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省大醫院門診:抗生素輸液被叫停

2020-12-09 健康界

近日,據中國萍鄉網報導,在江西省湘東硯田的一個診所裡發生了一起醫療事故。一年輕人因高溫引起頭暈中暑到診所就醫,輸液途中出現異常反應未得到及時搶救身亡。

據悉,該患者就醫時,診所醫生簡單了解段某症狀後,開了兩瓶點滴,隨後未帶手機便離開了診所,不久患者就出現身體難受、頭痛現象,卻無法聯繫上該醫生。待該醫生回到診所是,隨即又開了一瓶點滴,隨後萍鋼醫院和湘東區醫院的醫護人員也趕到現場對患者進行搶救,可為時已晚。

家屬認為,診所該醫生開藥前未對患者做任何藥物過敏檢查,打完點滴發現不適後,又錯誤診斷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致使患者死亡。涉事醫生認為,死者身體本來就有惡疾,責任在於死者一方。目前相關部門根據《江西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相關規定,已向醫患雙方當事人告知了醫療糾紛的處理途徑、方法和程序。

停止大醫院門診輸液的風波才剛開始,這會就不斷傳來有人在診所打著點滴當場不治而亡的新聞,難免不讓人遐想聯翩。未來,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門診輸液?


大醫院門診輸液,已開不出抗生素


7月1日,是江蘇二級以上醫院門診禁止掛抗生素第一天,最嚴「限抗令」實施首日,據《南京晨報》報導,各大醫院門診已全面停抗生素輸液,大醫院門診醫生的電腦裡已開不出抗生素輸液,患者打點滴必須去急診。

去年年底,江蘇省衛計委員會發布了《轉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從2016年7月1日起,江蘇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江蘇對此是用分步走的安排,首先對抗生素輸液下手,接下來就是全面禁止門診輸液。

據了解,我國並未在國家層面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不過,日前,首部中國輸液安全專家共識《守護針尖上的安全——中國輸液安全與防護研究藍皮書》已正式發布,體現了國家層面對於安全輸液的重視。

截至目前為止,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江蘇等多省已發布文件明確表示停止輸液,還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醫療機構都在逐步明確限制門診輸液的政策。

除上述之外,據賽柏藍統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所有門診輸液室也已取消,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已取消門診輸液室,留存了一部分急診輸液室用於突發或夜間需要打「點滴」的患者。


從6月1日起,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停止門診輸液。


從今年6月20日起,烏海市全面取消三級醫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同時公布了上呼吸道感染、小兒手足口病等53種門診、急診不需要輸液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


2016年5月1日起,雲南箇舊市人民醫院除急診科、兒科外,停止輸注抗菌藥物。

2016年4月7日起,福建省三明市全面停止門診靜脈輸液(兒科除外)。


基層也開始限制輸液了!


早前,甘肅、陝西衛計委就陸續開始限制衛生室輸液,有些地區甚至全面禁止村衛生室靜脈輸液。大家都在惶恐,限制基層輸液的政策什麼時候會落到自己片區。

近日,湖南省衛計委就發布了《湖南省村衛生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通知,其中明確只有具備以下條件的才可以輸液,達不到標準的禁止一切靜脈給藥服務:

一、村衛生室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並經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核准後方可提供靜脈給藥服務:

1.具備獨立的靜脈給藥觀察室及觀察床,且觀察室的使用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

2.配備常用的搶救藥品、設備及供氧;

3.具備靜脈藥品配置的條件;

4.開展靜脈給藥服務的村衛生室人員應當具備預防和處理輸液反應的救護措施和急救能力;

5.開展抗菌藥物靜脈給藥業務,應當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規定;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達到輸液條件,就必須要有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這些面積加一起也要60~100平米,對於普通村衛生室來說很難達到,也沒有資金去擴建;而處理輸液反應的救護措施、設備這些更是很難齊全,這樣大部分醫生都會為了保險起見,會自動放棄輸液這塊業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讓村衛生室輸液了,那基本上就黃了。看來,限制、禁止輸液對村衛生室乃至基層醫療機構的市場影響是不可小覷的。


大輸液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


國家發改委曾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而在我國的門診輸液處方中,80%以上涉及到抗生素,抗生素濫用造成的人體細菌耐藥,藥物不良反應機率增加等不良後果日趨嚴重。

越來越多的醫院禁止門診輸液,除了防止抗生素濫用的理由,控制醫保支付也是一大原因。有專家指出,如果這個政策擴展到全國範圍並嚴格執行的話,將會對大輸液企業、抗生素企業和注射劑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據央廣網報導,華潤雙鶴的一位高管坦言,限制使用抗生素的政策正在持續推進,可能由部分省市向更大區域蔓延,預計輸液使用量將下降20%以上,華潤雙鶴2015年報顯示,其輸液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1.12%,其主要產品塑瓶、軟袋的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4.8%和16.29%。

