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突破】我國重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 西氣東輸、南水北調...

2021-01-11 網易

  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保證每一篇都是滿滿的精品乾貨

  強烈推薦地理考生關注!

  歡迎每天打卡

  【考點透析】我國 主要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比較

  原因

  線路

  影響

  西電東送

  西部能源資源(水電、煤炭等)豐富;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

  北線:由內蒙古、陝、晉等省的火、水電向華北電網輸電;

  中線:由川、渝、鄂等省區的水電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

  南線:由滇、黔、桂等省區的水、火電向華南輸電

  調入區: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汙染;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調出區: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有利於退耕還林和水土保持

  西氣

  東輸

  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調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客觀需求;能源開發重心西移

  一線工程:從新疆輪南油氣田向東到上海;

  二線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南至廣州,首條引進境外(土庫曼斯坦)天然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工程;

  三線工程:西起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南達福建、廣東,新增進口中亞天然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工程

  調入區: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促進能源生產、輕重工業結構調整;帶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調出區: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促進天然氣為原料的工業發展;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緩解因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工程建設區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壓力

  南水北調

  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華北和西北水土配合欠佳,缺水嚴重;長江流域面積廣,水量豐富,流量穩定,調水距離近

  東線:從長江下遊揚州沿京杭大運河輸水到華北地區;其優點是有運河可用,工程量小;缺點是需逐級提水、水質較差。

  中線:從丹江口水庫輸水到北京、天津;優點是能自流供水、水質好;缺點是工程量大。

  西線:從長江上遊的雅礱江、大渡河、通天河輸水到黃河上遊;優點是能自流供水、水質好;缺點是工程量大。

  調入區: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改善居民生活用水、生態環境,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東線方案易造成灌溉區土壤次生鹽漬化。

  調出區:水源區經流量減小;河口地區鹽度升高,影響長江下遊水質;可能引起長江泥沙淤積加重,航道淤塞。中線工程需大量移民。東線:沿江工業園、調水沿線的工業城鎮的汙水排放會降低水質;對東線水生生物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土壤容易發生鹽鹼化

  晉煤外運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當地消費量有限,東南地區能源短缺

  ①通往東北:集通線、京包-京瀋線、濱洲線;②通往華北:京包-京瀋線、大秦線、石太-京石-京滬線、隴海線;③南北運煤通:道寶成-成昆線、同蒲-太焦-焦柳線、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④沿海運煤通道:以海港為樞紐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實現資源重組等

  [考點規律揭秘]

  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思路

  資源跨區域調配問題主要從原因、解決資源短缺的途徑、線路選擇、工程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

  1.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

  資源分布區與消費區存在差異,即明確該資源分布規律及分布較多的地區;同時明確該資源緊缺區緊缺的原因,包括為何分布較少,為何需求量大,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因此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分析往往從資源調入地區和資源調出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與資源配置狀況入手。如下圖:

  

  2.調入地資源緊張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費、汙染)。

  3.解決資源緊張的途徑:開源節流(資源跨區域調配,尋找替代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

  4.資源調配線路選擇:①穩定的資源供應和市場消費能力;②新建線路短、施工難度小、建設成本低;③安全係數高;④對沿線自然環境的影響小。

  5.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對資源跨區域調配意義的分析要從資源調入地區和資源調出地區的資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從輸出地、沿線、輸入地三個方面分析有利影響與不利影響(從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和描述),如下表所示:

  對調入地區

  對調出地區

  資源

  緩解資源短缺問題

  促進資源開發

  經濟

  促進資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形成資源相關產業鏈,增加經濟收入

  社會

  帶動相關產業和設施的完善

  帶動地區城市化發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態環境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於生態環境保護

  【示例】【2015·懷遠一中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歷時三年建設的中緬天然氣管線於2013年10月20日全線貫通。中緬天然氣管線起點位於緬甸西部皎漂港,終點位於我國廣西貴港,輸氣能力為每年l20億立方米。投產後的中緬天然氣管線將結束滇、黔、桂地區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我國西南地區的天然氣能源大動脈格局初步形成。中緬油氣管道為原油和天然氣管道雙管線,如下圖。

  

  ⑴中緬油氣管道線路建設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⑵中緬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對於緬甸有何積極意義?

