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爾出生,父親為土木工程師。
1951年年輕的哈維爾完成義務教育,但因「階級」及「政治背景」理由,屢被拒於高等教育門外。
1955年開始在幾份刊物發表有關文學及戲劇的文章,直至1969年止。
1957年申請入讀布拉格演藝學院的電影學院被拒,無法繼續學業,開始兩年的兵役。
1964年7月9日跟奧爾嘉(Olga Splichaiova)結婚。
1967年6月28日在捷克作協第四屆大會上發言,抨擊作協內部的不民主作法。在共黨官員的壓力下,他和伊萬-克裡瑪(Ivan Klima)、巴韋爾-科胡特(Pavel Kohout)和魯德維克-瓦楚裡克(Ludvik Vaculik)從作協中央委員會的候選名單上被剔除。
1968年6月哈維爾在一份由三十名文化界人士草擬的文件上簽名,鼓吹復興社會民主黨。
1968年獲奧地利歐洲文學國家獎。
1972年12月4日包括哈維爾在內,三十五名作家聯會發出請願信,要求捷克總統特赦政治犯。
1975年下旬哈維爾發行打字稿系列《遠徵》叢書,到1979年4月止,該系列共有51個書目。哈維爾入獄後,他的妻子繼續該項工作。
1977年12月哈維爾籤署了一封由十三個捷克人寫的公開信,發給海外的同人,請他們趁赫爾辛基協議的籤約國在貝爾格來德開會,就資訊的自由交流和被禁作品的出版,要求確立明確的原則。
1981年6月18日歐洲議會就捷克境內因政治理由被捕及判刑人士達成一項決議,要求捷克政府釋放包括哈維爾在內的政治犯。
1981年11月21日華沙的Mala Scena Teatru Powszechniego劇團上演哈維爾的三個短劇──《觀眾》、《個人觀點》、和《抗議》,演期至12月13日。
1982年6月10日多倫多的約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哈維爾,表揚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亦是對這位被壓制的作家的支援。
1983年1月《給奧爾嘉的信》:在1979年6月至1982年9月哈維爾被拘留及入獄期間,他寫了大量信件給他的妻子,亦有託他妻子轉給友人,有部分被沒收。然而有為數144封寄到她的手裡,副本更在私底下流傳。1983年1月,這些信件被收入一個集子,題為《給奧爾嘉的信》,以《掛鎮》1983年第260號和《遠徵》第166號編印。日後,信札付印為捷克文(1985「六八出版社」多倫多)、德文(Joachim Bruss翻譯一九八四)。
1983年1月23日哈維爾突然感染肺炎,帶著手扣被轉往布拉格的監獄醫院。2月7日,他在醫院收到市法院的決定,因連串理由暫緩他的刑期,然後被轉到布拉格的佩翠南(pod Petrinem)醫院。
1986年1月哈維爾獲阿姆斯特丹伊拉斯謨斯獎基金會(Erasmus Prize Foundation)頒授伊拉斯謨斯獎。
1989年1至5月1月16日,哈維爾再度被捕,原因是他聯同獨立運動人士進行紀念楊.帕勒克(他為抗議蘇軍入侵捷克自焚)自焚二十周年的活動。2月21日,哈維爾被控煽動罪。
1992年在聯邦共和國分離的情勢逐漸清晰後,於7月20日,哈維爾辭去聯邦總統的職位。
1993年於1月26日被選為捷克共和國的首任總統。
1996年1月27日,奧爾嘉.哈維爾去世。同年12月,哈維爾因被診斷出有罹患癌症的跡象,而進行了肺部切除手術。
1997年1月4日,與達瑪.佛斯科諾瓦(Dagmar Veskrnova)結婚,她是捷克劇院、電視及電影知名且受歡迎的女演員。
1998年1月20日,連任捷克共和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