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四川省丹稜縣雙橋鎮梅灣村村委會紅旗下,一大波氣勢磅礴的「綠浪」撲面而來,給記者帶來強烈的震撼。數不清的果樹上,枝頭掛滿了青綠的大雅柑果子,惹人忍不住按下相機快門。
「梅灣2018年全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66元。如今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美麗鄉村、國家級生態宜居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梅灣村村支書劉光武面對記者竹筒倒豆子般數起了「家珍」,臉上是掩蓋不住的自豪。
青山綠水之間,散落著一棟棟漂亮的白色小洋樓。「那都是咱們老百姓的家,依託產業的發展,老百姓致富了,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劉光武臉上的快樂蕩漾開來。
抓住源頭 站在潮頭
梅灣村有40多年的水果種植歷史,現有水果面積2700畝,是丹稜縣「不知火」的發源地,桃子主產地。近年來,梅灣村深化「大園區、小業主」模式,加快由小規模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建成柑橘標準園1000畝,是全縣生產設施最好、載培技術領先、果品質量最優的樣板,是丹橙現代農業園區示範區。
依託產業發展優勢,雙橋鎮開始走產村相融,農旅互動之路。以景區的標準建設農區,以景點的標準打造農業項目點,建成以梅灣村為核心,覆蓋周邊4個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裡的農業公園大梅灣湖景區,集生態觀光、民宿度假和農業體驗為一體。2018年接待遊客12萬餘人次,鄉村旅遊收入近2千萬元,成功走出了一條產村相融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鄉村振興,建設中國美麗鄉村,產業興旺是重點。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興旺發展既是支撐鄉村振興的源頭,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潮頭。」丹稜縣副縣長肖琳認為,只有產業振興,農業才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高水平的產品、市場、要素貢獻,「農業強」的基本目標才會落到實處。
「只有產業興旺,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向鄉村聚集,「農村美」的物質基礎才會不斷夯實;只有產業發展,才能激活經濟,富裕農民,繁榮鄉村,「農民富」的根本目標才會得以實現。」肖琳介紹說,梅灣村見不到其他地方的村民大面積外出打工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回到了村裡。
對於特色產業發展,丹稜是有底氣的。丹稜縣是中國桔橙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該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糧經比達到1:9,發展以水果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51萬畝,特色優勢產業產值佔比80%,其中優質晚熟桔橙16萬畝,產值超28億元,是全國最大的優質「不知火」生產基地,「丹稜桔橙」創建為全省首個國家級地理標誌示範樣板。丹稜縣在四川全省率先出臺家庭農場獎勵扶持辦法。
有了產業的築底,丹稜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洋氣」了許多。2013、2014、2017年丹稜三次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2018年,農民人均存款4.5萬元,36%的農戶擁有小轎車。鄉鎮綜合文化站達標率100%,村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鋪天蓋地開展「大雅新農民·快樂新農村」品牌文化活動,村村舉辦「鄉村春晚」,建成100個民間眾籌文化院壩。
五美五有 更高層級的思考
在鄉村振興的路線圖上,丹稜還有更高層級的思考。丹稜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葉曉梅介紹說,丹稜將按照「五美五有」路徑,繪就中國美麗鄉村新藍圖。
這「五美五有」中,首當其衝的是經濟富美有產業。丹稜突出果桑茶林「一縣四品」,以發展晚熟桔橙產業為重點,堅持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育農民,發展桔橙總部經濟,建設名滿華夏的農特產品之鄉。成立了國有丹橙現代果業公司,發展「農業+旅遊」「農業+文創」「農業+網際網路」等新業態,實現農旅融合、接二連三。縣域規劃並已開工建設了30億元的國家鄉村公園PPP項目,該項目以四川省排名第一列入全國57個金融支持旅遊扶貧項目。
田園秀美有顏值。丹稜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大農村垃圾、農村汙水、村容村貌治理,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建設,在2年內將幸福古村、龍鵠桔橙小鎮、古井竹藝動漫村等12個試點村打造成為特色村莊。
鄉風淳美有底蘊。丹稜深入挖掘獨具地域特色的大雅文化和嗩吶文化,積極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最美公婆、最美兒媳、星級文明家庭戶等評比,村村建鄉風文明理事會,開展文明鄉鎮、村創建,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社會和美有秩序。以黨建為引領,丹稜構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級治理體系。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實現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排位全省前60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居全省前列。
生活甜美有保障。丹稜探索農村「三變五合」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壯大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讓農民持續穩定奔康。著力打造半小時教育圈、醫療圈、社會服務圈。
「鄉村產業興旺發展的終極目標,終究要回到「人」的身上。我們將認真做好縣鄉村三級鄉村振興規劃編制,補短板,強弱項,以現代園區建設行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農民+」增收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農產品品牌建設行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讓讓農業成為更有奔頭的產業,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加甜美。」肖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