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印度:印度廟、清真寺以及中國寺廟交融而成的奇特街道

2020-12-14 百家號

導語:新加坡小印度:印度廟、清真寺以及中國寺廟交融而成的奇特街道

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

新加坡小印度及小中東區無疑是星國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街道,充斥著眾多的不同文化宗教建築-清真寺、印度廟以及中國寺廟等,造成了眾多元素融合而成的景象,小印度區聚集在新加坡的Serangoon Rd一帶,最早期是印度商人飼養販售水牛之處,但如今現在的繁榮的小印度區則是個充斥著五顏六色的特色建築之處,來自印度、孟加拉以及斯裡蘭卡短期來到新加坡工作的勞工們也都選擇在此落腳,早就了小印度是新加坡最多元的文化的融合代表處。

維拉馬卡卡拉曼廟,從小印度捷運站出來往維拉馬卡卡拉曼廟的方向行走,第一個碰上的就是維拉馬卡卡拉曼廟,就我見過的印度廟其實規模都不大,新加坡印度教也不例外,但印度廟的特色就是其繽紛亮麗的外觀,這座維拉馬卡卡拉曼廟是小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廟之一。只可惜當時這印度廟正在整修看不見其外觀,這座印度廟是早期由印度來新加坡工作的人們在1881年所建立,主祭印度教卡莉女神,是新加坡第一間祭祀卡莉女神的印度廟,其在孟加拉地區很受當地人民的愛戴,也因此這座神廟也是新加坡最繁忙的印度廟。當我抵達時不少信徒在廟內祝禱祈願,加上我知道部分印度教內部是不開放拍攝,所以就沒有拍攝他們祝禱的畫面,但確實能感受到這座印度廟的鼎盛之處。

接著往Serangoon Rd.走800公尺就可以抵達這座印度廟,這座印度廟建立於1855年,歷史較前述及的印度廟要久,但是20公尺的高塔較新,是於1966年所建造,恭奉著毗溼奴,雖然前往這座廟之時感覺信眾不多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每年二月的大寶森節這座印度廟卻是信徒遊行中心,熱鬧景象非凡。龍山寺,龍山寺就位在斯裡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北邊的Race Course Rd.,是傳統的中國道教的廟宇,是由福州僧人在1917年所創立,主要祭祀的是觀音,龍山寺木造梁柱以及華麗的雕刻就是個很傳統的道教建築特色,而且跟越蓋越華麗的道教廟宇完全不相同,不過有趣的情形是因為附近走向是住宅區,因此房屋蓋的都比龍山寺要高許多,因此如此矮小的龍山寺反而非常的突兀,算是個小有特色之處。

恆佛寺,可惜的是當我前往恆佛寺之時,寺廟門是緊閉,因此不得其門而入,據說裡面除了有道教的觀音之外,還有幾尊印度教的神也在裡面,這座由泰國僧人在1927年所創立的佛寺,因為香火鼎盛,在慈善家的捐助之下擴大修建,據說寺廟中間的佛像高15米,重達300公噸,十分壯觀。

阿督卡夫回教堂,如果要問我小印度區有哪座廟是最值得一遊,我一定說是這阿督卡夫回教堂,雖然這座清真寺規模不大,但就我曾經造訪過的來說,已經算是非常獨特,位在Dunlop St.上,離小印度捷運站約莫700公尺的距離而已。這座清真寺融合了許多不同的建築元素,教堂的入口處上方則是有精心打造的日晷,日晷上總共有25個三角形,這其實樣式不禁相同,但是不同的阿拉伯文字所組成,每個文字象徵著每位先知共25位先知,那日晷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只有在這裡才有的裝飾,

阿督卡夫回教堂則是非回教徒不得入內參觀,教堂內是他們參拜之處,雖然未曾到過回教的發源地中東參觀,但是就我所參觀過東南亞的回教堂來說,阿督卡夫回教堂已經可以排得上是前三名的教堂了,夜晚的小印度燈火通明的程度不減,讓原本看起來很特別的歷史街道又更多了不同的風情,只是非常意外地白天如此熱鬧的小印度,在夜晚的人潮竟是沒有很多,朋友說應該是平日的關係,假日的小印度人潮可是非常的擁擠呢。新加坡的朋友除了帶我吃辣死人不償命的印度咖哩之外,還帶我嘗試了道地印度甜點,吃遍澳洲、日本、泰國、印度等美食的我之能說,中國的食物跟甜點是最不甜的,這印度甜點甜到真的會讓人受不了呀。

