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矛盾糾紛不用愁,去仰義街道辦事處找專業「和事佬」來協調處理。8月18日,鹿城區仰義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正式掛牌運行。據了解,這是鹿城區首個鎮街一級建設的矛調中心。
中心秉承「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探索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鄉鎮(街道)「基層治理四平臺」、村(社區)全科網格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工作新格局。今後,大到上百萬元勞資糾紛,小到鄰裡間垃圾桶擺放矛盾,都可以到仰義街道矛調中心尋求幫助。
仰義街道矛調中心運行採用「1+1+13+X」的工作機制,即一個街道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一支鄰裡矛盾糾紛調解流動隊伍、13個村社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站、多個小微園及規上企業的勞動糾紛調解工作站。
仰義街道矛調中心選址街道辦事處南樓一層大廳及二層辦公室,面積近千平方米。一樓設置受理大廳,包含綜合受理窗口、法律諮詢援助窗口、勞動糾紛窗口、拆徵政策諮詢窗口、派出所窗口、信訪受理窗口等。這些職能部門的入駐,基本覆蓋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矛調中心「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另外,一樓還設有王老伯鄰裡和諧工作室,這是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解的一張「金名片」,專門調解鄰裡間的家長裡短,各種群體間的衝突糾紛。而二樓則設置綜治中心、領導接訪室、人民調解室、心理諮詢活動室等。通過凝聚已有力量資源,優化工作流程,著力打造「黨建引領、服務集成、化解多元」的社會治理服務工作新格局,加速由「物理整合」向「化學反應」轉變。
與此同時,仰義街道矛調中心還成立了一支「和事佬」調解隊伍,配備一輛印有流動服務調解站的車輛,隊員將會主動深入田間地頭,進村入戶調解矛盾糾紛。仰義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仰義街道部分自然村地處山區或偏遠地區,群眾居住分散。鄰裡之間產生糾紛時,想找有關部門評理就得跑很遠的路,十分不便。「我們想,要是能在群眾家門口說事,既方便了群眾,又能順便在村裡排查矛盾苗頭。因此成立了流動調解隊,把工作重點放在源頭預防和主動上門化解上,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百姓『家門口』。」
另外,街道13個村居均設置一個調解工作站,充分發揮村兩委幹部及各村有聲望的人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將鄰裡間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居。並且在街道3個小微園區及多家規上企業設置企業調解工作站,為企業員工尤其是多發的勞動糾紛進行協調化解。
在仰義街道矛調中心成立後,調解陣地將前移,可以就近、就地調解,化被動為主動,力爭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