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分別用了多久才平定?中國僅用了四個月

2020-12-08 方圓文史

引言

鼠疫,也稱為「黑死病」,是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在人類歷史上,其危害慘烈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災難。鼠疫是一種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體廣泛寄居在鼠類及旱獺等野生齧齒動物體內,由攜帶病菌的跳蚤叮咬引起人類鼠疫,從而發生腺鼠疫、肺鼠疫以及敗血症型鼠疫。

患有鼠疫的病人,會因嚴重的呼吸困難和缺氧,造成皮膚出血壞死,此外,患者的皮膚還會呈現紫黑色,因此人們也叫它「黑死病」。在鼠疫暴發流行期間,人和鼠皆會大量死亡,頓時間屍橫遍野,慘象絕倫。在人類歷史上,鼠疫就曾有三次大規模的流行。下面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這三次鼠疫帶來的影響,以及平定的時間!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鼠疫爆發,是發生在東羅馬帝國(也稱拜佔庭帝國),因其版圖橫跨了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所以當鼠疫爆發之後,則自然而然流行於世界各地。此次鼠疫大流行發生的時間約為6世紀「查士丁尼」統治時期。在東羅馬帝國的歷史中,查士丁尼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其命運似乎並不太好。在他執政期間,就發生慘烈的鼠疫事件。

據史料記載,在鼠疫傳播的高峰期,君士坦丁堡(當時叫拜佔庭)每天有大約五千到一萬人染病死亡,總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當時已經找不到足夠的墓地,所以屍體不得不堆在大街上,整個城市都散發著屍臭味。這次鼠疫致使君士坦丁堡超過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死亡,幾乎摧毀了君士坦丁堡。

隨後這場鼠疫又開始向外傳播,一路抵達了西歐地區,此後又在地中海地區剽掠肆虐長達兩個世紀之久。人們將這一次鼠疫稱為「查士丁尼瘟疫(541-542)」,它的流行使得歐洲南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喪命。此外,它在以後五六十年的時間裡又有幾起流行,前後預估死亡人數有一億人。關於此次鼠疫平定的時間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

第二次大鼠疫大流行的時間是在公元14世紀20年代,一些史學家認為這次鼠疫的病原地在中國或中亞地區,並在隨後的數百年內由商人和士兵攜帶到俄羅斯南部克裡米亞半島(公元1346年傳入)。在十四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流行病便從克裡米亞傳到了西歐和北非。

公元1348年,處於傳染病高峰的世界大城市之一的開羅,每天的死亡人數超過7000人。到了公元1349年,整個中東地區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鼠疫,其中城市人口就有二分之一的人死亡。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348年1月的時候,鼠疫便侵襲了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著名的港口城市,隨後蔓延到整個義大利,其中佛羅倫斯受災最為嚴重,據記載,當時城裡面總計有9.5萬人,但死亡人數就超過5.5萬。到了1348年底的時候,英格蘭的南部地區也受到了侵害。

據統計,在1347—1351年間,這場鼠疫造成了超過7500萬人死亡,僅歐洲死亡人數超過2500萬。但是,這次鼠疫流行並沒有到此為止,在此後的四十年中,它又再一次發生,相繼傳播到德國北部和斯堪的維納亞半島,在之後又於公元1532年傳到俄羅斯西部。

最為嚴重的是,從1350年到1400年的歐洲人壽命從三十歲,一下縮短到了僅20歲。直到16世紀末期,歐洲每十年就會發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可以說整個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鼠疫仍然是威脅歐洲人生命的頭號元兇,造成了至少2500萬人死亡。