  【圖形解讀】

  

  【解析】第一題,中緬油氣管道經過我國西南地區,地形複雜,地勢起伏大,夏季炎熱多雨,河流較多,並且緬甸當地基礎設施和社會依託條件較差,給現場施工造成諸多不便。第二題,中緬天然氣管道的建設,能為緬甸工業、商業和居民提供清潔、高校、便捷的天然氣,提高沿線居民生活質量,能夠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能夠緩解當地生態問題。

  【答案】

  ⑴給現場施工造成諸多不便;沿線多為山區、丘陵,地形地質條件惡劣;管道要穿管道穿過熱帶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越多條河流,作業難度大;緬甸當地基礎設施和社會依託條件較差。

  ⑵為當地工業、商業和居民提供清潔、高效、便捷的天然氣,提高沿線居民生活質量;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能夠緩解當地生態問題。

  1.南水北調

  

  2.西氣東輸

  

  線路

  對調入地區的意義

  對調出地區的意義

  西氣東輸一線工程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輪南,途經甘肅、寧夏、陝西,在陝西省靖邊與陝北氣田連接,貫穿黃河後,經山西、河南、安徽、江蘇到達上海。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從霍爾果斯到廣州,途經14個省市自治區,幹線全長4 895 km

  ①緩解能源短缺,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促進東部經濟發展;②推動天然氣化工、發電等產業的發展;

  ③東部地區進行西氣東輸工程的配套建設,帶動東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④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於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①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②促進天然氣加工業的發展,推動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並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④實現西部能源結構氣化,在沿線農村推廣使用天然氣,緩解植被破壞帶來的環境壓力

  3.西電東送

  

  線路(主力電源)

  對輸入地的影響

  對輸出地的影響

  北線:晉、陝、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中遊(水電)→環渤海地區

  ①緩解能源緊張局面,促進經濟發展;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汙染;③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

  中線:三峽和金沙江(水電)→華東地區

  南線:烏江、瀾滄江、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水電)和黔、滇(火電)→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4.晉煤外運

  我國能源空間布局存在較大的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而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又進一步從需求上拉大了這種差異,出現了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現象。鐵路運輸是我國煤炭運輸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運煤通道如下表所示:

  類型

  路線

  東西運

  煤通道

  通往東北

  三大幹線:集通線、京包—京瀋線、濱洲線

  通往華北

  四大幹線:京包—京瀋線、大秦線(在秦皇島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滬線(在天津港出口)、隴海線(在連雲港出口)

  南北運煤通道

  寶成—成昆線、同蒲—太焦—焦柳線、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

  沿海運煤通道

  以海港為樞紐

  【例】(2014·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把長江的水調往北方的調水工程,調水線路主要為大運河。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線路圖,完成(1)~(2)題。

  

  (1)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以解決華北平原的鹽鹼化問題

  ②有利於改善丙地大運河航運條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緩解戊地的用水緊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長江可能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可提高社會對長江水質的關注

  B.可促使長江的泥沙向海洋輸送

  C.可降低甲地鹹水入侵發生的可能

  D.可改變長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規律

  【審題專練】

  1.讀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詞語

  (1)題幹中的核心詞語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大運河」等。

  (2)第(1)題題幹中的核心詞語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影響」「正確的」等。

  (3)第(2)題題幹中的核心詞語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長江」「影響」「正確的」等。

  2.審圖像材料,把握關鍵信息

  

  【標準答案】(1)D(2)A

  1.讀圖,回答(1)~(3)題。

  

  (1)西氣東輸管道沒有直接從甘肅東南部穿過,而是繞道寧夏、陝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A.節約管道建設成本

  B.帶動寧夏、陝西等地的經濟發展

  C.補充氣源

  D.保護東部的生態環境

  (2)圖中反映出我國油氣分布與消費方面的特徵是()

  A.油氣資源分布西多東少

  B.油氣資源分布西少東多

  C.油氣消費西多東少

  D.油氣消費東西平衡

  (3)圖中各石油進口路線中,方向①的來源地是()

  A.俄羅斯 B.歐洲

  C.中亞 D.波斯灣

  2.2014年11月21日,管道局四公司成功中標西氣東輸三線中段最大的控制性工程——長江盾構工程。西氣東輸三線建成後,每年可向沿線市場輸送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使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提高1%。讀西氣東輸三線示意圖,回答(1)~(2)題。

  

  (1)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是()

  A.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環境

  B.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C.改善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D.利用廉價的能源,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2)廣東省成為西氣東輸二線、三線重要輸入地的原因是()

  ①廣東省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②廣東省沿海港口眾多,有利於天然氣出口

  ③廣東省能源缺乏,制約了經濟發展

  ④廣東省經濟實力雄厚,可以消費昂貴的天然氣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答案:(1)C(2)A(3)A

