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繽紛的新加坡小印度

2020-12-14 泥濘低谷也罷

在新加坡也過了十幾個屠妖節了,但卻從沒認真地好好地走一走小印度,可今年我好像對印度文化突然有了興趣,屠妖節前去了兩次小印度,重新見識了小印度之五彩繽紛、原汁原味的印度市井風情,每次去都逛到腿腳酸痛,可離開時卻都覺得意猶未盡還沒逛夠,呵呵!

第一撥小印度觀光團出發,我和項姐、閔小妹三位姐妹相約在小印度地鐵站不見不散,閔小妹是學導遊的,對印度文化有一種狂熱的熱愛,她自告奮勇來給我們講解,因為還有年幼的兒子,她領著女傭、抱著兒子來給我們義務講解,好有愛!

我們第一站來到小印度最漂亮的房子——陳東齡故居,這裡是小印度最後的華人住宅,這座房子感覺把世間所有的色彩都用上了,陳東齡是一位當年在小印度開糖廠的華商。

這座建築離陳東齡故居不遠,如果不是閔小妹解說,我還以為是座印度風格的辦公樓呢,原來這就是北印度廟,它的形式跟我們在新加坡看到的其他有很多雕塑門頭的南印度廟完全不同。

陳東齡故居對面的熟食攤位,印度食物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印度餅了,不過這位正在做的不是印度拋餅,而是一種類似山東煎餅的大薄餅。

小印度的大街兩旁很多大大小小的金店,印度人民對黃金的熱愛追捧也是全世界出了名的,印度是世界黃金消費大國。

為了配合主題,我們來到大拱廊市場裡各自先買了件印度裝,接下來就可以全程穿著照相了,印度裝普遍價低質劣,也就是穿一下玩玩兒了,屠妖節市場裡花團錦簇、熙熙攘攘。

這就是印度傳統的Henna手繪,可說是一種無痛紋身,是用天然的植物花葉製成的粉末在身體上彩繪,也可用來染頭髮和指甲,不過我只是擺個POSE,並沒有讓她真畫哦。

我們來到大拱廊市場旁的印度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剛建成兩年左右,裡面的展品涵蓋了新加坡印度人的歷史、宗教、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後面的展品是一座印度放貸人家的華麗精細的木雕大門。

從博物館出來,原本晴朗的天空下起了小雨,剛好也到了午餐時間,我們的午餐也是純印度的——拋餅、拉茶、咖喱羊肉、咖喱雞肉,反正全是咖喱。閔小妹下午還有安排,吃完飯就帶著兒子和女傭先走了。

閔小妹走了,我和項姐接著逛,發現了一家規模很大的紗麗店,裡面賣的都是一塊塊的紗麗,也可以從一匹布上現扯一塊,而且屠妖節搞促銷,很多都打半價,請這位店員先幫我們穿一件看看效果,感覺不錯哦。

紗麗是5.5米長的一塊布料,先系在身上,再捏折,再纏裹在身上,我們居然也學會了穿紗麗,一塊布就是一件衣服,都不用裁剪縫紉,太方便了,忍不住一人買了一塊,一般的也就二十來塊錢一塊,好便宜。

買了紗麗,再來逛街,這回穿的可是自己的紗麗哦,姐兒倆逛到腳痛才各自回家。

十天之後的9月29日,我和老公一起扛著三腳架和單眼相機再來小印度,剛好趕上一個晴朗的下午,這回我們走街串巷,深入挖掘小印度,收穫不少美拍。

屠妖節前的小印度,街道上掛起璀璨的燈飾,人群熙熙攘攘,商店擺滿色彩繽紛的物品,很多新加坡印度裔的當地居民和外來人員到小印度集市來採購過節物品,節慶的喜悅瀰漫大街小巷。

老公不喜歡逛商店,所以我們主要是走街串巷,拍攝具有歷史韻味的老店屋。回去後,老公發了兩組小印度的街拍在他的微博上,隨後均被「新加坡眼」官方微博轉發,好給力。

這是從印度文化博物館內俯瞰小印度——一片面積非常大的歷史保留街區。

繽紛豔麗的色彩是小印度最大的看點。

街角古老的店屋,用色好大膽。

遊走大街小巷的還有三輪車隊,這很像在北京什剎海地區的「胡同遊」,不過人力三輪車不太一樣,北京的人力三輪車是騎車人在前、遊客在後,小印度的人力三輪車是騎車人和遊客並排,雖然更佔寬度空間,不過說起話來倒是方便。

有了御用攝影師,咱也收穫不少靚照,好開心!

