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深秋伊犁河邊腦海總會浮現,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020-10-14 花開可要遠行

家鄉新疆伊犁,美景從春到冬,季季不同,各有風情。


而獨愛伊犁的秋,因為伊犁有條母親河,名叫伊犁河,伊犁河的落日每每都看不夠,每年的秋天站在不論那一段的伊犁河邊,腦海中總是能浮現出: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雖然這句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江南秋色的畫面。


可北方的家鄉在此時也總有著相似的畫面。



這條與眾不同自東向西流出國境的伊犁河,最後注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卡普恰蓋水庫。


它的主水源是特克斯河,發源於天山山脈汗騰格里峰北側,向東流經昭蘇盆地和特克斯谷地,又向北穿越伊什格力克山,與右岸支流鞏乃斯河匯合後,稱為伊犁河。



秋日河水依舊流向西,滾滾逝去,某段平緩的蘆葦水草的淺灘處總能吸引無數的鳥禽,灰白色的野鴨子,黑褐色的水雞,灰白色的水鳥,純白色的白鷺,黑色的鸕鷀這些年繁衍棲息,越來越多的數量再此越秋過冬。


水草深處,不經意的路過總能激起警覺的它們,沒等拿起手機,早已飛進草叢,又或飛上高空,或者乾脆不見身影。此時的一動一靜,心因景而靜的和諧畫面,總是美不勝收,讓人心生嚮往。



難得的冷空氣過後的豔陽天,遠來到伊犁河的偏僻地段,下午時分,先是路過一片明晃晃的太陽下的楊樹林,楊樹的葉子此時金燦燦的,像一面面錦緞的小旗揮舞著自己,


伸開手指擋住光陰,眼睛在日光下睜不開眼,光影裡到處都是金色的,想起那句日光傾城,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向來是很難體會。



走在樹下,踩著發出沙沙聲的落葉,隨手拾起一片黃葉,看得清每一條脈絡,每片都獨有自己的風格。


時光總是稍縱即逝,每年葉子金黃的時節總忍不住出門踏秋,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錯過了眼前的美景,與伊犁的秋天擦肩而過。



除了金黃更加斑斕的要數爬牆虎的豔紅了,曾經深綠的葉脈,在秋日的某一天,突然變身鮮紅懸掛在藤架,牆頭,宣誓著秋天不只是金黃色的,還有明媚的紅,紅的那樣奪目,紅的那樣耀眼,絲毫沒有一絲的嬌羞,


一如北方新疆的粗獷豪邁,肆意妄為一點也不含蓄的展示著自己,仿佛從春天抽芽到盛夏的繁茂只為窮其一生拼盡所有的力氣在深秋一如花朵般的綻開。



國慶前還沉甸甸的稻穗,在大風過後,稻浪起伏的呈現出一片成熟的景象,而今早已收割完畢,稻穀早已堆積在馬路,房屋旁邊成堆的高高堆起,


田地裡是四四方方成捆打包好的草垛,只等飼養牛羊的主人前來。而不久前似乎還是青翠的顏色,稻田水中小魚翻跳,轉瞬稻花香裡說豐年。




有水的地方就有蘆葦,此時的蘆葦蘆花正茂,顆顆細細的絨毛在風中搖曳,陽光中繁華一般漸欲迷人眼,釋放出淺金棕色的光芒。


不時的有野鳥,水雞在叢中撲騰,偶爾也有彩色的野雞呼扇著翅膀越過不太寬闊的伊犁河水面,鑽入其中,轉瞬不見,只聽見其聲,嘓嘓的叫。


放了水的蘆葦蕩偶遇幾個乘著水淺穿著防水衣下水摸魚的人兒,娛樂了捕魚的人們,卻可憐了水淺無處可藏的魚兒,畢竟魚苗還小。



走近一片盛夏深玫紅早已不見的紅柳叢邊,紅柳早已被一季的太陽烤曬枯黃,聽潺潺的伊犁河水打著大小漩渦向前奔流,


突然激起一群黑色鸕鷀,張開翅膀飛上天空,打一個旋轉,飛進更遠的河灘中央,此時太陽日漸西沉,在河水中倒影出第二個波光粼粼的太陽與天空中的太陽交相呼應。



河邊泥沙上一地野鴨子,鸕鷀的腳印,時而一溜一片片的白色羽毛是它們停留過的痕跡。


鸕鷀也叫魚鷹,是黒褐色的,它是食魚的遊禽,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水中捕食,和水性好的人兒一樣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和人類的衣服一樣溼透,卻沒有其他海鳥的防水油,所以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太陽下曬乾自己的翅膀才能再次飛翔。



