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六尺巷」歷史典故膾炙人口,清朝大學士張英揮筆書寫下的「讓牆書」成就了一段睦鄰友好的禮讓佳話。
蓋房作為農村的頭等大事,但因宅基地邊界發生爭執,爭論不休、互生間隙,甚至激化為家族矛盾的也不在少數。
近日,泉港區人民檢察院就塗嶺鎮塗型村兩起因同一場相鄰權糾紛引發打架互毆的故意傷害案件,促成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積極化解鄰裡矛盾,並運用不起訴裁量權,充分體現寬嚴相濟的司法政策,促進宗親關係重歸和睦、修復受損社會關係,彰顯了檢察機關的司法「溫度」。
事件回顧
2019年10月2日,周某錫一方在塗嶺鎮塗型村在建房屋外因土地糾紛與其堂弟周某明一方發生口角,周某錫先拳打周某明頭部左側,周某明便拳打周某錫,周某錫後退摔倒在地期間,周某明拳打被害人周某錫頭部及上身部位,導致周某錫四根肋骨骨折。
周某錫的外甥周某名(在校大學生)等人也參與爭執,周某名用拳頭毆打周某明的姐姐周某霞,導致周某霞四根肋骨骨折。
經鑑定,周某錫與周某霞均構成輕傷二級。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傷害罪依法對周某明和周某名立案偵查,並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遠親不如近鄰」,何況還是近親加近鄰的關係,本來雙方當事人就是血濃於水的堂親,卻因為相鄰權糾紛反目成仇,手足相殘,親人還要面臨牢獄之災,令人唏噓不已。
多方聯合
多方調解
正值炎炎夏日,泉港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多次深入案發地了解情況,並分別召集雙方當事人調解,耐心排遣當事人壓抑情緒,並強調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血緣至親、鄰裡關係比添磚加瓦更為重要,寶貴的時間也遠比紛爭重要的多……」在承辦檢察官、人民調解員、辦案民警和村幹部合力勸解下,雙方敵對情緒有所緩和並握手言和,雙方當事人在檢察官和人民調解員的見證下交付了賠償款項並籤訂了調解協議。最終,一個事件引發兩起故意傷害的刑事案件雙方當事人化幹戈為玉帛。
泉港區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周某明、周某名的行為均已涉嫌故意傷害罪。但鑑於其二人犯罪情節輕微,具有認罪認罰、自首、系鄰裡糾紛引發,且周某明、周某名均與被害人一方達到調解協議並取得被害人一方的諒解,經檢察委員會會議研究,決定對周某明、周某名分別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
TIME:2020.8.18
2020年8月18日,泉港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到塗型村村委會對周某明故意傷害案、周某名故意傷害案公開宣告不起訴決定,並邀請村委會幹部、部分村民代表共同參與。
泉港區人民檢察院把以人民為中心融入司法辦案中,積極促進檢察官敢用、善用不起訴權,從辦好案的「工匠」向司法檢察政策把握運用的「大家」轉變,積極化解社會矛盾、修復受損社會關係,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有效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充分體現檢察擔當和檢察公信力。
走出心中狹窄的「三尺巷」,自會看到寬敞明亮的「六尺巷」!
(供稿:鄭小梅 排版:林清香)
識別二維碼關注
原標題:《看泉港區檢察院如何化解現代版「三尺巷」鄰裡矛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