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詳細介紹了湖北幾大支線機場的規模和吞吐量,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興趣,更引發了很多延伸討論。
討論集中在荊州沙市機場和宜昌三峽機場之間,而焦點則是荊州沙市機場開通後,對宜昌三峽機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有人認為將影響宜昌1/3的流量,有的則說沒有多大影響
宜昌三峽機場位於猇亭區,荊州沙市機場位於岑河,兩座機場的直線距離不到90公裡,可謂是湖北距離最近的兩大民航機場。
宜昌機場的覆蓋區域為宜昌全境、荊門城區及西部區域、荊州城區及西部區域。荊州機場開通後,覆蓋的區域為荊門全境、荊州全境、以及潛江等地。
兩大機場重疊的區域人口近300萬,說兩個機場之前完全沒有影響,顯然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可以預見的是2座機場之間的競爭,還會相當激烈。
有人認為,荊州機場現在的規模、航線、設計客流量跟三峽機場比差距明顯。三峽機場國內通航城市約28個,運行航線47條。而荊州,通航城市目前暫未12個。三峽機場去年的客流量超過300萬,而荊州機場設計客流量只有70萬。
粗一看,確實差距很大。但三峽機場也並不是剛開通,就有這麼大的客流量和航班數的,也是經過了多次擴建,才形成如今的規模。荊州的航線和通航城市,也不可能一直不增加。
再說設計客流量,不能跟實際客流量劃等號,二者有時候可能是天差地別。比如荊州火車站,最初設計客流量只有6000,結果被啪啪打臉。
嶽陽三荷機場,規模跟荊州差不多。2018年12月通航,2019年旅客吞吐量就達到55.6萬人次,2020年就啟動了擴建的前期工作,又是設計流量跟實際流量完全不符。
因此,現在荊州機場的規模和航線說明不了什麼。如果運營後,荊州機場相當火爆,那麼擴建也必將很快進行。
一個更有力的數據,荊州每年為三峽機場到底貢獻了多少客流
查了很久,這個數據曾經公布過一次,就是三峽機場在荊州開設候機樓的2011年。
據2010年的統計數據,三峽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為73萬人次,其中荊州籍旅客達18萬人次。
從這個數據看,2010年荊州人為三峽機場貢獻了25%的客流量。但問題的分析肯定不是這麼簡單粗暴!首先搞清楚這18萬荊州人是怎麼算的,說的是荊州籍,很明顯是按身份證地址核算的,這也是最簡單直接的證據。
但是,還有很多的來荊州的商務、探親等客流,選擇三峽機場中轉,這部分數據是很難核算清楚的。隨便舉個例子:長江大學,每年的學術會議、大型活動、學生開學畢業等,經三峽機場中轉的有多少人?這些人的身份證大部分都不是荊州籍的。
那就來個簡單估算,再加上2萬,非荊州籍的,總數按20萬核算,比例大概是27%。
那是不是就說,荊州機場開通後將影響宜昌27%的客流量呢?這個肯定也不是這麼簡單:
第一、荊州機場開通第一年,航線的數量、通達城市跟宜昌確實有差距,仍會有部分荊州人選擇宜昌中轉。
第二、除了荊州的客流量,荊州機場對於荊門的吸引力,肯定會大於三峽機場。因為荊門跟荊州聯繫更緊密,交通更方便。
因此,綜合分析,荊州機場開通後的第一年,影響宜昌的客流量估計會在10%左右;3-5年之內應該可以達到20%。未來隨著荊州機場的擴建,影響力逐漸增大,可以佔到30%甚至是更多。
荊州機場客流量前期肯定會逐年攀升,對宜昌三峽機場分流效應會比較明顯,這就是競爭中的此消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