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堪稱現代建築史中最為重要的住宅之一!

2020-12-24 十四家居

修道院的中庭之所以能夠控制複雜的房間集合體的有效理由是,它不是與特定的功能相對應的,它是一個空隙。實際上這個空間,是一個庭院,可以採光,是一個換氣的空間,是走廊,是廣場,是起居室,也是冥想的場所。這個空間通過與其他各種不同的空間相結合,就有可能成為全體的中心。如如果將這個空間放在大學建築中,作為庭院就會發揮其巨大的作用。比如在英國的劍橋大學我們就可以看到它的成功實例。

我們也可以從住宅的天井庭院中看到很多這種具有相同性質的靈活的中心空間由具有單一、固定中心的空間構成所形成的房間集合體的例子,我剛才列舉了路易斯·康康設計的達卡國會議事堂,但是這種中心型的構成在宗教建築當中是非常普遍的。

這是因為在宗教建築當中中心和邊緣這種結構不論是在意象上,還是在使用目的上,都存在有本質上的共同點。這點我們可以從早期的基督教建築當中發現特別精彩的實例。比如最初是陵墓的聖康斯坦齊婭寺( Santa Constanza),其中心和周圍的圍合空間都非常明確。聖斯特法諾教堂( Santo Stefano Rotondo)是我在羅馬最喜歡的建築之一,同心圓像波浪樣不斷地向外擴散。

實際上這個建築經歷過多次的增建和拆除,雖然原型究竟是什麼樣的好像還沒有得到確證,但是它的中心沒有改變。在祈禱的中心,天空的自然光線從上方酒落下來,人們集中在這裡祈禱,並在周周圍散步,然後在它外側的小房間駐足祈禱。同樣外側的圍合空間的構成在古代的佛教寺院中也能夠看到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的拱頂空間是從伯拉孟特( Donato Bramante)設計的原案(圖3-20)發展而來的,經過多位文藝復興時期大建築師之手,最後由米開朗琪羅完成,它充分地展示出了中心型的空間意象。

但是在建成之後立刻就被改建,變成了長廊型的空間,現在很難看出它原本是中心型的空間。這是因為作為人類自己所屬的空間,實際上人類只能在某個尺度範圍之內擁有中心型的空間,如果超過了這個尺度,即使在觀念中能夠擁有,在實際的尺度當中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如果我們想要體會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心型空間,我們可以去看一下矗立在義大利託迪迪(Todi)l山上的小教堂,因為這個小教堂比梵蒂岡的花裡胡哨的建築更能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心型空間的理想形態。

在文藝復興時期,也有不是宗教建築,但卻擁有中心型的平面布局的建築,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帕拉第奧的卡普拉別墅就是一座這樣的建築。卡普拉別墅俗稱圓廳別墅,是位於北義大利維琴察郊外小山丘上的一個別墅。在建築的中心是拱形的屋頂,四個立面與神殿建築完全相同,還沒有什麼住宅建築是採用如此純粹的中心型平面布局來設計的。即使是最原始的單空問住居,它的入口也只是開設在一個立面上而已。這個別墅可以看作是文藝復興時期中心型空間的理想形制在住宅建築上實現的結果,是非常少見的。

構成住宅的房間群具有如此的等級制度,通常在我們的居住建築當中可以說是不可想像的。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就是以這個圓廳別墅作為舞臺的。其中的一個場景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在空曠的中心大廳裡只有主人公一個人坐在那裡用餐,突然一陣狂風吹過來,非常具有戲劇性。但是這個中心空間作為家庭居住的住宅空間,就令人難以想像了。事實上,即使是在這部歌劇當中,用餐、嬉笑、玩耍等這些人們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是在支撐建築物的基壇上進行的。帕拉第奧的圓廳別墅,因其純粹和簡潔的構成而為人們所模仿,並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多地被模仿的作品。而所有的模仿作品都將這種中心型布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變,表明了住居的複雜性。