  解析:第(1)題,寧夏、陝西北部天然氣資源豐富,西氣東輸線路從此地經過可以補充氣源。第(2)題,我國油氣分布與消費在空間上呈現出不平衡現象,油氣資源分布具有西多東少的特點,而油氣消費則相反,這使得我國必須大範圍調配能源資源。第(3)題,圖中各石油進口路線中,方向①②③④的來源地分別是俄羅斯、中亞(或哈薩克斯坦)、中東波斯灣地區和拉丁美洲。

  2.答案:(1)A(2)B

  解析:第(1)題,西氣東輸三線可使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提高1%,說明西氣東輸工程有利於調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促進減排降汙。第(2)題,廣東省經濟發達,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該地區常規能源短缺,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

  典題精煉

  讀「西氣東輸三條線路示意圖」,回答1~2題。

  

  1、圖中管線走向出現多次彎折,影響其走向的因素不包括()

  A. 地形

  B. 資源

  C. 旅遊景觀

  D. 城市

  2、西氣東輸對輸入地的環境意義是()

  A. 緩解能源緊張

  B. 改善水體質量

  C. 改善大氣質量

  D. 保證能源安全

  答案:1-2:CC

  遼河地處我國東北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其幹流水量主要來自東側支流,泥沙則主要來自西側支流,有「東水西沙」之說。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集中,水資源量遠小於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為此國家規劃實施「引松濟遼」調水工程。下圖為「遼河流域局部區域圖」。

  

  指出建設「引松濟遼」調水工程、打造東北黃金水道,對遼河幹流地區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答案解析:

