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貴在哪?

2021-02-27 輝嘗好吃

江南漁哥開到清遠,緣於受北江河鮮的吸引。蔡哥和嘉文的北江河鮮美圖,讓我們口水直流,於是,與蔡昊老師、閆濤老師結伴,也到北江尋鮮。收穫還真不小:一條一斤多的野生鯪魚、野生的鰻魚、鯉魚、大頭魚,這些在廣州的江南漁哥很快就可以吃到了。讓我們驚訝的是,居然吃到了四斤多一條的北江野生鱖魚,連漁民都說幾年沒見過,鮮得清爽,香得濃烈,脆得彈牙,真是淡水魚中的極品。

鱖魚,是鮨科、鱖屬,淡水生活的魚類,喜歡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等水草茂盛較潔淨的水體中,白天一般潛伏於水底,夜間四出活動覓食。為肉食性魚類,性兇猛,終生以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為食。分布於中國、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分布於全國各水系。

鱖(gui)魚,又名鱖花魚、季花魚、桂花魚、桂魚、鯚魚。這麼多叫法,都是緣於字太難寫,用同音字代替。

但是,這個「鱖」字,原來已經是經過處理過的,它原來的寫法,更是讓人云裡霧裡。鱖魚在南宋吳自枚的《夢粱錄》中被稱為鯚魚。據汪曾祺先生引述明代中期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所述並考證,「鯚」是從「罽」而來,罽是古代的花毯,「罽錦」麗且堅,古人把鱖魚身上拇指大的黃黑圓斑,形象地比喻為罽錦,並稱它為「罽魚」。由於「罽」字難寫,後就改成「鯚」。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通過對鱖魚的形態描述來解釋其名:「鱖,蹶也,其體不能屈,曲如僵,鱖也。」鱖魚高聳的背部,厚實的體魄,做不到能屈能伸。「蹶」字從足,從厥,「厥」意為「憋氣休克」。「足」與「厥」聯合起來表示「跌倒休克」。《說文》釋「蹶」為「僵」,一蹶不振,就是從「跌倒」引伸為「失敗」。做為魚,那就去「足」改「魚」,「鱖」有jué和guì兩個發音,大家都選guì這個發音,於是有了桂魚、桂花魚這個寫法,反而與「蹶」的關係因發音不同而被遺忘。淡水魚也有貴的,比如鰣魚、刀魚,那是「物以稀為貴」,但鱖魚卻不稀有,養殖的一斤也要幾十元,野生的則要翻倍,相比其它淡水魚,鱖魚確實是貴魚。那麼,不稀缺的鱖魚,為什麼貴呢?

鱖魚之所以貴,因肉多刺少。鱖魚肉質潔白,肥厚鮮美,呈蒜瓣狀,極其細嫩,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肌間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鱖生江湖中,鬐鬣刺人。厚皮緊肉,肉中無細刺」。淡水魚多數有肌間刺,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物種生存下來的手段:生活在淡水中,太容易被捕撈獵殺了,長的滿身是刺,讓天敵不喜歡,物種才能保留下來。但鱖魚不需要肌間刺來自我保護,因為它有更厲害的武器——鱖魚的鰭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且會發熱畏寒。鱖魚的這種毒素遇熱分解,所以,經過加熱,可以放心食用,萬一殺魚時被鱖魚鰭刺到,把手泡到熱水中,也就很快可以止痛了,當然,水不能太燙,否則燙傷起泡,更疼。

鱖魚之所以貴,因美味營養。鱖魚被譽為「淡水石斑魚」,不僅僅是有著石斑魚一樣的斑點斑塊,不規則地遍布於體側,還因為味道鮮美,口感脆彈如深海石斑魚。鱖屬的品種十分豐富,最常見的就是翹嘴鱖和大眼鱖,此外還有斑鱖、朱氏鱖、廣西鱖、錢氏鱖等。翹嘴鱖是最常見的鱖魚品種,其眼睛相對較小,上頜骨伸達眼後緣之後的下方。翹嘴鱖生長速度和個體是鱖魚中的佼佼者,常見的有2~2.5公斤重,據說最大個的體重可達50公斤,但是在我國,10斤左右的野生鱖魚已是相當罕見了。翹嘴鱖分布很廣,南至廣東、北至黑龍江,幾乎所有的江河湖川都有它的身影,而以長江中下遊水域為多。大眼鱖因眼大而得名,上頜骨僅伸達眼後緣之前的下方。大眼鱖的生長速度比翹嘴鱖更慢,個體也較小,最大個體只有2公斤,多分布於長江流域或淮河中、下遊各地。

