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過小年兒,迎新春。(圖文無關)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中新社福州1月28日電 題:(新春見聞)臺灣大學生福州過小年:「這年味陌生又親切」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28日是臘月二十三,來自海峽兩岸的32名大學生參加「第二屆榕臺大學生閩都文化體驗營」,攜手在福州過小年,包肉燕、品魚丸,共同品味這「又陌生又親切」的年味。
其中21名臺灣籍學生來自臺灣樹德科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輔仁大學、逢甲大學等15家臺灣大學,他們都是首次「登陸」。為期4天的活動「又潮又復古」,讓他們對大陸好感倍增:穿漢服撐油紙扇「穿越」福州千年街區三坊七巷;跟隨抖音大師挖掘自己的網紅潛質;赴閩侯曇石山文化遺址「看古人」;到東湖數字小鎮玩一把VR「黑科技」。
在清代福州四大書院之首的鰲峰書院,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三年級學生譚穎第一次穿上漢服,依循古制行「謝年禮」,「感覺好酷」。譚穎告訴記者,臺灣因為少子化嚴重,有師姐建議她前往到大陸音樂培訓機構工作,「比如教鋼琴,在大陸你絕對不會招不到學生。」
譚穎對大陸時興的網絡教育特別感興趣,希望此行能深入了解大陸幼教市場。她的新年願望就是通過直播、視頻上網課,在臺灣接到大陸工作機會,「相信這種模式會鼓勵更多臺灣青年關注大陸。」
臺灣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一年級學生阮以竹心靈手巧,很快成為大學生們公認的包肉燕高手,只見她右手持筷挑起一點肉糜,往左手掌心裡的肉燕皮一抹,五指一攏一旋,一個圓鼓鼓的肉燕就立了起來。
18歲的阮以竹想像中的大陸「古香古色,山水如畫」,沒想到福州傳統和現代並進,人文飲食與臺灣相近,感覺這年味「又陌生又親切」,令她消弭了到大陸讀研究生的擔憂。
與臺灣口味近似的福州魚丸和荔枝肉,也讓就讀於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三年級的林裕城自舌尖感受到榕臺的親近感。林裕城透露,沒來大陸前他已決定要考取大陸律師證照,他比較擔心大陸市民未必見得會信賴「人生地不熟」的臺灣律師。
「這幾年間,臺灣考律師證照的補習所越來越多地聘請大陸名師,這反映出一個西進的大趨勢。」林城裕給自己打氣,「只要慢慢磨,跟著老律師好好做,大陸機會很多。」
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的陸生洪鑫告訴記者,大陸影視劇、大陸各種明星選秀綜藝節目在臺灣熱播流行,讓臺灣年輕人直觀地感受了大陸的確「愛拼會贏」,也激勵他們來了解大陸,親近祖地。
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副主席梁志強在當天開營式上致辭表示,相信兩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建立的友誼將成為一生的財富。他期許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惠臺措施推動和落實,將吸引越來越多臺胞來福州親身感受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