觀音堂,位在Waterloo St.的觀音堂,在小印度區過條小溪就可以抵達,是新加坡最繁忙的中國寺廟,觀音堂建立於1884年,經過多次翻修才造成如此巍峨的寺廟建築,寺廟外賣花者、算命者以及香客的往來絡繹不絕,翻修過後所有佛像包括觀音都是供俸在寺廟的正殿,而後面則是有恭奉著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克裡斯南興都廟,觀音堂隔壁的則是克裡斯南興都廟,這座印度廟規模較小,部分來到觀音堂的香客會順便參拜這座印度廟,但我對印度廟平常涉獵不深,但這座印度廟是我發現第一個拿香拜拜的印度廟耶,還是我以前完全沒發覺。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最後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不理解地方請在留言區留言一下,小編會為大家一一解注。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廟宇之行,印度廟宇色彩豔麗,中國寺廟親切熟悉
    如果要說在新加坡那麼多的廟宇當中,能給我們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是哪一個的話,那麼我首先要推薦給大家的自然就是印度廟這樣一個十分奇特的宗教建築物了。在這樣的一個廟宇外部,你可以看到它幾乎都是由一些十分明亮的顏色來堆砌塗抹而成的,所以它的牆體可以讓人們在非常遠的地方就一眼望得到。
  • 新加坡小印度 獅城的異域風情
    小印度位於新加坡中心區的東北部,居住著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南亞諸國移民,以印度裔居民最多,所以取名小印度。這裡是一個印度的縮影,特別是在一些節日,這裡都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甘貝爾巷是小印度的中心區域之一,一條短而繁華的小巷,匯聚了小印度風情之大成。
  • 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廟——馬裡安曼廟
    ▲馬裡安曼廟對不熟悉牛車水的外國人來說,假如被告知那兒是華人聚居的地方, 有條街叫寶塔街乃因一座塔而命名,他們定會猜想那塔是座攢尖頂的中國建築。然而,多元種族的我國不乏令外國人感到驚喜,且能顯示各民族和諧共處乃至共融的事物。這座寶塔竟是一座具南印度建築風格的門塔,屬於馬裡安曼廟——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廟!
  • 新加坡採風錄之二神聖的印度廟[圖文]
    在新加坡近400萬人口中,除了77.3%的華人和14.1%馬來人,以及1.3%是歐洲人和其他種族的人外,還有7.3%比例的印度人。 (中廣網記者 馮贛勇)  神聖的印度廟     在新加坡還有一條有著「小印度」之稱的印度街。
  • 馬裡安曼興都廟,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標準的南印度廟建築風格
    馬裡安曼興都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專門供奉驅逐霍亂、瘟疫等傳染病的馬裡安曼女神。此廟不僅是朝拜聖地,在殖民地時代,這裡也是舉辦社區活動的重要場所。馬裡安曼興都廟坐落在橋南路244號,其位置處於 中國 城(牛車水)的心臟地帶,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 印度 教寺院。
  • 絢麗繽紛的新加坡小印度
    在新加坡也過了十幾個屠妖節了,但卻從沒認真地好好地走一走小印度,可今年我好像對印度文化突然有了興趣,屠妖節前去了兩次小印度,重新見識了小印度之五彩繽紛、原汁原味的印度市井風情,每次去都逛到腿腳酸痛,可離開時卻都覺得意猶未盡還沒逛夠,呵呵!
  • 探秘斯裡蘭卡最奇異的印度廟,密集恐懼症者慎入
    去過斯裡蘭卡的朋友們,對斯裡蘭卡的印象應該停留在海邊度假,海上火車,高山茶園等自然風光吧,然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印度廟,這也是我本人見過的最奇特詭異的印度廟了,有很多密集奇形怪狀的圖案,有密集恐懼症的朋友們最好還是不要看了。
  • 中國女孩實拍世界「不為人知」的速寫文化,文化交融的「小印度」
    文化共融的小印度,更具異國風情在新加坡的第二天,有人邀請邑潯到他們的小印度繪畫,聽說小印度這個地方是新加坡印度人最多的地方,因為在新加坡就被叫做「小印度」了。只有印度移民到新加坡的人才會住在這裡。聽書友講,這裡其實算是個文化大熔爐,匯聚了很多其他地方的文化在此交融,不僅是有印度石廟,還有中國建築,西方教堂,清真寺等各種宗教匯聚的地方,所以說在這裡看到哪個國家的人們都不足為奇。
  • 新加坡「世界大同」的城市風情:古老的印度廟,卻建在唐人街
    去過新加坡的人都知道,這裡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並存的國家,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不同族群在這裡和諧共生共融,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新加坡文化。在這裡,華人最主要的聚居地叫「牛車水」,是當之無愧的唐人街。
  • 小印度:街道兩旁是五顏六色的房屋,很有特色,歡迎喜歡彩色的你
