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保證每一篇都是滿滿的精品乾貨!
強烈推薦地理考生關注!
歡迎每天打卡!
【考點透析】我國 主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比較
原因
線路
影響
西電東送
西部能源資源(水電、煤炭等)豐富;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
北線:由內蒙古、陝、晉等省的火、水電向華北電網輸電;
中線:由川、渝、鄂等省區的水電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
南線:由滇、黔、桂等省區的水、火電向華南輸電
調入區: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汙染;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調出區: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
西氣
東輸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調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客觀需求;能源開發重心西移
一線工程:從新疆輪南油氣田向東到上海;
二線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南至廣州,首條引進境外(土庫曼斯坦)天然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工程;
三線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南達福建、廣東,新增進口中亞天然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工程
調入區: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促進能源生產、輕重工業結構調整;帶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調出區: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促進天然氣為原料的工業發展;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緩解因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工程建設區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壓力
南水北調
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華北和西北水土配合欠佳,缺水嚴重;長江流域面積廣,水量豐富,流量穩定,調水距離近
東線:從長江下遊揚州沿京杭大運河輸水到華北地區;其優點是有運河可用,工程量小;缺點是需逐級提水、水質較差。
中線:從丹江口水庫輸水到北京、天津;優點是能自流供水、水質好;缺點是工程量大。
西線:從長江上遊的雅礱江、大渡河、通天河輸水到黃河上遊;優點是能自流供水、水質好;缺點是工程量大。
調入區: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善居民生活用水、生態環境,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東線方案易造成灌溉區土壤次生鹽漬化。
調出區:水源區經流量減小;河口地區鹽度升高,影響長江下遊水質;可能引起長江泥沙淤積加重,航道淤塞。中線工程需大量移民。東線:沿江工業園、調水沿線的工業城鎮的汙水排放會降低水質;對東線水生生物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土壤容易發生鹽鹼化
晉煤外運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當地消費量有限,東南地區能源短缺
①通往東北:集通線、京包-京瀋線、濱洲線;②通往華北:京包-京瀋線、大秦線、石太-京石-京滬線、隴海線;③南北運煤通:道寶成-成昆線、同蒲-太焦-焦柳線、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④沿海運煤通道:以海港為樞紐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實現資源重組等
[考點規律揭秘]
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思路
資源跨區域調配問題主要從原因、解決資源短缺的途徑、線路選擇、工程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
1.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
資源分布區與消費區存在差異,即明確該資源分布規律及分布較多的地區;同時明確該資源緊缺區緊缺的原因,包括為何分布較少,為何需求量大,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因此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分析往往從資源調入地區和資源調出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與資源配置狀況入手。如下圖:
2.調入地資源緊張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費、汙染)。
3.解決資源緊張的途徑:開源節流(資源跨區域調配,尋找替代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
4.資源調配線路選擇:①穩定的資源供應和市場消費能力;②新建線路短、施工難度小、建設成本低;③安全係數高;④對沿線自然環境的影響小。
5.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對資源跨區域調配意義的分析要從資源調入地區和資源調出地區的資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從輸出地、沿線、輸入地三個方面分析有利影響與不利影響(從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和描述),如下表所示:
對調入地區
對調出地區
資源
緩解資源短缺問題
促進資源開發
經濟
促進資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形成資源相關產業鏈,增加經濟收入
社會
帶動相關產業和設施的完善
帶動地區城市化發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態環境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於生態環境保護
【示例】【2015·懷遠一中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歷時三年建設的中緬天然氣管線於2013年10月20日全線貫通。中緬天然氣管線起點位於緬甸西部皎漂港,終點位於我國廣西貴港,輸氣能力為每年l20億立方米。投產後的中緬天然氣管線將結束滇、黔、桂地區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我國西南地區的天然氣能源大動脈格局初步形成。中緬油氣管道為原油和天然氣管道雙管線,如下圖。
⑴中緬油氣管道線路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⑵中緬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對於緬甸有何積極意義?