另一家大輸液企業華仁藥業,2015年的輸液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24%。華仁藥業證券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趨勢其實從2014年就開始了。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限制輸液、限抗令、醫保控費等系列改革,相關產業已經歷過一輪大洗牌,很多中小型企業或生存難以為繼被迫停產、或被收購。按照這樣的改革趨勢,未來,中國有五六家大型輸液企業就已經足夠了。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叫停三級醫院門診輸液,準備好了嗎?
    海口市龍華路某三甲醫院兒科輸液區的一名護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海口市內多家三甲醫院日門診輸液量在200到300人次左右,天氣變化高峰時會更多。  據了解,根據國家要求,我省於2011年開始控制公立醫院抗生素的使用,並每年對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專項整治。  「整治後,三甲醫院的抗生素使用比例比過去下降了很多。」
  • 國家為什麼禁止輸液?危害全總結
    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把醫院當保健院、抗生素當消炎藥,長期濫用抗生素,不僅不會殺死身體裡的病毒,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促使疾病周期延長! 輸液是將大劑量(一次給藥在100ml以上)注射液單次往靜脈滴注入體內的治療方式。通常由玻璃或塑料製品盛裝,不含防腐劑或抑菌劑,可將藥物、營養物質等直接輸入人體。
  • 2019年起,所有門診不再打點滴!輸液=自殺?
    在許多發達國家,輸液是醫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然而在國內的一些醫院,輸液往往成了「最簡單快捷」的首選給藥方式和治療常態。
  • 兒童濫用輸液副作用大,多省「門診輸液」喊停!4種疾病別再輸液
    但偏偏不管誰家孩子生病,家長為了追求速效也好,還是本身醫院機構為了盈利,都由「生病吃藥」改成「生病輸液」。但凡孩子生病,輸液成為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國家發改委曾對輸液做過數據統計,我們國家每年的輸液瓶使用就超過了100億,超出國際標準水平,這個數據震驚人心。殊不知,雖然輸液的效果來的比較快,但快卻並不等於「治癒」,更不能和安全劃等號。
  • 孩子輕度肺炎,一送到醫院就輸液,僅僅吃藥無法康復嗎?真相來了
    前兩天表弟微信聊起了他家一歲多的孩子:「這孩子不知怎麼回事,隔三差五的發熱,到醫院化驗血項白細胞1萬多,醫生要求住院。」對此表弟感到很無力。這不最近一次回來也是因為小傢伙發熱,醫院化驗血項白細胞還是一萬多,但這次表弟沒有聽醫生的話住院,而是給孩子門診輸液,輸完就回家。
  • 科倫藥業預計2020年盈利逾8億元 疫情下輸液發貨量下滑致業績微降
    受疫情影響,醫藥行業業績略顯疲態,輸液巨頭科倫藥業(002422.SZ)也受此影響。財聯社記者從一位接近科倫藥業人士處獲悉,因上半年醫院非疫情科門診量的下滑,進而影響公司上半年輸液出貨量下降,導致全年業績下滑,目前輸液出貨量已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
  • 科倫藥業預計2020年盈利逾8億元,疫情下輸液發貨量下滑致業績微降
    文 | 財聯社 記者張海霞受疫情影響,醫藥行業業績略顯疲態,輸液巨頭科倫藥業(002422.SZ)也受此影響。財聯社記者從一位接近科倫藥業人士處獲悉,因上半年醫院非疫情科門診量的下滑,進而影響公司上半年輸液出貨量下降,導致全年業績下滑,目前輸液出貨量已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
  • 常輸液血管裡會有玻璃渣?確有雜質進入體內
    這兩天氣溫忽熱忽冷,很多醫院輸液室又變成了「吊瓶森林」。而最近一篇《輸液=自殺》的傳言在朋友圈瘋傳,傳言稱,「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錢報記者請教了多位藥房醫師、門診醫生、藥企負責人後得知,輸液確實是風險最高的給藥方式,但是「輸液等於慢性自殺」是妖魔化說法。輸液裡有玻璃及橡膠微粒?
  • 一感冒發燒就輸液,已經害了很多人!盲目輸液的危害你清楚嗎?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出現感冒發燒的現象,第一反應就是去診所、醫院掛點滴治療,這個做法真的合理嗎?一起來了解下! 這是因為輸液是直接將藥物輸入血管內,隨著血液循環直接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從而造成了好得快的現象。一般是建議發燒在38度以上的人群在醫生的建議下去進行輸液。
  • 患者門診輸液被確診新冠肺炎!疫情期,診所千萬不要再輸液了……
    在村衛生室輸液的患者被確診了如題,筆者今天想傳遞的就是這一句話——疫情期間診所不要再輸液了!之所以想提及這個話題,是因為大「敵」當前總有一小眾人抱著僥倖心理,覺得「瘟神」不會來到自己的身邊,因此掉以輕心,釀成大錯。
