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地標性建築:「靈橋」工程建設的歷史記憶

2020-12-11 陽光萬森

靈橋又稱老江橋,位於寧波市母親河奉化江、餘姚江、甬江匯合的三江口畔。這是一座民國時期建造的,全國首座無橋墩,下承式,三軸單孔鋼梁環形橋。它猶如橫空出世,氣吞如虹;銀光閃閃的鋼柱林立,拱梁高空飛架,橋形壯麗挺拔。八十三年過去了,靈橋老驥伏櫪仍發揮餘熱,連接著海曙與江東兩地市民往返需要,靈橋作為地標性建築為老寧波人所驕傲。

據《鄞縣通志》記載:原甬人東西兩地往返靠木船擺渡過江。唐長慶三年,公元823年。明州刺史應彪,在東渡門外建造了橫跨奉化江的第一座浮橋。浮橋用16隻橋舟排成,橋面鋪設6尺寬木板,下沉鐵錨固定、護橋纜索用鐵鏈相連接。相傳:橋造好,通橋時剛下過一場雷陣雨,雨止,天空出現一道彩虹,人稱「現靈」,因此取名「靈現橋」,簡稱「靈橋」。

據《康熙鄞縣誌》記載:「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1684—1688年,《紅樓夢》中賈母原型的哥哥李煦曾任寧波知府。李煦任寧波知府之初的1684年,獨立損資重造靈橋,名為「東津浮橋」甬人立石碑紀念。後因李煦高升蘇州織造,石碑就無人問津,至今下落不明。李煦捐資造橋澤恵甬城人流芳百世。

由於靈橋是舟排浮橋,甬江直通東海,潮汐漲落橋面上下浮動,年久舟板極易損傷,每遇颱風大潮,斷鏈沉舟,溺人慘劇時有發生。民國15年1926年8月,就發生了一次大的災難。那天,由於前期的連日暴雨,奉化江上遊山洪暴發,8月又值甬江大潮汛,洶湧的潮水將浮橋中的5艘橋船衝走,橋上數十人跌落水中喪命。

因此,人們便開始考慮建造固定橋梁的必要。1931年由旅滬甬人樂振葆、張繼光兩次來甬考察、共七次商討建橋事項,掀起了建橋運動。

建設永久固定靈橋甬城籌備處委員圖。

北伐告成,大局平靖,人心安定。由旅滬甬商發起建造靈橋的決定:1、靈橋建造工程由德國西門子公司總承包。2、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師詹姆森、中國新仁記營造廠工程師竺泉通(寧波奉化人)勘查設計。3、靈橋橋形設計為:無橋墩,下承式,三軸單孔鋼梁環形橋;全長132m,車道11m,兩邊人行道各寬約4.6m;跨度97.5m;能通過載重20噸貨運汽車。4、建橋地址:橋東位於江東後塘街與百丈路交叉口,橋西位於江廈街與藥行街交叉口。5、橋梁建設時間:1934年5月1日至1936年5月25日峻工,時年6月通車。6、建造靈橋的總金額為70萬大洋。經建橋籌委會討論建造靈橋的資金,由民間募捐方式籌集。7、寧波方提出要橋底留有水、電、煤氣管道,以備日後安裝之需。

募捐資金:上海募集2/3,寧波募集1/3。由當時的鄞縣政府警察局收款,縣政府出收據。

靈橋西邊江廈街交叉口,有一座民國時期建造頗有名氣的「大世界」西式建築。

當時由民國鄞縣縣長陳寶麟撰寫的《重建靈橋碑記》中寫道:「是役也,用幣七十萬有奇,不費公帑,悉輸於民。」這些經費70%由上海旅滬同鄉會負責籌款,30%由寧波本地募集。而寧波方面所承擔的籌捐款額除由各界人士認捐外,其他部分由警察局負責徵收,沿街商號一律按兩個月房租金額收取。當時,捐款最多的是四明銀行總經理孫衡甫和紗業大王徐慶雲各捐款5萬銀元,橋梁設計者英國工程師茄姆生捐4000銀元,康益洋行捐5000銀元。

