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北共有已通航的民航機場共有6座,其中武漢天河機場等級最高。其餘5座:宜昌三峽、襄陽劉集、十堰武當山、恩施許家坪、神農架紅坪均為支線機場。
這幾年,這五大座支線機場的排名屢次變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湖北各城市實力的此消彼長。
沙市機場曾為湖北地市最大機場
湖北各地市在建國初期已有部分民航機場,分別是沙市機場、老河口光化機場、宜昌土門埡機場、恩施老機場。這些機場有的是軍民兩用、有的簡易機場改建,但改革開放前民航運輸並不旺盛,這些機場經過簡單修繕後基本能滿足需求。
改革開放後,內地與沿海發達地區聯繫逐漸增多,而當時鐵路、公路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乘坐飛機是地處中南腹地的湖北人去往沿海發達地區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各城市也開始了第一輪的機場新建或擴建,襄陽劉集機場1989年通航,沙市機場1993年擴建完成,宜昌三峽機場1996年建成,恩施許家坪機場1993年建成。90年代初期,沙市機場是湖北在武漢外唯一能起降波音737以及同級別機型的機場,此時沙市機場應為湖北地市最大機場。
宜昌三峽機場4D變4E,將超越襄陽劉集機場
90年代後期,襄陽劉集機場改擴建完工和宜昌三峽機場建成通航,而沙市機場逐漸退出了民航舞臺。此時宜昌三峽機場為湖北地市唯一的4D級機場,三峽工程帶動的旅遊業逐漸繁榮,宜昌三峽機場躍升為湖北地市最大機場。
2017年,襄陽劉集機場二期擴建完成,規模上與宜昌三峽機場同為4D級、11個機位,跑道規格也相同,但襄陽劉集機場的新航站樓面積較大而且現代化程度高,因此襄陽劉集機場規模最大。但宜昌三峽機場正在擴建,2021年擴建完成後將提升為4E級,重登第一。
荊州機場即將通航,加劇競爭格局
從運營數據上看,宜昌三峽機場已經成長為年旅客吞吐量300萬級的支線機場,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而2016年通航的十堰武當山機場,在通航次年就迅速取代恩施許家坪機場,成為第三。目前第二至第四的襄陽劉集、十堰武當山、恩施許家坪同為年旅客吞吐量100萬級,差距僅20%,競爭日益激烈。
襄陽、十堰機場同處鄂西北地區,相距僅150公裡,人口合計不足1000萬人,但近年來兩座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都很大。這說明目前湖北的航空市場潛力很大,城市群內兩座機場完全可以良性互動。
荊州機場即將於春節前通航,宜荊荊城市群與江漢平原相比襄十隨城市群,人口更多,旅遊需求更旺盛,多式聯運更便捷。而且荊州機場隸屬於湖北機場集團,相比自主經營的宜昌三峽機場,能更多調動航空市場資源,優化配比,智慧運營。
相信處在復興之路上的荊州機場能快速崛起,加開更多航線,方便區域內城市出行。荊州機場的投運勢必加速競爭格局,但適度的競爭也能促進湖北航空市場良性持續發展。
原創聲明:該文章由本平臺籤約作者:愛的N次方2020原創;談楚論荊州審核修改。如大家對本話題感興趣,歡迎留言、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