  • 玻璃渣留血管 什麼情況該輸液
    >玻璃渣留血管 什麼情況該輸液2012-12-05 14:10:47出處:PCbaby作者:欣欣  「不能把微小顆粒的有害作用誇大,要客觀看待,不過,也應該看到,國外確實沒有小孩子一上來就輸液的,兒童應該謹慎輸液。」江蘇省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周國平表示,朋友也將網上的說法發給他看了,他個人沒有聽說過類似的事件,在他看來,靜脈給藥還是相對安全的。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就醫指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就醫指南  門診就醫流程  2、當日掛號  (1)自助掛號:通過①移動手機端掛號:「掌上中山一院」APP、「中山一院」微信公眾號;②門診自助機掛號  自助掛號時間:當日7:00~16:30(上午號需在11點前掛)  (2)人工窗掛號:門診大樓一樓掛號處掛號窗  人工窗掛號時間:當日7:00~11:30 14:00~17:
  • 網傳「霧化危害堪比輸液」專家稱霧化治療更安全
    但她看網上文章說,霧化可能比輸液更傷害孩子,這讓她產生了猶豫:霧化治療真的有這麼大的危害嗎?   據了解,雖然已到春暖花開的季節,但連日來武漢氣溫變化大,加上花粉、柳絮影響,兒童呼吸道疾病又迎來了高峰。最近,武漢兒童醫院每日霧化的患兒人數已超千人,其中哮喘、毛細支氣管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較多。
  • 同仁醫院今天發布關於2020年春節假期門診安排的最新通知
    同仁醫院今天發布關於2020年春節假期門診安排的最新通知 2020-01-2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這53種疾病原來不需要輸液!
    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而在廣東,部分地區的二級以上醫院、基層醫院等,都有輸液大廳。目前百姓對輸液危害還沒有好的認知。現在國內的醫院對於控制輸液遵循得不夠好,不合理的地方還較多,所以才要加強靜脈注射管理。若規定得以落實,可規範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使他們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引導老百姓形成對靜脈輸液危害的意識。 ——輸液為什麼危險?
  • 流感季來臨 青島多家醫院兒科門診"鼓了"
    流感季來臨,青島多家醫院兒科門診「鼓了」  疾控專家:流感流行趨勢加強,市民需做好防護  冬春季是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近期,青島多家醫院兒科前來就診的患兒數量激增,其中不少是流感患兒。  流感「串窩」,大寶二寶齊中招  12月16日一早,已經有心急如焚的家長帶著患病的孩子在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門診排隊等候就診。
  • 濫用抗生素,孩子將無藥可用!關於寶寶抗生素的使用,誤區必知
    其實有時家長也並不想用抗生素,關鍵是每次去醫院醫生都會開抗生素,不管是大醫院還是小門診,這就讓家長很頭痛了!醫院或者門診,娃一感冒,就上頭孢,一發燒,就吃阿莫西林……這幾年來,濫用抗生素是兒科用藥的普遍現象,也是爸媽又懵又怕的大難題。
  • 銀胡感冒散:告別吃藥打針輸液,中醫外敷療法更溫和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輸液量超過100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每年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上每人每年2.5到3.3瓶的平均水準。因此,作為一項重要的醫改舉措,吉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地已經控制或取消了醫院成人門診輸液治療。輸液屬於靜脈給藥,特點是量大、起效快,但快≠好,也不等於最安全。
  • 1歲孩子輸液後死亡?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
    孩子父親立即帶到醫院,發現醫院關門。再趕到當地人民醫院時,孩子已經死亡。 12月9日,記者從當地衛健委工作人員處獲悉,衛健委已經了解到此事,正在處理。 12月9日下午14時,記者從樂樂父親王先生口中得知,12月8日晚上,孩子突然被應縣公安局警方強行帶走,理由是要把孩子送到太平間。
  • 一患者輸液後死亡,醫生處方曝光!
    現在不談論這齣事醫生的抗生素是不是合理。但是我想說的是基層醫生沒有任何儀器檢查,我們只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工作。使用抗生素也是無奈之舉。 如果不用抗生素出現併發症了,輕的被病人罵庸醫,重了出現醫療事故。誰願意被病人戴上庸醫的帽子? 規範診療固然重重之重。但是運氣也是無法言說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