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振興豐順樣本

2020-12-14 梅州日報數字報

豐順縣砂田鎮佔中村原來村容村貌髒亂差,如今成了周邊鎮村群眾前來打卡的「網紅」風景村;湯南鎮新樓村用廢舊民居改造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村民定期相聚,聽政策、聊村事……

像佔中村、新樓村這樣實現美麗蝶變的鄉村,在豐順縣可謂「遍地開花」。近年來,豐順縣結合中央和省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堅持以潔淨為先、文化為魂、產業為基,深入實施百村示範、千村聯動、萬眾行動工程,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豐順樣本」,示範帶動廣大鄉村建設村莊美、產業強、農民富、鄉風淳的宜居宜業宜遊幸福家園。

本版撰文:程勝濤 胡金輝

鄭 坤 葉思琪

本版攝影:胡金輝

潔淨為先 古村煥新顏 特色添活力

來到新樓村種玊上圍,門前參天的古榕大樹與清澈的池塘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現在是真漂亮了,幾乎每天都有遊客來遊玩拍照。」新樓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樹虎告訴筆者,以前村裡環境差,到處都是老茅坑,想從縣城搭摩託車過來,司機都不願意載。古村煥新顏,黨建引領是關鍵。羅樹虎告訴筆者,一開始部分村民不願意配合清拆工作,黨員幹部便家家戶戶去做工作,帶頭先拆自家的茅坑。重新規劃建設後,大家都很認可。「這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縣委書記掛點我們這個村,最多的時候一周來了4次。」羅樹虎說。

潭江鎮官下村獲評「廣東省改革開放40周年示範百村」。在深圳打拼多年的鄉賢張建兵回鄉競選村書記,帶領村民對河道進行整治,完善健身步道、休閒廣場等配套設施。「鄉賢的踴躍參與,極大地改善了環境。村裡11座橋,其中10座是鄉賢捐建的。」張建兵說,今年76歲的鄉賢張浪青自掏腰包親自上陣在河邊建造了一條文化長廊,「他每年拿出一點錢建一段,有多少錢建多長,還特地去北京學習了建築手藝。」

驅車行駛在留隍鎮九河村自行車騎行觀光道上,一路綠水青山,風光旖旎。近年來,豐順大力推進留隍鎮「五村連片十村聯動」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為特色小鎮建設注入新動力。

一個又一個鄉村在豐順大地美麗起來、美好起來。近年來,該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求,深入推進「美麗豐順·美好家園」城鄉環境提升大行動,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群眾參與,以城帶鄉、城鄉互動,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行政村規劃編制108個,「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近100%,基本建成乾淨整潔村184個,建成新農村示範村21個,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21個。

文化為魂 鄉村黨旗紅 文明入人心

「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整治,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激發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園的激情,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也為其他政策的宣講入戶打下了基礎,方便了基層治理工作的推進。」說起八鄉山鎮灘良村成了有名的紅色旅遊村的最大感受,該村黨支部書記曾詳派如是說。

以紅色土地做活紅色文化和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文章的馬圖村,家家戶戶門前或放著大鍋、或攤著茶葉,不時飄來陣陣炒茶香。這一片片茶葉承載著茶農夢想、承載著紅色記憶,成為了強村富民的產業,成為了凝聚人心的紐帶,讓馬圖這個曾經的貧困村走上了小康路。

挖掘紅色資源、保護紅色文化,正逐漸成為豐順蘇區人民熱議的話題,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基層幹部們宣講的重點內容。

作為梅州市唯一一個全國試點縣,豐順構建起1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個鎮(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82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1+17+282」的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體系,探索出「一二三八」的「豐順樣式」。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由縣委書記擔當「第一宣講員」,為當地幹部群眾講明科學理論、講透上級政策、講清發展理念、講出發展幹勁。各鎮(場)黨委書記就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內容,結合自身學習心得和工作感悟進行宣講,將上級精神傳達到鎮村一級。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黨組織書記們同樣帶頭宣講,向村民們傳播新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依託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體系,豐順縣打好了抗疫情、穩經濟「雙線戰役」。截至目前,豐順縣仍保持新冠肺炎病例「零確診」「零疑似」,早在3月初全縣規上企業復工率便達到100%。

近年來,豐順以創建省縣級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縣城為契機,同步推進「六城同創」和「三級聯創」,通過「以城帶鄉」「城鄉聯動」「城鄉共建」,不斷推動群眾文明素質、城鄉綜合環境取得新提升、煥發新面貌。

產業為基 高山飄茶香 致富有希望

「長壽之鄉嘉應茶,一芽一葉吐芳華。」潭江鎮鳳坪畲族村的鐘奕畝目前正準備參選第三屆廣東十大好春茶的評選,此前兩屆大賽他選送參賽的鳳畲單叢,均榮獲烏龍茶類廣東十大茗茶獎項。

