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藝術文化與鄉愁情懷 成都「創二代」激發文創新活力

2020-12-17 瀟湘晨報

市民參觀詩婢家百年展

近日,《古意新韻·百年風雅》——詩婢家百年展在詩婢家美術館舉行。100年來,詩婢家立足於詩書畫印,根植傳統藝術文化,把情懷灌注到風雅文事與丹青妙筆之間,保持雅正、傳承文化,氤氳著濃厚的人文氣息,不僅是幾代書畫人的「家」,更是文化人的精神歸宿。在現場,34歲的成都詩婢家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柏添忙前忙後,招呼著賓客。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成都詩婢家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柏優之子。近年來,如柏添一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創二代」的身份C位出道,在文創領域嶄露頭角。

成都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陳穎認為,「創二代」的湧現並非偶然,他們在作品中融入專業知識與鄉愁情懷,帶動當地的文化傳承,也激發和助推整個城市的文創發展。

案例

「80後」「創二代」

讓百年老字號有了更多新面孔

柏添,1986年生於成都,本科就讀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系。2016年回到成都,任百年文化品牌「詩婢家」總經理。近些年,「詩婢家」在秉承傳統、弘揚天府文化的同時,與時俱進,探索適應新時代的文創之路——2015年成立了詩婢家藝創文化傳播公司,與四川博物院、成都市博物館和武侯祠博物館及多所藝術院校開展合作,將博物館館藏及其背後的文化故事設計成多種類型的文創產品。學習數學多年的經歷,也反映在柏添的產品設計思路上。在他看來,文創產品設計者的邏輯思維同樣重要,「產品曲線的設計、構圖的結構……這些都可以用數學推導出來。」

如今,在柏添的帶領下,文創系列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讓百年老字號也有了更多新面孔。如何激發傳統文化符號新的活力,是柏添關注的重點。

「以大熊貓為例,成都的大熊貓周邊產品太多了,但我認為大熊貓的品牌化程度還可以再提高。」他說,將傳統的文化元素與熊貓元素相融合,賦予文創產品新的設計。柏添與團隊設計出一款留著鬍子、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形象,很受消費者歡迎。與此同時,他們還以成都市博物館中最大和最小的兩個文物——石犀和經穴漆人為原型,融合現代元素和創意理念,開發出鎮紙和可按摩手心和肩頸的木質人偶。

「4年留學經歷,讓我能夠更充分地感受東西方不同的思維認知習慣。中國文化沉穩內斂、西方文化開放直接,產品設計方面也可以將中國文化與外國元素有機結合。」柏添在受訪時說,「一提到成都,大家就能想到火鍋、蜀繡、大熊貓等代表符號,但對於文化背景方面的認知還不夠。」柏添表示,「成都現在正在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諸葛亮、杜甫等中國歷史上的名人都曾在成都生活過,我們希望能把文創產品與他們的文學作品相結合,打造形成精神層面的文化形象。」

現象

專業與情懷的結合

探索新型的文化傳承推廣之道

成都在建設世界文創名城的道路上快速前行,文創產業顯示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這吸引了諸多如柏添一般「創二代」的目光。在本土成長背景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雙重助力下,他們關注到文化交流與碰撞所帶來的創業機會,將地方特色融入文創產品,努力探索新型的文化傳承與推廣之道。

連續七年參加成都創意設計周,今年是楊麗「最輕鬆」的一次。本屆創意周,楊麗把濃園展位從策展、選品、搭建等工作都交給了女兒蔣懿嘉。21歲的蔣懿嘉,現在是倫敦藝術大學大三學生。7年前,蔣懿嘉就跟隨母親楊麗參加了首屆成都創意設計周。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蔣懿嘉的返校計劃擱淺,於是接下策展的工作。

本屆創意周,策展團隊以「天晴集」為主題,試圖以創意的表達方式傳遞展覽整體構造和細節布局來呈現美感。談及和之前濃園展覽的區別,蔣懿嘉認為「更當代了,裝置的專業度上會比之前高一些」。她說,「這次我們把整個展場當作一個裝置來打造,這算是我的一個創新吧。」

「中國文化有很多值得去深挖的東西,我希望通過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在生活中流傳下去,出於這樣的初衷,加之本身的興趣愛好,我選擇去做與之相關的策劃以及創意推廣工作。」從邊看邊學到此番首次獨立線下策展,身為「創二代」的蔣懿嘉坦言自己從父母身上學到了不少。在她看來,結合濃園的整體規劃,自己的發展將不局限於某一方面。如何將商業與藝術更好地結合,是她覺得需要去思考和突破,「我們這一代,應該有更好更新更國際化的想法。」