究其原因,這跟這段時間內的軍事行動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伊斯蘭的擴張、十字軍的東徵、奧斯曼帝國等軍事行動,都推動了鼠疫的傳播。公元1664年到1665年,英國倫敦再次發生了鼠疫大流行,而就是在這個時候,鼠疫才被正式命名為「黑死病」的。不過關於這場鼠疫的平息還頗具傳奇性,它是由於市區裡面發生特大火災之後,才得以平息。但第二次鼠疫大爆發,從十四世紀開始,一直到公元1800年左右才停止。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指的是於1855年源於中國雲南省的一場重大鼠疫事件。這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以傳播速度快、波及範圍廣超過前兩次而出名。鼠疫大概是在2世紀的時候從印度傳入,在宋元兩朝和明末時期都曾有過較大的流行。而本次發生的這場鼠疫,蔓延範圍十分廣泛,幾乎蔓延到了所有人居住的大陸,從雲南傳入到貴州、廣州、香港、福州、廈門等地,在當時僅這些地方就有十多萬人死亡。

此外,爆發於中國南方的這場鼠疫還迅速蔓延到了印度地區,到1900年的時候傳到了美國舊金山,甚至還波及到了歐洲和非洲,僅僅十年光景,就傳了七十七個港口六十多個國家。僅中國和印度,就有超過1200萬人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1910年到1911的時候,在北方又有從俄國傳入流行於東三省的鼠疫,此次鼠疫造成六萬多人死亡,一度出現「全村絕戶,重病必死」的慘狀。

為了應對東三省發生的鼠疫蔓延,清政府立即成立「京師防疫事務局」並在山海關設立其檢驗所,進行海口檢疫。

此外,清政府還在當時的奉天(今日瀋陽市)設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1911年的時候,又在哈爾濱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在這兩個機構中,由著名的醫學家伍連德博士擔任研究會會長和研究所所長,他採取了控制交通、隔離疫區、火化屍體、建立醫院收治等有效防治措施,使得這場震驚中外的瘟疫僅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得到了控制。清政府為了表彰伍連德博士撲滅鼠疫大流行的功績,還授予他陸軍藍翎軍銜以及醫科進士,他甚至還被醫學界成為「鼠疫鬥士」

伍連德

據世界衛生組織透露,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一直持續到1959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時候全世界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數減到了200多個,雖然這一數字相對於死亡的人數來說還比較少,但是這也充分表明了,人類正在想方設法的抵制這種慘烈的疾病。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人類歷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帶來的影響及平定的時間做的一個簡單概述。本文數據較多,如有錯誤之處,望讀者能及時指正!

