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2020-12-1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礪石商業評論,作者丨金梅

從沿街叫賣,到各色小店,到大型百貨商店,到超市、專賣店,再到電商、新零售。零售業態在不斷變化,其終極邏輯在於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滿意的購物體驗,而撐起這一切的是不斷提升的技術和不斷完善的供應鏈體系。

服裝作為零售業支柱產業之一,隨著消費力的爆發和零售業的迅猛發展,2011年至2016年,產量從254.2億件到314.52億件,實現了「五連漲」。2017年,電商模式徹底爆發,對傳統業態形成巨大衝擊,服裝行業銷售額開始不斷下滑,實體店「關門潮」勢不可擋。

據統計,美特斯邦威2016-2019年內關店超過1600家,虧損超過4億元;女裝第一品牌拉夏貝爾,高峰期店鋪曾達9000多家,3年間市值縮水93%,關店超4391家。2019年,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敗走中國,ZARA關店數量創新高……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服裝行業雪上加霜,連耐克、阿迪達斯,各種奢侈大牌,開始裁員、緊縮線下業務。

線下真的不行了麼?按照統計數據,我國零售業線下佔比80%以上,服裝零售業線下銷售這塊巨大的市場,很難憑空消失。2016年,在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為線下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被譽為「新零售突破口」的服裝行業,如何打線上線下融合之戰?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

1、逆勢開店

電商和疫情的雙重衝擊,給優衣庫的全球線下布局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但最近公司卻再次提出每年新開100家店鋪的計劃。危機是企業的生死場,但也是行業重新洗牌,大企業崛起的契機。在各大品牌紛紛緊縮線下業務展開線上流量大戰的時候,逆勢而動的優衣庫不斷加碼線下,用意何在?

優衣庫的母公司叫迅銷,柳井正起這個名字的用意非常簡單就是「迅速的銷售」。與很多服裝品牌的時尚定位不同,柳井正深知優衣庫是零售業,創造品牌、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深層交互體驗,是終極目標。他說總有一天我們會利用全世界各地的資源、設備、信息,比任何人都快速便宜大量的銷售顧客需要的商品,並以fast retailing的名稱來展現這個概念。

所以2009年,網際網路線上時代還未完全普及,不少國內零售企業都對網際網路這三個字模稜兩可的時候,優衣庫就率先開通了天貓旗艦店。優衣庫的邏輯是,不管是門市渠道還是電子商務零售渠道,包括其它新的平臺,都是提供產品體驗服務的渠道而已。所以優衣庫的數位化進程,是讓歐美快時尚品牌ZARA、H&M遠追不上的。

快人一步,總會先取得結果。優衣庫的網絡線上業務非常「給力」,2016年雙11,3分鐘之內銷售額就破億,是全品類銷售之最。2019年以歷史最快速度破天貓旗艦店10億銷售額。從2015年到2020年,已連續6年位列天貓雙11促銷男、女裝銷量榜首。

打線上流量戰,很多服裝品牌商都顧慮重重:我的優勢在線下,如果玩線上讓顧客分流,豈不是得不償失?線下日漸冷清的實體店鋪,證明品牌商的顧慮絕非杞人憂天。優衣庫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2016年雙11上午,優衣庫宣布上架商品售罄。很多媒體都覺得這是優衣庫的營銷噱頭。明明可以奪得天貓雙11的銷售冠軍,供貨能力也沒有問題,為什麼不賣?其實正是在2016年優衣庫實現了線上下單、線下取貨的數位化模式,並將人工智慧和LED數位化顯示引入了實體店,開啟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在擁抱線上的同時,優衣庫的線下擴張步伐並沒有停止。

柳井正說,門店體驗和服務是零售業的本質,必須不遺餘力地做好線下店鋪。2015年在國內新開門店91家,2016年新開72家,中國門店已突破500家,2020年8月底,優衣庫在中國門店數量達到了767家,超過日本國內直營店數量764家。柳井正說,接下來將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按中國人口計算,預計可開到3000家。

