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2021-01-11 山東頻道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刊登對臨沂市長孟慶斌的專訪,解讀鄉村振興的「沂蒙樣本」,一時間,臨沂的鄉村振興之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作為農業大市,沂蒙革命老區,臨沂是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近年來,臨沂正不遺餘力,努力讓老區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產業振興:綜合體成亮點

村富民強,離不開產業支持。

沂南縣朱家林,一個曾經只有留守老人、婦女和孩子的國家級旅遊扶貧重點村、省定貧困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不僅探索出一套可推廣可複製的生產生活方式,更走出一條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三生三美」的鄉村發展新路子。

目前,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20多億元,以構建美麗鄉村產業生態鏈、旅遊生態鏈等產業鏈條為主線,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投資經營主體開展項目經營,村民則以土地勞務等方式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最終讓村民實現受益。

此外,朱家林還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創客為主體,以創意農業、休閒農業、文創產業為核心,規劃布局了「二帶二園三區」,以此推動「三農」發展。

事實上,朱家林的轉型只是臨沂產業振興的一個典型案例。如今,臨沂以田園綜合體為突破口,重點抓了30個田園綜合體,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07家,建成市級農業科技園區99家、各類家庭農場3592家;成立20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創新團隊,認定省級農業標準化基地49處,發布臨沂地方標準5項。

同時,臨沂還積極推進「大數據+農業」,支持發展農村電商,建設農博館和農產品展銷平臺,辦好永不落幕的農博會,爭取三年內實現「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覆蓋。

人才振興:做足五篇文章

鄉村振興,人是第一要素,人氣回歸是根本。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到農村投資興業,臨沂各區縣也是紛紛出招。

蘭陵縣莊塢鎮被譽為「中國牛蒡之鄉」,歷來有牛蒡種植、加工的傳統,但牛蒡產品以粗加工為主,技術門檻低,產品利潤低。為了提升牛蒡產業附加值和農民收入,莊塢鎮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為遼寧中醫藥大學竇德強教授和鎮源升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牽線搭橋。竇德強教授來到莊塢後,為源升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產精細加工牛蒡提純產品的技術,提高了企業牛蒡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收入,而企業的發展盤活了牛蒡市場的活力,給當地以牛蒡種植為生的老百姓們帶來了實惠。

除了引進高端人才,臨沂還注重「土專家」「土秀才」的培養。近年來,費縣將鄉村人才培訓納入全縣人才重點項目,加大「土專家」「田秀才」「新農人」等鄉村人才培育力度,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協會、鄉村振興智庫顧問團、徐明舉網絡培訓工作站,通過開展專題培訓、科技下鄉、農村夜校、網絡課堂等形式,邀請農業專家、先進黨支部書記、致富能手現身說法,不斷加大鄉村人才培養力度。

總而言之,圍繞「育、派、引、留、聯」五篇文章,近年來,臨沂吸引了大批人才在鄉村舞臺上創新創業、各展其長。

文化振興: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鄉村振興,既要「口袋鼓」,也要「腦袋富」。

以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村為例,從1990年至今,每年正月初三,後峪子村雷打不動召開村民大會,公開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評上的都要披紅戴花、上光榮榜,還敲鑼打鼓把喜報送到「好媳婦」娘家。30多年來,後峪子村沒發生一起刑事案件,沒發生一起群眾上訪,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臨沂市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凝聚起強大的脫貧思想動力,通過組織沂蒙精神勵志、鄉村文化興盛、非遺手工藝助力脫貧和鄉風文明提標等行動。據了解,截至目前,沂蒙黨性教育基地已承接各類農村黨員和群眾培訓班200多個,累計培訓農村黨員、群眾3萬餘人次;實施鄉村文化興盛行動,修訂完善《沂蒙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實施方案》,建設一批村史館、民俗館、鄉村博物館,培養一批鄉土文化能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發展一批如費縣荷包、郯城中國結等「沂蒙」特色文化產業;以綠色殯葬改革為突破口,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力爭2020年80%以上的村鎮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標準。

生態振興:打造美麗鄉村

「夏日田野像綠色的毛毯,村莊掩映色綠色的林海間。近拍細節,村村街巷整潔,彩葉、鮮紅花映襯,一塘碧水伴廣場,村落人家與林田和諧相融。」這是拍客徐愛國對平邑的讚嘆。近年來,平邑縣以生態振興為抓手,把其獨具的資源稟賦和有利條件充分挖掘出來,讓生態振興成為鄉村振興的主打色。

從17年開始,中央美院、同濟大學、上市公司東方園林和天域生態、張藝謀團隊等一批批設計團隊扎堆來到平邑,一場場設計論證會,一個個奇思妙想以平邑景色景觀為原型展開「華山論劍」,深度挖掘平邑的史、山、水、林、村的旅遊價值。