鳳坪畲族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聚居地。茶產業的發展,也為鳳坪畲族村創建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帶來了契機。該村以「嘉應茶」品牌為基礎,完善產品包裝,利用「網紅」等資源,打造鳳凰山北麓烏龍名茶。2018年,豐順縣茶葉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豐順縣茶園面積達10.8萬畝,連片茶葉種植面積8.3萬畝,年產值13.7678億元,帶動農戶約12000戶,已經成為廣東乃至華南地區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和高端茶葉供應地,為「嘉應茶」品牌打造探索出了有益經驗。

八鄉山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綠色生態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該鎮將修建「四好農村路」與全域旅遊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通綠色發展之路,把八鄉山大峽谷景區、小溪村特色鄉村旅遊區、「炭寮星火」紅色旅遊區等串珠成鏈,打造五星級旅遊名鎮。

經過20年發展,代米生物公司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食用菌行業翹楚。2017年,豐順縣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小額信貸,2600多戶貧困戶以參股方式入股代米生物,按投入資金10%的年收益進行分紅,每年每戶可實現分紅約3000元。

位於湯坑鎮的大寶山生態旅遊養生度假區以大型6D視覺民俗實景演藝劇目《千年火龍》而聞名遐邇。《千年火龍》實景劇以大寶山生態茶園廣闊而多層次的自然山水為舞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埔寨火龍」和「打鐵花」表演,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

有「小峨眉山」之譽的粵東第一高峰——銅鼓峰,坐落在砂田鎮,風景秀麗,成為遊客的嚮往之地,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在豐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斷做大做強。近年來,豐順縣重點推進全縣18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依託茶葉、水果、紅薯、無公害蔬菜、水產品養殖、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主導產業,全面推進產業建設,實現村村有產業、致富有希望。豐順縣連續兩屆獲評旅遊創新發展十強縣,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837.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8.22億元,分別增長16.3%和15.2%。

