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煎的清水派和渾水派,哪一個流派才是最正統的上海生煎味?

2020-12-13 毛毛美食指南

說到上海的美食,我想很多朋友一定對上海生煎頗有印象,那香酥的外皮,鮮香的肉餡和甜美的湯汁,讓這道上海經典小吃不僅在深受本地食客的喜歡,也被全國各地的吃貨朋友們所喜愛。

那這裡毛哥突然有個問題,都說上海的生煎好吃,你知不知道正宗的上海生煎是什麼樣的?可能很多朋友說那怎麼不知道,全國賣的生煎不都一個樣嘛,我家樓下的生煎,和上海的生煎,都是生煎,應該沒什麼不同嘛!

那可不一定像你想的那樣哦!讓毛哥帶你來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上海生煎吧!

生煎的流派

從大類別上來說,上海的生煎分為兩大流派,第一種是「清水派」,還有一種是「渾水派」。

清水派生煎

先來說說這清水派生煎,清水派生煎是老上海生煎最正統最地道的流派,它的特點,記好了:收口朝上,全發麵或半發麵制皮,皮略厚,肉餡緊實而鮮嫩,湯汁比較少。

怎麼樣,是不是和您平時吃到的生煎不太一樣?沒錯,傳統的老上海生煎就像這清水派生煎一樣,並不是一口下去就爆汁兒的,清水生煎皮因為是發麵製成,越嚼越香,特別是酥底那煎制帶來的香酥口感,就算是光吃皮,也是很享受的。

清水派生煎的皮不光是吃肉餡,焦香有勁的生煎皮也是特別美味。

然後看肉餡兒,清水生煎的肉餡由於不放豬肉皮棟,所以湯汁會比較少,這些湯汁也是豬肉餡兒本身的肉汁,特別純粹鮮美,且不油膩,吃起來特別清爽美味。

清水派生煎的肉餡,都是一團緊實有彈性的豬肉餡,特別有豬肉香,口感也很好。

肉餡不講究湯汁多

那為何說發麵皮湯汁少的清水派是最傳統的上海生煎呢?因為生煎這道美食最早也是在上海的茶館裡售賣的,和供客人喝茶時吃的點心,既然是茶點,那自然就得做得稍稍幹口鮮香一些好配茶,從清水派老字號「大壺春」的店名就能知道啦。

目前上海做清水派生煎的店,主要是老字號大壺春,和東泰祥,新一點的店有敲三記。還有早年的羅春閣,可惜現在已經沒做了。雖然在做老牌生煎的店現在不是那麼多,但是這上海生煎最傳統的味道,仍然被吃客們喜愛。

渾水派生煎

說完了清水派生煎,接下來和大家講講相對主流的渾水派,渾水派生煎都有什麼特點呢?這就來了:收口朝下,未發酵面制皮,皮較薄,肉餡湯汁較多。

渾水派生煎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湯汁豐盈了,很多朋友喜歡吃它的原因就是喜歡這種湯汁多的感覺,剛出鍋的時候這一口湯汁確實來的鮮美。知道這個湯汁是怎麼來的不?這是因為制餡的時候加入了肉皮凍的原因,這些肉皮凍在高溫下就化成了這鮮美的湯汁。

除了湯汁,渾水生煎口感上和清水派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生煎皮了,由於是未發酵面做的皮,所以渾水生煎的皮很薄,吃起來就是講究皮薄湯多,雖然較比清水生煎少了點嚼頭和麵皮香,但是和其湯多的特點還是很配的。

雖然湯汁鮮美皮薄餡多,但是渾水生煎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必須趁熱吃才好吃,一旦冷了再吃的話,那湯汁會變得非常油膩,而且薄薄的皮子也變得軟塌粘牙,就失去了它的美味了。

目前渾水生煎在上海的店毛哥感覺還是挺多的,褒貶不一的某楊就不說了,有些在街坊裡小有名氣的曉燕生煎,沙富生煎還有大富貴酒樓這樣有點年代的店也都是渾水做法。

總的來說,渾水生煎的出現和風行,說明大眾的口味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傳統的清水生煎仍然被大眾喜愛,渾水生煎也有喜歡它的食客擁躉們,毛哥覺得不論哪種流派,只要食物本身做得實在,做得美味,就會有喜歡它的食客朋友們。

那麼最後,聽完今天的生煎故事,那麼清水生煎和渾水生煎,大家覺得哪個才能最代表上海的生煎呢?評論中告訴毛哥你的答案吧!