藉助平邑擁有的中國第五種巖石地貌景觀「崮」形地貌集聚區,中央美院創意「舉頭望月、滿目星辰」的觀音山崮頂藝術中心;由深創投集團牽線,與張藝謀團隊接洽設計燈光布展,真正把天宇自然博物館變成旅遊項目、科普項目、參與式項目、商業上市項目;東方園林主筆五龍湖、興水河、浚河水系連通工程,讓遊客市民享受親水之樂、園林之美;同濟大學設計圍繞千年古剎海螺寺規劃康養小鎮,讓生活在這慢下來,心沉靜下來……

國內外頂尖設計團隊著墨,一批精品旅遊景區規劃新鮮出爐,隨著彭泉流域道路提升、觀音山景區開工建設、環昌裡湖路成功閉環,九間棚村、南武城村等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的鄉村旅遊示範點成功打造,平邑山水正由美景圖變實景圖,「山景」變成「錢景」,生態振興的步伐越走越快,平邑旅遊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越來越高,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色調。

大力發展生態振興的不僅僅是平邑縣,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臨沂正通過「四個環節」努力打造「全域美麗鄉村」。

組織振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鄉村組織振興是重要基礎。

19年前,臨沂市蘭陵縣代村村集體曾負債380多萬元,如今村集體產業總產值2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5萬元。

浴火重生的根源就在於有堅強有力的村黨組織。以社區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傳喜為代表的代村「兩委」班子「管事」以來,狠抓黨組織建設,除了三會一課等規定動作外,創新的自選動作注重實效,一天兩會制度,早上研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晚上反饋推進解決結果。制定黨員幫帶聯繫戶制度,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同致富。經歷過6次換屆選舉,沒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選,村幹部經手的錢物達上億元,沒有一人因經濟問題栽跟頭。正是這樣一個能幹事、會幹事、敢幹事、乾淨做事的基層黨組織得到了村民的擁護,也讓村民得到了實惠。