相關焦點

  • 打造全域旅遊的「豐順樣本」,大寶山景區火龍劇場計劃春節期間對外...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打造全域旅遊的「豐順樣本」大寶山文化旅遊景區項目位於豐順縣湯坑鎮新銅村,是豐順縣做大、做強特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的生動實踐。該縣積極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依託獨特的客潮文化,盤活資源,帶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打造全域旅遊的「豐順樣本」。
  • 梅州豐順: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豐順縣委書記曾永祥認為,要實現豐順紅色土地綠色發展這一目標,需要全縣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爭時間、爭速度,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高頻率贏得高效率,以高效率推動快發展,加快推動「五個百億」投資工程實施,著力培育「四大百億」重點產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繪就鄉村振興藍圖,用心用情推動豐順蘇區振興發展,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 打造鄉村振興廣東樣本 萬科河源仙坑村修復記
    在開展幫扶工作過程中,萬科集團結合自身優勢,在古建築保護修繕、歷史文化傳承、人文自然景觀打造、基礎設施提升、文化價值挖掘等方面統籌布局,探索符合仙坑村的鄉村振興路徑。 ━━━━ 鄉村振興的樣本
  • 「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刊登對臨沂市長孟慶斌的專訪,解讀鄉村振興的「沂蒙樣本」,一時間,臨沂的鄉村振興之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之後,山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統籌推進山東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以振興促融合 打造「裡水樣本」
    裏水鎮是南海區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是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和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兩大重任。 2019年,裏水鎮以打造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為契機,重點建設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
  • 豐順好茶享萬家——豐順高山茶推介品鑑會盛大舉辦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茶產業作為鄉村經濟的一大特色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氛圍中突破奮起。豐順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茶葉主產區更是四面環山,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3%,居粵東之首,再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豐順的茶葉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全縣擁有10.36萬畝的優質茶園,是廣東省名副其實的茶葉種植大縣。
  • 鄉村振興的丹稜樣本
    以景區的標準建設農區,以景點的標準打造農業項目點,建成以梅灣村為核心,覆蓋周邊4個村,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裡的農業公園大梅灣湖景區,集生態觀光、民宿度假和農業體驗為一體。2018年接待遊客12萬餘人次,鄉村旅遊收入近2千萬元,成功走出了一條產村相融的新農村建設之路。「鄉村振興,建設中國美麗鄉村,產業興旺是重點。
  • 讓豐順農民腰包鼓起來 - 民生周刊
    「讓豐順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才有基礎和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到豐順就是要突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打造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園。」
  • 【鄉村振興】鎮江丹徒:打造美麗鄉村的幸福樣本
    東寶莊是一座偏僻的自然村,自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以來,根據規劃和工作方案,實施6大類20個建設項目,包括村民活動中心、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建設,南鄉衣坊、農產品交易展廳等農業文化展示載體建設,以及1200畝稻田、245畝花田景觀和950畝蝦池等產業提升,形成環境與產業同步提升,經濟與生態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去年,東寶莊成功入選了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目前,正按照更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
  • 蘇州吳中臨湖鎮:打造「更精緻」的鄉村振興樣本
    他們通過創新農文旅融合,做好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兩大規劃,深度挖掘文化特色,積極開展智慧農業,打造以鄉村振興學堂微平臺的特色培訓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新路。通過延伸,當地積極打造黃墅五匠:木匠、油漆匠、泥瓦匠、鐵匠、釀酒匠。他們將這些傳統手工藝與農產品結合,打造出很多頗有特色的衍生產品。當地有一款燒酒,起源於宋朝,清朝民國特別興盛,當地整個渡村300多戶人家都做白酒。因為上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等原因,當地做酒的人不斷越少,釀酒工藝也幾近失傳。
  • 探索鄉村振興新樣本 助力四川美麗鄉村建設
    □黃瓊瑤(圖片由朗基產業集團提供)促轉型「農業+健康」探索鄉村振興新樣本  據了解,在9月21日大邑董場鎮稻鄉漁歌舉行的中國·大邑「天府豐收節」現場,融入了民俗文化、大邑傳統農耕文化,通過豐收祭祀表演、田間舞蹈、村落歡慶、書法、詩歌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表達今天的幸福生活。
  • 邳州官湖鎮授賢村打造鄉村振興綜合示範區「授賢樣本」
    ◎本報全媒體記者 劉作霖 通訊員 曹瑞平 胡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邳州官湖鎮黨委政府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依託邳州銀杏小鎮核心區建設,圍繞打造鄉村振興綜合示範區,創新提出「黨旗領航、五彩振興」行動,堅持組織引領、產業支撐、特色推進、文化鑄魂、共建共享,實施紅色黨建、綠色發展、金色旅遊、藍色河韻、青色杏壇五項重點工作
  •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正式出版 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開啟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徵程,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總旗幟。《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的出版發行,對於農業農村系統幹部和社會各界學習領會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朝陽市賈店農場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的美麗樣本
    朝陽縣賈家店農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想實招、施實策,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自覺擔當起建設美麗鄉村的政治責任,使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收到實效,美麗鄉村建設充滿生機和活力。他們吸引在外人才回鄉創業,讓願意留在農場、建設農場的人才留得安心,鼓勵各類人才在農場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 【脫貧振興八閩行】清爽華安的三個鄉村振興樣本
    東南網訊(曾群峰 任秋霜)9月23日,「脫貧振興八閩行」網評引導活動走進漳州市華安縣。採訪團一行先後來到華安縣新圩鎮黃棗村、官畲村、仙都鎮大地村,深入鄉村旅遊振興觀摩點走訪採風,感受鄉村振興成果。  兩年多來,黃棗村被評為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漳州市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依靠發展坪山柚產業、蘿蔔產業以及文化旅遊產業,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5.74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9萬元,精準扶貧戶共6戶17人,均全部脫貧。村裡還重視文化建設,通過文化長廊建設,豐富村民生活,村民在茶餘飯後可以沿著九龍江在這裡休閒放鬆,跳廣場舞、健身……通過村規民約,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 特色民宿看鄉村振興的惠州「微樣本」
    近年來,依託毗鄰羅浮山和坐落於顯崗水庫的獨特地理優勢,上良村以「民宿+旅遊」的創新模式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建成13棟91間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客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回鄉創業,探索出一條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 打造村美民富生態宜居鄉村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豐順縣以潔淨為先、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基,大力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萬眾行動」工程,推動農村文化旅遊、康養休閒、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鄉村振興為種玊上圍煥發生機創造了條件,在清理豬圈、整治內部環境後,當地政府部門又引入社會力量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其進行了修復。 新樓村另一處具有歷史沉澱的建築——「九間倉」也因為新農村建設而得以保留和修繕。筆者在距離種玊上圍兩三百米遠的「九間倉」看到,九間大小一致的圓拱形建築呈一字排開,每間高三四米,恢弘大氣。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設美麗幸福家園
    自去年以來,豐順縣堅持潔淨為先、文化為魂、產業為基,以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為抓手,以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為帶動,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最強音。  潔淨為先??重點聚焦汙水垃圾處理  白牆灰瓦,古樸的巷道,參天的古榕與清澈的小溪交相輝映。古樹之下,老人與小孩嬉笑,形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  新樓村是豐順縣最大的行政村之一,人口多、居住密集。
  • 梅州豐順一人一項目獲評「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中國民生示範...
    其中,「豐順縣打造中國畲族故裡振興民族鄉村」案例獲得2020年度「中國民生示範工程」獎,廣州凱源房地產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應裘獲得2020年度「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稱號。 打造中國畲族故裡振興民族鄉村 實施單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委、縣政府
  • 張家港加速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張家港著力破解發展難題、打造強村群體,鑄就鄉村振興硬實力,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永聯村『一心為民謀發展,聚力奮進現代化』,為蘇州乃至全國提供了鄉村振興的現實樣本,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蘇州市委副書記朱民9月17日在張家港市農村發展大會上指出。  永聯村只是如今張家港市村強民富的「縮影」。而根據《張家港市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年內,全市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將超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