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堪稱現代建築史中最為重要的住宅之一。其正方形的平面、單純封閉的幾何學輪廓等,與帕拉第奧的圓廳別墅存在有許多共通之處。賴特早期的草原式住宅中有很多採用的也是帕拉第奧的正方形的平面構成,但是在平面的中心放置的不是帕拉第奧式的大廳,而是堅實的暖爐,房間群圍繞著這個暖爐布置,這樣各個房間就可以分別與爐產生聯繫,並通過改變房間的形狀而形成各自的特徵。

相關焦點

  • 勒 柯布西耶作品之薩伏伊別墅
    薩伏伊別墅(the Villa Savoye)概述: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作品之一,位於巴黎近郊的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於1928年設計,1930年建成。在浩如繁星的作品中,薩伏伊別墅(the Villa Savoye)以其獨特的魅力,長久地為人們所鍾愛。在勒柯布西耶所有的住宅當中,薩伏耶別墅象似「白色女王」,這是他在20年代「白色時代」最後的傑作,幾乎是柯布獨創的建築語彙的集大成,也可以說是純粹主義繪畫立體化的結晶。
  • 薩伏伊別墅抄繪_2020年薩伏伊別墅抄繪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這幢白房子表面看來平淡無奇,簡單的柏拉圖形體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牆,簡單到幾乎沒有任何多餘裝飾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稱為裝飾部件的是橫向長窗,這是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讓光線射入。」  薩伏伊別墅是勒·柯布西耶純粹主義的傑作,是一個完美的功能主義作品,甚至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最能體現其建築觀點的作品之一。
  • 薩伏伊別墅平立剖_2020年薩伏伊別墅平立剖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這幢白房子表面看來平淡無奇,簡單的柏拉圖形體和平整的白色粉刷的外牆,簡單到幾乎沒有任何多餘裝飾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稱為裝飾部件的是橫向長窗,這是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讓光線射入。」  薩伏伊別墅是勒·柯布西耶純粹主義的傑作,是一個完美的功能主義作品,甚至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最能體現其建築觀點的作品之一。
  • 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作品:薩伏伊別墅
    勒·柯布西耶  人物簡介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
  • 對話經典 | 世界遺產-薩伏伊別墅
    在壯遊的歷程中,柯布西耶開始逐步建構他的建築思想。他認為現代建築必須要向古典主義(特別是米開朗基羅、巴洛克風格之前)的建築學習,滿足簡單的生活機能即可,不必再加上瑣碎的、頹廢的、裝飾的、貴族的美學風格。
  • 歐洲近現代典型的宮殿、別墅、住宅建築
    近現代最具特色的別墅有: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勒·柯布西耶設計的薩伏伊別墅等。薩伏伊別墅位於法國巴黎近郊,是一位富豪的別墅,1928年由勒·柯布西耶設計,1930年建成。地段為12英畝,建築佔地只有20米×50米×20米的方形,高三層。
  • 簡單而純粹,現代主義建築的經典:薩伏伊別墅
    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主要倡導者,機器美學的重要奠基人,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是功能主義建築的泰鬥,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是「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之一。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於瑞士的一個鐘錶工人家庭,畢業於當地的一個中專藝術學校,1902年柯布西耶在都靈國際裝飾展以一隻雕刻手錶獲獎。
  • 薩伏伊別墅像是一個精巧細緻的複雜機器,簡約而又不失風雅!
    在20世紀的新建築中,越來越注重空間的組織與塑造,建築的內部空間設計已從傳統的靜態空間逐漸發展到現代建築的動態空間。而建築師柯布西耶在傳統的空間上又增添了人在其中連續位移而產生的時間因素,因而使建築空間呈現出更多的自由變化,更為豐富靈動。別墅採用開放式的室內空間設計,動態的、非傳統的空間組織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樓梯和斜坡道來組織空間。
