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探索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 群眾滿意是答案

2020-12-12 杭州網

浙江日報

「一扇門」,隨時為想「找個說法」的群眾敞開,「門裡」每天都有傾聽、溝通和溫情;

「一個窗」,牽起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的各方合力,彰顯治理現代化的決心和智慧。

信訪案件是考題。在湖州,「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實踐為人津津樂道——以建設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為牽引,做深做實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充分運用「智慧大腦」,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

群眾滿意是答案。截至目前,全市5個縣(區)都已建成縣級矛調中心。2016年3月以來,湖州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7萬餘件,化解率達94%;共接待群眾來訪5100餘批次,其中領導幹部下訪接訪553批次。2019年,湖州市平安指數共8次獲全省各設區市第一,今年2月和3月又連獲第一。

群眾有事「最多跑一次」,群眾有氣「最多跑一地」。太湖之濱,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真切可感。

傳承一種情懷

群眾有事「最多跑一次」

在德清縣矛調中心,一樓大廳牆上的3句話特別醒目:「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群眾滿意是答案。」

矛調中心每位工作人員都明白其中的分量:這是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德清縣接待群眾來訪時,對領導幹部下訪接訪的深刻闡釋。

循著穿越時空的聲音,堅定前行的步伐。2019年以來,德清42名縣領導接待信訪188批、599人次,接訪率達81.38%。變化隨之而來:全縣群眾信訪來訪批次和人次分別同比下降39.5%和21.8%。

雷甸鎮光輝村村民小張是被接待者之一,一次體驗足夠他一輩子回味。

7年前,他與妻子在江蘇省東臺市許河鎮衛生院領養了當地一戶人家的女兒,雙方只籤了協議。由於沒辦領養手續,去年,7歲的女兒無法入學。

手續不全、年數長、跨省,這件棘手事還能解決嗎?與德清縣有關領導面對面長談後,小張夫婦依舊忐忑。他們不知道的是,縣信訪局、縣民政局、縣公安局、縣教育局、雷甸鎮政府當天就動起來了:一邊聯繫東臺市相關單位核驗事實,一邊召開專題協調會。根據相關政策,領養手續必須經女孩的親生父母籤字同意。縣公安部門多次對接後完成籤字。兩個月後,女孩如願走進校園。

為這樣一件「小事」,牽動這麼多部門、花這麼多精力值不值?德清縣領導說:值!因為每個合理訴求,都與群眾獲得感緊密相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也要主動傾聽老百姓為什麼「找說法」。這樣的理念,已轉化為湖州市各縣(區)領導幹部實打實的行動。

「在縣矛調中心輪流接訪和定期下訪相結合,是縣領導的工作常態。」安吉縣信訪局局長沈高飛說。

今年4月,55名山東籍採茶工在安吉因工資結算起了糾紛:事先商定工資按每天150元結算,但因採摘量偏少,僱主要求按斤結算,總數一下減少了3.85萬元。4月11日,安吉縣領導在梅溪鎮下訪時了解到此事,態度明確:採茶工工資必須保障!次日零時30分,四周萬籟俱寂,鎮政府辦公樓裡燈火通明。經縣領導牽頭、各單位調處,各方達成協議:由僱主按照每天150元如數支付工資共11.9萬元,3.85萬元差價由兩位僱主自行承擔。當日下午3時許,採茶工領取工資後乘坐包車舒心地返回山東。

網際網路時代,也需要面對面、心貼心。湖州市委主要領導認為,領導幹部下訪,使解決問題的力量和資源沉到基層一線;接待群眾上訪,做好「送上門的群眾工作」,這是密切聯繫群眾的兩種形式。縣級矛調中心建立後,領導幹部下訪接訪不僅有了常態化陣地,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力量和手段也更加多元。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縣級領導共接訪1167批、2041人次,化解率達90%。