在成都的「創二代」大軍中,楊隆梅也是其中一位。崇州市道明鎮,以其代代相傳的竹編文化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崇州道明竹編的第三代傳承人、「90後」楊隆梅出生於竹編世家,2013年返鄉創業,2014年,楊隆梅發起成立了竹編專業合作社,負責承接竹編訂單業務、組織村上手工藝人生產。隨著近兩年竹藝村成為鄉村旅遊「網紅爆款」,當地手工竹編製品有了更多銷售渠道,也讓餐飲、民宿等業態火了起來。

思考

越來越多的「創二代」來蓉

這裡有適合他們成長發展的「土壤」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2093家規上文創企業,4500家標上文創企業,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國家級10家、省級23家,文創產業園區面積達665.2萬平方米,共有145條文創街區、33個文創鎮(村)、1430個文創空間。我市也正加快發展藝術設計、視覺設計、軟體設計、工業設計、生活設計、動漫遊戲設計等集群,吸引更多全球化流動的創意達人向成都聚集。「來成都創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創意人的選擇。

成都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陳穎認為,如今成都正加快「三城三都」建設,如何將文化衍生發展出來形成產業,文創是非常重要的載體。「這些年成都將文化與旅遊緊密結合,很多旅遊景區都在打造文創商品,打破原有以保護為主的模式,將文化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例如邛窯、明月村、竹藝村等,拉動了整個地區的文創發展。」

談及為何越來越多的「創二代」選擇來成都?陳穎在採訪中多次提及「土壤」二字。在他看來,「創二代」群體的湧現並非偶然,這其中有其生長環境、自身對文創事業的興趣使然,更是基於成都有適合他們成長發展的「土壤」,「隨著成都的政策環境、城市發展面貌以及居住環境等條件的提升,特別是林盤綠道的打造帶動了整個公園城市的發展。城市的吸引力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包括文創方面的專業人才願意留在成都,擴大了成都文創的人才基礎。」

另一方面,「創二代」的出現也是成都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的典型表現。陳穎說,一部分成都本地的「創二代」在外讀書後懷著對家鄉的熱愛歸來,他們把專業知識與家鄉發展融合,帶動了當地的文化傳承及發展。「近些年,成都很多項目以文創為核心,不少地方讓藝術家進駐,為他們提供創意空間及創作條件,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創二代』來蓉創業生活,助推了整個城市文創的發展。」(圖/文 成都日報)

