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載滄桑巨變,70載壯麗徵程!為挖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沂蒙高地的經驗做法,臨沂市委宣傳部、臨沂市委網信辦、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聯合主辦了「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鄉村振興看臨沂全國主流媒體採訪活動。活動邀請了來自人民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新京報、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澎湃等近40家中央和省市級新聞媒體走進臨沂,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好臨沂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生動活潑地講好臨沂鄉村振興「好故事」,發出臨沂鄉村振興「好聲音」。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3日訊深秋時節,漫步在沂水縣院東頭鎮石板路上,腳下是螢火蟲洞裡的點點繁星,眼前是錯落有致的石房、石碾,遠處碧水青山環繞,詩情畫意和駐足遠方的閒情逸緻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動的寫實山水畫。
看著一批批遊客在這裡流連忘返,四門洞村村民黃成貴喜笑顏開,「以前的村子就是一個窮山村,連自行車都上不來。能有現在的巨大變化,多虧了旅遊的帶動。」黃成貴說。
從本世紀初遠近聞名的貧困鄉,到如今的省級旅遊特色村,十幾年間,四門洞村書寫了獨具特色的山鄉蝶變故事。
作為省級旅遊特色村,四門洞村背靠4A級螢火蟲水洞景區,發展旅遊配套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遊客的增多,發展鄉村精品民宿,就成了村民們致富增收的突破口。
四門洞村積極利用扶貧資金,開發荒山100多畝,在保留沂蒙山區鄉土氣息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打造了「星空農舍」精品民宿、「月亮小鎮」休閒購物中心等項目。按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修復了古街、古巷、小橋流水。
窗前遠眺,可以看見遠處的青山;推開窗,可以聽見林間鳥兒歡唱。或是坐在太空椅上小憩發呆,或是拿起手中的畫筆記錄山中景色,或是在寧靜的夜晚看漫天繁星,在「星空農舍」民宿,遊客們可以盡享擁抱大自然的生活。
「處處都是景,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去鑑賞、去品味,隨手拍幾張照片發在微信群裡, 朋友們看了都很羨慕。」帶著家人入住的青島市民劉義軍說,鄉間院落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讓人耳目一新,在這裡,走向更加詩意的遠方。
目前,「星空農舍」民宿已經建成7套獨棟民宿,20多套標準間,一次可容納遊客近百人,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現已成為全鎮鄉村旅遊新亮點。
「月亮小鎮」購物區以上級專項資金和公共資源、基礎設施折價入股,與螢火蟲水洞景區共同打造完成,並把「月亮小鎮」的市場納入螢火蟲水洞景區重要功能區域布局,實現遊客、市場共享和旅遊環境共同打造;新建1處300平方米的非遺研發傳承中心,容納沂蒙小棉襖、「沂水十品」、蝴蝶標本等旅遊商品十大類,已成為全省首家「後備箱工程」示範區。
已經66歲的黃成貴如今在村子裡找到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一個月1800元的基本工資,可比種地好多了。」黃成貴說,他的兒子也在螢火蟲水洞裡工作,每個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村裡還成立了「月亮灣合作社」, 全村所有農戶全部加入合作社,村民變成股民,每年年底他們都能拿到景區的收入分紅。
靠山吃山旅遊優先的發展思路,讓四門洞無論從村容村貌,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這也讓村裡人有了更多的想法。
「我們還積極推進農旅融合,打造休閒農業,建設了200畝的採摘園。」沂水縣院東頭鎮四門洞村黨支部書記徐興坤說,這幾年村裡拿出近一半的耕地建設採摘園,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的鄉村美景,已成為現實。農文旅結合的模式,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帶動四門洞村實現了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