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人口密集區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

2020-12-12 寶安日報數字報

龍華街道流動調解室調處現場。

龍華街道法律ATM——24小時法律服務站。

龍華街道人民調解員掛點居民樓棟。

2019年,龍華街道全年處理各類信訪事件達3840宗,調處各類矛盾糾紛達1111宗,矛盾糾紛化解仍處於高位運行狀態。如何在超大城市人口密集區探索出一條矛盾糾紛化解的新路子,龍華街道從體制機制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近年來,龍華街道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通過流動調解室、兼職調解員、法律「ATM」等舉措,探索超大城市人口密集區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為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龍華力量。

成立「流動調解室」

突破距離限制隨時隨地化解糾紛

龍華街道轉變傳統觀念,把人民調解搬到了群眾家門口。利用「流動調解室」流動便捷的特點,龍華街道把「流動調解室」搭建到了工業園區、商貿服務區、社區小區,讓群眾出門就能聽到、看到、感受到,極大縮短了政府服務和群眾需求之間的距離,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政府實實在在解決問題。同時,通過「流動調解室」的搭建和運作,現場就給群眾上了一堂鮮活生動的法治宣傳課,達到法治所倡導的「正義不但要實現,而且要用老百姓看得見的方式來實現」的目的。

探索「兼職調解員」

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

據了解,現行調解體制中,部分當事人對調解員存在一定戒備心理,為打破當事人和調解員心理上的距離,龍華街道吸取傳統治理經驗,借鑑鄉村治理中鄉賢主持調解糾紛的做法,從當事人所屬的行業、協會、鄉會等社會組織中選取品德過硬、威望較高的人員擔任兼職調解員,和專職人民調解員一起主持矛盾糾紛調解。通過「專業調解員講法、兼職調解員講情講理」的方式,從「情、理、法」三個方面入手,分清是非、斷明曲直,最終達到有效化解糾紛的目的。

在此基礎之上,龍華街道進一步擴大兼職調解員隊伍,計劃從律師、醫師、教師、工程師、記者、退伍老兵等職業群體中選取品德好、威望高的熱心人士加入兼職調解員隊伍。同時,龍華街道制定兼職調解員名冊,讓當事人可以在其中選取自己認可的人來擔任兼職調解員。兼職調解員注重調解實效,只要是品德好、威望高的守法人士,都可以成為龍華街道兼職調解員。這樣可以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勾畫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大同心圓,共同維護轄區社會平安和諧穩定。

推行「調解員掛點樓棟」

將公共法律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龍華街道推行「調解員掛點樓棟」,通過把人民調解員聯繫方式張貼公布在樓棟的大門進出口,讓人民調解隨處可見、隨手可得,最大限度避免老百姓「求助無門」的情況發生。

同時,龍華街道還把受理人民調解的二維碼張貼在樓棟大門口,群眾如果有調解方面的需求,直接掃碼就可以申請。如果當事人出門不便,在徵求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調解員還可上門調解,直接在家門口化解糾紛,將「眼前調解員」真正落到實處,此舉有利於居民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力爭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

創建「法律ATM」

科技+司法共同打造「24小時不打烊司法所」

為解決工作時間之外群眾對人民調解的需求問題,龍華街道藉助最新數字科技,打造「法律ATM」。藉助數字科技,將包含人民調解在內的各類公共法律服務整合到統一服務終端,為老百姓提供不間斷的公共法律服務,打造「永不打烊司法所」。

與此同時,龍華街道每一個「法律ATM」都是一個發光發亮的普法宣傳陣地,通過「法律ATM」的建設,把法治思想的種子散播到轄區各個角落,既能滿足老百姓的公共法律服務需要,又能潛移默化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識,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推行法律援助「三室合一」

優化流程創新服務,有效化解勞資糾紛

為提高調解效率,龍華街道推行人民調解+仲裁確認+法律援助「三室合一」模式。

對於當事人之間的勞資糾紛,先由派駐勞動部門的律師進行專業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在徵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由勞動仲裁委員會直接將人民調解協議轉變成仲裁調解協議。龍華街道司法所指出,此舉意味著直接賦予調解協議剛性的法律效力。如果調解不成,派駐勞動辦的律師可以直接為符合條件的勞動者提供法律援助,確保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維護。