【圖形解讀】
【解析】第一題,中緬油氣管道經過我國西南地區,地形複雜,地勢起伏大,夏季炎熱多雨,河流較多,並且緬甸當地基礎設施和社會依託條件較差,給現場施工造成諸多不便。第二題,中緬天然氣管道的建設,能為緬甸工業、商業和居民提供清潔、高校、便捷的天然氣,提高沿線居民生活質量,能夠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能夠緩解當地生態問題。
【答案】
⑴給現場施工造成諸多不便;沿線多為山區、丘陵,地形地質條件惡劣;管道要穿管道穿過熱帶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越多條河流,作業難度大;緬甸當地基礎設施和社會依託條件較差。
⑵為當地工業、商業和居民提供清潔、高效、便捷的天然氣,提高沿線居民生活質量;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能夠緩解當地生態問題。
1.南水北調
2.西氣東輸
線路
對調入地區的意義
對調出地區的意義
西氣東輸一線工程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輪南,途經甘肅、寧夏、陝西,在陝西省靖邊與陝北氣田連接,貫穿黃河後,經山西、河南、安徽、江蘇到達上海。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從霍爾果斯到廣州,途經14個省市自治區,幹線全長4 895 km
①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經濟發展;②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
③東部地區進行西氣東輸工程的配套建設,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④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於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①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②促進天然氣加工業的發展,推動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並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④實現西部能源結構氣化,在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緩解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
3.西電東送
線路(主力電源)
對輸入地的影響
對輸出地的影響
北線:晉、陝、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中遊(水電)→環渤海地區
①緩解能源緊張局面,促進經濟發展;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汙染;③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
中線:三峽和金沙江(水電)→華東地區
南線:烏江、瀾滄江、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水電)和黔、滇(火電)→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4.晉煤外運
我國能源空間布局存在較大的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而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又進一步從需求上拉大了這種差異,出現了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現象。鐵路運輸是我國煤炭運輸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運煤通道如下表所示:
類型
路線
東西運
煤通道
通往東北
三大幹線:集通線、京包—京瀋線、濱洲線
通往華北
四大幹線:京包—京瀋線、大秦線(在秦皇島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滬線(在天津港出口)、隴海線(在連雲港出口)
南北運煤通道
寶成—成昆線、同蒲—太焦—焦柳線、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
沿海運煤通道
以海港為樞紐
【例】(2014·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把長江的水調往北方的調水工程,調水線路主要為大運河。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線路圖,完成(1)~(2)題。
(1)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以解決華北平原的鹽鹼化問題
②有利於改善丙地大運河航運條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緩解戊地的用水緊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長江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可提高社會對長江水質的關注
B.可促使長江的泥沙向海洋輸送
C.可降低甲地鹹水入侵發生的可能
D.可改變長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規律
【審題專練】
1.讀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詞語
(1)題幹中的核心詞語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大運河」等。
(2)第(1)題題幹中的核心詞語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影響」「正確的」等。
(3)第(2)題題幹中的核心詞語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長江」「影響」「正確的」等。
2.審圖像材料,把握關鍵信息
【標準答案】(1)D(2)A
1.讀圖,回答(1)~(3)題。
(1)西氣東輸管道沒有直接從甘肅東南部穿過,而是繞道寧夏、陝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A.節約管道建設成本
B.帶動寧夏、陝西等地的經濟發展
C.補充氣源
D.保護東部的生態環境
(2)圖中反映出我國油氣分布與消費方面的特徵是()
A.油氣資源分布西多東少
B.油氣資源分布西少東多
C.油氣消費西多東少
D.油氣消費東西平衡
(3)圖中各石油進口路線中,方向①的來源地是()
A.俄羅斯 B.歐洲
C.中亞 D.波斯灣
2.2014年11月21日,管道局四公司成功中標西氣東輸三線中段最大的控制性工程——長江盾構工程。西氣東輸三線建成後,每年可向沿線市場輸送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使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提高1%。讀西氣東輸三線示意圖,回答(1)~(2)題。
(1)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是()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
B.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C.改善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D.利用廉價的能源,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2)廣東省成為西氣東輸二線、三線重要輸入地的原因是()
①廣東省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②廣東省沿海港口眾多,有利於天然氣出口
③廣東省能源缺乏,制約了經濟發展
④廣東省經濟實力雄厚,可以消費昂貴的天然氣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答案:(1)C(2)A(3)A
解析:第(1)題,寧夏、陝西北部天然氣資源豐富,西氣東輸線路從此地經過可以補充氣源。第(2)題,我國油氣分布與消費在空間上呈現出不平衡現象,油氣資源分布具有西多東少的特點,而油氣消費則相反,這使得我國必須大範圍調配能源資源。第(3)題,圖中各石油進口路線中,方向①②③④的來源地分別是俄羅斯、中亞(或哈薩克斯坦)、中東波斯灣地區和拉丁美洲。
2.答案:(1)A(2)B
解析:第(1)題,西氣東輸三線可使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提高1%,說明西氣東輸工程有利於調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促進減排降汙。第(2)題,廣東省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該地區常規能源短缺,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
典題精煉
讀「西氣東輸三條線路示意圖」,回答1~2題。
1、圖中管線走向出現多次彎折,影響其走向的因素不包括()
A. 地形
B. 資源
C. 旅遊景觀
D. 城市
2、西氣東輸對輸入地的環境意義是()
A. 緩解能源緊張
B. 改善水體質量
C. 改善大氣質量
D. 保證能源安全
答案:1-2:CC
遼河地處我國東北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其幹流水量主要來自東側支流,泥沙則主要來自西側支流,有「東水西沙」之說。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集中,水資源量遠小於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為此國家規劃實施「引松濟遼」調水工程。下圖為「遼河流域局部區域圖」。
指出建設「引松濟遼」調水工程、打造東北黃金水道,對遼河幹流地區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答案解析:
增加水資源量,促進工農業發展;發展內河航運,加強區域間的聯繫;改善環境,促進旅遊業發展(或優化投資環境)。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