小印度街頭居然還有古老的基督教堂,叫甘榜加卜衛理教堂,也是同屬我們衛理公會的教堂。

這就是被譽為「星星童話般的回教清真寺」阿都卡夫清真寺,遠處那座現代化的高樓是森林大廈,主要是賣電子產品的。

似乎找不到一個角度來把這座清真寺完整地拍下來,因為它的佔地面積太大了。

真像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小印度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攤販售賣各種鮮花串成的花環,空氣中散發著各種香料混合的味道。

洋蔥、土豆、西紅柿,這是印度族裔的三大主要蔬菜,也是最便宜的「大路菜」,每餐都少不了的,所以街邊的店鋪和超市把這三樣菜擺在了顯著位置。

各種印度風情的街頭壁畫也是小印度的一大特色,這幅壁畫名字叫「Traditional Trades of Little India」(小印度的傳統生意)。

在這幅壁畫前居然還抓拍到了新加坡日益減少的」阿拉古尼」(收廢品的人)。

色彩絢麗的街頭壁畫

我們在小印度的寬街窄巷裡遊蕩了整整一個下午,可謂一次小印度深度遊了。

在小印度吃過晚餐,等來了華燈初上。

我們之所以消磨了一個下午,就是為了欣賞拍攝這重頭大戲——夜晚的小印度屠妖節彩燈。因為屠妖節又稱為排燈節,是慶祝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擊敗邪惡的節日。

如同一年一度烏節路的聖誕彩燈、牛車水的春節和中秋彩燈、芽籠士乃的開齋節彩燈,小印度的屠妖節彩燈也是新加坡節慶活動的一大亮點。

吉祥的大象元素在屠妖節的燈飾上隨處可見。

這裡是小印度的主要街道實龍崗路,整條大街流光溢彩、如夢似幻。

入夜的屠妖節集市上,各種節日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亮燈後的街頭出現了不少和我們一樣的攝影發燒友,扛著全副裝備來拍小印度之夜。