龍華新聞記者 陳欣 通訊員 林傳源 文/圖

相關焦點

  • 多元調處打造10分鐘矛盾糾紛化解圈
    日前,談及自己與鄰居的土地承包糾紛的解決,東營市墾利區郝家鎮宮家村村民宮海峰,將這一「功勞」歸結於該鎮的西北工作區矛調中心。  今年以來,郝家鎮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體系,全力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建設,全面構建「一網運行,組團服務」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 番禺區探索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近年來,番禺區積極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不斷完善轄區調解、仲裁、行政複議等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番禺區依託廣州南站的區位優勢與廣州仲裁委員會的仲裁領域影響力,區政府與廣州仲裁委籤訂合作備忘錄,在番禺區設立廣州南站(萬博)商事仲裁調解中心。
  • 宜興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
    矛盾糾紛快速處置,這樣的變化源於近期宜興官林鎮啟動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探索。據了解,該鎮在我市率先建立基層智慧治理「綜合體」,以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為載體串起三大中心,形成以綜治中心為「腦」、社會穩定信息研判中心為「耳目」,網格化管理中心為「手足」的基層治理網絡構架,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東海縣牛山街道: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出實招」顯成效
    牛山街道地處縣城,作為城鎮建設的主戰場,每年因城中村民房建設、房屋拆遷、涉法涉訴等因素引發的各種矛盾糾紛時有發生。「為了有效化解各類矛盾,我們主要從打好『組合拳』、探索『新模式』、構建『新格局』三個方面,做實做細做優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感。」該街道分管領導姜輝向記者介紹。
  • 推動本土矛盾糾紛就地化解!龍崗法院與南灣街道聯合成立深圳首個...
    此舉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打造「源頭治理、訴調融合」的訴源治理南灣模式,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本土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實現人民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更加通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更加有效,訴訟案件逐年穩步下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北幹街道榮星村:矛盾糾紛勤化解 多元調解促和諧
    蕭山區北幹街道榮星村積極落實上級部署,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主要負責矛盾糾紛的排查、受理、協調、化解、回訪等工作;通過整合人員力量,組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團隊,主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立足早排查、早發現、早協調、早解決,及時有效的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
  • 自貢發布消費糾紛在線化解機制 納入市委政法系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將ODR納入市委政法系統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 開創全省先河消費糾紛在線化解機制是什麼?「該機制簡稱ODR,是依託全國12315網際網路平臺建立的經營者與消費者消費糾紛和解機制。」自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ODR企業入駐12315平臺後,即可線上線下與消費者面對面和解,也可在市場監管部門的督導、交辦下和解糾紛。據悉,ODR機制是消費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的拓展和延伸,暢通了線上消費糾紛和解的快速通道,徹底打通了與消費者糾紛調處的最後一公裡,實現消費者、經營者、行政部門的「零距離」。
  • 「和立方」線上線下高效化解矛盾糾紛
    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提速、贍養糾紛零接觸「雲端」化解……近日,東城區人民法院發布「和立方」訴源治理工作機制白皮書。該機制自2019年3月推出以來,為轄區群眾提供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法律服務,有效將社會矛盾化解在源頭,累計為群眾節約訴訟費支出4100餘萬元。
  • 惠安縣螺陽鎮:「五個機制」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今年以來,惠安縣螺陽鎮認真按照「強基促穩」工作方案,強化措施、精密排查、積極調處,全面提升化解社會矛盾、社會治理水平和服務發展的能力,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以鎮級調委會及公共法律服務站為依託,對全鎮調解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了螺陽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逐步實現資源共享,更具專業化的調解格局。
  • 長沙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讓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陳玉祥家門口的路連汽車也可以通行了。 這次調解過程中,自治管理隊伍和「新鄉賢」共同出面,很好地把矛盾化解在了屋場。他們不僅對屋場的情況了如指掌,也對很多矛盾的來龍去脈知根知底。當屋場出現鄰裡糾紛、贍養義務矛盾、宅基地矛盾時,他們一起出面調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了萌芽狀態。
  • 聊城市司法局調研組來東昌府區司法局 調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志鵬 通訊員 許東亞 聊城報導近日,聊城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冰一行四人到東昌府區司法局調研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在區「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張冰一行詳細查看了中心的硬體建設情況,參觀了綜合調解室、行政調解室、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室、速裁審判庭等功能室,並與工作人員進行深入交談,全面了解了東昌府區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的開展情況,對東昌府區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建設和工作情況給予了肯定,並對中心下一步的發展提出了要求。
