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打造新平臺

2021-01-09 湛江新聞網

    投入使用的新供銷湍流超市。 記者 李波 攝

    鄉村振興,以公共服務質與量來衡量,需要打造更多的現代服務機構;以經濟可持續發展衡量,需要充分高效調配各種經濟資源,通過合作經濟切入,打造鄉村產業鏈條。近年來,湛江市供銷社銳意改革,創新建設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規範並創新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模式,為新時期的鄉村振興,構建新型助農體系。對此,記者近日走訪了湛江供銷社構建新型助農體系的各網點平臺,記錄下所見所聞。

    創新鄉村綜合服務平臺

    鄉村建起超市還帶農技大課堂

    5月24日下午,廉江市良垌鎮湍流村的幾名村民,悠閒地坐在農家書店的軟椅上,愜意地翻閱著新書。書店設在超市樓閣層上,樓下是佔地數百平方米的超市,門外還設有衛生醫療站、藥店、日用消費品超市、農技諮詢、信息服務、美髮店、美食店、家電維修站、化肥農藥店、農貿市場等設施。

    「城裡賣的、鎮裡有的,村裡都有。」正在超市裡買米的村民勞伯表示,自從村裡和供銷社合作建起湍流農村綜合服務社後,村民不少日常事務,不用出村便能辦到。

    這一集鄉村商業綜合體和村務公共服務中心一體的湍流農村綜合服務社,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由廉江市新華供銷社改造社有資產,引入社會資金130多萬元,和所在鄉村共建而成。

    當傳統的鄉鎮門店式供銷社流通系統終端,以「超市+服務中心」這種全新業態「重返」鄉村,更緊密地連接城鄉市場的服務職能,便在轉變中獲得重生。據湍流村綜合服務社社長勞國昌介紹,試業的第一天,該服務社銷售額就超過4萬元;開業不到一個月,已賣出14噸大米,每天銷售額達數千元;超過8000種琳琅滿目的商品整齊地擺在貨架上,鄰村的村民也紛紛前來購物,享受「10分鐘生活圈」的便利。隨著湍流農村綜合服務社旗下的新門店及新服務站不斷增開,村民在此可收發快遞、網購網銷,生活越來越便利。

    「這就是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湍流村一名村幹部表示,由於農村綜合服務社的服務不斷提升,村民的大部分日常事務已經無須像過去一樣上鎮辦、入城辦,節約了大量時間,可以更專心地投入生產和享受生活。

    目前,湍流農村綜合服務社範圍輻射30條自然村2萬多人,已吸引不少外地村莊前來取經。

    夏日似火,在良垌鎮良田村的公共服務中心樓上的農技大課堂裡,氣氛十分熱烈,由供銷社請來的農技專家,正與村民在交流著種養技術。在比鄰的良田綜合服務社超市門店的櫃檯前,一名女性村民正在向供銷社員工諮詢,如何將特產農家雞蛋投放到全國供銷系統的電子商務平臺上展銷。超市門店和農貿市場、村務服務中心形成的三位一體的鄉村公共服務綜合體,正在村民的生活和生產中,起著越來越大的倍增器效應。

    這種創新的供銷社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正在迅速複製和推廣。

    在坡頭區龍頭鎮的上圩村,龍頭供銷社與上圩村委會通力合作的綜合服務社大樓正在建設,該綜合服務社佔地面積5150平方米,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60萬元,集行政服務、日用消費品超市、農貿市場、農資經營部、莊稼醫院、電子商務物流、飲食加工服務、醫療衛生站、農產品代購代銷、社保醫保服務、金融保險服務、圖書報刊閱覽、精準扶貧、廢舊物資回收、理髮美容、農業知識培訓、體育娛樂場等功能為一體,被當地村民稱為「鄉村建起『超市』,還帶農技大課堂」。

    「服務三農」是供銷系統的一貫宗旨。在新時期如何創新服務,構建新型助農體系,助推鄉村振興,成為改革創新的重要命題。湛江市供銷社主任葉文新表示,構建新型助農體系,創新基層網點服務尤其重要,要求基層網點終端從傳統流通模式向全面服務轉型;通過網店改薄整合,從重新「回到鄉村」階段,向整合資源更好服務鄉村階段邁進。推動創新型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深植廣播於鄉村中,是未來改革的主要抓手。我市供銷系統目前已建鄉村綜合服務社25家,正在著手推廣建設更多的鄉村綜合服務中心。到2020年,全市80%的行政村,要建起像湍流、良田這種創新型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同時,從今年起,每年安排建設5到6個鎮級綜合服務中心、1到2個縣級綜合服務平臺。