鱖魚是一種兇猛肉食性魚類,常以其它魚類為食,幼魚喜食魚蝦,成魚以吃魚類為主。吃得肉多了,不僅長得胖,得名胖鱖,而且蛋白質和胺基酸含量極高,風味物質豐富。鱖魚的吃相相當優雅,吞下魚、蝦以後,會吐出魚刺和蝦殼,只把肉留在腹中,所以肉質非常細嫩。細嫩的肉質,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易消化。鱖魚肉的熱量不高,對於饞嘴又怕胖的女士來說,還是個不錯的選擇。

鱖魚之所以貴,在於養殖成本高。鱖魚養殖只在少數養殖場成功,技術要求苛刻,而且成活率低。鱖魚養殖必須要有乾淨衛生的水源,有寬闊的水域,水要循環流動,池底腐質物必須及時清理掉。一畝鱖魚養殖池,必須配備2畝餌料魚池,養小魚小蝦供鱖魚食用,人工馴化投餵飼料馴化率只有50%,還有約一大半鱖魚必須投餵活魚蝦,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樣養魚,不貴才怪。養殖魚都貴,野生的就更不在話下了。

 

唐代詩人,神童,協助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的張志和,曾寫下名篇《漁歌子》

一句「桃花流水鱖魚肥」,回答了鱖魚什麼時候好吃的問題:江南農曆三月,桃花盛開時節,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滿足這兩個條件的鱖魚最好吃。

張志華是浙江金華人,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人生的頂峰是協助唐肅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亂,官至左金吾衛大將軍,享受三品官員待遇。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西塞山就位於浙江湖州。鱖魚總與桃花攜手而至,桃花盛開的季節,各地氣候各異,時序也不相同,所以劉禹錫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三角農曆三月桃花盛開,到了珠江流域,農曆一月份就是桃花季了。鱖魚生活的適宜水溫為15~32℃,水溫低於15℃,鱖魚不進食,桃花盛開時,水溫也上來了,鱖魚開始大吃大喝,為接下來的繁殖季積蓄能量,因此肥美無比。流水急湍,帶來豐富的營養物,魚蝦聚集,那是鱖魚的盛宴,同時,流水也讓鱖魚必須勤奮遊動,肉質因此更加緊緻,這些就是鱖魚此時此刻好吃的原因。

肥美的鱖魚,歷來廣受歡迎,各地也創造了不同的烹飪鱖魚方法,鱖魚的死法也就多種多樣。

最顯盛名的莫過於松鼠鱖魚,這是江蘇十大名菜之一。松鼠鱖魚形狀似松鼠,外脆裡嫩,酸甜可口,有形有色,其做法在清代的《調鼎集》中便有記載:「取鯚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廣州酒家的松鼠鱖魚在此基礎上改良,造型更加逼真,口味酸甜,灑上油炸過的松子,更加可口。這是一道功夫菜,在家做的話難度大了些,需要開花刀、醃製、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

徽菜的臭鱖魚,也名聲在外,以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而著稱。臭鱖魚的製法在《太平廣記》中有詳細記載:將新鮮鱖魚用木桶加淡鹽水醃漬,以青石壓住,經六七天發酵,便可產生似臭非臭的氣味。其原理是利用鱖魚身上的蛋白酶和外部環境的微生物,將魚肉中豐富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一部分胺基酸產生鮮味,一部分胺基酸進一步分解為有不良氣味的胺類。通過煎炒烹炸,臭鱖魚臭味飄散,鮮味尤存,鮮香入骨,只要克服聞起來的那股臭味,你一定會喜歡。大吃貨袁枚在《隨園食單》裡提到一種吃法,油泡鱖魚片:「季魚少骨,炒片最佳。炒者以片薄為貴。用秋油細鬱後,用纖粉、蛋清摟之,入油鍋炒,加作料炒之,油用素油。」袁枚所說的秋油,就是醬油,用醬油醃製鱖魚片入味,澱粉、蛋清包住,這樣鱖魚加熱後肌肉收縮,汁液不會跑出來,所以嫩滑有味。這道菜,難在對火候的把握,稍過火,魚片就散架,二十多年前倒是在廣衛路的四季火鍋吃過,後來就再也沒見過有人這樣做了。

