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乾隆時期,我們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和珅,一個貪汙受賄的權臣,在乾隆一朝可謂是佔盡優勢,享盡富貴榮華,活得比那些親王都要威風。可是,乾隆一朝,並不僅僅是封建王朝一個沒落盛世,它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也曾為清政府徵戰四方。而乾隆時期的名將,不只富察傅恆、兆惠等人,還有好幾個戰功赫赫的將軍,他們亦是乾隆朝的重要將領,很多時候看起來,並不比傅恆遜色,一起來看看都有誰。
破例入祀昭忠祠的海蘭察:
海蘭察這個名字隨著電視劇《延禧攻略》的熱播,已經被更多的人知道,可歷史上的他,自有名氣,根本用不著宣傳。海蘭察在乾隆三十二年前後,就已經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兩次參加清緬戰爭,後來因功累升為參贊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一生,除了清緬戰爭,還在大小金川戰役、鎮壓甘肅回民起義、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喀之役上立下無數戰功。海蘭察死後,破例入祀昭忠祠,這在清朝是少有的殊榮。
作戰勇猛且運籌帷幄的阿桂:
電視劇《鐵將軍阿桂》很多人都看過,阿桂不是影視劇裡杜撰的人物,而是乾隆朝的名將。阿桂,他是名門出身,從乾隆三年開始長期戍守西北邊疆,大小金川之役他身先士卒,大小和卓之亂他立功顯赫,駐守伊犁他建言獻策,成就顯著……諸如此類,阿桂用軍功在乾隆朝步步高升,清緬之戰時,他運籌帷幄,最終功成名就。阿桂生前不但作戰勇猛,他還編寫《軍需則例》15卷,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資料。
戰功赫赫自殺殉國的班第:
博爾濟吉特班第,是清朝蒙古將領,在雍正年間就已經顯露頭角,乾隆十一年開始,任山西巡撫,此後多次任朝廷重臣。乾隆一朝,班第深受重用,除此以外,他還是一個領兵西徵準噶爾的將軍,戰功赫赫,幾次三番為朝廷立下功勞。可惜,班第並沒有活到最後,不是他作戰不利,而是在撤出伊犁時被叛軍包圍,自殺殉國。朝廷對他的犧牲深感痛惜,為他賜諡建祠,也算是對他的忠義所作的補償和認可。
上面提到的這三位名將,他們都是乾隆盛世裡的縮影,或許名氣比起傅恆、兆惠等人在後世的影響要低好多,但在歷史上,他們的功績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