    當地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印度,猶如印度的縮影。在印度的幾大重要節慶期間,小印度更是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這一帶有數座印度教寺廟和清真寺,如維拉馬卡裡拉曼廟、安古利亞回教堂、維達帕提雅卡雅曼興都廟、Jalan回教堂等。
  • 新加坡馬裡安曼興都廟: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興都廟
    馬裡安曼興都廟,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興都廟,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27年。這座廟供奉著馬裡安曼女神,其治癒疾病的能力被人們所熟知。座真正德拉威 (Dravidian)風格設計的興都廟,最初於 1827 年建成,現今已被正式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 一座非常刺激感官的印度教寺廟 ——斯裡蘭卡亭可馬裡印度廟
    斯裡蘭卡亭可馬裡印度廟斯裡蘭卡位置地圖
  • 小印度是在新加坡生活的印度人的聚集地,房屋建築也具有印度風格
    如果說「牛車水」是中國人在新加坡的唐人街,那麼「小印度」就是印度人在這裡的聚居地。小印度,位於新加坡的中南部。乘坐地鐵線路紫色NE線至「小印度站」,出站就是。從地鐵站一直到中心地區,沿途會發現,這裡的印度人要比過去幾人遇見的加起來多得多。
  • 新加坡最好拍照旅遊街區,多元融合被稱小印度,色彩斑斕太漂亮!
    新加坡是國人很喜歡的一個東南亞旅遊國家, 華人人口密集,有數據統計華人佔了人口的74.2%,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作為閩南人,到新加坡基本是沒有語言溝通障礙,因此很多閩南人出國自由行第一站會選擇新加坡。
  • 海的天堂科倫坡,一個「假」首都,但離海真的近,寺廟教堂真的多
    想像一下,在城市的邊緣,經常可以看到壯美的夕陽,以及落日前滿天彩霞的美麗景色,生活在科倫坡的人民該有多幸福。是的,這是一座幸福的城市。幸福的原因, 不僅僅時候靠近大海,還因為人們虔誠的信仰。相對來說,這個廟的規模比較小,建築風格也比較簡單,中心主廟四周的一圈佛像是最大的看點。3 紅色清真寺這個清真寺比較特別,只允許男性進入,女性不能入內參觀,因此,只能在外面看看它的外觀了。
  • 那些你在新加坡不能錯過的著名祈福寺廟
    哪個更適合祈求哪方面的願望哪些寺廟很有特色?這一帖小美都告訴你哦!佛牙寺 (新加坡)坐落在牛車水,是著名的地標。2002年11月由釋法照法師創立的。新加坡佛牙寺正殿供養一尊莊嚴的彌勒尊佛,又稱」一生補處菩薩」或又稱「未來佛」和「彌勒如來」。若想祈福闔家平安,不妨來佛牙寺哦。
  • 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地圖,小印度半日遊體驗異國風情
    「小印度區」是新加坡最具異國風情的地區,走一趟小印度體驗不同的文化吧!在這裡你可以逛小印度拱廊挑選特色紀念品、在竹腳中心品嘗印度美食、參觀精雕細琢的維拉瑪卡裡亞曼興都廟,到小印度藝術區的彩繪屋拍照打卡,欣賞巷弄間充滿文藝感的壁畫及裝置藝術,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比想像中更有趣,跟著我的小印度區散步地圖一起逛逛吧~小印度區新加坡民族多元,小印度區和牛車水、阿拉伯區並列三大歷史區,沒去過印度的我們特地前來感受特色鮮明的異國風情
  • 蘇丹清真寺是新加坡最壯觀的伊斯蘭教堂,又叫舊日王宮總統府
    當時的柔佛王朝控制了柔佛、廖內與蘇門答臘的部分,領土包含新加坡。當時萊佛士知道柔佛內部對於新升任的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分歧後,立即想方設法幫助被流放的長子東古海珊偷渡回新加坡。阿卜杜勒·拉赫曼只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而長子因為當時父王去世時沒有及時趕到身旁而被宣告排擠流放。
  • 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入口處華麗無比,雕塑美不暇接
    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入口處華麗無比,雕塑美不暇接。馬裡安曼興都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馬裡安曼興都廟也被人們叫做斯裡瑪麗安曼印度廟、馬裡安曼廟或馬裡安曼印度廟。馬裡安曼興都廟建於1827年,人們普遍認為它是由南印度納伽帕特南和庫達洛爾地區的移民修建的。這座廟宇是獻給瑪麗亞曼女神的,她以治療各種流行病而聞名。馬裡安曼興都廟位於新加坡唐人街的中心,寺廟的裝飾性塔樓入口是一個地標性建築,歷代印度教信徒和新加坡人都非常喜歡這裡。
  • 新加坡小印度,一個多彩繽紛的街區
    在新加坡眾多旅遊觀光區裡面,小印度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圖片來源網絡)小印度由數條街道組成,內有食街、批發印度式商品的檔口,還有清真寺、印度廟,以及各種塗鴉,最重要的是這片街區的空氣中瀰漫著在華人佔比超過74%的新加坡,小印度就像印度族裔的自留地,保留各種印度式的生活韻律和文化風情。雖然是一片商業區,小印度卻一點不喧囂,在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休閒漫步的鴿子,它們已經完全適應這裡的環境,即使生人走近也熟視無睹,一些熱心的市民偶爾還會主動餵養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