汪曾祺老先生也是鱖魚的粉絲,他念念不忘的是幹炸鱖魚,在他的《魚我所欲也》中寫道:「1938年,我在淮安吃過幹炸鯚花魚。活鱖魚,重3斤,加花刀,在大油鍋中炸熟,外皮酥脆,魚肉白嫩,蘸花椒鹽吃,極妙。」這個做法,同樣出現在小說《關老爺》中,他寫關老爺下鄉「看青」的食單:熱菜——叉燒野兔、黃燜小公狗肉、幹炸活鯚花魚,直接把他自己十八歲時的美食體驗植入小說中。他還有更豐富的想像,小說《金冬心》,寫到鹽商程雪門宴請兩淮鹽運道鐵保珊大人,奢靡的鹽商家宴:「鯚花魚不用整條的,只取兩塊嘴後腮邊眼下蒜瓣肉。」當然,腮邊眼下肉好吃,不獨鱖魚。

對老廣來說,清蒸鱖魚,是對鱖魚最大的尊重,吃到的是鱖魚的原汁原味,但我更喜歡廣州幾家餐廳鱖魚的不同烹飪手法:江南漁哥用鱖魚頭腩做醃篤鮮,竹筍的天冬氨酸與鱖魚和鹹肉的穀氨酸協同作戰,相乘效應把鮮味提高了幾十倍;胡椒酸菜灼鱖魚片,實實在在的鱖魚肉,讓人倍感溫暖;新渝城的幹燒鱖魚,把鱖魚的膠原蛋白分解成明膠,香糯得懷念一碗米飯,恨不得把汁都咽進肚子裡;萬綠山語的茶油燒鱖魚,茶油的細膩與鱖魚的細膩兩者相遇,讓人感覺在如此急促的年代,細膩是一種多麼美妙的照顧。當然,這些店用的都是難得的野生鱖魚。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鱖魚竟比石斑魚貴40元/斤!你要吃哪條魚?
    鱖魚竟比石斑魚貴40元/斤!你要吃哪條魚?據當地苗廠老闆介紹,現階段鱖魚苗供不應求,預計今年該地區投苗量增加一半。新魚預計中秋前後上市,價格預計會達到35元/斤。今年四月份以來,鱖魚價格持續上漲並保持高位運行。近幾天鱖魚價格持續上漲,廣東地區舊魚甚至達60元/斤,創歷史新高!存塘老魚存塘量極低,行情「搶手」,老魚賣一塘少一塘。新魚逐漸上市,但價格也保持在高位,炮頭1.4-1.5斤的規格價格為45元/斤。如此高的行情也帶動了養殖戶的投苗熱情,據悉,今年中批鱖魚的放苗量增長至少30%以上,鱖魚苗價格也漲價10%左右,目前價格為0.15元/公分。
  • 鱖魚難釣?搞懂鱖魚習性、用餌及3種釣法,釣鱖魚不再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句詩是出自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鱖魚四時皆有,尤以三月最肥,由此可見鱖魚在古時便已久負盛名,頗受人們鍾愛。 說到鱖魚,這應該也是許多釣魚人的目標魚種,不僅肉質細嫩,而且價格更是高的離譜,比一般的淡水魚要貴出好幾倍的價格。 如果能在野外釣到一條大鱖魚,絕對是一件十分幸運並刺激的事,但所有釣魚人又都明白一個道理:鱖魚其實並不好釣! 首先,要想釣鱖魚必須搞懂三點。
  • 鱖魚26元/斤,中大難求!是繼續等還是賣?就地過年,鱖魚能否「貴」起來?
    本周,全國鱖魚塘口價格上漲了2元/斤左右。今日(2021年2月3日),廣東鱖魚塘口價格達到了26元/斤,據博羅一位魚中介透露,現在訂魚,基本在25元/斤左右,有個別公司訂過年期貨,價格是26元/斤。22湖北標鱖25.5接下來,鱖魚行情是繼續上漲還是下跌呢?
  • 「桃花流水鱖魚肥」,看完桃花美景,最想要做的就是吃鱖魚
    又到了「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季節,除了可以出門欣賞盛開的桃花之外,餐桌上必然少不了一兩尾的鱖魚。鱖魚又名桂魚、桂花魚,它是我國常見的魚種之一。在古代的時候,就被列為了名貴的魚類。從漢代至今2000多年,中國人的餐桌從來沒有離開過它。
  • 紅燒臭鱖魚(附自製臭鱖魚)