好啦,今天的毛哥美食節目就先到這裡啦,毛哥又要踏上尋覓美食的路上了!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煎分清水派和渾水派,誰是「生煎正統」?
    上海生煎分清水派和渾水派,誰是「生煎正統」?江湖上,習慣把上海生煎分為兩大流派,清水派和渾水派,到底誰才是「生煎正統」?誰的資歷更老呢?說起上海的生煎饅頭,老上海最有名的就兩家:浙江路上的「蘿春閣」和四川路漢口路轉角上的「大壺春」。據說這兩家店的老闆是一個人,名叫唐妙泉(一說唐妙權)。
  • 上海生煎分兩大流派:清水派和渾水派到底誰才是「生煎正統」?
    上海生煎分兩大流派:清水派和渾水派到底誰才是「生煎正統」?魔都上海美食眾多,其中的上海生煎被國人讚譽尤佳,備受矚目。上海生煎不僅當地人愛吃,全國各地的吃貨也都愛極了。而我們知道,上海生煎還分為兩大流派,清水派和渾水派到底誰才是「生煎正統」?
  • 上海生煎分清水派和渾水派,誰是「生煎正統」?只有老一輩人才懂
    上海地標性早餐生煎包,分兩大流派:清水派和渾水派,到底誰才是「生煎正統」?只有老一輩人才知道,哪一個流派才是最正統在上海灘眾多小吃裡,大概最數生煎饅頭最有煙火氣。在上海,生煎全稱為生煎饅頭。江湖上,習慣把上海生煎分為兩大流派,清水派和渾水派,到底誰才是「生煎正統」?誰的資歷更老呢?說起上海的生煎饅頭,老上海最有名的就兩家:浙江路上的「蘿春閣」和四川路漢口路轉角上的「大壺春」。據說這兩家店的老闆是一個人,名叫唐妙泉(一說唐妙權)。
  • 老上海生煎也分「劍宗」和「氣宗」兩大類?到底哪種是最傳統的呢
    咱們先來說說氣宗清水派的生煎,氣宗清水派生煎可以說是老上海生煎最正統最地道的生煎,其的特點是:生煎收口朝上,用全發麵或半發麵制皮,皮略厚,肉餡緊實而鮮嫩,湯汁比較少。傳統的老上海生煎就像這清水派生煎一樣,並不是一口下去就爆汁兒的。清水生煎皮因是發麵的,本身的生煎皮兒很有嚼勁,越嚼越香,特別是酥底那裡帶著香酥口感,光吃生煎皮,也是一種味道的享受。
  • 多倫多最嗲的上海生煎包全攻略
    最近多倫多的生煎包店越來越多,網紅紛紛去打卡。今天小編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去各家以生煎包出名的店去品嘗一下,告訴大家,他們的生煎值不值得一試。上海生煎又叫生煎饅頭,在上海不管饅頭還是包子都叫饅頭,菜包子叫菜饅頭,肉包子叫肉饅頭,那饅頭叫啥?叫白饅頭。
  • 上海人最愛哪家生煎?問了七個人,七個答案都不同
    在消費升級、網際網路和城市拆遷的作用下,上海街頭小吃是這樣的畫風:一百多塊的小籠,排隊+限量的蔥油餅,和奢侈品做鄰居的豆漿油條……只有生煎,像個原地踱步的固執老人。餐飲行業急劇動蕩的這些年,生煎的格局卻沒怎麼變,如果你問一個上海人:最喜歡吃哪家生煎?得到的答案大概也不會變。
  • 上海生煎,頂頂好恰!
    >最受歡迎的上海小吃僅僅在徐家匯,國慶前三天就有超11780人點了生煎外賣!上海人點外賣的戰鬥力都排在前三而上海人最愛點的特色小吃是西安肉夾饃、生煎饅頭、長沙臭豆腐看來,在嘗試各地美食的同時阿拉上海寧還是非常想念這一口生煎饅頭的必須時不時點個外賣慰藉一下自己飽受思念之苦的胃
  • 大壺春、東泰祥、小楊…上海人吃個生煎都能吵架?
    不過,最關鍵的無疑是麵皮。發酵程度的不同會導致麵皮口感相差甚遠,連帶著肉餡、煎制方法也要隨之調整。為此,企鵝君選取了全發酵、半發酵和不發酵三大流派的代表——大壺春、東泰祥和小楊生煎,客觀探討其製作工藝的差別。
  • 對不起,上海生煎不接受批評!
    上海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的特色美味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在最短的時間裡品味代表這座城市的味道,那麼一定要嘗嘗上海的
  • 上海生煎,天下第一!
    要說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一定少不了生煎。每個精明謹慎的上海人,只有在談到生煎的時候才會有那麼一刻不理智:上海生煎天下第一!儂曉得伐?那雪白鬆軟的麵皮,飽滿緊實的肉餡,香濃滾燙的湯汁,焦香酥脆的底板,是上海人記憶中最美妙的滋味。
  • 魔都最全生煎指南!在上海吃生煎,收藏這一條就夠了!