它的嘴長兒有力,錐狀是最好的啄魚形狀,咽喉處有小囊。下水的時候,脖頸向上伸得很直,頭微微向上傾斜,遊得很歡。潛水捉魚時,首先半躍出水面,再翻身潛入水下,靈活極了。


詩經中第一首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有學者認為詩中的雎鳩,就是鸕鷀。



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這幾年的環保越來越好,伊犁河周邊的環境吸引了更多種類的野生動物,白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隔著河水,看得到河灘的水草豐茂的地方,白鷺三三兩兩,或比翼齊飛,乳白色的身形纖細,翼翅展開飛翔時如仙鶴一般。



臨走時不經意的驚擾到一隻傲嬌的白鶩,從草叢中拍打著白色羽毛逆光高高飛翔,是一隻孤鶩的暗影,


晴空是藍寶石色的,晚霞遮住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對於淺粉紅色的落霞光掩映著孤鶩冷色,兩翅緩慢地鼓動飛翔過河那邊,便不見了身影,這一幅美景久久在印象裡揮之不去。



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水面上微風過處,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太陽的倒映著的景物蕩漾開去,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秋天的伊犁河,浪花滾滾向西而去,卷著樹枝,砂石一路向前,不知疲倦,年復一年,帶走的是時間年華,帶不走的是青蔥記憶。



離開看落日餘暉慢慢的沉下,映射出奶油粉的水面,粼粼的光,西方一片通紅。東方又飛來倆群或者野鴨子,或者鸕鷀一會排成一字,一會排成人字,一路向西追隨著太陽,漸行漸遠。