    4. 鍋燒熱,倒入菜籽油,其他油也可以。6. 兩面都煎黃附帶自製臭鱖魚的方法主料:鱖魚6條、鹽100g、大蔥3根、姜1大塊輔助工具:保鮮膜 做法步驟:1.2. 用鹽將魚周身塗抹一遍,魚腹塞滿蔥和薑片。5天左右可以聞到魚散發出似臭非臭的味道,用手指按壓魚身仍很有彈性,這時臭鱖魚已醃製好了。小貼士需要注意:1.醃製鱖魚時鹽不可太多,以在外購買的鱖魚每條約重1.5-2斤,每條魚用用鹽量在10-20g之間,太多鹽變成了鹹魚;2.醃製臭鱖魚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合適的溫度,25-28度最為理想,醃製3天左右即可。
  • 炒點雞蛋醬,紅燒小鱖魚
    』 ▼ 紅燒小鱖魚。四條小鱖魚差不多一斤,正好一頓搞定。這種小鱖魚肉質特別細嫩,也沒啥亂刺,吃起來沒有「負擔」。對了,今天做紅燒鱖魚的時候,放了一些自己提前炒好的雞蛋醬進去,別有一番滋味兒,大家看,魚皮上黃色的那些就是蛋花。
  • 太平水美鱖魚肥
    」,此刻正是品嘗鱖魚的最佳時節。相傳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才子李鱔就擅長於畫鱖魚,其作品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一根柳條穿過鱖魚的闊嘴,旁邊放著大蒜和姜,題圖曰:大官蔥,嫩芽姜,巨口細鱗時新嘗。 在當地,鱖魚是一道討喜的家常魚,無論清蒸、紅燒,或是做成松鼠鱖魚,都是讓人愜意的江南家味。
  • 好吃| 黯然銷魂臭鱖魚
    應該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寡言少語的小夥做的那條1斤半的臭鱖魚一點也不含糊。在十多年前,花68元點一份這樣陌生的菜,有點孤注一擲,點盤最貴的菜,也是種態度。沒想到臭鱖魚原來是這般好吃,我們吃得很專注,就像人魚小姐裡馬瑪林說的:「兩個人吃,死一個都不知道!」
  • 好吃 | 黯然銷魂臭鱖魚
    應該沒有受到情緒的影響,寡言少語的小夥做的那條1斤半的臭鱖魚一點也不含糊。在十多年前,花68元點一份這樣陌生的菜,有點孤注一擲,點盤最貴的菜,也是種態度。沒想到臭鱖魚原來是這般好吃,我們吃得很專注,就像人魚小姐裡馬瑪林說的:「兩個人吃,死一個都不知道!」女朋友跟老闆娘說,你老公手藝真好,老闆娘容光煥發,之前的大哭好像從未發生過。我問小哥,弄臭了還這麼好吃是什麼道理?
  • 鱖魚簡介_淡水養殖(鱖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一些養殖戶看到鱖魚市場價格高行情穩,想投資鱖魚,但苦於對鱖魚市場行情了解甚少,不知如何下手。對此,筆者對鱖魚市場行情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鱖魚是原產於我國的淡水魚品種,口感獨特,肉質細膩,深受消費者喜歡。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鰣,河中鱖」之說。從消費市場來分析,鱖魚的市場定位是:大眾化的高檔魚品種。
  • 畫魚之鱖魚的畫法,以及不同形態的鱖魚
    鱖魚又名桂魚、鰲花魚,頭尖,身體側扁,背部隆起,身體較厚。鱖魚背脊發達,前部為硬刺,後部高大且圓。鱖魚體色為棕黃色,並且分布著許多不規則的斑塊。一條鱖魚的畫法步驟:(1)調重墨,中側鋒兼用筆,繪製魚眼。(2)蘸取淡墨,勾畫魚嘴,注意張開的角度及虛實變化。
  • 舌尖上的非遺|桃花流水鱖魚肥——安徽臭鱖魚
    賈亭沂 攝徽州人愛吃鱖魚,最有名的當是「醃鮮鱖魚」,也就是「臭鱖魚」。臭鱖魚是徽菜中最典型的代表,「臭」的滋味,讓它成為了獨有的徽州味道。由來:相傳在200多年前,徽州無江河大魚,舊時外出的徽州商人外出做生意回家,總想帶幾條鱖魚回家給妻兒老小嘗鮮。
  • 清蒸鱖魚
