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6月30日,記者從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委聯合召開的全省黃金珠寶玉石飾品市場整治情況通報會上獲悉,近期浙江省消保委對省內流通領域各大商場市場進行了調查,省工商局對流通領域的黃金珠寶玉石飾品進行了抽檢。
抽檢92批次商品中合格率僅為47.83%
抽檢結果表明,抽取的23家經銷單位銷售的92批次商品中(其中貴金屬19批次、珠寶玉石73批次),不合格48批次,合格44批次,批次合格率僅為47.83%。
不合格的品牌為周六福、南亞、尚晨珠寶、中國黃金、義源、晶永恆、卡地亞、明希;不合格項目包括:名稱、質量、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產品標準編號、廠名及廠址或銷售企業的名稱及地址和警示標誌或中文警示說明等。
在48個不合格批次中,47批次不合格產品,均為商品標識不合格(本次抽檢中的貴金屬和珠寶玉石的標識標準均為國家和地方強制標準)。另有台州市椒江金老爺珠寶商行銷售的一款,標稱商標為「中國黃金」金Au750鋯石戒指以人工寶石「合成立方氧化鋯」冒稱天然寶石「鋯石」涉嫌以假充真。
通報會上,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長吳國升表示,此次抽檢超過半數商品的標識標註不合格,通過消費調查,揭示出其背後存在的行業經營管理模式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部分品牌企業(其中不乏全國性知名品牌)為追求規模快速擴張而採取加盟店經營模式,對加盟一方採取放任管理,在進貨渠道、合格檢驗、標籤管理、商品知識、人員培訓等方面均不作認真把關,導致最基本的標識標籤問題出現大面積不合格,需要引起行業的高度警醒。
中國黃金、周六福、明希等品牌上黑榜
黃金珠寶玉石商品一直是浙江傳統熱門消費領域,但同時也是消費投訴的重災區。去年全年,全省12315系統收到首飾類商品投訴642件。今年1—6月,首飾類商品投訴326件,同比去年增加15.6%,單筆涉及金額最大為2.9萬元。
作為特殊商品,黃金珠寶玉石具有辨識專業性強,單價金額高,保值增值等特性,其標識標註有別於普通商品,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國家對此類商品的標識標註有嚴格要求。
但從本次抽查檢驗結果來看,所涉品牌的貴金屬飾品有的未標註材料名稱、有的未標註材料純度、有的甚至材料名稱和純度都未標,更多的是用元素符號或英文單詞縮寫標註。
如「浙江世元貴金屬有限公司杭州拱墅分公司」銷售品牌為「中國黃金」的產品,標註為「PT950戒指」應當標註為「鉑950戒指」或「鉑Pt950戒指」。
本次抽查檢驗中「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項目不合格的飾品,都未附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如:「杭州市下城區鑫寶珠寶店」銷售品牌為「周六福」的「金750吊墜合成立方氧化鋯」、「翡翠掛件」產品未附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杭州湖濱國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品牌為「卡地亞」的「950鉑金鑽石戒指」產品,未提供有效的第三方且通過計量認證的檢測機構所出具的鑑定證書。甚至有的經營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銷售的飾品是否合格。
下頁提示:了解這些知識,有助於黃金珠寶類消費維權