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網際網路和城市拆遷的作用下,上海街頭小吃是這樣的畫風:一百多塊的小籠,排隊+限量的蔥油餅,和奢侈品做鄰居的豆漿油條……
只有生煎,像個原地踱步的固執老人。
餐飲行業急劇動蕩的這些年,生煎的格局卻沒怎麼變,如果你問一個上海人:最喜歡吃哪家生煎?得到的答案大概也不會變。
儘管小楊的粉色招牌是不少外地人關於生煎(甚至上海美食)的啟蒙,但這絲毫不影響生煎在本地人心中的出廠設置。沒有消費主義的裹挾,你可以去百年老字號裡一窺生煎歷史,也能在社區弄堂裡找到上海人的日常味道。
我們問了七個上海人,得到了七個不同的答案。這裡是他們最愛吃的生煎:
1|舒蔡記
6元/4個
藏在來福士背後的一條小路上,鄰居是家美髮店,舒蔡記一副嵌在街頭的樣子,有人稱它為「生煎之神」。
師傅拿出發好的生煎,等著鍋裡溫度上升,一小碗水均勻潑下,蓋上木蓋,開始熟練地轉動大鍋,緩慢而有節奏。
七八分鐘後,揭起鍋蓋,灑下一把綠蔥和白芝麻,站在街對面都可以聞到香味。
喏,出爐了長這樣:典型渾水派,厚底,薄皮,多汁。
舒蔡記的鍋,一半是鍋貼,一半是生煎。鍋貼往往是先好的,要耐心等生煎。雖然是同一個大鍋,但師傅對火候控制了熟於心。通常,大家還會追加一份菜飯;)
2|曉賢生煎
6元/4個
一客生煎從6毛賣到6塊,曉賢在董家渡路上開了二十多年。店鋪小而暗,兩張舊桌椅早已上了年頭,唯一的裝飾是牆面上掛著的生煎簡介:
底板金黃,汁多味美,個大皮薄,老少皆宜。
一個住在附近的大叔,從自己上初中吃到小孩上初中,他說,面前的生煎還是一樣。隔壁桌的老爺爺,也會豎起大拇指告訴你,生煎就該這個味兒。
曉賢的師傅每天凌晨五點開始忙活,六點第一鍋出爐。食材也講究:肉餡要選腿肉,夾心五花都不行,皮凍也要自家燒,才能保證味道。
3|光頭生煎
7元/4個
老虹口有不少上海小吃,光頭生煎老店就躲在山陰路上。兩旁的梧桐透著股老上海的文藝,店鋪窗上大大的「生煎鍋貼」粗暴醒目,瞬間注滿地氣。
牆上「海上第一肉」的招牌坐鎮,透著股老店自信。
光頭生煎和曉賢一樣,都是傳統半發酵,皮薄餡大底子酥脆,咬一口,湯汁都能飛出來。
除了周圍居民,也有不少來打卡的遊客,每天差不多要四五十鍋生煎才夠。包好的生煎就靜靜躺在鐵盤裡,師傅氣定神閒,掐好了點:這邊生煎剛下鍋,外面就一定排起了隊,穩;)
4|飛龍生煎
6元/4個
曾經在南京路、四川北路擁有大批追隨者的飛龍,再次拆遷後去了虹口體育場,現在,生煎只在早餐時段供應。
搬遷對飛龍的影響很大。以前飛龍只賣生煎,用的都是五斤的大鍋,店裡從早到晚都是等生煎的客人。現在,來吃生煎的人少了許多,鍋子從五斤改到三斤,也總有剩餘。
但……還是很好吃啊!餡料是老闆娘親手調的,肉餡緊密,滿是鮮甜。
給個厚底的特寫:
別看賣相普通,吃起來是真好。褶子朝下煎,得到帶著焦香的厚底,非!常!酥!
5|月亮生煎大王
5元/4個
大概沒有幾個老店能像月亮一樣幸運,可以三十年不換地。這為月亮積攢了一大票忠實的粉絲,說是餐廳,其實更像是一個社區食堂。
下班時間人多了,生煎師傅還沒來,老闆娘親自上陣。生煎的大鍋也在店外,老闆娘做生煎的空檔還能和鄰居打個招呼,逗逗小孩。
五塊錢四個生煎,幾乎是上海灘最便宜的價格,學生放學聊著天就拐進了店裡,先一客生煎再繼續剛才的話題。
生煎個頭小小的,熟悉的家常味道。比起生煎,店裡的人情味更美味。
6|大壺春
7元/4個 起
四川中路的大壺春,紅色磚牆,黑匾金字,透著股江湖大哥的派頭。
快百年的老字號,日復一日做著全發麵生煎,還被米其林評為必比登餐廳。不過對於老食客來說,頭銜什麼的無所謂,重要的是,面前的生煎夠不夠鬆軟酥脆。
大壺春的師傅有絕招,根據天氣調整麵皮配方。除了酵母,偶爾也會加點老面。揉好的麵團要醒發十五分鐘,等麵團略微膨脹才拿去切劑子包餡。
小鍋生煎
全發麵,褶子朝上,煎制前就蘸好芝麻蔥花。鬆軟的麵皮帶香氣,餡料緊實,大口嚼底部焦脆,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
都說大壺春褶子朝上是「正統」,
其實蝦仁生煎為示區別,也是褶子朝下煎
7|東泰祥
8元/4個 起
能與大壺春抗衡的,自然是東泰祥。
東泰祥的半發酵做法,是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筋麵粉、水和酵母的比例都有規定;牆上掛著溫溼度監測儀,師傅要根據每天的溫度溼度,拿捏發酵的分寸,保證一年四季的生煎都是熟悉穩定的口感。
東泰祥的皮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麵皮韌,肉餡緊實,鹹鮮,蝦肉和肉包在一起,口感鮮嫩。湯汁不多,也就一勺的量。
黑芝麻每天現炒,香氣很足。加碗11塊的咖喱牛肉湯,味道濃厚,配生煎剛好。
24小時營業也讓東泰祥成了這個城市裡最暖心的角落之一,餓的時候,來這裡點一份生煎,配一碗熱湯,整個人就活過來了。
在這座大城市裡,哪家生煎,是你疲倦時心心念念的一點溫暖?我們按發酵流派分了個類,方便你找到喜歡的那一家。
(如果好奇生煎流派可以點擊這裡:大壺春、東泰祥、小楊…上海人吃個生煎都能吵架?)
半發酵流派:皮薄湯多,底板金黃
東泰祥:黃浦區重慶北路188號
曉賢生煎:董家渡路385號
舒蔡記: 雲南中路142-146號(福州路廣東路之間)
蔡記生煎:北京西路1060號2樓
光頭生煎:山陰路139號
光頭生煎海陽路店:浦東新區海陽路798號
全發酵流派:麵皮鬆軟,湯汁少,底部酥脆
大壺春:四川中路136號
飛龍:東體育會路25號
還有……這些你可能想知道
友聯生煎大王不營業了
四平路的又一村不做生煎了
飛龍生煎正在籌劃開分店,可能會重回四川北路
大壺春只有總店才賣小鍋生煎和鵝肝生煎
天平路的老吉士酒家不做生煎
海陽路的光頭生煎味道也很棒
對於老上海人來說,也許一疊生煎才是本命。
人和食物都在匆匆地追著時代的步伐,還好生煎沒變,不緊不慢,堅定站在樸實的那一邊。
圖,文|afra
編輯|blub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