參考文獻:《人見死鼠如見虎——鼠疫的三次世界性大流行》、《清史稿》

相關焦點

  • 清末東北爆發「黑死病」,31歲的他用四個月時間成功撲滅鼠疫疫情
    清末,東北爆發「黑死病」(肺鼠疫),四個月內波及五省六市,死亡達六萬多人,一時屍骸遍野,舉世震驚。危急時刻,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用了四個月時間成功撲滅鼠疫疫情。事情是這樣的。1910年11月,一場鼠疫從俄國西伯利亞傳傳入中國東北地區,以哈爾濱為中心迅速蔓延。
  • 歷史|鼠疫:千年黑死病陰霾
    前言鼠疫,俗稱「黑死病」,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法定報告甲類傳染病以及國際檢疫傳染病。迄今為止,鼠疫已發生三次世界範圍大流行,共造成數以億計的人口死亡。
  • 內蒙古歷史上的鼠疫‖正確認識鼠疫
    早在古代隋朝醫家巢元方著《諸疫源候論》(公元610年)及同期孫思邈著《千金方》中均提到「惡核」一症,據考證是今腺鼠疫的古稱。中國鼠疫流行最可靠記載是14世紀的大流行,當時死於鼠疫者1300萬人。文獻記載1644年山西省南部的今長治縣有鼠疫的流行,有「患者之項或臂上,出硬塊如凝血」和有「突然吐血而死"的記載。
  • 歷史上三次黑死病大流行:因戰爭帶來的死亡在它面前只能算過家家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三次重大鼠疫大流行。 鼠疫大流行的一個原因是國際貿易的興起。貿易路線連接了一度與世隔絕的地區,形成了巨大的經濟網絡。但是,通過促進社區之間的商品流通,貿易路線也促進了細菌的傳播。國際貿易推動了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瘟疫。
  • 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廣州、香港和上海
    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作者=曹樹基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1894年是中國以及世界鼠疫流行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廣州和香港成為鼠疫流行的中心。關於這次鼠疫流行的具體情況,前人已有許多調查和研究。
  • 內蒙古出現兩起鼠疫疫情,鼠疫還是以前那個「奪命瘟神」嗎?
    附錄:鼠疫的三次大流行歷史上,鼠疫在全世界範圍內發生過三次大流行,這三次疫情各自持續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給人類帶來過深重的災難,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鼠疫的第一次大流行始於公元541年的東羅馬帝國,並在一年之內橫掃帝國全域。此後六年間,疫情相繼傳播到曾經的西羅馬帝國、高盧,並橫渡海洋襲擊英倫諸島,近東以及亞洲也相繼淪陷。
  • 北京突發鼠疫?別信謠言!不必驚慌!
    20世紀40年代之後,鼠疫的世界性大流行沒再發生,但較小範圍的流行從未間斷。鼠間鼠疫和人間鼠疫流行都呈不規律的間斷性和突然性特點。1994年,在鼠疫靜息流行30年後的印度蘇拉特又再次發生鼠疫流行,發病876例,死亡54例,導致60萬人逃離家園,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
  • 歷史上死亡人數較多的五次大瘟疫,每次都造成了上千萬人死亡
    查士丁尼瘟疫:死亡人數近一億這次瘟疫很可能起源於公元六世紀的中東,並在近東地中海沿岸得以迅速流行,由於時代久遠,再加上相關的記載並不多,我們只能從少量歷史記載中去找一些關於這次瘟疫的蛛絲馬跡,而從現有記載來看,這次瘟疫應該是歷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
  • 歐洲曾因鼠疫減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如今的美國是否會重蹈覆轍?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爆發了一場席捲整個歐陸的大瘟疫,一種名為"黑死病"的鼠疫,奪走了當時高達歐洲總人口三分之一的2500多萬人的生命,黑死病帶來的恐懼,超過了人類史上任何一場戰爭,就連堪稱人類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而減少的人口也僅有5%感染黑死病的患者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
  • 110年前,那場鮮為人知的驚天大鼠疫
    導語:發生在20世紀初的東北大鼠疫持續了六個多月,席捲了半個中國,吞噬了六萬多條生命,國際著名防疫專家也未能倖免於難,中國政府為什麼大膽啟用伍連德?中國自己的防疫專家對抗鼠疫的結局又如何?開始大規模捕獵一種被稱為「旱獺」的動物,用我們比較熟悉的稱呼,就是「土撥鼠」。
  • 鼠疫,歷史上的「黑死病」又來了
    鼠疫,歷史上的「黑死病」又來了。7月4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報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是烏拉特中旗溫更鎮一名牧民。經專家確診為鼠疫病例後,巴彥淖爾市就發布了鼠疫防控Ⅲ級預警:自2020年7月5日起預警持續到2020年底。專家說,鼠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由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屬甲類傳染病。潛伏期為1至6天,或者可持續8至9天。攜帶鼠疫菌的宿主動物主要是鼠、旱獺等嚙齒類。
  • 楊瑞馥:基因組學揭開全球鼠疫傳染病爆發規律,中國可能是發源地
