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羅馬人信奉斯多葛主義,提倡簡樸、順從自然的生活觀,加之受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穿著比較簡單樸素,通常是一件短袖內衣加一件長袍。
內衣由單幅衣料開個圓口,形似現今的 T 恤,長及膝,腰上系帶。
長袍以一大塊半圓形的衣料縫製,圓心開口,披在肩上,讓兩邊自然下垂。女性的穿著亦大致如此。
有時,她們會在內衣外加一有袖花袍,穿上披肩方巾或披風衫。
典型服飾的類別
拜佔庭帝國時期流行的服裝樣式主要包括:達爾瑪提卡和帕魯達門託姆。
達爾瑪提卡(Dulmatica)是男女穿用的主要服裝樣式,由丘尼卡演變而來,衣身寬肥。
帕魯達門託姆,一種方形大鬥篷,古羅馬軍用外套樣式,與達爾瑪提卡搭配穿用。權貴為顯示尊貴,在右肩上用很大的寶石別針或扣子扣住面料兩端。
整幅布裁成十字開對摺,或由兩塊T字開布縫合,中間留領口,領口兩側肩處開始到裙下擺,有兩條帶狀紋飾,兩袖很長。
初期的達爾瑪提卡淳樸寬大,後期的達爾瑪提卡可以顯現出女子身體的自然形,男子穿的達爾瑪提卡則袖子變窄,衣服轉向合體。
帕魯達門託姆(Paludamentum)是一種方形大鬥篷,沿用古羅馬軍用外套式樣,用長方形織物製作,與達爾瑪提卡搭配穿用。
裝飾華麗,權貴穿用。通常情況下,權貴會在右肩上用很大的寶石別針或扣子將面料的兩端別住。
多元文化的融合
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歷史的進步也會及時反映在服裝上。
拜佔庭文化既延續了古羅馬帝國的文明,同時又融入了新生的基督教精神,也融合了濃厚的東方元素。
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的影響下,拜佔庭服飾也深受影響。
首先是對古希臘、古羅馬服裝的繼承。
受希臘和羅馬人的影響,拜佔庭的服裝款式也比較簡單,最主要的款式就是T形的達爾瑪提卡,與古羅馬的貫頭衣一脈相承。
達爾瑪提卡幾乎沒有性別的區分,製作也非常簡單,就是把布料裁成十字形,在正中交叉的地方挖出一個洞作為領口,然後把側縫和袖縫縫合。
此外,拜佔庭的官員穿的帕魯達門託姆也頗具羅馬特色。
帕魯達門託姆將名貴面料披裹在身上,形成方形鬥篷,在右肩處用金屬飾扣固定,從右側露出裡面的長衫,讓長衫的顏色和刺繡紋樣顯露出來,延續了古羅馬時期的貴族化風格。
帕魯達門託姆,一種方形大鬥篷,古羅馬軍用外套樣式,與達爾馬提卡搭配穿用。權貴為顯示尊貴,在右肩上用很大的寶石別針或扣子扣住面料兩端。
其次是基督教的影響。
隨著基督教的傳入,拜佔庭服飾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變得日益呆板保守,不僅失去了傳統的自然美,還給人一種否定人的存在的宗教色彩。
在這裡,基督教的「禁欲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開放的結構消失了,無論男女都幾乎不袒露肌膚,女子甚至還要遮住臉和手,而男子在長袍中還要穿短褲。
人們的身體被層層疊疊的服裝包裹得嚴嚴實實,男女的第二性徵非常不明顯。
「蔽體深厚」這個詞語用在這裡非常恰當。而且,婦女平時穿著顏色淡雅和款式簡單的服裝。
但當服喪時,她們所穿的衣服顏色鮮豔,其目的是祝願逝者能夠在來世擁有幸福的生活。
雍容華貴的加冕服和教士法衣,由美麗昂貴的材料製成。
最後是東方元素對拜佔庭服裝的影響。
這一時期,東方式的長袖袍子開始流行。
此外,東方首飾也受到歡迎。人們常用寶石、黃金、珍珠等用來製作各種飾品。
服飾的用料也日益講究,如東方的綾羅綢緞、小亞細亞的毛呢等。
再者,這一時期的長袍和鬥篷還表現出東方紋樣的豪華精緻。
拜佔庭人用東方傳來的厚質的絹織物、緞子、綿、金絲編織物等面料製作服裝並綴以豪華的裝飾.
故而,拜佔庭時代又被稱為「奢華的時代」。
知識連結:拜佔庭服飾中的社會等級因素
拜佔庭帝國時期的服飾還體現出拜佔庭社會內部的等級差別。
通常情況下,只有王室成員才可以穿絲綢衣服。
普通平民只能穿棉布和亞麻布材質的衣服。
在當時,紫色是一種富貴色,象徵著高貴和威嚴。紫色的長袍更是皇帝和皇后的專用服裝。
貴族為顯示身份,常常會在帕魯達門託姆上縫一塊方形裝飾布「塔布裡昂」(Tablion),上面繡上金色紋樣圖案。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
本內容即將在2019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