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省會城市、4個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對這36座城市休閒發展的現狀進行測度與分析。結果怎樣?從綜合發展水平看,北京、上海遙遙領先。課題組首席專家樓嘉軍教授認為,以京滬為代表的城市休閒化發展頭部城市已經率先進入全域休閒化的發展階段。
在上海旅遊節之際,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聯合課題組研製的《2020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報告於9月17日第10次發布。作為目前我國有關休閒城市建設測度方面延續時間最長、最權威的研究報告,這份「藍皮書」道出當前中國城市休閒化十年來呈現的特點和趨勢。
【十年後,半數城市離開了最末區間】
《2020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從經濟與產業發展、休閒服務與接待、休閒生活與消費、休閒空間與環境、交通設施與安全等5個大維度進行結構化數據的挖掘與梳理。
綜合指數排序中,廣州、重慶、深圳緊隨北京和上海後。排在前5位的城市全是超大型城市,這一分布與大都市在全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相符合,即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是城市居民休閒的基礎;城市居民休閒水平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反映。
同時,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和武漢進入城市休閒化發展水平前10位。這些城市是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文旅融合效果顯著的重要城市,城市休閒化發展勢頭迅猛。
「總體來看,中國城市休閒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發展差異日益縮小,但城市間的發展差異仍不容小覷。」作為編制與發布方,華東師大工商管理學院休閒研究中心與上海師大休閒與旅遊研究中心將36城得分按ABCDE五級標準劃分,10年前共有23個城市位列第五層次E,今年「最末區間」的這個數字已降為過去的半數。同樣,10年前,排名首位與位列末尾的城市之間,休閒化指數相差7.64倍,而今只有4.97倍。
樓嘉軍預計,到2025年,在目前列入監測的36個城市中,約有1/2城市的休閒化水平將進入中高水平的發展階段。「十四五」期間,廣州、重慶、深圳、成都和杭州,或將先後步入全域休閒化發展階段。
【僅兩倍,休閒生活與消費指標首尾差異】
所謂城市休閒化,是指當城市在人均GDP達到3000至5000美元階段後,就逐步進入這樣一個發展時期。課題組成員、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毛潤澤表示,「這個時期,在居民消費方式、產業結構、城市功能、公共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方面相繼形成休閒化特點。」
在5個分類指標中,「休閒生活與消費」,主要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休閒消費結構,也是城市休閒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從這一指標看,上海、杭州、北京、長沙和廣州,位居2020年指數的前5位。
事實上,從休閒生活與消費類指標看,各城市整體水平都較高,首尾城市之間差異最小,僅有2.2倍。同時,從休閒空間與環境類指標看,首尾城市之間差距也相對較小,為3.01倍。這說明,近年來在「兩山理論」「生態文明」思路、「公園城市」「人民城市」建設等精神引導下,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整治,居民戶外遊憩空間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樓嘉軍認為,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的重要關口,借鑑國際上城市休閒化發展經驗可知,進入小康時代後,我國城市休閒化也將步入以環境高質量改善和生活高品質發展為特徵的新階段。
【開新局,東部領先中部崛起西部趕超】
值得注意的是,從區域發展格局看,「東部領先、中部崛起、西部趕超」,正在成為中國城市休閒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格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建設與西部開發政策的大背景下,近年來西部地區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休閒化發展水平與發展質量都表現出鮮明的加速態勢,城市休閒化發展的整體均值水平甚至高於中部,區域內部發展的協調度也優於中部。
另一方面,在去年和今年城市休閒化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東部6個,中部1個,西部3個。顯而易見,西部崛起勢頭明顯,令人刮目相看。
作為華東師大教授和上海師大特聘教授,樓嘉軍認為,當今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而中國城市休閒化的發展正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城市休閒化進程將會進入較快的發展時期,將是以往任何時期所不能比擬的。」
2020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