在快時尚品牌紛紛向線上轉型的當下,優衣庫的大規模開店計劃看似不明智,實際上是柳井正精心考慮過後的布局。柳井正認為,在某一個區域集中開店,當門店數達到一定數量後,會刺激消費上漲,他把這一經驗總結為「統治優勢」。數據也證實了他的判斷:優衣庫門店開的越多的地方,線上銷售也會越多。因為消費者到了門店,可以親身體驗優衣庫的產品質量與服務,對品牌的認可度會更高。

按照優衣庫的邏輯,大服裝品牌擁抱線上的時候,不是應該關店而是應該開店。優衣庫的零售邏輯,其它品牌為什麼行不通?

2、同價:想要學習不容易

電商銷售由於無須實體店高昂的人工、店鋪成本,由此同等質量的商品價格會比實體零售店便宜。另外,很多品牌為了配合電商的低價特性會在線上清庫存,推出電商特供款式,進一步導致了線上線下的價格差。這無疑使線下業績遭受衝擊。

但優衣庫的線上運營方式卻截然不同。

優衣庫採取線上線下同款、同價、同促銷的模式,用戶可以在線上下單,到線下自取。線上購物還會提供距離消費者比較近的店鋪位置,以及庫存情況。潛臺詞就是把消費者引到店裡來。把線下線上變成一個零售渠道整體。甚至展開實體場景和線上消費場景pk,爭取讓用戶感覺實體店的購物體驗強於電商。

優衣庫的新零售邏輯並不難理解,但對於普通的服裝品牌而言,同價策略想要學習並不容易。線上購物雖然很便捷,但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服裝掛在衣架上和穿在身上是完全不同的狀態,當身體和服裝沒有直接接觸的時候,買款式新穎、價格昂貴的衣服的可能性就更小。所以很多大品牌的線上銷售,會不得已走向低價促銷的路徑,降低用戶的試錯成本提升購買衝動。

優衣庫的特殊產品定位,為其線上線下同價提供了支撐。Made for all的早期定位,讓優衣庫的衣服以基本款為主,用戶的選擇門檻很低。基本款作為「現金流」產品,帶來商品高速周轉和現金大量回流,提升了資本運作的效率,也讓低價成為可能。為了降低價格,優衣庫選擇自有品牌自主營銷模式,從原材料採購,到產品設計、生產、物流、銷售、庫存管理、店鋪規劃等一系列的流程,都參與其中。沒有代理商、經銷商的中間環節,從而更好地控制成本和進度,使企業吃到渠道整合的紅利。

優衣庫的邏輯並不是提供最便宜的衣服,而是「通過市場最低價挑戰品質的提升」,即「平價但不便宜」的品牌戰略。因為商品要保住品質,需要一定的原料成本和渠道成本,這才是一個品牌獲得信任,建立價值的根本。價值=品質÷價格,所以與壓低價格同等重要的事情是提升品質。優衣庫評價次品的規則非常嚴格,一件體恤表面如果有一個0.5毫米的線頭,就算是次品。優衣庫研發更舒適耐穿的專利面料,也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價值。

所以,用戶選擇優衣庫的原因不單單因為款式新穎,耐穿性、舒適性、高性價比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中國版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山寨產品滿天飛的時候,用戶會主動放棄市場上價格略低廉的仿版,從而保護了企業利潤。但很多品牌,價格和盜版價格差距巨大,但質量幾乎沒差別,甚至有些盜版質量更好。ZARA、H&M這些歐美快時尚品牌飽受詬病,業績遇阻就跟其單純的款式賣點和差強人意的產品質量密不可分。