    創建新型農產品電商平臺

    門店網絡雙管齊下 網際網路真正連鄉村

    借大力搭建農村綜合服務平臺之勢,我市供銷系統創新電子商務平臺,以「線上電子商務+線下實體店」的創新模式,打破電子商務「農村最後一公裡」的障礙。

    5月24日中午,在良垌鎮良田綜合服務社超市櫃檯前,村民陳姨在供銷社工作人員的提示下,撳動手機,將所拍的自產農家雞蛋的照片及相關介紹文本文件傳輸到對方的微信中,工作人員表示,稍後將把相關資料文件聯繫廉江市農村電子商務公司,放到中國供銷合作社的「供銷e家」電子商務平臺中去展銷。

    在廉江市農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位於石嶺鎮的線下實體店,大堂展廳裡展出的農副產品琳琅滿目。芋頭、紅薯、海鴨蛋、荔枝等農副產品依次擺放在籮筐中,而且明碼標價,讓消費者一目了然。

    線下實體店,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線上客戶端,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廉江市農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粵西供銷系統成立的首家農村電子商務公司,設立電商運營中心,順利對接供銷中華供銷總社的e家商城。

    「傳統的電商模式是點對點,我們的優勢是點對面」,廉江市農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劉總表示,與「淘寶」「天貓」等傳統零售電商平臺相比,供銷系統的「供銷e家」平臺更注重大銷量的批發業務。「全國供銷系統光實體網點就有9萬多個,完全可以把批發級的網絡訂銷高效運營起來!」

    為高效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廉江市供銷系統為供銷e家電子商務平臺配置了大量的實體設施。如實體店建築面積達1100平方米,店內設招商部、銷售運營部、培訓部、倉儲部、物流部、客服部等,經營範圍包括:農產品、海產品、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農機、化肥、農藥。同時,為第三方提供網絡交易平臺,包含農技推廣、技能培訓及信息諮詢服務;承辦農產品展示,農業綜合開發;送貨上門、倉儲、裝卸服務等。囊括了集農產品上行和生產生活用品、農業生產資料下行一體、集線上和線下銷售為一體的農村電商平臺。同時,供銷系統將大力深植廣播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將為電子商務平臺的延伸配置廣泛的基層實體終端,在各鎮村布局電商服務站,開展超市購物、線上體驗、網絡銷售、社區配送、農村電商五大服務並自建物流體系。

    為進一步培育縣域電子商務市場主體,今年初,湛江市供銷社掛牌成立了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目前,除廉江外,多個縣域供銷社的電商綜合運營服務中心也在籌辦中。按湛江市供銷社的整體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系統成立具有一定規模、實力的社辦電子商務企業達6家,和農服務平臺、為農服務中心、村級綜合服務社等經營網絡資源整合,並開展信息化改造,逐步完善縣、鎮、村三級物流節點後,將打通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充分利用「供銷e家」全國平臺等平臺資源打造農產品、農資商品等電商平臺。

    緊密合作創新流轉模式

    技勞資高效整合 產供銷全面激活

    在廣泛搭建新型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和農產品電商平臺的基礎上,傳統供銷的合作模式得以極大地激活,農村土地、勞動力、資金、生產技術等生產資源將得到充分的流轉。

    在位於廉江青平鎮荒僻的一大片丘陵裡,廉江市湛青水果專業合作社近千畝新闢橙園生機盎然。剛嫁接1年的小橙樹,已經長出綠色的果實。這在傳統橙業中,實屬罕見。

    「我們整合了供銷社系統的農資農技和生產管理優勢,橙樹長得比別處要『壯』!」廉江市湛青水果專業合作社的管理人員自豪地說。

    成立僅1年多的廉江市湛青水果專業合作社,經過湛江、廉江兩級供銷社領導醞釀討論並多次協商,現場辦公,把紅橙基地定於廉江紅橙發源地——原廉江市長青水果場處,遠離工業區,是發展綠色食品、生態農業的一塊寶地。