  • 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鹿城首個鎮街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成立
    遇到矛盾糾紛不用愁,去仰義街道辦事處找專業「和事佬」來協調處理。8月18日,鹿城區仰義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正式掛牌運行。據了解,這是鹿城區首個鎮街一級建設的矛調中心。中心秉承「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探索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鄉鎮(街道)「基層治理四平臺」、村(社區)全科網格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工作新格局。今後,大到上百萬元勞資糾紛,小到鄰裡間垃圾桶擺放矛盾,都可以到仰義街道矛調中心尋求幫助。
  • 黑龍江北安法院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意見》,黑龍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堅持黨的堅強領導,將多元化解糾紛工作融入黨委領導和政府負責的社會治理體系中,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法院從強組織、搭平臺、建機制、推應用四個方面著手,實現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功能互補、良性互動,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提質升級
  • 通遼市奈曼旗創新推行「四心合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首創「四心合一」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努力將各類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基層,成為創新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推進平安建設的一把金鑰匙,打造了「解決群眾訴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度高」的「奈曼模式」。目前全旗4個嘎查村被授予「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榮譽稱號;14個嘎查村評為「全市社會治理紅旗嘎查村」。
  • 【踐行楓橋經驗】矛盾糾紛一站了 多元化解顯成效
    ,積極整合調解資源,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探索成立公安機關與司法機關、社區、街道等多單位多聯合矛盾糾紛調解中心,進一步豐富了人民調解的內涵,構建並完善了多元調解機制,收到較好成效。健全機制 完善體系 矛盾糾紛於萌芽化解借鑑楓橋經驗,阿左旗公安局在城鎮社區以網格化建設為依託,以完善基礎信息為引領, 堅持安防科技與群防群治群控工作的有效結合,加強重點人群管控及流動人口的登記管理,實現人員精細化管理。
  • 吳興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八裡店分中心日前啟動
    2018-10-31 14:10 | 吳興時訊近日,在吳興區八裡店鎮,吳興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八裡店分中心正式啟動,開展受理各類糾紛等工作,把調解工作與服務送到社區門口,方便群眾需要,維護社會穩定。此次分中心的揭牌啟動是吳興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和八裡店鎮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市關於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制機制建設精神的又一創新舉措,更是進一步推進法治吳興建設,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成功實踐。吳興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自2016年啟動以來,通過近三年的實踐,這項工作已碩果纍纍,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 霑化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成並投入試用
    霑化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成並投入試用 2020-12-22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案同判、聯合化解矛盾糾紛,社會治理「一盤棋」——司法一體化的...
    遇到複雜矛盾糾紛和疑難案件,集中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司法資源共同化解;老百姓有訴求難解決,一網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企業商業侵權、「老賴」欠債失信,聯合懲戒讓其寸步難行……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入更深層次,司法保障同樣需要一體化新模式。
  • 妥善化解矛盾糾紛,這位基層民警有「調解三寶」
    近年來,廣州市增城區大力開展社會治理探索,認真研究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組織發動鄉賢、村居幹部、綜治網格員、社區民警、輔警等各方力量參與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充分發揮他們在群眾中的威望、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紮實的群眾工作能力等優勢,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 關於對我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設的思考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變革不斷深化、社會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社會矛盾糾紛呈現糾紛主體多元化、糾紛類型多樣化、利益訴求複雜化等特點,對現有的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蘇仙區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工作作為維護社會和諧、深化平安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探索糾紛隱患化解途徑,著力構建「大信訪、大調解、大穩定」工作格局,建立了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組建了人民調解員隊伍,全區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212個,人民調解員1171名(其中專職人民調解員33名),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設立道路交通、醫療衛生、資源林糾、婚姻家庭、城建城管、拆遷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