面。其向西仍延續至西城牆,可能為宮殿附屬建築遺存。現今地面殘存的城牆牆體以北城牆保存得最好。偪陽城的老牆是磚質的。如今這段城牆遺蹟,是清朝鹹豐年間為了防備戰亂與土匪的襲擾,村民自發摶土在老城牆基礎上加固加高而成,人稱偪陽圩。此說真假有待考證。但村民說此城牆歷經2600餘年仍依稀可見,城牆就像萬裡長城一樣,必然經過多次的修建維護,初建的老城牆即使真的被逐漸更替,那也能折射出中華遠古的文明。

相關焦點

  • 老嶧縣之偪陽故城
    偪陽故城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澗頭集西南約2.5公裡處,為周代逼陽國故城遺址,年代為周至晉。逼陽故城城周長3293米,大體呈長方形,城內及城外地面可見陶片,以灰陶為主,多為豆、罐、盆。陶器有素麵、繩紋、凹凸紋。出土文物有磚、板瓦、瓦當、鐵渣、銅劍、銅鏃、銅印等。 逼陽, 春秋小國,子爵。《世本》云:「逼陽,妘姓,祝融之孫,陸終第四子求言之後。」至於何時所封,初封何人,史無可考。
  • 臺兒莊區張山子鎮「旅遊+扶貧」 好風景帶來好日子
    在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後樓村,貧困戶褚衍英、戚秀玲正在葡萄園裡忙活,綠似碧玉、紅如瑪瑙、紫如水晶的葡萄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近年來,張山子鎮後樓村將發展鄉村旅遊扶貧作為打好全村脫貧攻堅戰役的有力支撐,依託地處黃丘山省級森林公園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緊緊抓住區委區政府發展全域旅遊的政策機遇,以發展鄉村旅遊項目收益帶動的方式,保證貧困戶逐步實現脫貧,為推動全村脫貧攻堅注入了新動力,撐起了新希望。堅持規劃先行。
  • 臺兒莊區澗頭集鎮開展人大代表「雙走雙聯」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與轄區居民群眾的聯繫, 更好地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了解民情民意,服務於群眾, 發揮人大代表為民諫言、為民履職的作用,12月16日上午,駐澗頭集鎮棗莊市臺兒莊區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孔祥君,區委常委、副區長劉洪鵬,臺兒莊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鞏存友,
  • 臺兒莊區澗頭集鎮人大代表攜手催開花千樹,扶貧事業奼紫嫣紅滿園
    棗莊市臺兒莊區澗頭集鎮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在精準扶貧工程中,凝心聚力獻計獻策,催生出扶貧攻堅繁花似錦的新景象,不僅加快了全鎮貧困戶的脫貧步伐,而且推動力全鎮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同心協力打好扶貧攻堅「組合拳」澗頭集鎮有三級人大代表110名,他(她)們大都是部門或村級負責人,為切實搞好精準扶貧,他(她)們深入到所在選區,調查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目前現狀、脫貧意向、脫貧計劃,列出扶貧清單,並指導扶貧辦按「戶有卡、村有檔、鎮有冊」的工作要求全部整理歸檔。
  • 春秋小國「偪陽」之滅,孔子父親叔梁紇一戰成名,晉悼公一箭雙鵰
    偪陽故國偪(fù)陽,春秋期的一個小國,其故址在現在的山東棗莊嶧城以南。據地方志《嶧縣誌》記載,「偪陽城,縣南五十裡,古妘姓之國。祝融之孫,彭祖弟陸終第四子求言封於偪陽,後為晉所滅。」「祝融」是上古管理火的官員。偪陽建國者的先祖曾居於此官職。
  • 尋古探幽——溝子