精彩紛呈的小印度之行,感覺不出國就逛了趟印度,棒棒噠!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小印度 獅城的異域風情
    鼎盛繁華的小販街市,繽紛飄揚的彩旗與絲巾,高低錯落的廟宇與雕塑,滿目閃耀的金鋪,悠揚悅耳的美妙樂曲,這便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小印度。小印度位於新加坡中心區的東北部,居住著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南亞諸國移民,以印度裔居民最多,所以取名小印度。這裡是一個印度的縮影,特別是在一些節日,這裡都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甘貝爾巷是小印度的中心區域之一,一條短而繁華的小巷,匯聚了小印度風情之大成。
  • 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地圖,小印度半日遊體驗異國風情
    「小印度區」是新加坡最具異國風情的地區,走一趟小印度體驗不同的文化吧!在這裡你可以逛小印度拱廊挑選特色紀念品、在竹腳中心品嘗印度美食、參觀精雕細琢的維拉瑪卡裡亞曼興都廟,到小印度藝術區的彩繪屋拍照打卡,欣賞巷弄間充滿文藝感的壁畫及裝置藝術,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比想像中更有趣,跟著我的小印度區散步地圖一起逛逛吧~小印度區新加坡民族多元,小印度區和牛車水、阿拉伯區並列三大歷史區,沒去過印度的我們特地前來感受特色鮮明的異國風情
  • 新加坡小印度充滿咖喱味兒的幻彩世界
    在新加坡,實籠崗路(Serangoon Road)一帶是印度社群聚集的地方,這裡充滿了印度風情,好似印度的縮影,人們習慣把這裡稱作「小印度」。實籠崗路是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的地方。如果你時間充裕,以前沒有去過印度,或者這輩子也不想去印度,那麼一定不要錯過新加坡的小印度。
  • 新加坡「小印度」騷亂事件
    新加坡對28名涉嫌騷亂的勞工提起訴訟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17日報導,新加坡警方17日宣布,基於對8日晚「小印度」騷亂事件的調查結果,決定對涉嫌參與騷亂的28名外籍勞工提起訴訟。張志賢表示,目前針對「小印度」地區的禁酒令將繼續,未來幾天內政府將對該禁令進行評估和修改。至於針對騷亂的長效措施,將取決於未來的公眾諮詢以及警方的調查結果。   據悉,新加坡印度族裔聚居區「小印度」8日晚發生一起車禍,造成一名33歲的印度籍工人死亡。車禍引發騷亂,聚集在附近的大約400名南亞工人攻擊趕到現場的警察等執法人員,導致22名警察和5名協警受傷,5輛汽車被焚毀。
  • 好玩好吃新加坡:小印度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
    這個華人小世界的面貌,非常整潔,但我感覺有些單調無聊,畢竟這裡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政府規劃好的,極少有民間的即興發揮。在新加坡工作的印度人的生活,不例外,也是被嚴格規劃的。新加坡同事說印度人分黑皮膚和白皮膚兩類,民族不同,白皮膚的印度人,大多是白領,收入很高;黑皮膚的印度人,多數是印度來的臨時工,教育程度低,都是做藍領工作的,主要做清潔工、服務員或者碼頭工人。
  • 新加坡小印度:印度的縮影,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
    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猶如印度的縮影。在屠妖節,即興都教光節(Hindu Festival of Lights),小印度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在1819年,當萊佛士爵士航行至新加坡時,隨行有多名印度助手和士兵,他們便是最早的一批印度移民。
  • 新加坡小印度
    還是像塵一樣,灰霾一樣,死水一樣,假酒一樣? 存乎一心。 如果心裡髒亂差,看什麼都是髒亂差。 如果心裡美如畫,看什麼都是美如畫。▲擺貨是門學問,印度人很懂。
  • 新加坡小印度:印度廟、清真寺以及中國寺廟交融而成的奇特街道
    導語:新加坡小印度:印度廟、清真寺以及中國寺廟交融而成的奇特街道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新加坡小印度及小中東區無疑是星國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街道,充斥著眾多的不同文化宗教建築-清真寺、印度廟以及中國寺廟等,造成了眾多元素融合而成的景象,小印度區聚集在新加坡的Serangoon Rd一帶,最早期是印度商人飼養販售水牛之處,但如今現在的繁榮的小印度區則是個充斥著五顏六色的特色建築之處,來自印度、孟加拉以及斯裡蘭卡短期來到新加坡工作的勞工們也都選擇在此落腳