相關焦點

  • 天鐵街道召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 工作推動會
    為落實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調度會精神,天鐵街道召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推動會,街道領導、綜治辦、司法所、各社區綜治主任參會。會上各社區就前一階段工作進行匯報,綜治辦總結了街道自成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成立以來接待來訪群眾情況,充分發揮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的優勢,確保矛盾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層。天鐵司法所就近期司法矯正人員和安置幫教人員情況進行通報,要求各社區發揮人民調解機制,及時化解矛盾。
  • 黑龍江北安法院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意見》,黑龍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堅持黨的堅強領導,將多元化解糾紛工作融入黨委領導和政府負責的社會治理體系中,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法院從強組織、搭平臺、建機制、推應用四個方面著手,實現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功能互補、良性互動,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提質升級
  • 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鹿城首個鎮街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成立
    遇到矛盾糾紛不用愁,去仰義街道辦事處找專業「和事佬」來協調處理。8月18日,鹿城區仰義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正式掛牌運行。據了解,這是鹿城區首個鎮街一級建設的矛調中心。中心秉承「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探索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鄉鎮(街道)「基層治理四平臺」、村(社區)全科網格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工作新格局。今後,大到上百萬元勞資糾紛,小到鄰裡間垃圾桶擺放矛盾,都可以到仰義街道矛調中心尋求幫助。
  • 惠安縣螺陽鎮:「五個機制」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今年以來,惠安縣螺陽鎮認真按照「強基促穩」工作方案,強化措施、精密排查、積極調處,全面提升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水平和服務發展的能力,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以鎮級調委會及公共法律服務站為依託,對全鎮調解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了螺陽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逐步實現資源共享,更具專業化的調解格局。
  • 番禺區探索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近年來,番禺區積極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不斷完善轄區調解、仲裁、行政複議等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番禺區依託廣州南站的區位優勢與廣州仲裁委員會的仲裁領域影響力,區政府與廣州仲裁委籤訂合作備忘錄,在番禺區設立廣州南站(萬博)商事仲裁調解中心。
  • 聊城市司法局調研組來東昌府區司法局 調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志鵬 通訊員 許東亞 聊城報導近日,聊城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冰一行四人到東昌府區司法局調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在區「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張冰一行詳細查看了中心的硬體建設情況,參觀了綜合調解室、行政調解室、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室、速裁審判庭等功能室,並與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談,全面了解了東昌府區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的開展情況,對東昌府區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和工作情況給予了肯定,並對中心下一步的發展提出了要求。
  • 通遼市奈曼旗創新推行「四心合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首創「四心合一」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努力將各類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基層,成為創新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推進平安建設的一把金鑰匙,打造了「解決群眾訴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度高」的「奈曼模式」。目前全旗4個嘎查村被授予「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榮譽稱號;14個嘎查村評為「全市社會治理紅旗嘎查村」。
  • 紡織路街道:落實矛盾多元化解機制聯動構建平安和諧防線
    紡織路街道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常態排查網格機制,著力把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初始狀態。對各村(社區)、街道機關難以獨立調處的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疑難複雜和重大矛盾糾紛,由矛盾糾紛聯調委員會及時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調處,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確保糾紛有效化解、實現「人能吸附得住,事情有人管,問題能解決,結果很滿意」。今年,各調委會受理矛盾糾紛共計116件,調解成功114件,達成書面協議8份,司法確認1份,口頭協議105份,調解成功率98%。
  • 日照市嵐山區:建立「4+1」機制創新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
    為了改變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日照市嵐山區在源頭化解、體制機制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建立「4+1」調解機制,切實打通法治惠民「最後一公裡」。向前一步實現全覆蓋嵐山區堅持「向前一步解決問題」工作理念,把矛盾糾紛調解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先手棋」下好下準,最大限度把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建實調解機構。
  • 山東日照嵐山區:建立「4+1」機制開創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