對比之下,國內的快時尚品牌差距更大。在國際大品牌的柔性供應鏈已經成為標配的時候,國內卻幾乎沒有哪個大的服裝品牌將柔性供應鏈做得像模像樣。冗長的供應鏈環節導致的低性價比,慢速的供應鏈反映時間導致的款式失靈和盜版問題,在電商的衝擊下日益明顯。而今,新零售又對服裝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線上線下打通,絕非易事。

而且優衣庫的產品sku很多,實體店鋪更像超市的邏輯,所以線上線下打通更容易。但很多品牌的店鋪是不同買手選擇出來的個性化店鋪,產品數量有限,且店鋪之間產品差異巨大。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貿然進行線上線下同款、同價,並無法給用戶帶來切實的方便,還有可能在盜版的衝擊下,兩邊都得不到利潤。

3、效率:背後的硬功夫

零售的本質是提升效率,早在1991年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前的優衣庫就深知這個道理。迅銷和其它品牌相比,在線下門店特別重視快速銷貨,當季產品打折速度比同類產品快,打折的力度也稍大。優衣庫平均庫存的周轉天數是83.72天,比國內服企快一半以上。

而今電商加持,優衣庫希望進一步提升效率,並且把電商的貢獻佔比達到30%,讓消費者可以更便捷地購買。所以優衣庫採取的是全渠道庫存互通的模式,顧客不但可以在電子POP「優衣碼」的技術支撐下,在線上任意渠道下單,前往門店自提、試穿以及退換貨,還能夠以線上渠道的優惠價格,獲得實體店準確便捷的服務。

優衣庫不但打通了線上線下的信息,甚至將實體店鋪之間的信息也全部打通了。要實現「商品通」「服務通」「會員通」,需要線上線下信息打通,看似簡單的數位化操作,背後卻涉及到複雜的業務流程。線下品牌幾十年的管理系統很難迅速導入和切換。

目前整個服裝行業線上線下仍然普遍處於割裂的狀態。做O2O的服裝品牌商,通常採用線上線下倉儲、物流兩套系統,兩套人馬的方式。因為線下是走大物流,線上更多依靠小物流。如果共享倉庫,就涉及到貨品調撥的問題,這需要非常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持。鴻星爾克就曾經因為庫存信息管理混亂,使得產銷環節信息溝通不暢,延長了交易周期,並導致大量貨物囤積。

牽一髮動全身,無論是信息系統還是管理系統,都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在員工KPI考核方面,比如:消費者在門店體驗好卻在線上購買,或線上看好後在門店試穿直接購買。那麼,如何評價線上線下的崗位職能,不同店鋪的責任權重又有何不同,如何去做KPI、怎麼定績效,這些都是管理問題,處理不好同樣會出問題。美特斯邦威就曾因未能協調好渠道關係,引發線上、線下惡性競爭,導致渠道間鷸蚌相爭。

「新零售」轉型期間需要大量資金,合理的財務資源配置才是轉型成功的關鍵。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自2015年開始,優衣庫就開始施行成本降低策略: 既不聘用身價昂貴的明星代言,也不盲目追逐綜藝冠名。而是有效控制酌量性費用,通過新搭建的數字營銷團隊,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進行自媒體運營,為企業贏得更多的轉型資金。但與此同時,美邦服飾卻將大量資金花在冠名與服飾理念完全不同的綜藝節目上,盲目地宣傳未必能給品牌帶來流量,反而導致企業陷於財務困境。

美特斯邦威在新零售上並非毫無作為。它在杭州開設的5000多平米的O2O體驗店,非常新穎。一二層賣男裝,三四層賣女裝,五層集合了咖啡、書吧、展品陳列、小花園等特色。無線網絡全店覆蓋,隨處可見二維碼,門店iPad也可供顧客隨意瀏覽,打開App可查詢店內最新促銷活動,點擊預約試衣,營業員就會現場拿衣服來給你試穿。店鋪現場還設立了觸控螢幕,消費者可以選擇給模特試穿衣服,查看搭配效果。但這場新零售更像一個「繭房」裡的秀場,而沒能將功夫真正做到線上和線下的全渠道中來。