【來源:成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涵養鄉村旅遊中的「鄉愁」情懷
    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在假日旅遊復甦的同時,鄉村旅遊成為群眾出遊的一項重要選擇,也成為當前文旅業振興復甦的一項重要內容。
  • 傳承經典創新國粹 特侖蘇《又見國樂》走進成都
    繼北京、呼和浩特之後,特侖蘇在成都這塊擁有悠久國樂傳統的土地上,再次奏響致生命更好樂章,以創新藝術形式向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致敬,探索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和成長營養。  國粹之美縈繞蓉城 特侖蘇向成都致敬  成都自古就有「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的美譽,作為著名文化古都,其國樂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 成都玉林街道的情懷與生活
    創新社區發展治理 激發群眾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花開玉林 臨江西路文化藝術街區。謝明剛攝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看發展、強信心(之九)】  走近新文藝群體,感受「向陽生長」的蓬勃力量——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編者按  隨著網絡時代向縱深發展,民營文化工作室  姊妹同心傳非遺  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津楊柳青年畫」第六代傳承人霍慶順孫女 霍宇瑩 霍翊菲  天津西青區的楊柳青鎮,因木版年畫而聞名;楊柳青年畫代代傳承,玉成號畫莊功不可沒。
  • 激發文創新活力!房山六個文創項目脫穎而出!
    >隆重舉辦區集聚區辦、區科委、區金融辦、區文旅局、良鄉高教園區管委會等大賽主辦、聯辦單位負責人,以及眾創空間、投融資機構、參賽企業代表等匯聚一堂,共赴一場房山文化產業的盛事頒獎儀式首先由文化金融路演拉開帷幕
  • 科技+藝術 首屆湖畔國際青年藝術節激發創作活力
    為了給成都呈現國際頂尖水準的互動秀,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一個個蜚聲國際的頂級即興藝術家與大師,通過「線上+線下」互動連線的方式,帶動觀眾共同參與完成了一次跨國的即興公共藝術。,以國際多元的數字藝術表達方式,向全球青年發起友情連結、溫暖問候和藝術互動交流。
  • 鄉愁文化:鄉村旅遊之魂
    鄉愁文化是生活在本地的居民回憶家鄉時的情感意向,是凝結著居民集體記憶的物質以及非物質載體的最小組成單元,是構成鄉愁文化的價值體系、道德規範、文學藝術、禮儀風俗、建築符號、生活方式、管理制度等表徵維度的物質及非物質構成。鄉愁文化不僅是亟待開發的旅遊資源,還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 文旅融合激發新活力
    當地通過打造最具順德傳統文化的創意產品,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佛山市順德區嘆世界會館,服務員在展示菜品。近年來,順德區全面整合提升文化、商業、旅遊資源,積極推動旅遊小鎮建設,吸引八方來客。佛山市順德區以美食為媒,帶動文旅市場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 汪一洋:完善體制機制激發文旅融合創新創造活力
    全會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推動傳承與創新,成都「非遺」技藝盡顯文化之美、生活之美(上)
    、木雕、竹雕、草編、藤編、棕編、繩編、……成都「非遺」技藝,發源於成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每一件都飽含著祖輩的智慧,體現著獨特的個性及審美,帶著老成都文化的精髓傳承至今,讓這座城市穿梭於古老與現代,給人歷史記憶和文化魅力。
  • 傳承與創新「京味文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北京文化的實質或重要內核之一是「京味文化」。「京味文化」凝鍊了北京文化獨特屬性,最能彰顯北京歷史時代特色、未來北京發展中的活力和創造力。
  • 寫作教育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總的來說,創意寫作兼具文學屬性、創意屬性、跨學科屬性和文化產業視野,它打通寫作與社會的多種聯繫,一方面通過專業、系統的方式,發掘與總結文學創作規律,把握成規與創新關係,激發創作潛能和創新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訓練創意思維,釋放創意創新力與寫作生產力,面向全社會培養大批量、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創新人才,以滿足文化產業全鏈條對文化創意的需要。
  • 激發文化活力 助推鄉村振興
    以文化促振興,是泉港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該區通過深挖文化資源,厚植鄉村底蘊,激發鄉村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文化「軟實力」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硬支撐」。強化文化築基 厚植鄉村底蘊連日來,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斷傳出嫋嫋弦樂。
  • 山東陽穀:改革創新 激發文旅新活力
    近年來,陽穀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以建設「國內外知名休閒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把「全域旅遊」作為推動陽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以改革創新為手段,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激發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活力。立足特色 激發文旅新活力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為加快文化和旅遊市場經濟復甦,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質旅遊需求,陽穀整合全縣重點旅遊資源推出「探尋古韻英雄之旅一日遊」「徜徉陽穀二日遊」「水滸故裡二日遊」等精品線路,深受遊客歡迎。
  • 成都高新區:培植企業發展沃土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為更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成都高新區建立起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培育和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改革,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搭建廣闊平臺,讓企業能夠在這裡成長壯大。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不斷扶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持續招引優質項目落地,已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新資源富集、投資環境優越、對經濟拉動強勁的創新發展高地。
  • 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
    (原標題: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 如果你是一名文化愛好者,來到臺灣,
  • ...激發新發展活力——2020中國企業文化管理年會在廣州召開
    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發新發展活力——2020中國企業文化管理年會在廣州召開 2020-11-24 16:53:34  本次年會分為「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發新發展活力 高端論壇」「大愛無疆 第七屆最美企業之聲展演」「黨建鑄魂 文化驅動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系列成果發布」三個篇章。  11月19日上午進行了第一篇章「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發新發展活力 高端論壇」,2020中國文化管理協會企業文化管理年會正式拉開帷幕。
  • 藝術連接全球 成都對話世界
    ,本次活動聚焦Renovator全球青年創作計劃、Improv全球即興藝術互動秀、Design out Isolation設計藝術展三大板塊,通過科技與藝術場景聯結全球20個國家,線上線下聯動匯聚50所全球頂級藝術與設計院校、國際知名藝術機構,10多位國際頂尖導師藝術家、即興藝術國際大師,以國際多元的數字藝術表達方式,向全球青年發起友情連結、溫暖問候和藝術互動交流,展現成都世界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和天府新區的藝術活力
  • 喚醒千年七鯉古鎮,留住鄉愁情懷
    留住鄉愁情懷「頭腦風暴」席捲七鯉研討七鯉古鎮品牌塑造大綱,解鎖七鯉古鎮品牌之路、章貢區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七裡古窯考古發掘隊等的50多名成員匯聚一堂,圍繞「品牌認知、品牌構劃、品牌創作」主線,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頭腦風暴」,就如何完善七鯉古鎮品牌內容、打造贛南「文化遺存與古鎮旅遊保護發展創新區」出謀劃策。
  • 創新創意孵化園 激發四川旅遊新活力
    創新創意孵化園 激發四川旅遊新活力 4月20日,坐落於成都市雙流區的四川旅遊創新創意孵化園舉行開園儀式,標誌著這個由四川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導、為加快我省旅遊產業升級換代的國家級專業孵化器正式開門迎客。當天,國家旅遊商品研發中心(成都)聯合研發基地也在孵化園正式掛牌。  今年3月,四川旅遊創新創意孵化園還未正式開園,來自甘孜州的創客企業德格縣藏藝通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就已先行入駐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