    管它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管它皮薄皮厚、湯多湯少、皺子朝上朝下,這裡不分流派,只要好吃,各有所愛!這份最全生煎指南請收好,吃遍上海全靠它!最經典的老字號之一,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餐廳。但對於吃著大壺春長大的老饕們而言,這些似乎與它沒多大關係,他們所迷戀的,是念念不忘的老上海味道。肉心幫、全發麵、麵皮敦厚、滷汁入味,保持著「清水派」的一貫傳統!
  • 生煎、還得是上海的
    小楊生煎在上海人的眼裡屬於「混水派」,就是生煎餡心裡有湯汁,以鮮豬肉做餡兒,加肉皮凍出湯汁,個大汁多,好吃的要命。 而上海人堅持的原教旨主義生煎,其實還是個「無湯派」,一點醬油不加,更別提什麼肉皮凍,全靠肉餡出湯汁,白白胖胖十分緊緻,在圓鍋底裡宛如一個個小白饅頭。
  • 人氣生煎,上海老店美食,分享魔都美食旅遊必吃生煎包!
    接下來小編再為你們講述生煎包的種類,別看它只是普通小吃,可真吃起來,講究著呢!生煎一種是清水的,一種是渾水的,前一種生煎裡面沒有湯汁。渾水裡面其實和灌湯包類似,它的裡面汁水充盈,而精華就在汁水。吃起來真的幸福感爆膨。
  • 上海的生煎館,哪家是你最愛吃的?
    上海的生煎館,哪家是你最愛吃的?這生煎的江湖裡,「清水」「渾水」兩派各領風騷,誰才是正統,上海人爭了幾十年,始終沒個定論。 常有人第一次來吃,會覺得生煎太小,那大抵是受了小楊生煎影響,被套上了生煎就該是大塊頭的緊箍。舒蔡記是典型的「渾水派」生煎,湯汁很多,吃的時候得先咬開一個小口。
  • 上海最嗲生煎包,上海的傲嬌美味!
    生煎|又稱生煎饅頭,上海傳統風味小吃,表皮鬆軟,底板香脆,餡鮮多汁,一口咬開,名副其實的小鮮肉啊~那麼去哪兒能品嘗到魔都最老牌、最鮮美
  • 魔都生煎深度測評,在線battle!
    上海寧愛吃生煎饅頭幾乎是刻在記憶裡的本能!面香和肉香油香混合在一起鬆脆的生煎底越嚼越香!今年,橫跨6個區精選13家老字號、人氣老店7家推薦、2家踩雷奉上《2020年魔都生煎指南》!生煎流派大起底清水派vs混水派各區的上海寧心裡,都有自己私藏的好味生煎。大到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小到弄堂口的早餐攤頭,都是記憶裡必不可少的味道。
  • 和饅頭相比,上海的生煎泛著一股「小資」的味道
    生煎可以說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相較生煎,油條大餅、老虎腳爪相對寡淡,南翔小籠在餡料上略有些么蛾子,最主要的是,只有在上海,生煎才是「饅頭」而不是「包子」,只有在上海,才有這麼普遍的魂牽夢縈的「生煎情結」。
  • 這家吳江路生煎,包子中的偶像派兼實力派
    這家吳江路生煎,包子中的偶像派兼實力派BY小企9999很高興在廈門又能吃到靠譜好吃的生煎!生煎最直接的妙處是外表,別的包子正襟危坐端端正正,生煎不同,趴著,一個個圓滾滾的屁股朝天闕(jue)。油光中蔥花芝麻錯落有致,看著就比別的包子更誘人,深受外貌協會吃貨青睞。鏟到盤中翻個身,黃橙橙的包子鈕展示出來。
  • 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小吃,生煎包當仁不讓,底部焦脆,香噴噴
    要說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一定少不了生煎。 每個精明謹慎的上海人,只有在談到生煎的時候才會有那麼一刻不理智:上海生煎天下第一!儂曉得伐? 那雪白鬆軟的麵皮,飽滿緊實的肉餡,香濃滾燙的湯汁,焦香酥脆的底板,是上海人記憶中最美妙的滋味。
  • 尋味中國 95 上海生煎饅頭
    現在仍在堅持的大約只有上海,到了外地,還是生煎包更通用。上海人對饅頭的堅持也有他們的道理,畢竟除了饅頭,這個世界級的大都市也拿不出幾樣原創的美食,而南翔小籠只是江南灌湯包的一個分支。生煎當然是生包子入鍋煎制。包子哪一面朝下有兩個流派,一種是褶子向下的,另一種相反。我不清楚傳統,但覺得褶子朝下才好。這是因為褶子部分麵皮較厚,不易入味,包子若是不好吃,褶子就是雞肋,常言所說的「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