從優衣庫的新零售嘗試分析不難看出,撐起它新零售嘗試的,是從產品、價格、零售環境、供應鏈、技術研發、用戶數據支撐等複雜的整體系統。這些環節彼此相依,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任何細小的波動都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地讓新零售的嘗試功虧一簣。

轉型並非一蹴而就,優衣庫也並非一片坦途。線上下單線下自提使用率其實並不高,因為中國的物流成本很低,且非常方便快捷,所以用戶並不傾向這種方式。日本市場的增長乏力,歐美市場受阻,疫情危機後,中國市場成了挽救優衣庫三年來首次業績下滑的救命稻草。11月14日,優衣庫再度登上微博熱搜,原來它「悄悄」漲價了,遭到網友們的紛紛吐槽,「倒不是買不起,而是感覺不值了」。

2014、2015年就曾經悄然漲價近10%的優衣庫,就曾經被市場遺棄過,柳井正直言「採取價格上調策略是錯誤的」。2016年之後,優衣庫對產品進行了重新定價,而該降價計劃覆蓋全球,最大的下降幅度為30%。而今,再次揚起的價格,還是觸動了用戶的神經,甚至擔心它會成為下一個被大眾遺棄的無印良品。而且漲價有可能對剛剛搭建的新零售供應鏈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4、結語

服裝行業受到電商衝擊以及自身行業的調整等因素影響,正進入轉型期。從以產量取勝的外延型,發展向以產品質量和創意、品牌美譽度和經營管理模式取勝的重要轉變。企業的競爭不但是產品的競爭,更是經營管理效率的競爭。

2020年是服裝行業智能製造加速推進的一年。目前,智能製造領先企業已經完成了傳統生產線的數位化改造,進入了數位化網絡化升級改造階段,通過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智慧機器人等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實現服裝生產加工過程的「數位化」「敏捷性」和「柔性」。

隨著市場的加速推進,過去倚重線下門店的服裝品牌不但要重構供應鏈的數位化改造,在線上銷售的飛速發展下,還需要重構整個零售價值鏈。線下實體店需要展現出新的服務形式和功能,這需要企業進行供應鏈的改造和升級,需要對新零售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這次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進程。

優衣庫為服裝業探索出一條新零售的路徑。雖然並非適合所有人,但在新零售的價值鏈重構中,去尋求最高的用戶價值,更完美的用戶體驗,是貫穿始終的終極邏輯。期待更多的品牌快速打好這一場革命性的戰役。