  增加水資源量,促進工農業發展;發展內河航運,加強區域間的聯繫;改善環境,促進旅遊業發展(或優化投資環境)。

  聲明: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四橫三縱,中國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之南水北調
    按屬性,我們可以把自然資源分為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等。自然資源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並不是均勻分布的,往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其分布也相對集中,所以我們 需要建設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工程來解決自然資源的供需矛盾。南水北調工程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我國跨世紀的資源調配工程之一:西氣東輸工程。
  • 我國為什麼一定要建設「南水北調」工程?
    我們知道自然資源往往依附於一定區域的自然環境而存在,區域間不具有流動性,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也就是有的地方自然資源豐富,而有的地方自然資源匱乏。同時,各區域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又各不相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人口密集分布的地區,對於資源的需求就多,反之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就少。由於自然資源的分布和需求的不匹配,就需要建設資源跨區域的調配工程,比如我國的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等都是這類工程。
  • 【重磅考點】從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通氣看能源跨區域調配
    綜上所述,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如下: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全線包括1幹8支。幹支線沿線經過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廣東共10個省、自治區,幹線、支線總長度為7378公裡。  西氣東輸的地理影響  _  _  _
  • 西氣東輸20年
    會議強調指出,啟動西氣東輸工程是把新疆天然氣資源變成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好事,也是促進沿線10省區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舉措。這標誌著西氣東輸工程成為我國繼三峽工程之後又一令人矚目的偉大工程。2000年2月28日,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播發消息:國務院聽取西氣東輸工程論證匯報,肯定工程是造福新疆人民的大好事。新聞媒體開始正式對外介紹西氣東輸工程。
  • 橫貫東西的能源動脈——西氣東輸工程
    (資料圖片) 中新社發 孫延德 攝  2004年10月1日全線建成投產的西氣東輸工程,是長江三峽工程後我國的又一重大投資項目,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誌性建設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的輸氣管道西起新疆塔裡木,東至上海,幹線全長近4000公裡,自西向東跨越9個省區市,管線三跨黃河、一渡長江,翻越呂梁山、太行山等山脈,是我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複雜的已竣工天然氣管道,目前年供氣能力迄今已逾120億立方米,相當於可以置換約1600萬噸標準煤。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第一條橫亙西東的能源大動脈。
  •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開工有何戰略意義?
    我國又一條陸上能源運輸大動脈西氣東輸三線工程16日在北京、新疆和福建三地同時開工。這一工程建成後,每年將為我國不斷增長的天然氣市場增加30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惠及上億人口,對於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助推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西氣東輸工程全線正式商業運營
    西氣東輸先後6次穿越古長城,3次過黃河,1次過長江,穿跨越其他大型河流3次,鐵路、公路118次,是國內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達到國際水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   西氣東輸東段工程的啟動氣源長慶氣田,天然氣資源豐富,先期擔負了西氣東輸陝西靖邊—上海段供氣任務。塔裡木盆地的克拉2氣田供氣後,長慶氣田將作為西氣東輸的儲備氣源。
  • 西氣東輸
    西氣東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21:19 來源:   我國西部地區的塔裡木、柴達木、陝甘寧和四川盆地蘊藏著26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約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的87%。
  • 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公眾參與公告
    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  公眾參與公告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發改投資[2012]2492號)的要求,現將西氣東輸三線中段工程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工作向公眾進行信息公告,徵求公眾對工程建設在社會穩定風險分析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 我國「西氣東輸」累計輸送天然氣逾5400億方
    央廣網銀川12月4日消息(記者廉軍)記者從國家管網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相關活動中獲悉
  • 西氣東輸:福起南疆 惠澤東海
    而在能源界人士看來,中國能源領域一場徹底的結構轉型將自「西氣東輸」拉開帷幕。  西氣東輸的目的地長江三角洲地區,富甲天下,資源卻貧乏見底。該地區能源85%以上從外地調入。  「西氣東輸是一場全國範圍內的能源大調度,它的正常運營,將會使每年90萬噸煙塵消失在中國的天空。對21世紀我國能源結構的改善將產生深遠影響。」國家發改委一位專家表示。  據了解,東部沿海10省市電力消耗佔到全國的60%,但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因此,東部省市能源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
  • 激蕩四十年 西氣東輸,偉大的歷史「遺產」
    基於西部地區的天然氣儲量豐富,以及東部沿海地區對於天然氣能源的需求短缺,西氣東輸工程頁從1998年開始醞釀。圖為更加有效地開發油氣資源助力中國經濟發展。從更大的範圍看,正在規劃中的引進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將與西氣東輸大動脈相連接,還有引進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也正在規劃,這兩條管道也屬"西氣東輸"之列。"西氣東輸"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西起塔裡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全線採用自動化控制,供氣範圍覆蓋中原、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
  • 我國「西氣東輸」累計輸送天然氣逾5400億方;記者從國家管網西氣東...
    我國「西氣東輸」累計輸送天然氣逾5400億方;記者從國家管網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相關活動中獲悉,國家累計投入4000多億經20年持續建設完善的「西氣東輸」工程,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造福人民群眾的能源大動脈,全國5億人直接受益。
  • 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環保驗收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常志鵬)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日前通過國家環保驗收。至此,西氣東輸工程產生的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日益明顯。    西氣東輸工程沿線途經戈壁、沙漠、乾旱半乾旱、黃土高原、草原林地、晉豫土石山區及黃淮、江淮平原耕地、水網等7個宏觀生態類型,143個微觀生態類型,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生態功能區,4個環境敏感區及大量文物古蹟區。
  • 西氣東輸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紀實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西氣東輸曾以「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世界級天然氣管道,首次推廣應用全自動焊接和相控陣自動超聲波檢測技術,首次大規模推廣應用X70、X80型鋼管」等多項第一,實現了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由追趕者到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的跨越。
  • 十年巨變的西氣東輸
    原標題:十年巨變的西氣東輸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季蘇平)今年是西氣東輸十周年。那麼作為我國萬眾矚目的重點工程之一,十年來,西氣東輸供氣能力到底怎樣?作為清潔能源,同等熱值,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油的三分之二,煤的三分之一,西氣東輸帶來了怎樣的生態效益?沿線的生態環境恢復的情況如何?帶著一些列疑問,我們重走西氣東輸之路。
  • 西氣東輸3000餘家企業用氣提供了保障
    為保障天然氣供應,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之一的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馬力全開,目前日產天然氣超過9500萬立方米,為西氣東輸下遊居民和新疆南部百姓「加氣」禦寒。目前,塔裡木油田已經建成克拉2、迪那2、克深、英買力、牙哈等多個大型氣田,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生產總量的六分之一。
  • 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幹線順利投產運行
    歷經72小時試運行結束後,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幹線(廣州-潮州段) 於1月21日12時18分正式投產運行。閩粵支幹線(廣州-潮州段)是西氣東輸三線在廣東地區的首條支幹線,粵東地區首條天然氣長輸管道,國家重點互聯互通工程之一。
  • 中國四大天然氣盆地:打造西氣東輸工程,將惠及東部各大城市
    中國氣都:塔裡木盆地塔裡木盆地是我國天然氣最豐富的天然氣都,累計探明儲量達4190億立方米。15年來,塔裡木油田每年西氣東輸量由起初的3.51億立方米增至2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路線圖四川盆地是我國天然氣開採最早的地方,這個天府之國除了有美麗的山川、美女、四川美食,在地平線下面還有豐富的天然寶藏。也是中國天然氣工業的搖籃。
  • 除了我國有「南水北調」工程,澳大利亞也有一個「東水西調」工程
    澳大利亞「東水西調」工程以我國為例,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所以我國的降水量分布特徵是從東南往西北遞減,東部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該線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於溼潤地區,而該線以北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屬於半溼潤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