    每日下廚房,每天一道菜我們並不是教您做菜,而是一種分享同樣的食材放在不同人手中會呈現不同的味道是的咱今天吃蒸魚說起蒸魚,太五花八門了,各式各樣的做法、各式各樣的魚種小廚今天選了1斤左右的鱖魚作為原材料製作也用了最簡單的方式,沒有過重的輔料清蒸鱖魚
  • 桃花流水鱖魚肥:晚春鱖魚開口好,用這幾種民間釣法,輕鬆釣鱖魚
    最近不少大水面都在出鱖魚,所以把民間釣鱖魚的幾種方法介紹下。鱖魚是淡水魚中比較名貴的魚種,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用來清蒸是最為合適不過了。鱖魚其實也算比較耐寒的魚種,長江流域在冬季也能偶爾釣到,仲春開始魚口變好,到了晚春進食狀況十分兇猛。
  • 廣東清遠劉燦洪:鱖魚適宜「南繁北養」
    廣東清遠宇順農牧漁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順漁業)總經理劉燦洪認為,造成這種困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鱖魚種質出現了問題。「鱖魚養殖了這麼多年,近親繁育十分嚴重和普遍,現在是時候需要更新改良了。」  劉燦洪經過調研走訪,提出了鱖魚「南繁北養」設想,並開始付諸行動。
  • 桃花流水鱖魚肥 | 承包開春第一鮮
    花開的三月,春姑娘悠篤篤地來了,江水泛著春意微微蕩漾,水底的鱖魚一派天真無邪,按耐不住躍出江面,悉數出動···也正是這個時候,它們的肥美最惹人口水。用鱖魚烹製的菜餚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蘇幫菜中的「松鼠桂魚」, 酸甜口味的汁配上鮮嫩的鱖魚,簡直美味極了,這道松鼠桂魚在海內外久享盛譽。因炸好的桂魚形似松鼠,另外當澆上滷汁後會發出「吱吱」的聲響,因此得名之。
  • 黯然銷魂臭鱖魚
    好吃的臭鱖魚,取料鮮活是第一要義,同時,以春天的鱖魚為佳。「桃花流水鱖魚肥」,徽州山區桃花盛開時,雨水連綿,溪水上漲,鱖魚躍出石隙,活躍在水草豐茂的淺水中,追食豐盛的魚蝦,此時鱖魚比其他魚類更為肥美。它的食性有點像豹子,靠偽裝和速度衝出去捕食,極強的爆發力鍛鍊了它不失韌性的肌肉。
  • 家鄉吃到的秘制鱖魚:在聲響霧氣造就的新奇感中滿口鮮香
    鱖魚是一種大眾菜,但是因為鱖貴同音,於是不少人把它看作貴的魚,其實不貴。鱖魚的做法也很常見,如清蒸,幹燒,紅燒,再就是臭鱖魚。在北京,現在徽菜流行,臭鱖魚成了常常點的菜,共食堂就介紹過臭鱖魚。前幾天在家鄉常州,吃到了一種鱖魚的做法,有點新奇,值得記錄一下。因為忘記了店家起的菜名,我就姑且稱之為秘制鱖魚吧。
  • 養殖鱖魚賺錢嗎?2019鱖魚市場價格及養殖前景分析
    鱖魚大家有吃過嗎?鱖魚是廣西著名的特產魚類,肉質細嫩,無細刺,味道清甜鮮美,可烹製多種宴上名餚。下面來看看在農村養殖鱖魚到底能不能賺錢?市場前景如何?一、鱖魚價格一斤多少錢?近兩年來,鱖魚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鱖魚的市場價格一般在一斤四十五元到六十五元左右,根據產地、市場需求等因素的波動又會有所不同。二、鱖魚和桂魚的區別是什麼?
  • |披雲臭鱖魚,紅燒臭鱖魚塊,江南黴豆臭鱖魚......
    桃花流水鱖魚肥。每年春季桃花盛開之時,長江鱖魚最為肥美。惦念家裡親人吃不到如此美味江鮮,於是有人便想法把鱖魚帶回家。山路崎嶇,舊時交通又不便,回家需要跋涉七八天,為了保證鱖魚不變質,便用木桶盛裝,放一層魚撒一層鹽,途中還需翻動檢查。即便如此,鱖魚運回到家中,還是有輕微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