相關焦點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 礪石
    礪石導言優衣庫為服裝業探索出一條新零售的路徑,雖然並非適合所有企業,但在新零售的價值鏈重構中,去尋求最高的用戶價值,更完美的用戶體驗,是貫穿始終的終極邏輯。把線下線上變成一個零售渠道整體。甚至展開實體場景和線上消費場景pk,爭取讓用戶感覺實體店的購物體驗強於電商。優衣庫的新零售邏輯並不難理解,但對於普通的服裝品牌而言,同價策略想要學習並不容易。線上購物雖然很便捷,但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服裝掛在衣架上和穿在身上是完全不同的狀態,當身體和服裝沒有直接接觸的時候,買款式新穎、價格昂貴的衣服的可能性就更小。
  • 優衣庫如何運用新零售加碼新年營銷 這裡有份報告
    優衣庫如何運用新零售加碼新年營銷 這裡有份報告來源:陳肖麗2018-01-19 15:09聯商網消息:1月19日,優衣庫發布消息,稱將通過O2O智能新零售加碼新年營銷。2018年春節前夕,優衣庫聯合權威調研機構艾瑞諮詢,收集了來自283座城市共計5,733份問卷,發布了《2018春節改變進行式:看新零售如何快樂玩轉過新年》,總結出中國年生活消費改變10大趨勢。
  • 傳統零售關注的AI產品方向——以優衣庫為例
    核心提示:優衣庫推出了購物助手Uniqlo IQ,與之相似,當前很多零售巨頭都在試圖藉助AI打造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優衣庫推出了購物助手Uniqlo IQ,與之相似,當前很多零售巨頭都在試圖藉助AI打造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 優衣庫小程序上線「隨心送」傳遞新年心意,開啟零售數位化新體驗
    2019年春節前夕,優衣庫「隨心送」功能在其掌上旗艦店微信小程序內正式上線。藉助全新上線的「隨心送」功能,消費者可以通過小程序定製新年祝福卡片,並為親朋好友挑選鴻運新衣或分享優惠券,獲贈者可在當地門店直接提取貨品或使用優惠券,讓愛跨越路途阻隔,來到身邊。
  • 大咖觀點丨優衣庫在玩新零售?才不是,人家看重的是如何「調戲...
    最近,戲哥在深入研究新零售的「貓膩」,而目前在中國,線上線下結合最好的消費品牌當屬優衣庫但戲哥想說的是,你們都被優衣庫的表象矇騙了,新零售只是噱頭,或媒體強加給優衣庫的新標籤,人家其實玩的是體驗經濟!為啥呢,且看下文分解。
  • 優衣庫新零售體驗經濟:線上線下同步優惠、門店提貨
    保持著一貫的低調,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在雙11迫近才說出了大促期間的戰略重點——「新零售體驗經濟」。在去年多個類目冠軍優衣庫眼中,新零售體驗經濟是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優惠、線上下單門店提貨等方式,給消費者帶來「升級的購物體驗」。
  • 暖冬影響羽絨服零售,優衣庫日本11月銷售額下跌
    日本服飾零售巨頭迅銷集團旗下核心品牌優衣庫11月在日本本土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跌5.8%,同店銷售額也出現5.5%的跌幅,已連續3個月下滑,主要受暖冬天氣影響,抑制消費者對羽絨服等保暖產品的需求。  根據時尚商業快訊監測,近三年來,「天氣因素」一詞連續超過10個季度出現在優衣庫日本市場的業績財報中。
  • 優衣庫再造優衣庫
    門店網店整合當零售升級的大背景下,國內所有傳統零售廠商都在探索突圍路徑。行業如此緊張的原因在於,他們在面對一個新的消費環境:信息渠道多元化、消費社交化、品牌人性化……從優衣庫今年的消費者調研報告可以看出,消費者對O2O零售升級服務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
  • 優衣庫漲價,+J聯名卻遭日本人哄搶,「零售之王」位子不保?
    近日,向來有著「零售之王」、「性價比之王」之稱的優衣庫因為漲價而上了熱搜。之前去優衣庫都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態,是當之無愧的吃土黨福音,而如今300塊的衣服只出現在特價打折的時候,價格大幅度提升,並且降價空間也明顯縮小,遭到不少網友的吐槽:倒也不是買不起,就是覺得不值了!
  • 盤點服裝零售O2O四大模式 優衣庫、綾致等品牌上榜
    O2O無疑是2013年服裝零售行業的最大亮點,這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的新機遇。傳統服裝零售品牌受電商打壓已久,甚至一度淪為消費者眼中的免費「試衣間」。困則思變,服裝零售行業能更早看到O2O的未來價值,也更早開始O2O布局和實踐。
  • 南京路往事,這裡一直是中國最好的零售試驗場
    2月20日,百聯集團與阿里巴巴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也讓這條中國最著名的商業街成了馬雲「新零售」理念的試驗場。 其實南京路早已習慣了承載商業變革,中國近代零售業在理念、技術和模式上的一次次創新,都曾在這裡留下腳印,而競爭與共贏交錯的劇情,直到今天仍在在這裡上演著。
