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
亭臺樓閣,是中國建築的靈魂所在,它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凝固了歲月的滄桑。
滕王閣與嶽陽樓、黃鶴樓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而滕王閣因為它雄渾豪邁的氣勢,臨閣的風景優美,而被推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而得名。歷朝歷代吟詠滕王閣的名篇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
在文末,作者以一首七言古詩收尾,這首詩凝練含蓄,概括了全篇的內容,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上宴請同僚和賓客。年輕的詩人王勃路過這裡,參加了這次盛會。
酒席上,賓客們詩興勃發,爭相作詩來記錄這場盛宴。主人閻公想讓他的女婿為這場盛宴作一篇序,來顯示一下才華。但他又知道王勃文採很好,於是就假意讓王勃先作一篇。
大家都了解閻公真正的用意,以為王勃會推辭,誰知道王勃毫不謙讓,提筆就作。閻公有些不高興,退出了酒席,在一邊等著看王勃的笑話。
王勃下筆寫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都是老生常談,不過如此。王勃又寫出「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反覆品讀這句詞,開始覺得王勃非同小可。
最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子一出,閻公大吃一驚,連聲讚嘆王勃是舉世無雙的天才。
回過頭來,我們再品讀這首和《滕王閣序》同時作的《滕王閣詩》。
第一句用直白的筆觸,寫出了滕王閣的氣勢。滕王閣面朝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但這麼好的景象,如今還有誰在滕王閣上欣賞呢?
當年權貴們腰系玉佩,乘坐掛著鸞鈴的馬車來閣上聚會,如今已經是人去樓空了。
第二聯描寫了滕王閣外的風景。日出時分,南浦的輕雲在畫棟旁隨風飄浮;傍晚時分,西山的小雨拍打著滕王閣上的珠簾。這兩句不僅描繪出了閣外略顯蕭瑟的景致,也從側面描寫出了它的雄偉壯觀。
下面兩聯使這首詩的情緒轉向悲涼,讓我們不禁感嘆人生無常。「日悠悠」,點出了逝去時間的漫長,因此詩人發出了對物是人非、鬥轉星移的感慨。
最後,詩人感嘆,昔日在滕王閣中舉辦宴會的滕王,如今身在何處呢?只剩下欄杆外的長江,奔流東去,日夜不息。
這首詩語言凝練,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可以稱得上是雙璧同輝。雄偉的滕王閣,在王勃的詩文中流芳百世,屹立千年。
滕王閣在奔流不息的贛江邊屹立了一千三百多年,也歷經了二十九次修建,今天我們看到的滕王閣是1989年重建完成的。滕王閣的每次修建,都會與當時的建築風格相融合。
元朝統治者曾經兩次重修滕王閣,畫家夏永就把第二次修建後的滕王閣描繪在不足一平尺的絹上,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元代的滕王閣。
▲《滕王閣圖》 元 夏永
絹本墨筆 26.5cm×27.5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這幅《滕王閣圖》刻畫細膩,氣勢宏偉,可以說是界畫的精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畫面右側的滕王閣。它掩映在怪石古松的後面,在周圍較低樓閣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豪邁巍峨。
滕王閣的飛簷微微翹起,牆體和支柱用華美的花紋雕飾,這些花紋細密而不繁瑣,給滕王閣增添了雍容華貴的氣息。
滕王閣的頂層似乎在舉行一場盛宴,透過中間的窗子看過去,文人們觥籌交錯,歡笑聲衝出樓閣,在空中盤旋。
畫面左側,遠山延綿起伏,江水煙波浩渺,一艘木船鼓帆前行。
夏永還用蠅頭小楷在圖冊上題寫了全篇《滕王閣序》,詩文與畫面相得益彰,圖頁上的滕王閣在詩文的描繪下,在一碧萬頃的江邊熠熠生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伴著繽紛的晚霞和奔湧的江水屹立千年,閱盡春花秋月,歷經雨雪風霜的它,仍然會傲然挺立,迎接下一個千年。
《詩書畫》同名圖書現已面世
《詩書畫》播出時間
每日17:50,東方衛視《詩書畫》與您不見不散。
原標題:《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