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豐收的時候,也是想家的時候。幾位在外地的好友,近日讓我快遞永嘉麥餅給他們品嘗,不為別的,只是單純想家了。
筆者是80後,和很多同伴一樣,小時候能吃上媽媽或者外婆用柴火烤制的永嘉麥餅,是非常幸福的事兒!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永嘉麥餅品牌正在政府引導和從業者努力下發展壯大。
自永嘉縣麥餅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麥餅辦)成立以來,在風光秀麗的楠溪江畔溫州女子學院實訓基地開展了多期麥餅職業技能培訓班,培養了近60餘名麥餅製作學員。學員們結業後,相當一部分自己創業開店或者去較大的麥餅店從業。
筆者自麥餅辦成立以來,前後走訪全市範圍60多家麥餅店。很多店主都十分看好永嘉麥餅產業發展。縣委書記親自為永嘉麥餅打CALL,讓經營者信心倍增。從市監局友情提供的數據來看(溫州市區+永嘉區域),註冊登記的麥餅店經營戶已由年初的290多家上升到370多家。加上全國其它地區的永嘉麥餅店,保守估計門店數會在500家以上。
這是第三期麥餅培訓班學員製作的永嘉麥餅,培訓班指導老師汪永良告訴筆者道:「永嘉縣委縣政府重視麥餅產業發展,積極鼓勵引導低收入農戶參加麥餅職業技能系統培訓,既能促進就業崗位增加,又能為永嘉麥餅品牌走出永嘉擴大影響力加分。」
上圖是筆者在巖頭鎮麗水街南門入口老橋頭偶遇拍到的畫面。溫州市區某藝術畫室正帶著數十位繪畫班學員在寫生,素材便是麗水街新晉網紅打卡點永嘉麥餅店。千年古鎮,古樸建築,一群學生快樂寫生,如詩畫卷!
帶著學生遊學寫生,了解地方傳統特色食品,當下已成為眾多中小學研學課程。前段時間,筆者來到甌窯小鎮特色永嘉麥餅店泉客麥餅,正巧遇上溫州籀園小學假期親子研學。學生們在店主老師指導下和家長一起製作麥餅。
指導老師還給學生們講述永嘉麥餅故事,這也算是麥餅文化的傳承。
金秋十月,更是永嘉麥餅的豐收季。在永嘉田園文化旅遊節上,溫州日報小記者團成員在雲嶺鄉高山田園,體驗稻子豐收和觀摩麥餅製作。很多永嘉人吃過鹹菜麥餅、梅乾菜麥餅、蘿蔔絲麥餅、秋風絲(諧音)麥餅,但筆者確實第一次遇到製作豆腐麥餅的。
豆腐麥餅算得上是雲嶺鄉地方特色麥餅了,也是永嘉麥餅的一種,雲嶺豆腐是出了名的好吃。筆者有幸品嘗到一塊豆腐鹹菜麥餅,口感俱佳!
麥餅品類的創新也是永嘉麥餅品牌化升級發展的好勢頭,在筆者走訪的眾多永嘉麥餅店裡。許多店鋪推出了特色麥餅,比如筍乾麥餅、紫菜麥餅、南瓜葉麥餅等。部分店鋪還加入了堂食,不再單純是麥餅銷售,銷售情況喜人。
溫州市區五馬街道公園路,9月剛剛完成改造步行商業街並開街。入駐公園路的永嘉麥餅(爬山嶺品牌)店便直接成為網紅店。據悉:該店自9月26日試營業到10月20日止,日均銷售永嘉麥餅500個以上,國慶期間日銷超700個,可以說是一餅難求。甚至顧客豐趣告訴筆者,第一次見買個麥餅還要排隊的。
全市各大媒體對永嘉麥餅產業發展時有報導,很多自媒體紛紛推出永嘉麥餅專欄。一些網紅紛紛打卡各永嘉麥餅店,提升了永嘉麥餅知名度。僅筆者為麥餅辦編輯的數十個麥餅短視頻,2020年5月至10月,累計閱讀量超過300萬。楠溪有麥店主進行多場網絡直播義務介紹永嘉麥餅,累計超過50萬人參與觀看。
接下來,永嘉縣麥餅辦將繼續開展麥餅職業技能培訓班,讓更多低收入群體享受到政府給與的創業就業增收指導福利。麥餅辦將在近期促成永嘉縣麥餅協會正式成立,通過協會的創新發展和引導力讓永嘉麥餅產業更上一層樓,讓所有永嘉麥餅從業者受益。永嘉麥餅,繼續豐收、豐收、豐收......
|作者:王哲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