  • Zara、Gap、優衣庫之後,H&M也將全面接入天貓新零售
    此前,天貓上已經雲集了優衣庫、Gap、Zara等三大快時尚巨頭,此次H&M集團加入,意味著天貓迎來全滿貫,消費者在百貨一樓所見的「快時尚生活區」盡在天貓。創立於 1947 年的 H&M 是快時尚品牌裡的鼻祖。
  • 優衣庫想做常青樹,訣竅在哪裡?
    因此在優衣庫的產品、服務、門店管理、營銷等方面,你會不斷看到勇氣十足的創新,在這些創新舉措中,力透優衣庫的企業智慧。運用時代智慧,融入新營銷、新零售變革浪潮作為服裝營銷的巨頭,優衣庫自然是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兩隻手都沒閒著,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優衣庫的雙線貫通策略,線上出色的銷售業績並沒有分走線下的流量。
  • 日本市場零售不振 優衣庫12月日本地區銷售持續下跌
    周四,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 (TYO:9983)公布12月銷售情況,上月日本地區優衣庫折扣店同店銷售下跌5%,客流量下跌4%,平均每張購物單價格下滑1%。優衣庫發言人表示,去年12月異常溫暖的天氣是造成本月銷售不振的核心原因。該月並無新開或者關閉店鋪,目前,集團在日本地區擁有800家優衣庫零售店。
  • 優衣庫的粉絲們似乎不大一樣
    「優衣庫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自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後,零售業踏入了以「新零售」為切入點的新藍海,重構「人-貨-場」的改革浪潮洶湧而來,與此同時,線上與線下的無形對抗從未消失,從「線上電商一統全局,線下門店逐漸消失」的預判,到「線下零售借力數位化反攻線上零售」的揣測,
  • 新零售一日遊吸引年輕遊客
    中青在線杭州10月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國慶假期進入第三天,上海盒馬鮮生、杭州HomeTimes家時代等新零售門店人氣持續上漲。上海中青旅等旅遊社推出新零售「一日遊」,專門吸引年輕遊客。    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就迎來了一些「探索『新零售'奇妙之旅」的海外旅行團,接機牌上寫著「AlibabaHemastore」字樣。
  • 優衣庫又添新坐標 新常態下穩步布局
    即使在經濟內循環的戰略布局下,品牌的重點是如何快速恢復在中國市場的零售生態,打造一個可持續的目標進度。 雖然目前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國際經濟環境嚴峻複雜,產業正在變軌轉型,中國服裝行業依然面臨著疊加的壓力和困難。 在此環境下,很多品牌相繼關店或主動放緩拓展市場,而優衣庫仍舊看好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當前開店速度。
  • 優衣庫巨虧74%,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破產,這些零售品牌怎麼了?
    7月9日,優衣庫的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發布財報顯示,主要受到新冠疫情等影響,上半年多數門店暫時歇業,以致集團各事業分部均錄得營收及利潤大幅下滑。 報告顯示,截至5月底的第三財季公司淨虧損98.2億日元,營收為3364.1億日元。日本優衣庫業務第三財季營業利潤暴跌74%,營收下降36%。
  • 【鈦坦白】新零售,線上線下結合不是說的那麼簡單
    無論是電商、傳統零售、新零售,本質上都是零售,歸根結底,我們大家希望踏上這趟新零售的快車,實現利潤轉化,實現我們的利潤最大值。今天我主要是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現在新零售存在的哪些痛點,我們有沒有辦法去擊破這些痛點。如何實現線上線下同品同價?新零售的標準如何實現線上線下同品同價,這是所有的新零售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
  • 從優衣庫看數位化時代下的「顛覆」與「微創新」
    作為進駐中國近20年的國際知名服裝企業,優衣庫在5月宣布正式籤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優衣庫首次參展進博會,並成為消費品展區的最大展商。6月,在 「2020創新型國家發展論壇」中,優衣庫憑藉在新零售領域的持續進化,斬獲「2020年度最佳零售創新獎」,併入選「2020微創新案例TOP50」與「2019-2020中國市場黑科技TO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