    專業合作社首期投資120萬元,其中湛江市供銷儲運物資供應公司出資54萬元佔股45%,廉江市港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出資48萬元佔股40%,農戶出資18萬元佔股15%。至去年底完成自辦基地標準化紅橙種植面積600畝,帶動周邊農民形成2000畝的規模。經營範圍有種植業、養殖業、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購銷、儲存、運輸和農業技術信息服務等。

    到目前止,湛青水果專業合作社共有成員88戶,其中企業2戶,居民7戶,農民79戶,涉及青平、長山、石頸3個鎮的19條自然村。社員種植紅橙1016畝,其中未掛果560畝,掛果456畝,預計今年產量100萬斤,產值500多萬元。

    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採購,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運作模式,解決生產和銷售上的不平衡,能夠把一盤散沙的個體小農組織起來,使農業生產向組織化、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目標推進,示範帶動當地農民科學種植,並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成立湛青水果專業合作社,打造供銷系統的生態品牌,充分發揮供銷系統擁有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優勢,同時註冊商標,打造品牌,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利用「網際網路+」的模式,拓寬湛青紅橙的銷售渠道。

    這種在地、技、勞、資、產、供、銷等方面緊密合作的新型合作社模式,不但市場競爭力大為增強,而且給當地鄉村、農戶提供了土地資源託管等盤活模式及大量的鄉村就業機會,打造鄉村主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基礎。