----------------------------------------------------------------------------


我是花開可要遠行,關注,新疆的風景一路分享。

相關焦點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王勃《滕王閣序》佳句迭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是其中之一。本句首先是色彩美。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是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首先這兩句是王勃《滕王閣序》中間的句子,是駢文句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可以看到,除了抑揚頓挫之外,節奏感的重複性和押韻都是完全達不到詩歌要求的。確實,這兩句寫景非常漂亮,意象營造也成功,要不然也無法成為千古名句。
  • 江西南昌滕王閣遊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共9層,其中5層為最佳觀景層,是整個滕王閣的精華所在。中堂牆上的銅板上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寫的。6樓是仿古舞臺,每小時有一場古裝表演,也是遊客參觀的最高樓層。如果你正好想去滕王閣,你不妨看看下面,看看你的遊客的個人測試如何。網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王騰的開國之名命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寫的就是美麗的鄱陽湖
    前一陣鄱陽湖大水漫捲,許多焦慮的目光注視著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寫的就是美麗的鄱陽湖。唐朝詩人王勃曾在他的那篇膾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用大手筆描繪美麗的鄱陽湖。一千多年前,詩人王勃來到滕王閣上,推開精美的閣門,俯視雕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在眼底,紆迴的河流,沼澤使人看了感到驚豔。正值雨過天晴,虹消雲散,陽光照耀著天空,美麗的鄱陽湖漁歌唱晚。落霞與湖上的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裡不是江南,是河南!
    宿鴨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吸引著四方賓朋前來觀光遊覽,也成為帶動汝南經濟發展的亮麗名片。
  • 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被人誤解
    短短的一篇序裡面創造了很多成語和俗語,如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高朋滿座,萍水相逢……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這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我們的印象裡,這兩句一般都解釋為落霞與野鴨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
  • 一張圖詮釋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他們四個人文章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無論詩中還是文中,最好的句子都是王勃的,他排在第一,也算實至名歸了。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千辛萬苦找了這張圖,來重現當年王勃筆下的美景。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這幅美景,就是「壯麗」。幸虧王勃不是近視眼,不然,他一定寫不出這幅美景的。
  • 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最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子一出,閻公大吃一驚,連聲讚嘆王勃是舉世無雙的天才。回過頭來,我們再品讀這首和《滕王閣序》同時作的《滕王閣詩》。第一句用直白的筆觸,寫出了滕王閣的氣勢。滕王閣面朝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但這麼好的景象,如今還有誰在滕王閣上欣賞呢?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字裡行間,領略唯美風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文中的經典寫景的詩句,讀過《滕王閣序》的人都知道,裡面很多詩句都是描寫景色的,就比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南昌暮山紫」、「層巒聳翠」等等讀完這首詩使得我整個人都心曠神怡,感覺自己仿佛就是置身在一片大自然之中一樣
  •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為什麼可以用在詞中不可用在詩中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是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前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化用了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 「詩傑」王勃十首經典詩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將拂曉,鳥飛於村前村後;春天將到,魚戲於水中更歡。此言鳥比人更早起,魚比人對春天更敏感。6、霜前柳葉銜霜翠,雪裡梅花犯雪妍。出自唐·王勃《春思賦》。此以擬人修辭法,將柳葉、梅花人格化,使其帶有人的生命情態,從而化平淡為生動,將霜前柳葉碧綠、雪中梅花紅豔的形象生動地再現出來。
  • 秋水長天共一色
    九月的伊犁,就像落了霜的翠玉,溫潤而清脆,又像一個盛滿了顏料的調色板漂浮在伊犁河的兩岸。這裡不光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工筆,更多的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金秋就這樣在伊犁河水中慢慢划過了,開始了一場金秋盛宴!就以伊犁「尼勒克百裡畫廊」來說吧,金秋風光,讓人痴迷哦!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聽這首詩來南昌就知道去哪了
    滕王閣南昌旅遊必去:NO.1滕王閣簡介: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樓共9層,5層是觀景最好的樓層,也是整個滕王閣的精華。中廳牆上銅板雕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的手筆。
  • 金秋九月丨一覽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初見滕王閣,便感受到了他的宏偉氣勢。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木雕,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
  • 遼河 行記⑥|石佛寺水庫,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閣看到的景象,如今在石佛寺水庫也能一覽。 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的石佛寺水庫是東北最大的平原溼地性水庫,作為遼河幹流上唯一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石佛寺水庫通過與上遊左側支流的清河、柴河、南城子、榛子 嶺 4 座水庫和區間堤防聯合調度,將下遊的防洪標準由3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南昌半日遊
    夏天去那裡逛一逛應該會很涼快吧。重新坐上202路公交車,來到八一廣場。陰沉沉的天顯得這裡更加的莊嚴肅穆,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這裡,曾發生過多麼值得牢記的事。我們永不應該忘記,今日的和平源自前輩的奮鬥。時間原因,我們沒能去八一紀念館進行參觀,這是我們此行的一大遺憾。如果想去,記得四點之前去哦。最後一站,也是最精彩的一站,我們去了著名的滕王閣。
  • 鶴慶渼龍潭:正是霜葉映秋水
    特別是深秋時節,那一排沿著涓涓龍潭水流經生長的上百年的烏桕樹(也稱海棠紅)和黃蓮木,被季節染紅,一刻間,點亮了天高雲淡之下的渼龍潭的「渼」。「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末懷李白》【唐】杜甫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汩羅。古典君:這首因風起秋水而懷念友人的抒情詩,感情十分強烈,但不是奔騰浩蕩、一瀉千裡地表達出來,感情的潮水千迴百轉,縈繞心際。
  • 江西南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八一廣場南昌市的又一地標,城市中心廣場,廣場中心有大型的音樂噴泉,值得一去!
  • 潮州有個「古渡頭」,在韓江上遊,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美麗景色
    遊覽潮州古城,肯定少不了「一江與一堤」,即韓江與韓堤,它們是貫穿潮州歷史的鏈條,串起了潮州這座千年古城的文脈。當秋天季節,來到潮州古城,「一江與一堤」眾多景點中,珊珊三丫頭建議你一定要到潮州八景之一的「鱷渡秋風」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