    為了改變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在源頭化解、體制機制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建立「4+1」調解機制,切實打通法治惠民「最後一公裡」。堅持向前一步 實現「全覆蓋」嵐山區堅持「向前一步解決問題」工作理念,把矛盾糾紛調解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先手棋」下好下準,最大限度把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 霑化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成並投入試用
    霑化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成並投入試用 2020-12-22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對我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設的思考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變革不斷深化、社會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社會矛盾糾紛呈現糾紛主體多元化、糾紛類型多樣化、利益訴求複雜化等特點,對現有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蘇仙區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工作作為維護社會和諧、深化平安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探索糾紛隱患化解途徑,著力構建「大信訪、大調解、大穩定」工作格局,建立了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組建了人民調解員隊伍,全區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212個,人民調解員1171名(其中專職人民調解員33名),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設立道路交通、醫療衛生、資源林糾、婚姻家庭、城建城管、拆遷安置、
  • 探索城市人口密集區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
    2019年,龍華街道全年處理各類信訪事件達3840宗,調處各類矛盾糾紛達1111宗,矛盾糾紛化解仍處於高位運行狀態。如何在超大城市人口密集區探索出一條矛盾糾紛化解的新路子,龍華街道從體制機制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
  • 法制日報姜東良站長視察東城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
    本網訊:( 張璇 李洪橋 )12月8日下午,法制日報駐山東記者站姜東良站長到山東菏澤市牡丹區東城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調研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菏澤市政法委綜治中心主任孫新軍等陪同。東城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該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的建設背景、科室設置、工作機制,並匯報了今年8月份矛調中心投入使用以來的工作成效。
  • 自貢發布消費糾紛在線化解機制 納入市委政法系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將ODR納入市委政法系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 開創全省先河消費糾紛在線化解機制是什麼?「該機制簡稱ODR,是依託全國12315網際網路平臺建立的經營者與消費者消費糾紛和解機制。」自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ODR企業入駐12315平臺後,即可線上線下與消費者面對面和解,也可在市場監管部門的督導、交辦下和解糾紛。據悉,ODR機制是消費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拓展和延伸,暢通了線上消費糾紛和解的快速通道,徹底打通了與消費者糾紛調處的最後一公裡,實現消費者、經營者、行政部門的「零距離」。
  • 我市舉行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
    為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1月14日下午,我市舉行溫州市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據悉,截至去年底,我市縣級矛調中心共接待群眾14.76萬批次、19.13萬人,受理事件總數87356件,化解數86215件、化解率98.69%,去年前三季度考核位列全省同類地區第一。去年以來,我市堅持把縣級矛調中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著力定架構、建機制、強功能,構建資源集成、數據引領、多元化解、一站服務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系。
  • 共建共治共享 白峰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揭牌啟用
    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運用到社會治理領域,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推動社會治理中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進一步防範化解基層社會風險。日前,寧波市北侖區白峰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正式揭牌啟用。今年年初,白峰街道就開始積極探索推進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
  • 在湖州看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
    湖州以建設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為牽引,做深做實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充分運用「智慧大腦」,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南太湖旅遊度假區。截至目前,湖州5個縣(區)都已建成縣級矛調中心。
  • 多元調處打造10分鐘矛盾糾紛化解圈
    日前,談及自己與鄰居的土地承包糾紛的解決,東營市墾利區郝家鎮宮家村村民宮海峰,將這一「功勞」歸結於該鎮的西北工作區矛調中心。  今年以來,郝家鎮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體系,全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建設,全面構建「一網運行,組團服務」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 山丹東樂鎮把好「三關」推進矛盾糾紛化解
    甘肅張掖網山丹訊 近年來,山丹縣東樂鎮堅持以人為本,把好「三關」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化,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全力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機制把好「源頭關」。堅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化,定期召開矛盾糾紛分析研判會議,將日常排查和重要時期排查相結合、普遍排查和重點排查相結合,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同時,建立健全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規範穩評工作步驟和程序,增強評估工作的操作性,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風險評估工作體系,切實從源頭上控制了矛盾糾紛的發生。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糾紛50次,調處矛盾糾紛20起,調解成功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