    湛江市供銷系統已累計發展各類合作社421家,其中專業合作社396家。對現存「掛靠式」專業合作社規模小、管理不到位等現象進行深入調研後,湛江市供銷社決定,以規範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綜合服務社為抓手,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為依託,以新型電商拓展市場為遠期引導,通過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吸納農民、農業經營企業和基層社幹部職工創辦一批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帶動農民科學種養,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按規劃,至2020年全市供銷系統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領辦累計達500家,發展省級以上示範專業合作社120家。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四個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
  • 泗縣:鄉村旅遊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泗縣大莊鎮將發展鄉村旅遊與脫貧攻堅有機整合,大力探索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新機制,發揮基層組織的堡壘作用,全體黨員幹部起到了很好的幫帶作用,精心打造出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畫景,有效助推了該鎮鄉村振興發展。
  • 「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張家港加速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張家港著力破解發展難題、打造強村群體,鑄就鄉村振興硬實力,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打造最美江村,不是挖一個池塘、種幾棵樹,最重要的要有文化植入。」永興村黨總支書記黃學賢告訴記者,為融入「張家港灣」建設,永興村在綠化環境整治、村莊風貌改造和文化內涵提升等方面多管齊下,規劃建設百米紅色文化長廊,深挖「鄉愁文化」,積極投身「長江大保護」初心學堂建設,不斷賦予永興村鄉村振興新內涵。
  • 《鄉村尋味記》雙十一打造鄉村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新故事
    「十萬八千裡」到「最後一公裡」的對接,所有這一切的大政方略,輿論一直在反覆強調;而我們中心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鄉村振興,更離不開扎紮實實的落地實操。這一次,多方聯手打造的鄉村尋味記直播節目,其實是一種長三角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創新模式,用新媒體和融媒體打造出了優質農產品的產銷新機制平臺。
  • 東莞鳳崗: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鋪平美麗鄉村建設路!
    今年40多歲的鄧國姿,是土生土長的鳳崗鎮雁田村人,在這裡,她見證了雁湖公園從一個採石場及廢棄的山頭到如今集嶺南文化和雁田精神為主題的大型觀光平臺的點滴變化。雁田村黨工委委員陳麗媚表示,公園以前上半山也是樹林比較茂密,有點像森林之類的,前年我們開始進行一個升級改造,現在建有一個以嶺南特色和雁田精神為主題的觀光平臺,後山西北面原來是一個廢棄的採石場,然後我們也把它孵綠了,現在有7.2公裡的綠道。「生態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南平市延平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在巨口鄉、王臺鎮、峽陽鎮等地推行鄉村文化振興試點,通過搭建三個平臺、堅持三個促進、推行三個模式,探索建立了可複製推廣的有效做法。幾年來,「古厝生態銀行」創新機制,「三堂改書堂」特色做法,「延平鄉村藝術季」品牌活動,「王臺百合特色文創小鎮」等一批文創基地應運而生,創新了新時代傳統村落保護活化、村民精神面貌提升、鄉村文化旅遊融合、文化創意發展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固本培元,激發活力提供特色範本。
  •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正式出版 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開啟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徵程,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總旗幟。《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的出版發行,對於農業農村系統幹部和社會各界學習領會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為塔元莊頒發了「鄉村振興示範基地」牌匾,部委與省市縣領導共同啟動「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範園」開園儀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舉國上下正經歷著新冠肺炎疫情與洪水襲擊的前所未有重大考驗。今年也是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成立一周年,為了進一步凝聚人心,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我們經過深入考察調研,以正定塔元莊為實踐基地,決定舉辦此次活動。
  •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融入農村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增長極
    海陽市二十裡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世毅 通訊員 姜凱 煙臺報導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現如今,農村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紀疃村位於海陽市二十裡店鎮境內,育有蔬菜育苗基地與櫻桃園,作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項目,現已成為紀疃村產業振興發展中重要的增長極。在幫扶紀疃村產業振興中,海陽市二十裡店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服務隊入駐幫扶村以來,多次走訪調研,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在產業、組織、人才、生態、文化方面全方位幫扶振興,為紀疃村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激發鄉村振興的新活力。
  • 竹泉村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山東省16市黨報社長、總編輯、攝影部主任等40餘人齊聚一堂,探討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金融+支部+貧困戶」的帶貧模式,共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柞蠶、艾草等特色種植基地125個,打造農業產業化集群3個,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905家,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9萬畝,1.3萬餘戶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參與務工、輻射帶動、保底回收等多種模式實現脫貧致富,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5000元,走出了一條生態扶貧和振興的新路子。
  • 四川郫都區:創新引領 打造鄉村振興市場化引擎
    那麼,四川成都市郫都區可以為之代言:建成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學院,實施黨建引領「頭雁工程」,建設118平方公裡「鄉村振興博覽園」,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紛紛回鄉創業,打造特色品牌農產品……這裡到處青磚白瓦、小橋流水、茂林修竹,大地飛歌;這裡推窗見綠、開門見景,漣漪百裡的天府綠道,連接起一幅幅望山、見水、遊林、賞花、觀天下的詩意圖景。
  • 「鄉村振興」韓廟鎮:聚力五大振興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全文共2400字 閱讀時長約8分鐘近年來,韓廟鎮緊緊圍繞 「打造鄉村振興的商河樣板」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實際,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開啟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 宿豫區:打造鄉村振興「宿豫新莊樣板鎮」
    宿豫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蘇學敏介紹,該項目將有效地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把新莊鎮將打造成為具有蘇北農村代表的鄉村振興「宿豫新莊樣板鎮」,實現「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的戰略目標。鄉村振興發展,土地整治先行。新莊鎮的樣板打造是宿豫區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新動能的又一創新舉措。
  • 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樣板
    桐鄉獲評2019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秀單位 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特色樣板 發布日期:2020-03-10 09:21
  • 打造精品桂民宿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2020廣西旅遊民宿大會在大新縣召開9月28日,以「促進民宿產業融合,推動鄉村旅遊振興」為主題的2020廣西旅遊民宿大會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隆重召開。廣西區內外地方政府官員、品牌民宿創始人、專家學者、行業代表等300多名嘉賓共享盛會, 全面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民宿產業、民宿事業發展的責任、地位和作用,探討民宿品質化、品牌化、區域化、資本化、集聚化、法治化的發展路徑;搭建民宿產業鏈上中下遊,政府、企業、社團、學界和媒體互動、合作的平臺等民宿發展熱點話題。
  • 打造新時代發達地區鄉村振興典範——南通市平原池村新探索新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激勵「三農」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在新時代、新奮鬥的起點上繼續努力拼搏,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如皋市平原池村的創新實踐,為新時代發達地區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提供了生動示範和有益啟示。平園池村地處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2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548畝,人口349人。
  • 上海青浦南郊鄉村振興綜改項目:打造新農產業創新示範區
    通過對王仙村鄉村振興綜合改建項目進行政策分析發現,該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也符合上海市鄉村產業建設方向,可將其打造為上海鄉村振興精品示範項目,引領青浦區「一村一品」示範村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發展健康產業,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等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遊目的地。《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健康服務相關企業結合老年人身心特點,大力開展健康養生、健康旅遊等多樣化服務。
  • 從化區委書記:深化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奮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讓鄉村更好對接城市讓城市更好融入自然羊城晚報: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化區作為廣州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如何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莊悅群:從化將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聚焦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目標定位,讓鄉村更好對接城市,讓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著力把鄉村建設成為廣州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功能承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