  • 柯布西耶,還將繼續影響我們
    在其中將自己的建築觀點與詩歌文學相結合,這在他1923年發表的那本驚世駭俗的《走向新建築》中可見一斑,並由此掀起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狂飆。《走向新建築》的譯者陳志華教授在此書的卷首題寫道:現代建築的基本精神就是民主和科學。柯布西耶迫不及待地要向這個時代表達自己的聲音:新的時代——一棟住宅是這樣一種人道的境界,它圍護著我們,把我們跟有害的自然現象隔開,給我們以人文的環境,為我們這些人。
  • 與柯布西耶聊聊天
    科恩強調,這不僅僅是柯布西耶創作生涯中的五個階段,也是他生命中的五個重要時期——從年輕到年老,他創作風格的演變跨越了不同地域,從瑞士侏羅山脈地區(Jura Mountains)到巴黎,從巴黎到更廣闊的世界,最終回到地中海。「他一生中的成就不勝枚舉。
  • 柯布西耶:作品多變性令人難以置信,創造建築界的新時代
    讀庫薩伏伊別墅(1928—1931年)▼今天要講的案例是書籍《一住一萬年》第三冊現代主義住宅部分的一個案例,大小朋友們有書的可以結合起來一起看。薩伏伊別墅,是坐落在法國一個小鎮山頂上的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建築,這座建築是建築史上現代主義建築的宣言,也是柯布西耶「新建築五點」設計思想的集中表現。
  • 看到薩伏伊別墅的設計和裝修,你會不會感到很驚訝
    薩伏伊別墅從19281931年在普瓦西建成至今,一直是功能主義建築的典範。勒·柯布西耶(LcCorbusier,1887—1965年)在這裡實現他的「新建築5點」,並創造了一個有著無與倫比的力量和詩意的作品。
  • 柯布西耶來了,有17件建築作品入選世遺的他,給自己建造的「臨終...
    「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大展花落蘇州嚴葭淇毫無疑義,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是一位書寫了建築史的大師,且是現代建築史上唯一能以「偉大」相稱的建築大師。
  • 建築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在窒息的宗教氛圍裡,羅馬的精神已埋在廢墟中,羅馬宏偉的建築長滿了荒草。柯布西耶是個鐘錶匠的兒子,他也穿越了希臘和羅馬的世界,除了伯魯乃列斯基看到的一切,他還多看了一個文藝復興時代。他被包圍在各種各樣偉大的穹頂之下,同時也困在文藝復興之後,失控的巴洛克和古典主義營造的,極端困境中。柯布西耶在聖彼得大教堂流連忘返。
  • 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託13個作品有望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僅次於柯布西耶!
    首批的申請作品有13座建築,分別是:帕米歐肺病療養院、阿爾託工作室、阿爾託自宅、芬蘭大廈、芬蘭國家年金協會主辦公樓、文化之家、于韋斯屈萊大學、夏季別墅、塞伊奈約基市民中心、紙漿工廠與員工住宅、珊納特賽羅市政廳、瑪利亞別墅、伏克塞尼斯卡教堂。
  • 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大展亮相國內,精彩不容錯過
    少年時的柯布西耶在當地一所美術高中學習,在那裡他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一名老師之一。 勒·柯布西耶設計的家具系列 柯布西耶一生中最喜愛的作家之一是塞萬提斯。
  • 建築設計-大師作品分析-吐根哈特別墅
    吐根哈特別墅(Tugendhat) 建築師背景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國建築師,(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也是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與賴特、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並稱四大現代建築大師
  • 逝世50年後仍未走出爭議漩渦,柯布西耶其實是另一個畢卡索?
    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在其逝世50年後,中國大陸首展「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築」日前在深圳舉辦。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力的建築。薩伏伊別墅LC4躺椅模度人從背後看躺臥的女人​四個女人夫婦 1965年
  • 柯布西耶經典建築賞析
    建成之初公寓曾被輿論界諷刺為「貧民窟」「20 世紀最差的住宅類型」等,但無論怎樣,都改變不了馬賽公寓成為柯布最有創意和影響最為深遠作品的事實。 混凝土澆築的人體模度圖案 薩伏伊別墅建成之時,眾人為其純淨簡潔的風格所傾倒,而馬賽公寓的建成又掀起新一輪建築藝術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