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

亭臺樓閣,是中國建築的靈魂所在,它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凝固了歲月的滄桑。

滕王閣與嶽陽樓、黃鶴樓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而滕王閣因為它雄渾豪邁的氣勢,臨閣的風景優美,而被推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而得名。歷朝歷代吟詠滕王閣的名篇數不勝數,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

在文末,作者以一首七言古詩收尾,這首詩凝練含蓄,概括了全篇的內容,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上宴請同僚和賓客。年輕的詩人王勃路過這裡,參加了這次盛會。

酒席上,賓客們詩興勃發,爭相作詩來記錄這場盛宴。主人閻公想讓他的女婿為這場盛宴作一篇序,來顯示一下才華。但他又知道王勃文採很好,於是就假意讓王勃先作一篇。

大家都了解閻公真正的用意,以為王勃會推辭,誰知道王勃毫不謙讓,提筆就作。閻公有些不高興,退出了酒席,在一邊等著看王勃的笑話。

王勃下筆寫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都是老生常談,不過如此。王勃又寫出「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反覆品讀這句詞,開始覺得王勃非同小可。

最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子一出,閻公大吃一驚,連聲讚嘆王勃是舉世無雙的天才。

回過頭來,我們再品讀這首和《滕王閣序》同時作的《滕王閣詩》。

第一句用直白的筆觸,寫出了滕王閣的氣勢。滕王閣面朝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但這麼好的景象,如今還有誰在滕王閣上欣賞呢?

當年權貴們腰系玉佩,乘坐掛著鸞鈴的馬車來閣上聚會,如今已經是人去樓空了。

第二聯描寫了滕王閣外的風景。日出時分,南浦的輕雲在畫棟旁隨風飄浮;傍晚時分,西山的小雨拍打著滕王閣上的珠簾。這兩句不僅描繪出了閣外略顯蕭瑟的景致,也從側面描寫出了它的雄偉壯觀。

下面兩聯使這首詩的情緒轉向悲涼,讓我們不禁感嘆人生無常。「日悠悠」,點出了逝去時間的漫長,因此詩人發出了對物是人非、鬥轉星移的感慨。

最後,詩人感嘆,昔日在滕王閣中舉辦宴會的滕王,如今身在何處呢?只剩下欄杆外的長江,奔流東去,日夜不息。

這首詩語言凝練,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可以稱得上是雙璧同輝。雄偉的滕王閣,在王勃的詩文中流芳百世,屹立千年。

滕王閣在奔流不息的贛江邊屹立了一千三百多年,也歷經了二十九次修建,今天我們看到的滕王閣是1989年重建完成的。滕王閣的每次修建,都會與當時的建築風格相融合。

元朝統治者曾經兩次重修滕王閣,畫家夏永就把第二次修建後的滕王閣描繪在不足一平尺的絹上,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元代的滕王閣。

▲《滕王閣圖》 元 夏永

絹本墨筆 26.5cm×27.5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這幅《滕王閣圖》刻畫細膩,氣勢宏偉,可以說是界畫的精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畫面右側的滕王閣。它掩映在怪石古松的後面,在周圍較低樓閣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豪邁巍峨。

滕王閣的飛簷微微翹起,牆體和支柱用華美的花紋雕飾,這些花紋細密而不繁瑣,給滕王閣增添了雍容華貴的氣息。

滕王閣的頂層似乎在舉行一場盛宴,透過中間的窗子看過去,文人們觥籌交錯,歡笑聲衝出樓閣,在空中盤旋。

畫面左側,遠山延綿起伏,江水煙波浩渺,一艘木船鼓帆前行。

夏永還用蠅頭小楷在圖冊上題寫了全篇《滕王閣序》,詩文與畫面相得益彰,圖頁上的滕王閣在詩文的描繪下,在一碧萬頃的江邊熠熠生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伴著繽紛的晚霞和奔湧的江水屹立千年,閱盡春花秋月,歷經雨雪風霜的它,仍然會傲然挺立,迎接下一個千年。