今年以來,臨沂堅持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鄉村綜合治理三位一體、協同推進,著力促進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而上述代村黨組織建設就是就是其成功案例。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看沂蒙|「三生三美」融合發展 沂南朱家林打造鄉村振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元迪 黃孟娜 臨沂報導  10月23日,「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走進臨沂沂南縣,參觀朱家林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實施精準扶貧以來,依託村內石牆、石屋保存比較完整的生態資源優勢,創新鄉村建設理念,以實現貧困戶脫貧、村集體增收、村民共同富裕的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三生三美」共建共享為目標,創意規劃了朱家林生態藝術社區項目。
  • 「鄉村振興看臨沂」四門洞村:農旅融合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為挖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沂蒙高地的經驗做法,臨沂市委宣傳部、臨沂市委網信辦、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聯合主辦了「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鄉村振興看臨沂全國主流媒體採訪活動。活動邀請了來自人民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新京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澎湃等近40家中央和省市級新聞媒體走進臨沂,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好臨沂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生動活潑地講好臨沂鄉村振興「好故事」,發出臨沂鄉村振興「好聲音」。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四十七)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沂水鄉村振興看這裡:崮鄉田園美,沂蒙花盛開
    鄉村振興服務隊眼界寬、思路活、站位高,充分開展調研、論證,堅持片區發展理念,打造聯動發展布局,深耕「1+5」聯動發展模式(即以尹家峪田園綜合體為核心,連片打造泉莊村、磨石溝村、南坡村、佃坪村、江家安村五個發展點),以點連線、從線到面,整體推進片區打造。鄉村振興工作從理論到實踐,路徑越來越清晰。
  • 臨沂:鄉村振興「大舞臺」 紅色文化「唱主角」
    紅嫂紀念館 圖|文旅臨沂「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村,這些年我們依託家鄉的紅色文化,發展起了紅色旅遊產業。」院東頭鎮人大副主席張在召曾在桃棵子村當了14年黨支部書記。據他介紹,前些年,桃棵子村確定了以紅色文化引領,結合青山綠水、傳統古村落特色,打造「紅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 突出沂蒙特色,沂水高起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6月1日至2日,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上,沂水縣四門洞村依託4A級螢火蟲水洞景區發展鄉村旅遊業等工作被點讚。沂水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把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按照「高起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指示要求,從最短板著手、向最難處發力,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沂蒙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 鄉村振興看沂蒙丨孟良崮山腳下 蒙河村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在形成
    河兩邊的小小村落,嫋嫋炊煙…… 10月22日,「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驅車行駛在蒙陰縣垛莊鎮蒙河西路上,一幅山水生態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去年以來,彭家宅村抓住孟良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提升打造的機遇,積極爭取水利移民資金390萬元,開展美麗移民村打造,實施了「四通五化」工程,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完成了從小山村到活力四射美麗鄉村的嬗變。彭家宅村是蒙河村的自然村,也是打造孟良崮鄉村振興示範片區的一環。
  • 鄉村振興看沂蒙|十年整山治水 臨沂馬泉成為致富「花果山」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臨沂報導10月23日,「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沂南縣銅井鎮馬泉休閒園。昔日,這裡曾是一片荒涼之山。為了把家鄉的荒山變個樣,2009年,盛大慶義無反顧地開始投入到整山治水中,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改天換地謀福利。盛大慶和他的團隊經過多方考察論證, 確定了立足生態修復優勢,打造集「有機林果生產、農業科技研發、農業休閒旅遊和生態養老」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閒園區。從全國名地引進的名貴樹木,剛開始有些水土不服,工作人員耐心護理,為其「輸液」。
  • 千人競釣沂河岸 休閒漁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參賽選手在沂河岸邊競釣  大眾網臨沂9月9日訊(記者 劉元迪)金秋沂蒙,桂花飄香。9月9日上午,2018「奧德·化氏杯」第五屆中國·臨沂(沂河)休閒垂釣大賽在河東區正直汽車主題公園開幕,336個代表隊1000多名選手齊聚沂河邊競釣,場面十分壯觀。  據悉,本次大賽是國內河庫休閒垂釣釣區最大、參賽人數及觀賞人數最多的比賽之一。
  • 夯實「五個振興」實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抓實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這「五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五駕馬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五張藍圖」。抓好「五個振興」,鄉村振興就指日可待,但關鍵是要抓落實,深入推進「五個振興」。  夯實「五個振興」,要建強執政骨幹。
  • 「五個振興」統籌推進 交出鄉村振興煙臺「答卷」
    2018年以來,煙臺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連續3年市委1號文件聚焦「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成立五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交出了一份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鄉村振興煙臺「答卷」。「五個振興」統籌推進打牢產業振興基礎。
  • 橫瀝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
    近年來,圍繞人居環境建設,橫瀝鎮已基本完成800多項改造提升工程,17個村(社區)的224個鄉村振興入庫項目和53個工業園區提升項目也全面開工,6個松山湖接壤村、3個特色精品示範村等約80個改造提升項目即將動工……鄉村振興工作呈現「各有特色、遍地開花」的良好景象。
  • 鄉村振興的丹稜樣本
    以景區的標準建設農區,以景點的標準打造農業項目點,建成以梅灣村為核心,覆蓋周邊4個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裡的農業公園大梅灣湖景區,集生態觀光、民宿度假和農業體驗為一體。2018年接待遊客12萬餘人次,鄉村旅遊收入近2千萬元,成功走出了一條產村相融的新農村建設之路。「鄉村振興,建設中國美麗鄉村,產業興旺是重點。
  • 鄉村振興看沂蒙|蒙陰椿樹溝打造現代版"桃花源"
    10月22日,「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走進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田園綜合體。壓碾、推磨、烙煎餅等許多原始傳統的東西在這裡都有保留。  把日子過成詩,每一個人都有個田園夢。走進椿樹溝田園綜合體,記者仿佛置身「現代桃花源」。
  • 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
    作者: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 打造鄉村振興豐順樣本
    近年來,豐順縣結合中央和省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堅持以潔淨為先、文化為魂、產業為基,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聯動、萬眾行動工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豐順樣本」,示範帶動廣大鄉村建設村莊美、產業強、農民富、鄉風淳的宜居宜業宜遊幸福家園。
  • 鄉村振興看沂蒙丨創新鄉村旅遊業態 揭秘旅遊扶貧的沂南「孟良模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黃孟娜 臨沂報導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代莊村孟良家園旅遊度假區,是一處鑲嵌在青山綠水間的明珠。10月22日,「鄉村振興看沂蒙」全國主流網絡媒體採訪活動走進孟良家園,揭秘旅遊扶貧的沂南「孟良模式」。孟良家園旅遊度假區位於沂蒙紅色旅遊專線中段,這裡地處舉世聞名的英雄孟良崮戰役發生地,革命遺蹟眾多,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一個適合紅色旅遊、田園休閒、體驗沂蒙老區山村風情的地方。
  • 以振興促融合 打造「裡水樣本」
    裏水鎮是南海區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是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和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兩大重任。 2019年,裏水鎮以打造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為契機,重點建設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
  •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
    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全面打造「百千萬」油茶示範帶。突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龍勝生態旅遊大環線為引領,全力打造龍勝全域旅遊大景區、大公園。二是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利用龍勝良好的生態環境,走好「精品農業」之路。積極申請註冊農產品商標,申報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
  •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正式出版 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開啟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徵程,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總旗幟。《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的出版發行,對於農業農村系統幹部和社會各界學習領會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