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中國萍鄉網報導,在江西省湘東硯田的一個診所裡發生了一起醫療事故。一年輕人因高溫引起頭暈中暑到診所就醫,輸液途中出現異常反應未得到及時搶救身亡。
據悉,該患者就醫時,診所醫生簡單了解段某症狀後,開了兩瓶點滴,隨後未帶手機便離開了診所,不久患者就出現身體難受、頭痛現象,卻無法聯繫上該醫生。待該醫生回到診所是,隨即又開了一瓶點滴,隨後萍鋼醫院和湘東區醫院的醫護人員也趕到現場對患者進行搶救,可為時已晚。
家屬認為,診所該醫生開藥前未對患者做任何藥物過敏檢查,打完點滴發現不適後,又錯誤診斷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致使患者死亡。涉事醫生認為,死者身體本來就有惡疾,責任在於死者一方。目前相關部門根據《江西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條例》相關規定,已向醫患雙方當事人告知了醫療糾紛的處理途徑、方法和程序。
停止大醫院門診輸液的風波才剛開始,這會就不斷傳來有人在診所打著點滴當場不治而亡的新聞,難免不讓人遐想聯翩。未來,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門診輸液?
大醫院門診輸液,已開不出抗生素
7月1日,是江蘇二級以上醫院門診禁止掛抗生素第一天,最嚴「限抗令」實施首日,據《南京晨報》報導,各大醫院門診已全面停抗生素輸液,大醫院門診醫生的電腦裡已開不出抗生素輸液,患者打點滴必須去急診。
去年年底,江蘇省衛計委員會發布了《轉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從2016年7月1日起,江蘇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江蘇對此是用分步走的安排,首先對抗生素輸液下手,接下來就是全面禁止門診輸液。
據了解,我國並未在國家層面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不過,日前,首部中國輸液安全專家共識《守護針尖上的安全——中國輸液安全與防護研究藍皮書》已正式發布,體現了國家層面對於安全輸液的重視。
截至目前為止,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江蘇等多省已發布文件明確表示停止輸液,還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醫療機構都在逐步明確限制門診輸液的政策。
除上述之外,據賽柏藍統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所有門診輸液室也已取消,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已取消門診輸液室,留存了一部分急診輸液室用於突發或夜間需要打「點滴」的患者。
從6月1日起,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停止門診輸液。
從今年6月20日起,烏海市全面取消三級醫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同時公布了上呼吸道感染、小兒手足口病等53種門診、急診不需要輸液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
2016年5月1日起,雲南箇舊市人民醫院除急診科、兒科外,停止輸注抗菌藥物。
2016年4月7日起,福建省三明市全面停止門診靜脈輸液(兒科除外)。
基層也開始限制輸液了!
早前,甘肅、陝西衛計委就陸續開始限制衛生室輸液,有些地區甚至全面禁止村衛生室靜脈輸液。大家都在惶恐,限制基層輸液的政策什麼時候會落到自己片區。
近日,湖南省衛計委就發布了《湖南省村衛生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通知,其中明確只有具備以下條件的才可以輸液,達不到標準的禁止一切靜脈給藥服務:
一、村衛生室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並經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核准後方可提供靜脈給藥服務:
1.具備獨立的靜脈給藥觀察室及觀察床,且觀察室的使用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
2.配備常用的搶救藥品、設備及供氧;
3.具備靜脈藥品配置的條件;
4.開展靜脈給藥服務的村衛生室人員應當具備預防和處理輸液反應的救護措施和急救能力;
5.開展抗菌藥物靜脈給藥業務,應當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相關規定;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達到輸液條件,就必須要有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這些面積加一起也要60~100平米,對於普通村衛生室來說很難達到,也沒有資金去擴建;而處理輸液反應的救護措施、設備這些更是很難齊全,這樣大部分醫生都會為了保險起見,會自動放棄輸液這塊業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讓村衛生室輸液了,那基本上就黃了。看來,限制、禁止輸液對村衛生室乃至基層醫療機構的市場影響是不可小覷的。
大輸液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
國家發改委曾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每人輸液8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而在我國的門診輸液處方中,80%以上涉及到抗生素,抗生素濫用造成的人體細菌耐藥,藥物不良反應機率增加等不良後果日趨嚴重。
越來越多的醫院禁止門診輸液,除了防止抗生素濫用的理由,控制醫保支付也是一大原因。有專家指出,如果這個政策擴展到全國範圍並嚴格執行的話,將會對大輸液企業、抗生素企業和注射劑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據央廣網報導,華潤雙鶴的一位高管坦言,限制使用抗生素的政策正在持續推進,可能由部分省市向更大區域蔓延,預計輸液使用量將下降20%以上,華潤雙鶴2015年報顯示,其輸液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1.12%,其主要產品塑瓶、軟袋的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4.8%和16.29%。
另一家大輸液企業華仁藥業,2015年的輸液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24%。華仁藥業證券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趨勢其實從2014年就開始了。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限制輸液、限抗令、醫保控費等系列改革,相關產業已經歷過一輪大洗牌,很多中小型企業或生存難以為繼被迫停產、或被收購。按照這樣的改革趨勢,未來,中國有五六家大型輸液企業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