建造靈橋紀念碑由民國鄞縣縣長陳寶麟撰文,沙文若書。

1934年5月1日靈橋開工建設的奠基石。

靈橋環形鋼梁安裝中。

靈橋建造籌委會及省、縣官員參加靈橋開工典禮。

德國西門子洋行中標為靈橋建造總承包,其實只是鋼鐵橋梁結構、水泥等是從德國船運過來的。靈橋整體設計是英國人和中國人;三合鋼筋混凝土打橋樁,由康益洋行丹麥人負責;油漆工程由信昌洋行承包。張繼光擔任建橋整體的協調、監理職責,其它工程建設均由中國人安裝建設。

由此可見靈橋建設過程,滬甬兩地建橋籌委會代表盡心盡責;歐洲現代化建橋技術與尖端材料可見一斑。

靈橋建設監理工程師沈順星親臨工地現場指導施工。

靈橋鋼板下面安裝了水、電、煤氣管道。足見八十三年以前已考慮現代化生活設施。

靈橋籌委會鄉紳根據《承攬章程》詳細記錄與洋商的約定,見損壞的樁頭,必須拔去,另換新樁。水泥必須用合格的罐裝德國品牌。砂石都要用篩子篩過,並用紗布把沙石包起來用淡清水洗淨,紗布必須一塵不染才可用於澆築。制度嚴格,認真負責的精神讓人驚嘆不已。

據說:「當時靈橋鋼梁的鉚接工匠,堪稱絕技,鉚接技工一人在下用煤火煨紅鉚釘,順即上拋給梁上的那位,上面那位師傅立即將剛變色的鉚釘嵌入鉚眼,順勢鉚定,此時鉚釘軟硬正好,才可牢固如天成,可謂精鍛絕技之工匠。」

靈橋通橋典禮十分隆重。1936年6月27日清晨,靈橋建造籌委會委員和參加典禮的中外官員,各地嘉賓先在平政祠參加祭祀。

上午8點整,滬甬全體委員陪同來賓抵橋後,上海市商會杜月笙帶領滬方委員由西至橋東堍;甬方委員杭州市長周象賢(省主席代表)由東至橋西堍,。通橋典禮,在禮炮聲,悠揚音樂中開始。

靈橋建成時橋堍東、西兩邊有4座水泥紀念塔,由在滬鄉紳樂振葆、金廷蓀、張繼光和鄞縣縣長陳寶麟揭幕。由金廷蓀、陳如聲兩人剪彩;然後由滬方杜月笙、甬方周象賢分別自東、西橋堍而上靠左走過大橋,通橋典禮結束。

在6月27日中午的宴會上,英籍工程師詹姆森激動地說:「較上海河南路橋,四川路橋、外白渡橋、乍浦路橋等,其堅牢與載重都比不上此靈橋。在英美各國著名建築,只有向地方借款,或由國家徵捐、抽稅、集資以竟其事。未睹中國人民為地方事業出錢捐助成就,此舉實才難得。」