    楊教授最後以一個帶有哲學意味的話作為結束,質粒的和諧之美造就了細菌,同時和諧之美也造就了我們人類、動物、植物,以及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下文為楊教授關於利用基因組學揭示全球鼠疫大流行規律的精彩演講。全國15%的國土是鼠疫疫源地鼠疫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中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和跳蚤動物,偶爾經過跳蚤傳播給人,人得病之後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肺鼠疫,肺鼠疫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是一種非常烈性的傳染病。歷史上曾有三次鼠疫大流行,中世紀的黑死病導致了非洲將近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的人死亡,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
  • 內蒙古出現2例鼠疫死亡病例 鼠疫怎麼預防?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主要在嚙齒類動物間流行,鼠、旱獺等是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為傳播媒介。鼠疫的流行歷史回顧:鼠疫是古老的傳染病,曾經在人類歷史上出現三次大流行。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於6世紀中葉開始至8世紀消失,在歐亞奪取上億條生命。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從14世紀中葉開始,前後300年。
  • 李自成攻北京時鼠疫流行
    崇禎帝    1644年的中國,正是明清交替。歷史舞臺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檢、農民起義軍闖王李自成、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或許還應加上一位,明朝的遼東總兵吳三桂。接下來發生的事,人人皆知:李自成的隊伍勢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檢吊死在景山一棵老槐樹上。    然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實際已是一座疫病蹂躪的鬼城。這場大疫,是從崇禎六年到崇禎十七年間流行,發源地大致在山西的興縣,然後到大同,再到潞安。接著,鼠疫傳到陝西的榆林等地。崇禎十四年時,大疫傳到河北大名府、順天府等地,那裡的地方志上,都有「瘟疫,人死大半。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中國是大政府,大政府也是大保姆,作為中國人民的政府真的太難了。我們要脫貧攻堅,我們要全面小康,我們要全民幸福,我們要共同富裕,我們要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9: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1950s)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於中國雲南省的一場重大鼠疫。這次世界性大流行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超過了前兩次而出名。
  • 【昔日香港】太平山街與鼠疫
    其中鼠疫更是瘟疫當中的最強殺手,在100多年以前抗生素還未普及的年代,人類在鼠疫的面前毫無抵抗能力,任其屠戮,慘不堪言。| 太平山街是一條很小的馬路,一街之隔的荷李活道文武廟香火旺盛,卻沒有多少遊人移步來溜躂。圖片來源:作者松花芥子拍攝鼠疫在全世界有三次大爆發:第一次在公元520-565年,流行於北非、中東和歐洲,病死約1億人。
  • 鼠疫血清的背後,躺著一億八千七百萬具屍體
    巴彥淖爾市7月5日起啟動鼠疫防控Ⅲ級預警期,預警時間持續到2020年底。1個病例,至於讓全市「小題大作」地進入警報狀態嗎?這完全不誇張,畢竟活在現代的我們,未曾經歷過鼠疫在人類歷史上的三次「洗禮」,不懂它的恐怖之處也無可厚非。這三次瘟疫被後人稱為「查士丁尼瘟疫」、「黑死病」和「雲南鼠疫」。
  • 內蒙古現鼠疫!當年瀰漫歐洲的黑死病居然也是蒙古帶去的?
    鼠疫是一種存在於嚙齒類動物和跳蚤之間的人畜傳染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在古時候沒有優越醫療條件之時,鼠疫致死率在50%左右,即便是在今天,鼠疫的致死率也有10%,不愧是法定傳染病中排名第一的大魔王啊。
  • ...病大流行是怎麼結束的?|大流行|傳染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賈莉莉
    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全球之際,人們期盼疫苗和新藥,祈願疫情早日退去,但歷史上幾次大流行的致命病毒、病菌其實還在我們身邊,與人類共存。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一些流行病疫情是怎麼結束的。這是賈莉莉。跟芸芸眾生一樣,她的歷代祖先曾經歷過幾次傳染病大流行。現在我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去看看先輩們曾遭遇過的那些大瘟疫。
  • 110年前的晚清鼠疫,此人用4個月時間遏制住,各國醫學專家都驚嘆
    02可能是因為傳播速度驚人,也可能是因為人口流動量大,很快,沙俄地區開始出現了病例。此人當時在陸軍醫院就職,在醫學上有著很深的造詣。隨著伍連德去到了一線,很多醫生也陸陸續續趕過去協助他。有一位法國醫生在進行簡單了解後,研製出了疫苗,並且覺得疫苗絕對有效,他一度用疫苗打壓伍連德,想要拿到最大權力。伍連德表示,自己可以交出權力,並且寫了辭職信,但是北京政府駁回了他的辭職信,明確指出讓他全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