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縣砂田鎮佔中村原來村容村貌髒亂差,如今成了周邊鎮村群眾前來打卡的「網紅」風景村;湯南鎮新樓村用廢舊民居改造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村民定期相聚,聽政策、聊村事……
像佔中村、新樓村這樣實現美麗蝶變的鄉村,在豐順縣可謂「遍地開花」。近年來,豐順縣結合中央和省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堅持以潔淨為先、文化為魂、產業為基,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聯動、萬眾行動工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豐順樣本」,示範帶動廣大鄉村建設村莊美、產業強、農民富、鄉風淳的宜居宜業宜遊幸福家園。
本版撰文:程勝濤 胡金輝
鄭 坤 葉思琪
本版攝影:胡金輝
潔淨為先 古村煥新顏 特色添活力
來到新樓村種玊上圍,門前參天的古榕大樹與清澈的池塘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現在是真漂亮了,幾乎每天都有遊客來遊玩拍照。」新樓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樹虎告訴筆者,以前村裡環境差,到處都是老茅坑,想從縣城搭摩託車過來,司機都不願意載。古村煥新顏,黨建引領是關鍵。羅樹虎告訴筆者,一開始部分村民不願意配合清拆工作,黨員幹部便家家戶戶去做工作,帶頭先拆自家的茅坑。重新規劃建設後,大家都很認可。「這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縣委書記掛點我們這個村,最多的時候一周來了4次。」羅樹虎說。
潭江鎮官下村獲評「廣東省改革開放40周年示範百村」。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鄉賢張建兵回鄉競選村書記,帶領村民對河道進行整治,完善健身步道、休閒廣場等配套設施。「鄉賢的踴躍參與,極大地改善了環境。村裡11座橋,其中10座是鄉賢捐建的。」張建兵說,今年76歲的鄉賢張浪青自掏腰包親自上陣在河邊建造了一條文化長廊,「他每年拿出一點錢建一段,有多少錢建多長,還特地去北京學習了建築手藝。」
驅車行駛在留隍鎮九河村自行車騎行觀光道上,一路綠水青山,風光旖旎。近年來,豐順大力推進留隍鎮「五村連片十村聯動」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為特色小鎮建設注入新動力。
一個又一個鄉村在豐順大地美麗起來、美好起來。近年來,該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求,深入推進「美麗豐順·美好家園」城鄉環境提升大行動,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群眾參與,以城帶鄉、城鄉互動,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行政村規劃編制108個,「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近100%,基本建成乾淨整潔村184個,建成新農村示範村21個,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21個。
文化為魂 鄉村黨旗紅 文明入人心
「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整治,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激發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園的激情,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也為其他政策的宣講入戶打下了基礎,方便了基層治理工作的推進。」說起八鄉山鎮灘良村成了有名的紅色旅遊村的最大感受,該村黨支部書記曾詳派如是說。
以紅色土地做活紅色文化和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文章的馬圖村,家家戶戶門前或放著大鍋、或攤著茶葉,不時飄來陣陣炒茶香。這一片片茶葉承載著茶農夢想、承載著紅色記憶,成為了強村富民的產業,成為了凝聚人心的紐帶,讓馬圖這個曾經的貧困村走上了小康路。
挖掘紅色資源、保護紅色文化,正逐漸成為豐順蘇區人民熱議的話題,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基層幹部們宣講的重點內容。
作為梅州市唯一一個全國試點縣,豐順構建起1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個鎮(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82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1+17+282」的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體系,探索出「一二三八」的「豐順樣式」。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由縣委書記擔當「第一宣講員」,為當地幹部群眾講明科學理論、講透上級政策、講清發展理念、講出發展幹勁。各鎮(場)黨委書記就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內容,結合自身學習心得和工作感悟進行宣講,將上級精神傳達到鎮村一級。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黨組織書記們同樣帶頭宣講,向村民們傳播新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依託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體系,豐順縣打好了抗疫情、穩經濟「雙線戰役」。截至目前,豐順縣仍保持新冠肺炎病例「零確診」「零疑似」,早在3月初全縣規上企業復工率便達到100%。
近年來,豐順以創建省縣級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縣城為契機,同步推進「六城同創」和「三級聯創」,通過「以城帶鄉」「城鄉聯動」「城鄉共建」,不斷推動群眾文明素質、城鄉綜合環境取得新提升、煥發新面貌。
產業為基 高山飄茶香 致富有希望
「長壽之鄉嘉應茶,一芽一葉吐芳華。」潭江鎮鳳坪畲族村的鐘奕畝目前正準備參選第三屆廣東十大好春茶的評選,此前兩屆大賽他選送參賽的鳳畲單叢,均榮獲烏龍茶類廣東十大茗茶獎項。
鳳坪畲族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聚居地。茶產業的發展,也為鳳坪畲族村創建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帶來了契機。該村以「嘉應茶」品牌為基礎,完善產品包裝,利用「網紅」等資源,打造鳳凰山北麓烏龍名茶。2018年,豐順縣茶葉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豐順縣茶園面積達10.8萬畝,連片茶葉種植面積8.3萬畝,年產值13.7678億元,帶動農戶約12000戶,已經成為廣東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和高端茶葉供應地,為「嘉應茶」品牌打造探索出了有益經驗。
八鄉山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綠色生態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該鎮將修建「四好農村路」與全域旅遊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通綠色發展之路,把八鄉山大峽谷景區、小溪村特色鄉村旅遊區、「炭寮星火」紅色旅遊區等串珠成鏈,打造五星級旅遊名鎮。
經過20年發展,代米生物公司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食用菌行業翹楚。2017年,豐順縣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小額信貸,2600多戶貧困戶以參股方式入股代米生物,按投入資金10%的年收益進行分紅,每年每戶可實現分紅約3000元。
位於湯坑鎮的大寶山生態旅遊養生度假區以大型6D視覺民俗實景演藝劇目《千年火龍》而聞名遐邇。《千年火龍》實景劇以大寶山生態茶園廣闊而多層次的自然山水為舞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埔寨火龍」和「打鐵花」表演,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
有「小峨眉山」之譽的粵東第一高峰——銅鼓峰,坐落在砂田鎮,風景秀麗,成為遊客的嚮往之地,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在豐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斷做大做強。近年來,豐順縣重點推進全縣18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依託茶葉、水果、紅薯、無公害蔬菜、水產品養殖、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主導產業,全面推進產業建設,實現村村有產業、致富有希望。豐順縣連續兩屆獲評旅遊創新發展十強縣,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837.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8.22億元,分別增長16.3%和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