靈橋建造工程能圓滿完成,可以說:「寧波人不但慷慨,愛國愛鄉,而且具有誠信敬業的精神是沒有辦不盡的事。

當您去寧波市旅遊,靈橋是必須要去的地方,晚上靈橋鋼鐵立柱上鉚釘似繁星點點,霓虹燈閃爍著五彩繽紛燈光,好似一輪彩虹在空中飛舞,歡迎遠方光臨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浙江寧波:靈橋是最美的橋,最古老的古蹟已有7000年歷史
    靈橋橫跨於寧波市海曙區與江東區分界的奉化江上,俗稱老江橋,據傳,唐代建浮橋時,由於江流湍急,建築橋基時發生困難。此時天降暴雨,雨後天 現彩虹。因而工匠在出現彩虹之處打下橋樁,將橋建起,因而時人認為靈現,故橋名定為靈現橋,又名靈橋。靈橋日用品市場是寧波市目前規模大、設施全、地理位置較為理想的規範市場,是地處黃金地段中商場化的市場。
  • 中國最出名的地標性建築,每一個都非常漂亮,最久的有1300年歷史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地方,更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習俗,但是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是那代表性的建築,讓人只聽其名就可以想到在哪個城市,天津是一個不大的城市,但是卻有著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地標建築:天津永樂橋摩天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津之眼,該建築兼具觀光和交通功能,直徑為110米,遊客乘坐一圈可以看到整個天津的夜景
  • 中國建築的又一大「奇蹟」,歷史的巨大深坑成就現在的地標性建築
    導語:中國建築的又一大「奇蹟」,歷史的巨大深坑成就現在的地標性建築中國建築工程一直都是非常出色的,每一個地方的建築物都有當地的獨特之處,而且在現如今一些古式的建築物,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建築使用得一磚一瓦都是我們的珍寶。
  • 北京又一園區火了,新增地標性建築,目前還在建設
    北京是我國的一線城市和國際大都市,作為一個在各個方面都發展迅速的城市,北京在建設和其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像上海一樣,北京也每天都在變化,這座城市日新月異,北京的建築物需要不斷更新,說到北京的地標性建築,確實有無數,鳥巢和水立方都是北京的代表性建築景觀,但是作為一線城市,它需要不斷豐富本地區的建築景觀
  • 寧波市昔日有一條繁華的濠河街 文/張華泰
    筆者生於五十年代一直居住在此,直至87年濠河街我家的老房子拆遷才離開,耳聞目睹,記證了濠河街這條具有百年歷史的老街,其商貿繁榮,文化底蘊深厚。上了年紀的老寧波人也許不會忘記濠河街曾經所帶來的文化、交通、經貿、和日常生活買菜、購物的好處,記憶猶新。1924年靈橋門城牆拆除,磚石和沙土將一條護城河提塞至濠河埠頭,大沙泥街口。自此寧波再也沒有城牆和濠河了。舊時的靈橋。
  • 靈橋、江廈橋已取消單雙號限行!這些停車位收費將封頂
    靈橋、江廈橋已取消單雙號限行!取消機動車在靈橋和江廈橋的單雙號限行!江廈橋電子屏:「單雙號限行已取消」。2月1日起放寬浙B號牌皮卡車、浙B號牌新能源貨車在我市中心城區的通行限制。 昨天,從寧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獲悉,「一取消兩放寬」三項利民措施即將推行。 隨著我市中心城區快速路封閉環線的成型,據觀測,穿城交通流量逐步向外圍擴散;同時,中山路軌道1號線、公交專用道等公共運輸的發展,靈橋和江廈橋的交通流量日趨平緩。經過分析研究,交警部門決定取消機動車在靈橋、江廈橋的單雙號限行交通管制。
  • 運城:我市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築年底將完成主體建設
    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工程施工現場 範楚喬 攝7月16日,從市規劃勘測局獲悉,預計今年年底,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工程主體建築將完工。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工程位於市區東部禹西路東側、魏風街北側、安邑水庫南側、黃河文化博物館旁,總佔地約98畝,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約6.6萬平方米。主體為複合型建築,包括市民中心、城市規劃展覽館和老年活動中心3個建築。按照設計,3個建築均為地上4層、地下2層,共用整體屋面和兩層地下室,由半室外鋼筋連廊連為一體。
  • 今日上午,老城區一地標性建築被拆除!
    今日上午,老城區一地標性建築被拆除!記者現場採訪中知悉,這座剛倒下的大樓承載了幾代海門人的記憶。很早的時候,這裡是海門汽車站,低矮的售票廳前人頭攢動,綠色車身、雨篷布黑頂的「烏龜車」成為很多人的記憶;隨著城區的建設發展,車站搬遷,這裡成了紅極一時的「新世界廣場」,琳琅滿目的櫃檯和歡聲笑語的碰碰車讓人們記憶猶新;商場沉寂之後,這裡兜兜轉轉成了海門日報社的辦公大樓和電動工具廣場。一晃二十多年,矗立在路口的大樓,見證了海門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它也悄悄地成為解放路商圈旁一個地標性的建築。
  • 武漢的地標性建築,看看你知道幾個?
    武漢的地標性建築,看看你知道幾個?文/旅者心心每座城市都有地標性建築,而且某些城市還不止一處,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城市的地標性建築名單。這次要說的就是心心心目中武漢的地標性建築,看看你知道幾個?