《詩書畫》同名圖書現已面世

《詩書畫》播出時間

每日17:50,東方衛視《詩書畫》與您不見不散。

原標題:《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張圖詮釋美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他們四個人文章中最著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無論詩中還是文中,最好的句子都是王勃的,他排在第一,也算實至名歸了。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千辛萬苦找了這張圖,來重現當年王勃筆下的美景。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這幅美景,就是「壯麗」。幸虧王勃不是近視眼,不然,他一定寫不出這幅美景的。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王勃《滕王閣序》佳句迭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即是其中之一。本句首先是色彩美。
  • 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竟被人誤解
    短短的一篇序裡面創造了很多成語和俗語,如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高朋滿座,萍水相逢……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這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我們的印象裡,這兩句一般都解釋為落霞與野鴨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是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首先這兩句是王勃《滕王閣序》中間的句子,是駢文句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可以看到,除了抑揚頓挫之外,節奏感的重複性和押韻都是完全達不到詩歌要求的。確實,這兩句寫景非常漂亮,意象營造也成功,要不然也無法成為千古名句。
  • 江西南昌滕王閣遊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今天,我想向你介紹南昌的滕王閣,你去過那裡嗎?滕王閣坐落在贛江邊,以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它是「江南三大建築」之一,也是南昌的標誌性建築。景區主要由滕王閣主閣和南北兩側的小花園組成,這裡的主要項目是爬樓往外看。共9層,其中5層為最佳觀景層,是整個滕王閣的精華所在。中堂牆上的銅板上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寫的。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寫的就是美麗的鄱陽湖
    前一陣鄱陽湖大水漫捲,許多焦慮的目光注視著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寫的就是美麗的鄱陽湖。唐朝詩人王勃曾在他的那篇膾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用大手筆描繪美麗的鄱陽湖。一千多年前,詩人王勃來到滕王閣上,推開精美的閣門,俯視雕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在眼底,紆迴的河流,沼澤使人看了感到驚豔。正值雨過天晴,虹消雲散,陽光照耀著天空,美麗的鄱陽湖漁歌唱晚。落霞與湖上的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
  • 王勃《滕王閣序》這一名句不是詩,卻比詩更美!
    王勃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出自王勃著名的《滕王閣序》,這句話不是詩,但是它的意境卻比詩更美。首先這兩句對仗很工整,「落霞」「孤鶩」分別對仗下句的「秋水」「長天」,在前一句中「落霞」與「孤鶩」又構成句中自對,下句中的「秋水」與「長天」也是句中自對。其次,「落霞與孤鶩齊飛」這一句是動態,而「秋水共長天一色」是靜態,這兩句一動一靜、形象生動。
  • 江西南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現在還屬於夏季的燥熱之中,登閣遠眺,享受秋風習習,想來就很愜意~滕王閣以《滕王閣序》而出名,不知是義務教育讓它普及了,還是本身的瑰麗吸引著眾多遊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 「詩傑」王勃十首經典詩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將拂曉,鳥飛於村前村後;春天將到,魚戲於水中更歡。此言鳥比人更早起,魚比人對春天更敏感。6、霜前柳葉銜霜翠,雪裡梅花犯雪妍。出自唐·王勃《春思賦》。此以擬人修辭法,將柳葉、梅花人格化,使其帶有人的生命情態,從而化平淡為生動,將霜前柳葉碧綠、雪中梅花紅豔的形象生動地再現出來。
  •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為什麼可以用在詞中不可用在詩中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是在古代詩詞中是什麼水平?前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化用了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 新疆深秋伊犁河邊腦海總會浮現,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獨愛伊犁的秋,因為伊犁有條母親河,名叫伊犁河,伊犁河的落日每每都看不夠,每年的秋天站在不論那一段的伊犁河邊,腦海中總是能浮現出: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江南秋色的畫面。
  • 「孤鶩」能不能隨意改寫為「孤霧」
    關於「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曾經有「滕學」專家公布,根據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閣序》中傳唱千古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恐怕要改寫。針對「孤鶩」恐怕要改寫為「孤霧」的問題,「滕學」專家提出了兩點理由,兩點理由似乎都能說明問題,但細究起來,這兩點理由都站不住腳,有許多值得讓人發出疑問的地方。「滕學專家」認為的「落霞」、「秋水」、「長天」等都是自然景觀,冒出來動物「孤鶩」一詞,不那麼對仗的觀點經不起推敲。
  • 金秋九月丨一覽滕王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初見滕王閣,便感受到了他的宏偉氣勢。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木雕,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
  • 「孤鶩」還是「孤霧」?日本的《滕王閣序》抄自中國,卻為何不同
    文丨通史花椒《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作為高中必背文章,想必大家對此都極為熟悉。其中最讓人讚嘆的一句話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描繪了一幅滕王閣上壯闊而美麗的夕陽場景,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不過,這句話至今卻仍然存在爭議,有人說,這裡的「孤鶩」是「孤霧」,為何會如此呢?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字裡行間,領略唯美風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文中的經典寫景的詩句,讀過《滕王閣序》的人都知道,裡面很多詩句都是描寫景色的,就比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南昌暮山紫」、「層巒聳翠」等等讀完這首詩使得我整個人都心曠神怡,感覺自己仿佛就是置身在一片大自然之中一樣
  • 落霞與孤鶩齊飛中的落霞不是晚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初唐四傑中王勃的千古名句,出自名篇《滕王閣序》,可謂是古代駢文的扛鼎之作了,這句名句更是家喻戶曉,至少,上過高中的人對它一定不陌生。每當讀到這句,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孤鶩在晚霞中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反正,我的語文老師是這樣翻譯的,當然,我相信,幾乎所有語文老師都會這樣解釋。但,實際上,「落霞」並不是傍晚的晚霞。對此,宋代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中說:「落霞並非晚霞,蓋南昌秋天有一種飛蛾,七八月,皆紛紛墜入大江之中,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孤鶩耳。」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裡不是江南,是河南!
    宿鴨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吸引著四方賓朋前來觀光遊覽,也成為帶動汝南經濟發展的亮麗名片。
  • 江西美景滕王閣,一景兩觀,感受一下古人最浪漫的情懷
    相信大家現在還記得當初上學的時候,背了好幾天也背不下來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序》雖然優美,可確實非常的長,大家當年一定非常的痛苦,而《滕王閣序》正是在滕王閣上所寫的。在《滕王閣序》中,有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正是對滕王閣風景的真實寫照,當年滕王閣成就了王勃,王勃同樣也成就了滕王閣,無論事件如何發展,滕王閣這個景點的名氣依然不會輸給任何優秀的建築。
  • 滕王閣序中這句話你可能寫錯過多次,卻是千古名句,高考必考
    經歷過高中的小夥伴們一定都記得,在語文文言文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它就是滕王閣序;這篇文言文之所以讓學生很熟悉,那是因為它是必背文章,而且還是一篇很長的必背的文章;除此之外,這篇文章中還有很多名句是高考必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