    尋古探幽的路上,時光經常被切割成一個個空間,當不經意走到其中一個空間,靈魂會忽然得到再生般的洗禮。身在紅塵,且行且尋中老於不滿足於古村落的表象,更願意於古街、老巷及舊宅中去尋找一些歷史的感悟,用心體會古村落的滄桑厚重,於紅塵中觀一朵蓮的超凡脫俗,賞一抹山水的自然靈氣。寄情山水村落間,在清淨的文字中邂逅歷史故人,靜靜地享受這春暖花開的大好時光,任時光之筆在歲月的紙箋上寫下斑駁滄桑,讓遠古的意趣融合於古典氣息的氛圍裡,掩藏於歲月的風骨中。
  • 尋古探幽——埠南張家
    點一支璀璨的心燭,擎在《尋古探幽》的路口;敞開純淨透明的心扉
  • 尋古探幽——招遠北關東
    尋古探幽——招遠北關東小視頻歲月更替,時代變遷,我們的生活場所也在不斷地更新演變,而我們所經歷過的一些事兒,曾經擁有過的舊東西、老物件,都在逐漸地離我們遠去,或被更先進、更美好的事物取代從某種程度上說,老於父子的《尋古探幽》是一張記憶的網,打撈出的都是古村舊落歷史沉澱的精華。老於認為擁有過的,是快樂;珍惜著的,是幸福。正如老於父子今天尋古探幽的古村落——招遠市北關東村,正是在城市不斷發展中,經過鳳凰涅槃般的裂變,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有。魁星公園、金都文化商城、古玩城、汽車配件城……享譽招遠,名播膠東,聲傳齊魯。
  • 臺兒莊區夢想啟航社工中心援建30個「希望小屋」
    2020年12月13日上午,棗莊市臺兒莊區夢想啟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澗頭集鎮團委為30名「希望小屋」項目的孩子開展首期活動:心靈成長訓練營「挖掘潛能激發夢想」,讓孩子們意識到挫折是一種內驅力,驅走惰性,催人奮進,磨練個人意志,進而在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
  • 山西清涼山:人文積澱深厚尋古探幽好去處
    懷仁遼代設縣後,就已是雁門關外的一處勝景,如今山裡新修了環山道路,交通便捷,是一座尋古探幽的好去處。【來源:中國小康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尋古探幽——大嵐
    老於中學最後兩年是在大嵐高中就讀的,距今已經三十七、八個年頭了,這次大嵐尋古探幽舊地重遊,讓我感慨萬千,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的標誌性建築
  • 仙姑崬尋古探幽
    為響應三板斧CEO的關於開展九嶺山脈大穿越的號召,計劃近期內對九嶺山脈萬載、銅鼓、宜豐三縣交界的仙姑崬地區進行一次尋古探幽之旅:    仙姑崬,舊稱「太陽山」,以「未旦,光先射,就昏,光不暝」而得名,後因山頂建有仙姑廟而改稱仙姑崬。
  • 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黃龍洞
    杭州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嶽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為清幽,過劍門關,紫來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裡即到黃龍洞。黃龍洞已成為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
  • 暢遊港城丨鬱郁蒼梧海上山,尋古探幽悟道庵
    今天,一起去尋古探幽下吧!「崖陡山高望卻空,仙庵長在靄雲中。罕來人跡遊屐少,五嶽當輸造化功。」《詠悟道庵》詩有雲,明代董良史也有《遊悟道庵》詩:「策杖危登最上重,何人悟道此山中。清風古洞煙霞遠,丹灶陳泥歲月空。欲聘遼陽知有鶴,向尋瑤島已無蹤。還招海若歌秋水,長嘯閒庭倚碧雲。」今天身臨其境,深深感受到環境的幽遠和清靜。
  • 【全景青島】國防前沿 海防要地——雄崖所故城
    儘管它僅是雄崖古所殘存的一部分,但它卻真實地顯示了當年古所的雄姿以及先民們不屈不撓的保家衛國精神。早就聽說有這麼一個雄崖所故城,但因其地處比較偏僻,因此一直未能成行。去年借從榮城回家之際,順路驅車去了一趟,也算了了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