  • 新加坡小印度,一個多彩繽紛的街區
    在新加坡眾多旅遊觀光區裡面,小印度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圖片來源網絡)小印度由數條街道組成,內有食街、批發印度式商品的檔口,還有清真寺、印度廟,以及各種塗鴉,最重要的是這片街區的空氣中瀰漫著在華人佔比超過74%的新加坡,小印度就像印度族裔的自留地,保留各種印度式的生活韻律和文化風情。雖然是一片商業區,小印度卻一點不喧囂,在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休閒漫步的鴿子,它們已經完全適應這裡的環境,即使生人走近也熟視無睹,一些熱心的市民偶爾還會主動餵養食物。
  • 小印度,讓你在新加坡感受真實的印度風採!
    在小印度,目光總是會不自覺地被各種顏色吸引,婦女們穿著的鮮豔沙麗,眉心點著一抹硃砂,拜神的花卉椎位掛起的鮮豔花環有時也會成為婦女頭上的一點豔紅。今天就跟小編一起去領略一下小印度的風採吧。Komala's無論點餐方式、經營模式還是用餐氣氛,都與麥當勞、漢堡王等速食餐廳殊無二致,只不過餐點的內容從漢堡、可樂換成了印度薄餅與拉茶,而且並不因為與傳統販賣模式不同就失去了地道的口味。Komala's以小印度的這家店為起點,已在新加坡開了5家分店,生意甚至拓展至印度、加拿大等地。
  • 新加坡的小印度,帶你前往童話中的彩色王國,體驗異域風情
    小印度就是印度移民們在新加披的聚居地,即使是獨自一人也可以放心遊玩。 小印度的核心地標——維拉瑪卡裡雅曼興都廟,它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教寺廟之一,是最初來到新加坡的印度移民們,為了尋求伽梨女神的庇佑所建造出來的。
  • 新加坡旅遊趣事之小印度
    小印度是指由新加坡梧槽路起沿實龍崗路朝東北一直到基真那路的實龍崗大廈這一區域。
  • 打開泰戈爾的詩篇,去印度尋找神秘之美,看文明古國今朝絢麗繽紛
    去印度,投奔曠野,走向城市,漫步鄉村,在泰姬陵找尋故事……悠遊印度,給人帶來的是異域的美麗和文化陶冶。正像一位詩人吟詠的那樣——印度,涵蓋了地球上的每一種地理景觀,從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到珊瑚島,再到永凍的冰川和乾燥炎熱的沙漠。印度的美,是奔放的;印度的美,是野性的;印度的美,是絢爛的。
  • 小印度是在新加坡生活的印度人的聚集地,房屋建築也具有印度風格
    如果說「牛車水」是中國人在新加坡的唐人街,那麼「小印度」就是印度人在這裡的聚居地。小印度,位於新加坡的中南部。乘坐地鐵線路紫色NE線至「小印度站」,出站就是。從地鐵站一直到中心地區,沿途會發現,這裡的印度人要比過去幾人遇見的加起來多得多。
  • 新加坡首次就小印度騷亂舉行聽證會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0日報導,新加坡19日首次就去年12月發生在中心城區小印度的騷亂舉行公開聽證會。    總檢察署的高級政府律師邱金龍在聽證會陳詞中指出,聽證會預計為期六周,前三周引導證據,說明騷亂如何發生以及執法隊伍如何處理這起事件;第二階段則側重在導致騷亂的事實和情況。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滿滿的印度風情,簡直就是個縮小版的印度
    印度紗麗感覺輕盈一點,馬來紗籠則更保守。新加坡的印度人很多,這幾年印度移民還有上升的趨勢。很長一段時間,新加坡都是海外印度族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佔到新加坡總人口的9.2%,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種族。其中大多數是1819年以後移民過來的印度人後代。和華人的唐人街類似,新加坡也有個印度族聚居的地方一那就是小印度。這裡至今保留著濃鬱的印度文化。
  • 新加坡小印度,有滿滿的異域風情,卻乾淨得不那麼印度
    我們去過兩次印度,分別是2009年和2015年,每次都呆了超過一個月,雖然我每次在回答別人「你們去過那麼多國家最喜歡哪裡
  • 新加坡有個「小印度」,充滿「印度風情」,體驗別樣的異域風情
    在這個小小的國家之中融合了多種文化,不同種族,膚色,民族的人共同在這裡生活著,讓新加坡這個城市變得精彩多姿。雖然說新加坡是華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在當地有7成以上都是華人,但同時也居住著很多其它國家的居民,其中包括印度人就超過有30萬,人口佔比更是接近10%,比如在新加坡就有一個印度人聚集的地方,那裡充滿了濃厚的印度民俗風情,也被大家稱為"小印度"。
  • 億萬年形成的秋色美景,峨眉山彩林紅葉絢麗繽紛
    大山深處,山路蜿蜒,道路兩旁的彩林紅葉絢麗繽紛 金秋時節,當山腳還處在萬物蔥蘢的時節,從山腰到山頂,已漸次露出了秋的絢麗姿態山路彎彎紅葉飄,深秋峨眉山彩林紅葉絢麗繽紛,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