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用外交優先取代對華偏見 從「一帶一路」找到自身潛力當捷克「鼴鼠」擁抱中國「熊貓」
應捷克共和國總統澤曼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28日至30日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捷建交67年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捷克。「這真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捷是捷中當前非常完美的雙邊關係的寫照。」2月初,捷克外交部副部長考茨基在出席華人舉辦的春節廟會時就表達了這樣的期待。捷克人還津津樂道的是,在捷克,蘋果樹象徵著合作與友誼,而2014年捷克總統澤曼訪華時就贈給習主席一棵蘋果樹苗作為特別禮物。
捷克地理位置獨特,被譽為「歐洲之心」。捷克自稱「小國」,但頗為自信,在歐盟中發展穩健又有些特立獨行。中捷關係一改哈維爾執政期間的冷淡,開始「邁入最佳黃金期」,這其中,離不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離不開捷克人的務實。
捷克人的共識:別錯過中國「快車」
「讓我們先來為捷中友誼幹一杯!」捷克—中國經濟合作協會主席拉迪斯拉夫·沙拉爾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拿出一瓶酒和兩隻小酒杯,笑著說:「這是捷克的一種白酒,有點像中國的二鍋頭,但口感比較綿軟,沒有二鍋頭那麼辣。不過,喝下去胃裡也會著火。」在沙拉爾內心,希望捷中關係能更加熱和。他表示,過去很長時間捷克沒有充分認識到提到「中國」就意味著發展機遇,因此錯失發展良機。最近幾年,隨著捷中高層互動加強,兩國經貿聯繫日益緊密,捷克從政府到民間都認識到需要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應主動擁抱中國投資、進軍中國市場、實現戰略對接、謀求共同發展。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2011年年底去世,他生前對中國缺乏了解,甚至帶有偏見,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捷關係的正常發展。哈維爾還與達賴喇嘛私交甚密,屢次讓達賴竄訪捷克。正在捷克考察的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儘管在人權問題、西藏問題上仍有消極的聲音,但捷克主流輿論認識到,這對捷克的國家利益沒有什麼好處。
澤曼2013年通過全民投票當選總統後,便積極與中國發展關係。2014年2月,澤曼與習近平主席在索契冬奧會上見面。同年10月,澤曼率100多名企業家訪華,這是捷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隨訪企業家代表團。2015年9月澤曼訪華並出席「9·3」閱兵式時,還帶來著名球星內德維德。在捷克政府層面,外交部長扎奧拉萊克2014年上臺不久便訪華,其間正式宣布「捷克尊重中國領土完整,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藏獨』。」這也是捷克外長時隔15年後第一次訪華。政府總理索博特卡則在多處場合強調,本屆捷克政府實行經濟外交,而對華關係是捷克的外交優先。
在捷克工作多年的《光明日報》記者任鵬認為,捷克各界重新認知中國,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國力的上升,捷克主要報紙《經濟報》《今日報》、著名新聞網站E15等幾乎每天都有涉華報導。「中國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等消息不斷刷新著捷克人對中國的認知。另一方面,對華友好是捷克人民族意識和務實主義的體現。他在日常採訪中明顯感到,無論哪個黨派,捷克政界人士都認為,前幾年捷中關係處於低溫狀態,而歐盟其他大國則都與中國保持熱絡,經濟互動頻繁,捷克應該回歸這種主流。捷克參議院副議長施克洛馬赫在接受任鵬採訪時多次提到自己的家鄉摩拉維亞地區,並表示那裡有美味的葡萄酒,有素質高的產業工人和具備一定科研水平的高校,可以生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輕型飛機,而這些都值得中國夥伴來捷克開發。捷克前總理內恰斯(公民民主黨)現在是布拉格新絲綢之路研究會成員,致力於捷中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今年1月,布拉格新絲綢之路研究會在捷克參議院主持召開「一帶一路」研討會,捷克參議院議長什捷赫、總理索博特卡都發表講話,支持中國「一帶一路」。
3月21日,捷克眾議院舉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研討會。捷克眾議院副議長菲利普表示,捷克希望與中國共同開發多瑙河-奧得河-易北河運河項目,屆時中國貨物將可從黑海直接通過水路運到波羅的海,大大減少貨物運輸時間和成本。他認為,這一合作符合中國「一帶一路」宗旨,可使捷中及捷克周邊國實現多贏。捷克外交部副部長特拉帕還表示,捷克願在中國-中東歐「16+1」平臺中成為中東歐國家中的「旗艦」。
談到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同時擔任中國社科院「16+1」智庫網絡秘書處辦公室主任的劉作奎表示,捷克隊此非常積極。捷克新一屆政府重視發展經濟,外交上對華採取務實政策。歐洲金融危機蔓延後,捷克瞄向東方。布拉格經濟大學國際貿易學者特拉澤告訴劉作奎,中國在捷克的投資速度加快,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收購當地足球俱樂部、房地產,這些都令捷克人對中國刮目相看。儘管也有些懷疑,甚至擔心中國「塊頭太大」,但更多的人認識到,捷克對中國來說有巨大的潛在價值。而長遠來看,中國企業投資捷克,對企業走出去,全面多元發展也有好處。(任彥 管克江 關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