  • 2019年寧波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名單出爐:總投資6991.3億元(附項目...
    近日,《2019年寧波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計劃》正式印發。工程建設   寧波市電網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浙江省電網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附件:2019年市重點
  • 重慶十大地標性建築 最能反映這座城市發展的標誌
    重慶十大地標性建築 最能反映這座城市發展的標誌城市記憶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地標,顯然是記憶最容易溝通和依附的根據地。從解放碑到雙子塔,大劇院到國泰藝術中心,城市地標的變遷反映了重慶這座城市的發展。下面帶大家了解這些地標性建築 。
  • 巢湖又一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巢湖消息 6月3日,位於巢湖市臥牛山公園的文昌閣工程復工以來穩步推進,目前已完成總投資額約520萬元。臥牛山是巢湖的人文聖山,具有厚重的歷史和人文底蘊,建設文昌閣旨在恢復巢湖歷史記憶,展示巢湖地域文化,打造巢湖城市新地標、新形象。
  • 寧波靈橋附近的風光無限好
    寧波靈橋寧波靈橋寧波靈橋寧波靈橋寧波靈橋寧波靈橋
  • 被遺忘的景點,距今400年歷史,曾是廣州的地標性建築
    說到廣州,你不能繞過廣州塔, 畢竟,那是唯一的地標性建築, 但是在老廣州人眼裡,可以俯瞰整個廣州市的這座建築物只是替代品, 取而代之的是有400多年歷史的赤崗塔,現在的赤崗塔逐漸從人們的眼中出來。赤崗塔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七年即1619年,距今正好400年, 因為這座塔在叫赤崗的地方,所以被命名為赤崗塔, 剛建的東西原來是風水塔,與琵琶州塔、蓮花塔齊名,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地標性的建築。
  • 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是歷史活著的記憶和見證人
    有人曾說:「只有歷史建築才是雄辯地講述時代的存在。」能讓我們從視覺上認識百年前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時期歷史的,首先應該是他們留下的建築物。瀋陽南站、大連賓館(原大和賓館)、漢城市政大廳…這些建築物建立在各自城市中心位置,一度是日本殖民統治的象徵物。它們至今還在喚起我們對那段殖民統治的記憶。我們可以從兩種意義上觀察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物。
  • 各國地標性建築完工前照片
    1889年3月31日,艾菲爾鐵塔正式建成,並且保持了長達40年的世界最高的人造建築紀錄。裡約熱內盧基督像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雪梨歌劇院位於雪梨市區北部,是雪梨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該建築1959年3月開始動工,於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時14年 。舊金山大橋即金門大橋。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的橋梁之一,是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蹟。
  • 保護利用歷史建築 傳承弘揚城市記憶
    廣州市人民政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要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廣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老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強化部門聯動、協同管理,一方面,細化明確規劃、住房城鄉建設、文物、更新、城管等相關部門責任分工;另一方面,注重壓實區政府作為保護屬地的主體責任,形成了「橫向到邊、協同聯動,縱向到底、層層落實」的工作機制,讓名城保護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具體工作任務可以快速、準確、高效地落實在基層。
  • 寧波市老外灘天主教堂(主教堂)修復完成
    修復後的天主教堂(圖:浙江民宗網) 近日,福音時報從浙江民宗網得知,寧波市老外灘天主教堂(主教堂)已經通過浙江省文物局及專家組驗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14年7月因失火而嚴重損毀,在各級高度重視下,根據儘量不改變原有建築風貌的原則,於2015年7月啟動全面修復作業。據悉,老外灘天主堂不僅是寧波的地標性建築,還是寧波年輕人拍攝婚紗照的聖地。對寧波市民來說,這一教堂幾乎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失火著實令人遺憾,其修繕工作也獲得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